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说法是为了说明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某个科目的变动应该调增还是调减现金流。这样你可以记住,存货余额上升,那么实际的净现金流要比净利润小。所以这个说法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不能绝对化。
没错,这里的“现金流出”就是表明为购买存货而支付的现金,这样你就记得“存货增加等于现金流出”。
那么针对你提到的特殊情况,怎么处理呢?比如存货增加了100万元,其中只有20万元是实际支付的现金,剩下的80万元是赊销的,计入了应付账款,那么完整的现金流是这么做的:
净利润:X元
减:存货的增加 100万元(即教材说的,存货多了,是现金流出增加)
加:应付账款的增加 80万元(教材会说,应付账款多了,是现金流出减少)
净现金流:X-20万元
在编制现金流的过程,是要考虑所有科目变动的影响,还有特殊情况(例如非货币资产交换等),综合下来才会得到准确的答案。
针对题目中提出的问题,特别说明一下特殊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如果是收到捐款(也就是一般情况下),捐款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拿着捐款去买存货那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如果是直接捐物,那么要在所有的调整作完之后,再同时减少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不过这对经营活动的净额没有影响,从净利润出发,不需要调减。
投资者投入呢,一般情况下投资者是投入资金的,对企业来说是“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如果是直接投入实物,需要在最后同时减少“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从净利润出发到经营活动,需要 要调减经营活动现金流出。
再 列举一些其他特殊情况。比如一个卖螺丝的公司卖了一堆螺丝给一个客户,客户还不出钱了,说这样吧,你把我生产的这台机器拿走吧。那么这里面有两个交易:卖 螺丝和买机器。一般情况下,卖螺丝有“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买机器是“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而这里作了一个非货币性资产交易,需要同时扣减这两项。
以 上的例子只是帮你理解在”特殊情况下“怎么处理。要明白这些“特殊情况”的处理,首先要明白“一般情况”是什么。一般情况卖东西就收到钱,买东西就要付 钱。先按照一般情况做出来,最后调整特殊情况。这种做法,在编制大型的集团企业的现金流时比较有优势,因为交易可能是上亿笔,不可能逐笔逐笔地想:做了这 个交易,收了多少钱,付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