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何俄国内战中以高尔察克及邓尼金为首的白军不选择拥护一个沙俄皇室成员,统一思想,然后再和红军一争高下?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yun-fei-30-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吧,这几个人基本都是俄军内部的共和派,哪里有可能恢复沙皇制度哦,白军内讧的一大原因之一就是内部保皇派和共和派内讧。另外有消息称英法美等同盟国也反对俄国恢复君主制,一旦部队有保皇党抬头的倾向就断绝援助。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皇室没剩下什么人了,1917年二月革命前,沙俄皇室算上守寡的老太太们才54个人。按照继承法有资格继承的前几位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不合法就是参与了二月叛乱,或是干脆跑出国了。当然即使如此1918年恢复君主制的呼声很高,要不布党也不用急急忙忙的把分散在全国各地关押的三十多名皇室成员,在一个月内都秘密处决了。之所以秘密处决就是为了制造烟幕,让还活着的那些在继承法上有瑕疵没法继位。


user avatar   fu-you-de-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泻药。

高尔察克在内部搞了统一思想,解散了社会革命党把持的萨马拉委员会(立宪会议议员委员会,是立宪会议的后身机构),当上了“全俄执政”搞独裁,打了一把当代立宪会议粉丝的脸。结果呢?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捷克军团等就出工不出力,最后更是玩了一把跳反,在伊尔库茨克举兵擒拿了落败的高尔察克。

吸取了高尔察克的教训,邓大人尼金公不敢再统一思想了。老老实实,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闭口不谈要实行什么制度(别说拥立沙皇,连共和制还是君主制都不敢提),扯什么“收复莫斯科再由国民会议决定国体”。结果呢?虽然招安了一大堆人,但无法让民众信服,也让民众搞不清这些贵族自我感动的“俄罗斯母亲”到底是什么玩意儿。最后邓大人也不耐烦了,开始在内部搞起了清党,试图统一思想,取消各地民族主义者分子和社会革命党建立的割据政权,建立自己的军政府管理后方。结果呢?人心散了,前线一败便如山倒,邓大人也只有交权给黑男爵,自己下野了。

白军内部矛盾尖锐,从社民共和派到封建君主派,从大一统到民族分裂,还有搞阿拉乎阿克拜尔的,你说怎么统一思想啊?统一思想,请先从内战开始,靴靴。


user avatar   yan-ying-50-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我这个人看事情喜欢从必要性和可行性去分析。对于题主的问题,我要说:白军统一思想,很有必要性,没啥可行性。

题主的思路其实挺好的。我们知道,政治就是要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即团结大多数,孤立极少数。如果要让泛滥于全俄的白军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反布尔什维克的强大合力,就必须对派系众多的白军予以有效整合,换言之,要让原先鱼龙混杂的白军成为一支拥有统一领导、明确纲领、严明纪律的武装力量,而非连红军游击队都打不过、只能打顺风仗的兵痞——白匪这个名字,可真不是苏维埃政权有意的丑化。

整合不同政治力量进而挑战统治者成功的例子并不罕见。布尔什维克的人民委员会建立伊始,还有不少左派社会革命党在其中任要职。抗战结束前后的延安,同样存在着大批倾心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人物,其与TG的建国思想差异甚多,甚至可以说大相庭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团结在TG的旗帜下为反蒋摇旗呐喊。白军派系多真的不能算什么先天不足。

要整合不同政治力量,就必须统一思想。要统一思想,就必须求同存异,寻找各方共同的政治诉求。白军统一的政治目标是什么呢?答案似乎很明确:反布尔什维克。

但是,为什么要反呢?

拿这个问题去问三个白军领袖,你说不定可以得到五种答案。TG能够吸引众多在思想上相当右的知识分子,就在于其不但有破旧,即打倒蒋中正,还有立新,即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全国各界的进步力量团结在TG的旗帜之下,不仅仅因为他们都反蒋,更重要的是他们反蒋的目的非常明确一致——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建立容纳各党各派的民主联合政府。相较于反蒋这个目标,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才能算是真正的共同政治诉求。TG顺应这个历史潮流所提出的新政协方案及三三制原则迅速成为国内进步力量的普遍共识。扯出反蒋这面大旗,固然可以得到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等人的相应,但这些军阀反蒋的目的,绝对不可能是一致的,这也就预示了军阀间的合作无法长久,杨永泰只需稍加挑拨就迅速土崩瓦解。俄国白军也是同样的道理。即便是邓尼金麾下的白军内部,其反布尔什维克的目的也截然不同——邓尼金和他的嫡系倾向于军政府大权独揽,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则希望恢复临时政府的立宪会议体制(然而在如何运行这个体制、如何进行权力分配的问题上,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也存在严重分歧),和邓尼金合作的顿河哥萨克暴动军只想让庄稼佬滚蛋(所以哥萨克们在占据顿河流域之后就没多少向莫斯科进军的动力了),至于捷克军团这种外籍部队,想让他们和邓尼金志同道合就更难了。各方力量势均力敌,扯皮来扯皮去,最后捣鼓出一个模糊不清的“俄罗斯母亲”。这种意识形态和布尔什维克鲜明的革命纲领相比,真的是太low了。

