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本人在外人看来非常优秀,积极锻炼又看起来活力满满,但是他被一个权威医院诊断为中度抑郁,开始药物干预,他的抑郁症有遗传因素,再加上外界压力,最终爆发了。
大概有一年时间,他一直在服药,几个特别熟的朋友和他女朋友也一直积极鼓励他;他自己属于头脑很清醒的人,积极配合治疗,看书学习抑郁症,积极自救,一年后还在继续服药,但是症状缓解很多,慢慢减药了。
然后他在博客里写了一篇长文,记叙他这一年多如果得病,如何治疗。然而就在这篇文章下面,他的大学同学和研究生同学们,基本上回复很一致:
1. 为什么要吃药啊,最好不要吃药!
2.有什么过不去啊,想开点!
3. 医生都是骗你的钱。
我为他花那么长的篇幅给大家解释抑郁症是什么感到悲哀。
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组与抑郁症有关的数据吧: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患病人数达到3亿(WHO, 2017)。然而,在如此多的抑郁症患者中,超过一半的人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在许多国家,这个数字甚至低于10%。在我国,也有大量的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专业的救助与治疗,这是为什么呢?
有抑郁倾向的人很少主动寻求帮助
尽管,随着西方精神病学及诊断标准的传播与发展,大众媒体的关注与宣传, 以及西方医药市场在中国的立足和扩张,国人越来越多地了解“抑郁症”,但也就像我们在评论中看到的,还是有很多国人仍然将“抑郁症”当做是一个人自己“作”的(科普之路任重道远...),甚至很多患者自身也认为自己只是情绪低落,只是吃不下睡不好,积极调整就会好了。对抑郁症的认识不足、误解和污名化,是患有抑郁症的人很少主动求助的原因之一。
另外,受抑郁症困扰的人,一些特定的症状(疲乏,对一切事物失去兴趣等)也会影响他们主动求助的意愿和行为。
一些患者倾向于向传统中医寻求帮助, 一些治疗机构也会提供中药的辅助治疗
出于对西医或西药的刻板印象(比如担心西药的副作用),一些患者也会更倾向于向中医寻求救治。
根据中医理论,情绪障碍是与内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的,比如:肝气旺会导致愤怒,而心气虚会导致悲伤。一些研究者表示,抑郁症通常在中医里被认为是“肾亏”(Kleinman and Lin, 1980)或是“肝气郁结”(杨俊伟,2013),而Xu Jun-Mian(1987) 指出,抑郁症常常与以下几种中医诊断联系在一起:
· 心气虚:即心气不足,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眠、疲倦或虚弱、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兴趣、思维缓慢、性欲减退等;
· 心脾两虚:即心气与脾气均不足,除了“心气虚”的症状,“心脾两虚”还可能包括食欲差、体重下降、力量不足、记忆力差等“脾气虚”的症状;
· 气滞血瘀:即血液循环功能不良,症状包括易怒、情绪低落、躁动、头痛、食欲差、失眠症等。
而一些机构也会给患者提供“中药”,比如云南省精神卫生中心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68例疗效观察》(2013)一文中指出,舒肝解郁胶囊对于抑郁症有“临床疗效”,认为可以进一步推广。
抑郁症的误诊
早年,由于诊断标准的差异,我国的一些抑郁症患者会因为出现联想松散(associative loosening)、情感钝化(affective blunting)、孤独自闭(autism)和矛盾情绪(ambivalence)等症状,而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不过,这一现象随着西方精神病学及诊断标准的传入,已经有所改善。
其次,由于国人往往在就医时,主诉以“躯体症状”为主(试想一下,我们平时是否更多会因为身体不适觉得自己需要就医,而更少因为情绪低落而觉得自己要看医生),这从某种程度上使得我国的抑郁症患者常常被诊断为“精神衰弱症”(neurasthenia)(Xu, 1987),或其他生理疾病(胡萌等,2010)。另外,在克纳新与刘金光(2007)的研究中,121例抑郁症患者在门诊时以躯体症状为首发症状,而首诊科室为精神科的仅占8.3%。
比如,在《抑郁患者在综合医院误诊分析》一文中,作者指出由于患者到综合医院就诊时,常常主诉”头晕”、“气短”、“性功能障碍”等,在186例抑郁症误诊案例中,患者被诊断为头痛的占7.5%,眩晕症占8.1%,疲劳症占4.8%,失眠症9.1%,癔症5.4%,肋间神经痛7.5%,关节病6.5%,脊柱炎4.8%,精神异常3.8%,性功能障碍7.0%,前列腺炎5.4%,乳腺病7.0%,其他等。
无奈的是,误诊往往不仅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还会让人们觉得“治疗无效”、自己“得了怪病”而进一步陷入无望、沮丧之中。
曾有抑郁症患者这样描述自己:“我们独自战斗,没有关怀,没有理解,没有鼓励,没有伙伴。我们努力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因为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症,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请去正规医院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切勿自行诊断。
其次,十分重要的是,你需要对抑郁有合理的期望。和抑郁为伴可能会是个漫长的过程,可能会经历一次甚至多次反复;而即使经过治疗,我们在将来可能依然会因为一些事感到低落或痛苦。虽然治疗无法彻底消除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学着更好地和抑郁共存,到那时,可能你会发现抑郁也并非那么可怕。
那么,如何与抑郁共存呢?
