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以前读书的时候,我们几次要求去导管室学介入手术,都被大前浪拒绝了,他说:
“年轻人不要急功近利,要先充实自己的大脑,再想着去挣钱。”
“手术这玩意儿,猴子训练一下都能学会,不要着急。”
“年轻人就要耐得住寂寞,医生越老越吃香,先把文章发出来再说。”
但我发现,大前浪自己似乎并不专注于科研,每天手术不停,而且哪种手术挣钱,就做哪种,比如现在大前浪就适时地提出来“介入无植入”的学术观点,大力推广还没有进入集采的药物球囊。
大前浪20年前刚开始独立做手术的时候,一个支架是4万元,后来虽然支架有所降价,但其他新的检查手段比如ivus和oct层出不穷,一台手术下来,也得5~6万。老了老了,技术成熟了,虽然药品和耗材集采了,还可以四处开飞刀,或者分一分硕果仅存的药球的利润。
但我们这一辈人就不同了,一毕业就遇上规培,规培完了还有专培,科研门槛越来越高,技术又被大前浪封锁,等熬出头来40岁了,该集采的药品和耗材都集采完了,还靠什么吃香呢?
唉~可怜呐!
不知道你读研、规培期间接受压榨的时候,有没有老师给你说过一句经典的话:
你现在学本事,将来害怕没钱?
不知道你在跟家里说自己学习很苦闷,想改行的时候,家里人会告诉你:
学医,越老越吃香?
是的,在10年前,这两句话有着天然的正确性。首先是“你现在学本事,将来还怕没钱”这句话。很多年轻懵懂的医学生,就指着这个活呢。确实,他们也能看到,自己的导师,主任,开着豪车住大house,吃着山珍海味。
这里还有一个梗,叫医生的四个阶段。不知道新朋友们听过没,大致说的就是,一个前浪医生,一辈子会换四个老婆,从娶自己的同学到娶自己的同学,从一而终的爱情故事。
更是导致了很多医学生前赴后继,领着500块一个月的补贴,干的比牛多吃的比鸡少,业余时间还能挤出奶,来保证自己 毕业。
但生活在经验里,直到大厦的崩塌。(唱出来)
很多人辛劳了本科五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搬砖两年,住院总两年,终于摸到了一点门路,
迎接他们的不是牛排红酒大house,而是集采、4+7和DRG。
我们之前讲过,集采就是砍掉了医疗器械的不正当收入,4+7则是把药品直接拉回成本价,减少中间不正当流通。而DRG就是直接规定了,这个病人得了这个病,住院必须花多少钱,多花的,你们自己掏。
当然,这只是小技能,三明医改才是R大,直接一脚把大家都踢醒。
至此,“你现在学本事,将来还怕没钱”的谣言,彻底破灭。
下面再说说小医院,刚刚说了,读完博士去大医院肝,不划算,那我读个硕士就打住,去小医院降维打击,将来当个主任院长行不行呢?
这其实也是不行的,套用一个很火的话,因为很多行业及领域“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100年的路”。。
这句话广为传播,因为它确实适用于各行各业,医疗行业也是这样,很多四五线城市,20年前一所三甲医院都没有,现在普遍都有两三家,
一个三甲医院必然配套很多个科室,所以前十几年进入这些鞋底部医院的这些人,只要不犯错,最后都能当个主任副主任。
可接下来,就是“无路可走”的阶段,医学行业也是从兴起腾飞走到饱和萎缩的周期,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医院也自然也不会再继续进行扩张。医院只要不扩张,那科室就是养蛊,十几个年轻人,只有一个主任。500个年轻人,只有一两个能在后期成为院长。
所以,你现在学本事,
将来,只是为了有一口饭吃。
外公是一个十多岁就开始做老师的人,全村的人老老少少都是他的学生,虽然他的知识不像现在这么系统,但是有很多粗浅但却有意义。
小的时候家乡环境差,刚开始上小学,在没有任何取暖设施的教室冻得手脚都快没有知觉了,就天天不愿意上学,哭闹。
外公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人投胎的时候,阎王爷就会问这个人:“你是想要立地就能走,还是想要三年屎尿泡。”回答立地就能走的,出生后就当了牛羊鸡鸭,一辈子蒙昧吃拉同室。选择了三年屎尿泡的就成了人,所有的人到这个世界上以后都要把苦吃个遍才能知道啥样的叫人。
在这些年里,每当我有什么不开心,我总是想起这句话。
虽然和这个问题不是很贴题,但是我一看到这个问题就想到了外公的话。如果出于故事的角度,你可以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孩子。
我理解的「食不言」=「咀嚼的时候不要说话」
难道不是吗?一不雅观二怕噎着,就这么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