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儿科系毕业但没干儿科的医生出来说两句
一个省医科大学,一年招50个儿科医生
根据往年经验只有1/3会真正从事儿科,事实上也正是这个比例
一个内陆大省啊,一年十来个儿科医生,不够退休正常补充的
但就是这样,还有VERY SB 的官老爷一拍脑门:停止儿科专业招生,缺口由临床医生来补
可惜他们核桃大小的脑仁根本就没想到:临床医生与儿科专业天壤之别,很多病不一样,临床医生想干儿科相当于重新学一遍医。
本身临床医生待遇就低,儿科更低,还要挨打
神经病啊去干儿科?
得,儿科医生一下子捉襟见肘
官老爷一拍大腿:没料到啊
那就再恢复儿科专业招生呗
可惜儿科待遇还是低,还是要挨打
但凡有点本事、门路的纷纷跳槽,至少也换个专业
儿科医生越来越少,仅存的几个医生拿命换钱
其它医生一看:我了个去,儿科不是人干的活,有多远离多远
官老爷一拍屁股:退休走人
可怜我上铺的兄弟,省儿童医院,今年43岁,3天一个24小时班,实打实的一线班,经常一晚上不能合眼,这种生活过了近20年。
还在还房贷
旅游,休假,出国,海滩,不存在的老铁
同学聚会都经常到不了:值班呢
同一个城市啊,晚饭啊
值你大爷的班啊,早就该值二线了好吧
40多岁的人了趴到电脑前写病历,太NM酸爽了
孩子从小小饭桌,晚上就住在小饭桌,现在上初中了,一周见一次。
我就问一句:这是你想要的人生?
看完题主的提问,其实心里是的确有一些想法的。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已经不配回答这个问题了,毕竟真正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是我的那些还在儿科坚持的兄弟,我们这些没熬住跳出儿科圈子的医生,讲真的,还是算了。
话归正题。
你要说不缺,估计楼下刚抱了孙子的王大妈都要笑死你。数据是不会骗人的,美国每千名儿童配比儿科医生是1.6名,日本3.9,香港4.2。你觉得我们中国多少合适?学日本超美国咱们不敢想了,你看美国1.6,咱们0.8成不?对不起,2016年的数据是0.53,呵呵,呵呵呵。
继续用数据说话。
这里我就取南京做一个例子。
在过去的2017年,南京儿童医院共有员工2356名,医生大约是七百名,年门急诊量达到将近260万!平均每名医生一年要处理3700名患儿,这还是不考虑国内医生是以诊疗组,门诊主力是主治及以上的情况下开展的。如进一步考虑到门急诊医生大多为高年主治及以上,那么你可以算算每名上门急诊的儿科医生要处理多少患儿?
谈完门诊,在看住院患者,住院一共7.48万,那么怎么衡量这个指标?也很容易,一共260名副高及以上,扣除部分正高统领全科,皮肤科口腔没有病房的学科,以及行政,护理,药事,26个临床专科,我们取100个诊疗组进行计算(事实上能配置到四个诊疗组的科室极少极少),每个诊疗组每年要处理748名患儿!几乎是每个工作日都有三个患儿进组 ,三个患儿出组!这还是取了平均值的情况,在呼吸科,消化科等常见病科室,临床一线医生的压力只会更重!
说到这里,非医学专业的朋友可能还不觉得可怕,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作为对比,我们选取同属一个医院集团的、同样是南京市属医院的、南京另一家顶尖医院-鼓楼医院。
鼓楼医院也是老牌强院,建院125年(该院也有某些医生是知乎大v哦)。鼓楼医院2016年有员工5600余人,是儿童医院的两倍有余。那么同一集团两家医院在门诊,住院病人的差距有多大么?是两倍?三倍?
