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孙策死,周瑜为何带兵奔丧?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wei-44-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哎呀,这个问题我要答。

这事明明挺简单的,可你们非要用来黑张昭。就事论事,张昭确实值得黑,但拿这事黑他,似乎有点阴谋论过头了。信奉张昭夺权阴谋论的,请绕行。

《三国志》记载,孙权初统事,吴夫人非常担忧,便把张昭和董袭叫过来,询问江东是否还安全。

可见,即便是自己的母亲,对孙权也并不是那么放心。

事实上,不仅仅是吴夫人,就连孙策,可能对自己的弟弟也不太放心。

裴松之注引《吴历》,孙策临死前,曾对张昭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这番话说的和白帝城托孤一样莫名其妙。抛开孙策呆萌、临死前脑子烧坏了等原因,对于孙权不能服众这件事,看来孙策心里还是清楚的。

对吴夫人的担忧,董袭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江东地势,有山川之固,而讨逆明府,恩德在民。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

这是一段很有些意味深长的话。首先强调江东地势易守,然后又说孙策恩德在民,接着表示臣僚大小用命,几乎没怎么提孙权。

恐怕在当时江东群臣的心中,这位新上位的孙家少年,还只是一位“幼主”。我揣测一下当时臣僚们的想法,估计也就是各司其职,力保江东不失,至于孙权能做到什么程度,只能听天由命。

江东群臣对孙权没有信心,而此刻的孙权,也确实有些没出息。《吴主传》和《张昭传》均记载,孙策死后,孙权十分悲伤,不问政事,整日躲在屋子里哭。

不知当时东吴的将领和臣下,见到如此软弱的少主,会是什么心态。

而这时,作为顾命大臣的张昭便发挥了他的作用。据《张昭传》记载,孙策死后,他做了很多事。上表朝廷,下移属城,命令中军将领及各地守将各司其职,完全是一副稳定局势、力挽东吴于稷倒的辅政大臣模样。

接着,他找到孙权,劝他说:“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并亲自扶孙权上马,巡视军队。

而《吴主传》里,对这段历史的描写则更显出张昭的强硬。他找到孙权,大声说:孝廉,你还要哭到什么时候?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违父,时不得行也!并更换孙权的衣衫,扶他上马。

可见,作为朝臣的代表和领袖,张昭一直在尽力辅佐孙权。

但张昭能量再大,也毕竟只是一位长史,代表的是朝中官员的利益。此时的将领是否忠于孙权,军队能否安定,对深险之地犹未尽从的江东来说,至关重要。

所以,为了保证孙权能够正常行使权力,张昭还必须找到一位军方的支持者。

这种要求并非必须,军队也不一定就会因孙权上位而离散。但多一把锁便多一份保险,总是好的。

于是,周瑜出现了。

张昭和孙策的关系,是曾经升堂拜母、比肩之旧的关系;而周瑜与孙策,也是如此。

换句话说,周瑜,是张昭能够信任和倚重的人。尽管两人在政见上一个趋于保守,一个偏向激进,但彼此之间的信任,总不会变。

据《周瑜传》记载,之前周瑜留镇巴丘,而孙策死后,他领兵返回奔丧,便就此留在了吴地。

而《张昭传》记载,孙策死后,张昭还做了许多安抚工作。

这段时间孙权在干什么呢?

他正躲在屋子里哭。

因此我推想,事情可能是这样的:

孙策去世的消息传到周瑜耳朵里的时候,随之而来的,还有张昭的口信。他要周瑜立刻领兵返回,安定局势。

而周瑜也不敢耽搁,即刻收拾行装,率军启程。

张昭率领群僚行使权力,孙权躲在屋子里哭。

周瑜兵至,孙权躲在屋子里哭。

张昭找到孙权,将他从泪水和伤痛中拽出来,亲自扶他上马,率领周瑜的部队巡检三军。

张昭身自扶权上马,代表了朝臣的拥护;周瑜部队随行检阅,代表了中护军的拥护。

于是,建安五年的江东诸将和军士,见到了他们的新主人。英雄少年策马而立,吴越的新时代即将开启。

就是这样。




  

相关话题

  夷陵之战蜀吴对峙良久,魏文帝为何不趁机有所作为? 
  三国时孙坚为什么要依附袁术? 
  如何看待荀彧之死? 
  话说马腾和马超父子算汉奸吗? 
  为什么《三国杀》蜀国武将普遍较弱? 
  为什么曹操会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曹丕就真的比不上孙权么? 
  刘备见到关羽这个通缉犯为什么不去举报还和他结拜? 
  刘备出身有多低?为何刘备会成功? 
  后主刘禅。后人是怎么知道这个字读shan而不是读chan的? 哪篇文献上有注音么? 
  为什么曹操陈寿都认为刘备是英雄? 

前一个讨论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应该怎么样做一个好老师?
下一个讨论
怎么样看待新疆且末县现金鼓励民汉通婚?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