这是用于老年痴呆症的患者长期服用的慢性口服药,
同志们,划重点,这是口服药啊,它不是静脉注射,不是肌肉注射,不是直接打到血管里啊。
这种药,患者吃了不会感到呼吸困难,不会出现过敏性皮疹,不会出现抽搐昏迷,更不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况且这是要长期服用的药哦,895元每盒,一个月3800左右,几年下去十几万就出去了。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讲良心讲医德的中国好药,它只要钱,不要命。
更重要的是,这种药可以有效的保护医生!
众所周知,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医患纠纷,都是因为医生开了某某注射液,给患者输入到血管后,患者很快就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从轻微的抽搐到严重的昏迷甚至死亡。。。
从而让愚昧无知卑鄙下贱肮脏丑恶的患者家属对医生产生误解,认为是医生开错药造成的,从而产生纠纷,甚至造成悲剧。
而这款中国原创药呢?
患者吃了,如果有效,家属觉的医生是神医,要跪谢的,要送“悬壶济世”的横匾给医院的,老年痴呆症是世界级难题,全世界都解决不了的我们解决了,不是神医是什么。。。
患者吃了,如果没效,吃药前什么样吃药后依然什么样,没昏迷没休克没恶化,家属也不会责怪开药的医生,毕竟美帝针对这病研究了几十年,十几亿美元都打水漂了呢,全世界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凭什么要求我们解决。。。
一来不伤及患者的性命,
二来保护开药的医生。
三来能够让患者或患者家属长久的可持续性的购买。
四来给中国的众多药界同行做了一个好榜样。。。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一类的原创新药必将蓬勃而出,造福广大中国的患者。
最令人自豪的是,这可是仅限于中国老人才能享有的独家福报哦。。。
只是可惜了国外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受当地的法律制度所限,他们没这个福气啊。。。
原答案之前,给大家看一个伏弟魔家庭的长大的可怜女孩。
赔钱货,吃绝户,倒贴。
听听多么令人惊讶的词语,从一个女孩子口中得出,好像在你眼中,独生女就是绝户,而你这个有弟弟的女孩才是光荣的。而女儿出嫁,陪嫁的房、车、现金,都是倒贴了婆婆家。我跟我的老公同姓,并且他很尊重我,生不生,生几个都是我说了算。
并且,我想告诉你,女人结了婚,是建立了独立的家,而不是什么进了婆家的门,带的东西和资产,都是建设自己的新家。不是像你说的,女儿出嫁要从婆家捞钱才是赚的,也不是只有你的弟弟才有资产继承权,你可以怪你的父母一定要封建思想生男孩,但是不要把怨气撒在独享资源的独生女上,我们也有我们的辛苦,我们要独立承担自己的老人。
————————以是原答案——————
全职妈妈,绝大多数时候,命运在别人手上。
我是奶奶带大的。
奶奶40年生人,今年80岁,中专毕业,当时奶奶成绩很出色,只是后战争时代,家里实在供不起两个大学生,于是哥哥去省城读了大学,奶奶毕业后,成为一名小城医生。那个年代,都是儿女成群的,奶奶只生了两个孩子就不生了,带不过来,要工作。当时的舆论压力可想而知,婆婆不大来往了,老公也不理解,闹了一阵矛盾,身边的胡同邻居,尤其是在家专职看孩子的女人们,茶余饭后也不是没人编派过。
爷爷经常出差,奶奶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工资一半交了保姆费,另一半留作伙食费,有的时候口粮实在不够,要先赊上5斤粮票度日,下月发了工资再还。就是这么艰苦的日子,都没能动摇她工作的决心。
后来奶奶提前一年退休了,为了带我。
印象里,家里有个小药柜,胡同邻居们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奶奶看,奶奶就摘了围裙,拿起听诊器。小药片几毛钱,不按盒也不按瓶卖,几片能好就卖几片,拿个药片纸包好。
在我们不大的家属院里,老太太们有冠夫姓,被叫做李奶奶张奶奶的,有随宝宝叫的,超超奶奶,娜娜姥姥。只有我的奶奶被叫做周医生,从医几十年,给家属院里的老中青三代看过诊,所以无论男女老少都叫她周医生。
周,冠本姓不冠夫姓。
医生,社会价值而非家庭价值。
小小的我,竟也因此与有荣焉,暗自生出一丝秘而不宣的敬意。原来这个两鬓挂霜,整天灶边炉台,揪着我早睡早起的老太太,从前是个白褂加身,行医看诊的干练女性。
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这是今年结婚,奶奶勉励我的话,上大学不是生活的终点,工作稳定也不是,婚姻更不是。
不攀附,不依存,不作菟丝,不改其志。
所谓家风,言传不及身教,是我毕生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