鼓楼医院2016年门急诊为315万,出院病人9.34万,分别是南京儿童医院的121%,124%;而鼓楼医院的员工数量是南京儿童医院的 237%。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儿童医院可以说是地区吸取儿科医生能力最好的医院了(个人认为,需要南京儿科届同仁证实),即便如此同样条件的两家医院,一个综合三甲,一个儿科三甲,后者的平均工作负荷是前者的两倍,如果说国内儿科医生还叫不缺,那只能说综合医院的医生是人太多了。
下面再来一条条解答题主的疑问。
一、全面的医学科普教育。
医学科普该不该做?太该做了,但是也太难做了。医学知识是有其特殊性的,要进行医学科普教育必须投入大量的临床医生,而且必须是优秀的功底深厚的临床医生。因为科普对象是普通大众,你必须把医学知识深入浅出的讲出来,避开专业名词,避开那些拗口的拉丁文名称,要用最浅显最生活化的东西去具化他,简单么?从我的经验来看,很难。尤其是在一线临床医生每天超负荷工作的当下,需要广大一线临床医生牺牲休息时间投入这项工作中。唔,大家说好不好啊?好啊好啊,为人民服务!嗯,得加钱。
医学科普还有个最大的问题,也是一线医生普遍觉得的一点:听话的家长比“稍微懂一些医学常识”的家长更好交流。当下中国人缺少独立思考精神的大有人在,可是放之临床实践中,你会发现有的家长太tm有独立思考精神了,用百度来的知识怀疑你的诊疗方案,用隔壁刘大娘说的只言片语来怀疑你的手术水平,用药品说明书的某段话怀疑你开药只是为了挣钱。这固然是一小部分病人,我们就算1%,这个比例不过分吧。你会觉得1%的病人怎么能够打消医生的激情!然而事实让人沮丧,三甲儿童专科医院每个医疗组的月管理病人数都要将近100个,意味着几乎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你要面对这样一个质疑一切的存在。那一刻,你会深刻地觉得:这科普,做了还不如不做。
二、技术过硬的全科医生
技术过硬的全科医生是现行制度下急需但是也最难产生的。了解这个问题你要先去了解中国的医学教育,八年制七年制都是高考精英,很遗憾,我没见过其中有人投身宝贵的全科医学事业。回到大部队五年制中,大家的梦想大多是考研,考研时什么科分数高?心内,神内,肿瘤科。全科呢?要不咱们去调剂榜上看看?分数固然不代表一切,但是分数的确说明了一些问题,为了不拉仇恨,我们也不细说。再往下,好容易出来一个全科硕士,你要他去哪工作?三甲医院自然是没这个岗位的,二甲医院怕是也很难对口,要不咱们去一甲卫生院支持下?试问知乎的朋友们,大家生病有多少人去一甲医院看过病?读了硕士,是在县城找个不对口但是收入不错的医院混饭吃,还是为了专业对口去大山坳村刘家屯卫生站奉献自己,你怎么选?你觉得他们怎么选?
讲完全科医学的问题,我就要发几句牢骚了。
“儿科门诊大部分都是一些很没有技术性的小病,其中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为主,这些也是成年病人容易得的病,只不过在药物剂量或者使用上有一些相对的禁忌,但这是一名合格的门诊医生经过培训就可以完全掌握的。”
这段话写出来,怕是没有哪个儿科医生能赞同,就连五年制儿科医学生怕是也很难赞同。任何一个医生要想做好,必须先去了解本专业的生理知识,病理知识,诊断知识,最后才是临床的诊疗。你去问问非儿科医生们,有多少人能告诉你一岁以内每个月孩子应有的身高,体重,心率,呼吸次数?1岁以内太难了,好 ,四岁男童应该长多高,多重?心率多少 呼吸多少是正常?你连一个儿童的正常生理值都整不明白你说你怎么去看病?儿童与成人很大的不同是儿童一直在生长,而每个阶段的易患疾病是全然不同的,一个优秀的儿科医生要学习的广度是远超很多专科医生的,而且知识体系的架构从根基的生理学开始其实就与大临床不同了,这不是简简单单一句“培训”能解决的。固然,一个其他专业的医生经过强化暂时来儿科能处理常见病,但是对于一些疾病的鉴别是很容易犯错误的,对于医院,政府而言,这个错误可能不过是0.01%,但是对于孩子的父母,对于当事的医生,这个错误可能就是100%,如果换作是你,你愿意让你家孩子去当每年卫生白皮书里那0.01%吗?
三、政策倾斜
在矛盾还没发展到无法忍受的时候,政策是很难改的。美国每年医疗保健费用在全国gdp的18%,我们天朝只有5%。用5%的gdp就保证了当下国人的平均寿命,其实这成绩不算差。维持容易改革难,改革失败了,那么改革者的名字是要永远定在耻辱柱上的,改革,谈何容易!
强答一个。
老爸当过兵,上过老山前线。当年部队从山东上火车出发往云南走,在山东上火车的时候,站台上放着《十五的月亮》,部队的亲属们都在火车站送行,虽然有些悲壮,但是几乎没人哭。火车到了云南境内,靠站歇停,这下可倒好,不知从哪来了一群又一群的云南当地的老百姓,老太太老大爷大哥大姐小弟小妹小朋友,根本没人组织,也没人安排,就是挤到铁道边拉着车上素不相识的解放军的手往他们手里塞酒碗,塞鸡蛋,塞吃的,操着一口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说着什么。一车的小伙子哭的泪人一样。
我觉得鬼子有点自作多情了,人家泽连斯基讲话是给你们听的吗?在泽连斯基眼里,鬼子和黄皮猴子不见得有啥区别,怎么可能听得懂人话呢?就算听懂了,有什么资格感到不满吗?
所以总结起来,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你泽giegie和你拜爹爹在唠很重要的事情,你跟那裹什么乱呢?
关键是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合乎情理
《亮剑》这片子就没多少人喷吧,因为这个 片子里没有把日本人贬低得一塌糊涂
亮剑原著中也是有裤裆藏雷的,而且非常详细,可是就没有几个人吐槽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