1. 写日记。不止记录发生的事件,而是要记录围绕这个事件的感受和想法。处于抑郁状态的人时常会描述自己的思想像是“被困住了(stuck)”,好像头脑结成了一块,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写日记正可以帮助我们同自己的心智(psyche)对话。在写作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察觉自己过去没有意识到的、一闪而过的念头。而当个人主观的想法变成客观的文字呈现在纸上,你就可以去观察它、去改变它、甚至去摧毁它,你可能会发现面对同样的事情,你可以用一种与当时不同的方式去描述,用不一样的感受去应对(Grayson-Mathis, 2002)。
2.记住自己感受良好的时刻。即使接受了治疗,我们也会有感觉非常糟糕、甚至生不如死的时候。但是,记住自己曾经感受良好的时刻,这样我们会知道抑郁带来的痛苦不会是永恒的,而自己有能力感到快乐。
最后,特别特别想让更多人了解到的一件事是:抑郁确有其事。它是一个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并不是一种臆想。如果你身边有人表现出抑郁,你可能无法理解,但至少可以尊重。
以上。
Reference:
Grayson-Mathis,C.E. (2002). Writing your way out of depression. WebMD.
Kleinman A, et al.(1980), Mental illness and psychosocial aspects of medical problems in China.In: Kleinman A, Lin T-Y,eds. Normal and abnormal behavior in Chinese culture. Boston: D. Reidel : 331-356.
Lin Ken-Ming, et al. Overview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hinese culture: review of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 In: Kleinman A, Lin T-Y, eds. Normal and abnormal behavior in Chinese culture. Boston: D. Reidel 1980: 237-272.
Xu Jun-Mian(1987), Some issues in the diagnosis of depression in China. Can J Psychiatry, 32(5):368-70.
杨俊伟(2013),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68例疗效观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34(3), 38-39.
尤纳新,刘金光(2007), 以躯体症状为首发的抑郁症误诊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18), 67-68.
胡萌等(2007). 抑郁症患者在综合医院误诊分析, 《中国医药》, 5(2), 184-185.
了解更多与心理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等等,欢迎关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本人50岁,丈夫03年意外过世,自己带儿子至今。事业单位工作,业务优秀,职称也评下来了,目前做行政。在帝都,工资不高,再带个儿子,压力还是蛮大的。曾经数年,周末在外面兼职,直到儿子工作。目前一大一小两套房,大房子和车都给儿子,自己去住上班更远小房子。总之,做了一个母亲能做的一切。
工作上并不开心,我应该是个业务型,不适合行政,每天各种瞎忙,也没什么成就感。
至于想什么,感觉自己只有眼前的苟且,攒钱给儿子结婚,自己熬到退休,那时经济压力就小了。
我的诗和原方,就是退休后能去四处走走,好好锻炼身体,拥有好的生命质量。至于再婚,已经不抱希望,过往的经历让我清醒了,有的男人一听说你是儿子,连面都不想见。交往过的,有的对我各种算计。好容易遇到不算计的,却出轨……呵呵,而我偏偏眼里不揉沙子,即使有时候一个人很孤独,也不想将就。
原本不信命的我,现在信了,任凭命运安排吧!
五十步笑百步。
公务员有纪委有监察局监管,还有无数人民群众在监督。
但是
金融行业没有灰色收入?
建筑行业没有灰色收入?
外贸行业没有灰色收入?
传媒行业没有灰色收入?
IT行业没有灰色收入?
你告诉我哪个行业没有钱权色交易?
谁又来监管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