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么评价李林甫? 第1页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之上,是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雄才而又多疑的帝王,他之下,是人才层出不穷的大唐盛世,而他能够在中间屹立不倒,掌天下权柄十八年有奇。大唐在他的治理之下,深化推进了无数的改革,并且很多都卓有成效;对外武功开疆扩土,对内文治蒸蒸日上。他在世之日,虽是一介文官,然而凶悍的胡人猛将都对他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喘;他去世不久,唐朝就陷入了分裂。

他就是『仙官暂谪在人间』的李林甫,暗黑版的萧何、诸葛亮。

优秀的改革家

李林甫上位虽然有他自己努力的成分,但是也要考虑到天使和地利。

唐玄宗在开元年间的励精图治,是通过频繁的更换宰相来实现的。这也是君王之道——想做什么自己不直接做,而是把持有这个观点的人提拔上来当宰相来推行。

而一直换宰相,君王也要不断的承受用人的风险和政治冲击,这一套玄宗也渐渐的乏了,所以这才有了李林甫掌权十八年的天时。

地利上,大唐的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之前姚崇张九龄等等,容易改革的都改革完了,留下来的改革空间当然还有,但是阻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必须要有强势的宰相,而不是几年就要换的那种,才能推进下一步的改革。这就需要一个人,有很强的权力欲望,又很有能力,才能推行的下去。

没有权力欲望的人,爱惜羽毛,一遇到阻力不想得罪人,可能就做太平宰相了;而没有能力的人,就不能发现改革的关键所在。

这样的人很难找,而李林甫正是这个恰当的人选。

李林甫在位推动的改革,大约有这么几个方面,税收、司法和行政,基本上涵盖了方方面面。

税收

大唐到了开元年间,开国时期坚持的均田制已经遭到很大的破坏。均田制的本质是每个新的劳动力都能分配一定数量的土地,死后收回,然后按照劳动力的个数来收取税收。

开国的时候土地到处都是,随便授予。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土地兼并愈发严重,政府要收回土地越来越不现实,国有土地不断的变成权贵的财产,而无法收回,剩下的农民宁愿把土地卖给权贵当佃农,也不愿意忍受国家的高额税收。国家越来越无田可授,这样按照人头来收税的均田制,就基本上搞不下去了。

但是均田制下各种豪强权贵的利益集团都盘根错节,要废掉也是很难的,尤其是在国家经济上升期间。所以李林甫修改了均田令,大幅度的增加了户税和地税的比重,减少了丁税的比重,在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给大唐的财政续了一波命。

到唐德宗时代,当时的天下已经经过了安史之乱,人口播迁。于是宰相杨炎彻底的把均田制变成了两税法,不按照人头,而按照土地和财产纳税。达到了:

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轻重之权始归朝廷矣。

的效果。而杨炎的改革,就是进一步对李林甫改革的深化。

司法

在司法领域,李林甫主编了『开元新格』等一系列的大唐律令汇编。包括『唐六典』大约三分之一的篇幅,也有写着:李林甫奉旨撰。说完全是李林甫的功劳,当然不可能,但是李林甫毫无疑问对唐朝乃至于后世的司法,有着重要的影响。就在开元新格编成之后:

其年刑部断狱,天下死罪惟有五十八人。大理少卿徐峤上言:大理狱院,由来相传杀气太盛,鸟雀不栖,至是有鹊巢其树。于是百僚以几至刑措,上表陈贺。玄宗以宰相变理、法官平允之功,封仙客为邠国公,林甫为晋国公,刑部大理官共赐帛二千匹。

虽然这个大家看看就行了,不能太当真。就跟唐太宗和三百死囚的故事差不多,说全是政绩工程肯定不对,但是要说在一千多年前,政治清明和德政教化到这个地步,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古代,能做出来这种政绩工程的帝王也是很少的,前有太宗,后有玄宗,而玄宗这一代,实质上确实是李林甫的功劳。

行政

在行政上,李林甫大力推动简化政务步骤,节约办公成本,并且非常有效。在李林甫之前,中央每年要印很多的法令条文,涵盖方方面面,交给地方去执行。光纸钱就是五十多万。

而李林甫通过调查访问,搞了一套『长行旨』,就是这套法令基本不动,每个地方衙门留一套,每年都可以查询。而每年只印刷变动的部分就行了,这样每州两张纸,就解决了之前劳民伤财的一个大的行政工程。同时也提高了行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中书令李林甫以租庸、丁防、和籴、春彩、税草无定法,岁为旨符,遣使一告,费纸五十馀万。条目既多,覆问逾年,乃与采访朝集使议革之,为长行旨,以授朝集使及送旨符使,岁有所支,进画附驿以达,每州不过二纸。

开元盛世,是玄宗励精图治的结果,但是天宝年间的盛世,表面上是玄宗领导的,但是玄宗那时其实已经懒于政务了,这其中李林甫居功甚伟,他是大唐帝国的实际掌舵人。

口蜜腹剑之辩

李林甫最著名的就是「口蜜腹剑」。这句话往往是让人觉得李林甫是小人,属于那种最低级的『当面说好话,背后打小报告诬陷』这种。其实李林甫远不是这么低级,可以说他政治斗争的手段,是上下五千年中最优雅,吃相最好看的之一,因为他并不是在平白无故的罗织构陷,而是利用人内心中本来的贪欲,让其自己掉进自己的坑里

比如排挤自己同朝为宰相的李适之,李林甫是这么做的:

林甫尝谓适之曰:“华山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上未之知。”适之心善其言,他日从容奏之。玄宗大悦,顾问林甫,对曰:“臣知之久矣。然华山陛下本命,王气所在,不可穿凿,臣故不敢上言。”帝以为爱己,薄适之言疏。