白军内部意识形态之混乱, @强击战鹰 同志举过的例子相当有趣,可窥一斑:

17、别说好几路白卫军了,就连一支白卫军内部的政治派系都极其混乱。
有位南俄白卫军的军官因为在大家都在为“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俄罗斯”战斗时,在酒会上说了句“为了联邦制的俄罗斯干杯”,结果被当成不可靠分子开除出了白军,因为他们的敌人——布尔什维克的国家全称就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然而仅两个月后,南俄白卫军迫于形势需要,不得不和一票形形色色的反布尔什维克头目结盟,结果“联邦制”的口号又被提了出来,这位之前被开除的军官也就重新得到启用
还是在南俄白卫军里,有位上校在十月革命后没多久就写了本书,请求科尔尼洛夫将军出版,然后他得到批示:“此书过于右倾不得出版”,等到科尔尼洛夫被红军炮兵炸死,邓尼金成为军队首脑之后,他又申请出版自己的那本书,结果得到批示:“此书过于左倾不得出版”。就这样,这位可怜的上校一直没能出版自己的书
18、内战初期,有一位旧军官跑去投奔白卫军,他说自己是参加过革命的“人民自由战士”,要与压制“人民自由”的布尔什维克作战,结果他不仅没得到白卫军将领的认可,还被持敌视革命立场的白卫军将领下令枪毙了


再者,抬出某个深孚众望之人(或者是死人)作为各政治力量的精神领袖,以此进行团结和整合不是没有成功的先例——TG抬出来的就是孙文。但问题是,某个罗曼诺夫皇室成员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怎么可能和孙文相比?作为当之无愧的革命先驱,孙文的建国元勋身份在北洋时期都得到了官方和民间的认可,到了1927年以后其国父地位更是为社会各界所普遍尊崇,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的理念被进步人士奉为圭臬,“和平奋斗救中国”的话语都成为了当时极为响亮的一句口号,孙文地位之高以至于连蒋中正这种不要脸到一定境界的黑帮中人都得把“继承总理遗志”挂在嘴边。这种背景下TG鲜明地宣布“为完全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并以实际行动去实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自然一呼百应。相比之下,罗曼诺夫皇室就显得相当不堪。知识分子界早已心怀不满,其在工人和城市平民心中的地位在1905年革命后也跌倒谷底,一战爆发后,沙皇指挥上的无能和其治下官僚体系的腐朽彻底暴露在人民面前,从而将数百万灰衣牲口都推向了罗曼诺夫家族的对立面——二月革命时期那些劝谏尼古拉二世退位的电文中,无不强调“为了前线部队的稳定”。以此观之,除了极少数遗老遗少之外,包括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在内的绝大多数俄国人对于帝制——至少对于罗曼诺夫家族——早已心灰意冷。纵使是极端反布尔什维克的科尔尼洛夫等人,也不敢公然提出复辟帝制、迎立罗曼诺夫家族的主张。沙皇全家被枪决,除了舆论上的轩然大波之外,对于俄国内战的具体走向并无太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影响。

最后一个关键问题在于,谁来主导对白军的整合?TG之所以能在整合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其无论是军事政治能量还是组织严密程度都远甚于其他看上去声势浩大其实一盘散沙反蒋组织。然而白军并不具备这个条件。高尔察克、邓尼金和弗兰格尔只是得到英法资产阶级承认的白军领袖,其威望仅限于一部分旧军队,不服从他们的反布尔什维克力量远比他们所控制的武装多得多。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对高尔察克、邓尼金这种军人本就抱有戒心,哥萨克暴动军中亦有相当一部分思想左倾的军官公开反对和邓尼金联合,彼得留拉等民族主义势力也并不想屈居高尔察克、邓尼金麾下。高尔察克、邓尼金在实力并不占优的情况下贸然整合,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综上所述,整合白军、统一白军思想这种事情,无论是软弱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还是强硬的邓尼金和高尔察克,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想通过皇室成员来进行统一思想,那无疑是适得其反。当然,从最根本上来说,像白军这样顽固地坚持反动立场、企图阻挡滚滚历史潮流前进的蝼蚁,被历史的车轮碾为粉尘,那是必然的!


user avatar   Yi-Cheng-secretar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样理解这句话?从这句话来看,应该如何与女人相处?


  

相关话题

  期待大家一并回答几个相关的问题。如果斯大林不采取对农民高压的掠夺政策,苏联是否可以成功快速工业化呢? 
  为什么过去在中文语境对西方历史的讨论中,总是会忽略东罗马帝国的作用? 
  如何评价俾斯麦晚年与沙俄交恶,好像是因为农产品问题? 
  乌克兰未来的命运如何? 
  历史上有哪些较经典的量力而行的事件? 
  历史上哪个人让你觉得「他如果不死历史一定会大不一样」而惋惜? 
  哪个国家的历史比较有趣,值得深入研究? 
  从入关学来看,大塞尔柱东征西征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入关吗? 
  沙俄应该与苏联划等号吗? 
  苏联是否“生于不义,死于耻辱”? 

前一个讨论
为何冷战期间苏联从西方阵营进口大量粮食,拱手交出自己的粮食安全?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普京自称当年找不到工作的说法?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