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各地男子婚姻情况都是与本地经济状况紧密相关的。同乡不同村,因富裕和贫困的不同,各村男子光棍率就有很大不同,更不要提更为广泛的地域差别了(如兰溪和苏州,前者合县之男艰于娶妻,后者纳妾者甚多)。
通常的,一个中规中矩的普通村庄,男子纳妾的概率是多少呢?
我曾做过本村族谱,发现这个概率其实是很低的,只有考上生员(秀才)或是的确是个人物,才有纳妾的可能。数百年间,纳妾最多者纳四个妾(为生员),其余的最多三个,两个的最多(为乡饮宾)。而多数人没纳妾,打光棍的也不少。
查沈丽娟《明清以来区域社会的科举、婚姻与移民现象——以福建永定县<济阳江氏高头族谱(南山房)>为例》,发现情况是差不多的:
这个村庄的男子,纳妾者占3.68%,一夫一妻者占94.48%,只有一个光棍,光棍率完爆金衢(浙江中西部)。金衢之门,无妻者半,光棍率达到了50%。而在富庶的苏州,纳妾率就比较高。苏州彭氏宗族十二至十五世纳妾者在各人群中的比重如下(余新忠《从苏州《彭氏宗谱》管窥明清江南人口状况——兼论谱牒与人口史研究》):
由图可知,平民是真的纳不起妾的,人才等级越高,纳妾比例越高。全族纳妾率高达5%,平民纳妾率为0%,高级人才的纳妾率高达28% 。富人纳妾对应的是穷人无妻,彭氏的光棍率也是很高的。有40%的男子没有子嗣,20%左右的男子打了一辈子光棍。自然的,只有平民才有资格享受“此生光棍”大礼包。
什么?你说《红楼梦》里怎么看起来纳妾那么轻松?
请认清现实,人家是什么家庭,你是什么家庭。
男子破产,意思是说家庭破落了?
男子家庭经济破落,会把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以维持生活。但卖妻卖妾只是少数无耻之徒所为,多半还是令妻妾跟随着过苦日子,如去坟地上偷果盘和饼干的齐国人,就有一妻一妾。
如不是经济不行,而是家里被抄了。由富到贫的子弟,多半谋生艰难,事实上这种艰难相较于普通百姓算不上什么,有才干、文笔的喜欢去给官员当幕僚或是卖文为生。如鄂昌因胡中藻诗钞狱得罪赐死,家产籍没,家道中落,鄂昌的儿子鄂实峰以游幕为生,后来移家香山。又如某算命先生记档中,有一位家道中落的三十岁男人,没有其他技能,“幸擅长书法,磨空铁砚,利赖笔耕。”
犯罪抄家者,严厉和宽松程度不一,不是说一定就16岁以上男子皆斩首,未成年者皆阉割为奴,或男子充为贱奴,女子为他人婢、妓。比如和《红楼梦》相关的曹、李两家的子弟,就“免入辛者库为奴”,事后还能写文章、当宾客谋生,这也是格外的恩典了。所谓“辛者库为奴”,即是当贱役做苦差。免入辛者库,女子当然要自谋生路,缝缝补补。不过一家子狡猾的宗亲没了钱,你又是个孤苦无依的漂亮的,你说他们会拿你怎样?不卖去妓院简直就像亏了他们的。
对于那些要沦为奴婢的世家女,可能皇帝还专门钦点她送给谁,某个财物宝贝,钦点赏赐给谁。亦有令朝中大员、功臣,直接去选相中的人或物件。故,往往,长相漂亮的妾室婢女,会被功臣们选走,成为功臣的家奴。亦有直接全家男女,无论妻妾还是仆人,集体抄卖,挂牌出售。如贾母的原型李氏的亲哥哥李煦被抄以后,除了他,全家两百多口子人都在苏州出售。因为李煦为官还不错,没人忍心买,就运到北京崇文门外售卖。
不要以为被卖是什么好事,从头至尾的待遇都是非人的,李煦的家属从苏州运到北京,路上就死了好几个。即便有幸活着到了北京,被买走是当奴还是当妓,往后的日子怎么样,还不一定呢,总之一定不会比原先好(否则何以“不忍心买”呢)。
对于被抄家发卖的女眷,“自处”是个很奢侈的词汇,而那些没有被官家卖的女眷,能避免被亲戚卖,就已经算是烧高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