和李适之聊天的时候说『华山有金矿,皇帝还不知道。』李适之心说这回可以邀宠了,就建议皇帝开发华山的金矿。李林甫说:『这个我早就知道了,但是华山是您的本命,王气所在,所以我没敢说。』玄宗于是觉得还是李林甫考虑的周全。

整个过程李林甫其实没有能够指摘的地方,和自己的同僚说哪儿有金矿,很正常;结果自己同僚去邀宠,皇帝来咨询李的意见,李就把自己的顾虑说了一遍。

我们作为千年之后的旁观者,用上帝视角都很难给李林甫定罪,因为其实这种事情就是每天都会发生的工作闲聊。李林甫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着痕迹」的去陷害李适之,但是李适之就失宠了。

再比如排挤严挺之。

天宝元年,玄宗尝谓林甫曰:“严挺之何在?此人亦堪进用。”林甫乃召其弟损之至门叙故,云“当授子员外郎”,因谓之曰:“圣人视贤兄极深,要须作一计,入城对见,当有大用。”令损之取绛郡一状,云:“有少风气,请入京就医。”林甫将状奏云:“挺之年高,近患风,且须授闲官就医。”玄宗叹叱久之。林甫奏授员外詹事,便令东京养疾。

唐玄宗想用严挺之,李林甫就把他弟弟严损之招来说,先给了他弟弟一个甜头:员外郎。取得了严损之的信任。然后说『皇帝特别看重你哥哥,最好想个办法让你哥哥来长安陛见』。严损之自然感恩戴德,就和哥哥书信往来,严挺之上书说自己有风气,想入京就医。

李林甫这就有依据了,直接根据严挺之自己的上书说:严挺之挺可惜的,年纪大了有风疾,还是应该给一个闲官就医。于情于理,玄宗没什么不批准的,于是把严挺之放到洛阳终老去了。

如果严挺之不是这么急于入京,自作聪明的上状,李林甫又何能害之?

李林甫在政治上的斗争,大抵都是如此,利用人的功利心稍加引导,让人自己挖坑自己埋,或者利用官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矛盾和利益冲突,来赶走自己想赶走的,留下自己想留下的,并不脏了自己的手。这其实已经是非常高的标准了。

仙官在人间

自古以来的贪官和权臣,往往都是自己有一波死党的,比如严嵩。这波人往往容易把自己小群体的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搞的国家的经济和朝堂乌烟瘴气。但是李林甫不是这样的,旧唐书记载:

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除,皆有恒度。

完全就是吃着宰相的俸禄,操着君王的心,像明太祖、汉光武那样来管理国家。他也没有真的死党,往往就用后人搞前人,用新人搞旧人,只有他自己是不动的。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臣子的格局,而是君王的用人之道。所以唐玄宗天宝年间相当于把朝政委托给了一位无冕之王,而以李林甫的能力,治国理政用人,均不在话下。

李林甫早年名声并不坏,在旧唐书中的评价是中性偏正面的。只是到了新唐书,欧阳修是「春秋式微言大义」的狂热粉丝,安史之乱总要找人背锅,而安史之乱之前,长达18年执政的李林甫自然首当其冲,选作了背锅侠。从文采、从尊重儒家的意识形态来说,新唐书的水平是二十四史里面数一数二的,毕竟作者就是大文豪;但是笔削过于工整,从真实的讲述历史,公平的讨论人的功过得失来说,新唐书可能是二十四史里面倒着数一数二的。

在宋朝初年编写的『太平广记」里,李林甫可是有神仙资质的:

先是安禄山常养道术士,每语之曰:“我对天子,亦不恐惧,唯见李相公,若无地自容,何也。术士曰:“公有阴兵五百,皆有铜头铁额,常在左右,何以如此。某安得见之。”禄山乃奏请宰相宴于己宅。密遣术士于帘间窥伺。退曰:“奇也,某初见李相公,有一青衣童子,捧香炉而入,仆射侍卫,铜头铁额之类,皆穿屋逾墙,奔逆而走。某亦不知其故也。当是仙官暂谪在人间耳。

说安禄山自己都奇怪,见皇帝都无所谓,为什么见李林甫就很恐惧。他手下的术士说,你身边长随阴兵五百,按理说不应该啊?于是安禄山宴请李林甫,让术士在旁边偷偷看。

术士说:看到李相公,就有青衣童子捧着香炉来了,您身边的阴兵都四散奔跑,不敢靠近,我也不知道,估计李相公是仙官暂且被贬谪到人间来的吧。


user avatar   mingjun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历史都说王振的错。王振有这么大能量?朱棣分封的功臣集团从此绝迹。文臣独大。


  

相关话题

  为什么会有川人未曾负国,国人绝不负川的话? 
  解放军过江战役胜利后为什么国军无法借南岭武夷山天险守住岭南? 
  为什么史迪威没有带兵经验,而能做到中国抗战参谋总长? 
  历史上有哪些视死如归的人物? 
  既然天下都是皇帝的,他为什么还需要花钱? 
  宋教仁到底是谁刺杀的? 
  为什么知乎上对明朝诸位皇帝的评价与历史学界的背道而行? 
  文革是灾难,如何确保今后不再发生这样的事? 
  为什么处在三国的分裂时期,中原王朝对外作战能力很强,反而到了晋朝大一统时期,却发生五胡乱华这样的事呢? 
  汉唐元明清为什么疆域辽阔? 

前一个讨论
美联储怎样预测宏观经济?
下一个讨论
哪个瞬间,让你觉得理财太重要了?





© 2024-09-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