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演义虽然细节上有虚构和神话,但是大体历史走向却不能变,仍然按照事实写结果的。
我想这句话你可能没有看懂,我给你解释一下,正史上的诸葛亮在没有演义里诸葛亮那各种神仙技能的前提下,仅以凡人的手段就实现了跟演义诸葛亮一样的成就。
明白了吗?
以下按现代实岁(比虚岁小1岁):诸葛亮26岁隆中对时刘备还在新野,27岁成功说服孙权达成孙刘联盟,28岁当军师中郎将督荆南三郡,33岁就率军入川三分天下了。按照武庙里面吕蒙邓艾杜预王濬都是打下一个州左右进武庙的标准,33岁时诸葛亮已具备武庙资格。
演义里面有些地方提及过年龄,但不是什么时候都强调,连环画、电视剧里更是一直容貌变化不大,所以很多人对诸葛亮的刻板印象一直都是这样的:
与现代人就不比了,我能想到的几个同期的:曹操39岁的时候还在兖州与吕布苦战,虽然剩下的岁月也足够他统一北方了。
马谡也非常有可能20多岁就当过成都令和太守(190年生,刘备时期),确实是有才,也难怪诸葛亮“深加器异”,但是很多人印象中马谡因为“书生意气”、“缺乏实战经验”结果兵败街亭时,其实已经38岁。差点忘了说,被罗贯中钦点为书生的陆逊,指挥夷陵时39了,都快40了,如果说陆逊和马谡都是书生的话,出山前八年的诸葛亮应该才是正牌书生。
正史版苏步青:如果一个S曲面的仿射法线落在影界限的密切平面上,那末曲面必须是仿射旋转面……
演义版苏步青:老人微微一笑,随手指出了火箭参数计算中一个不起眼的错误,陪同的一众国家级领导啧啧称奇……
爽文版苏步青:二百个三十七元六十四次方程瞬间得出结果,欧美数学大师如遭雷殛,中国数学,恐怖如斯!
还是啰嗦一下避免误解,史书的受众主要是文人,正史里诸葛亮的“厉害”往往只有对国家政治有一定了解的人才能读出诸葛亮所做到的事情有多难。演义脱胎于话本,根子是普通老百姓,但小说受众主要是中层家庭子弟,至少是识文辨字的,所以通俗,但是也并不需要纯粹地追求爽感。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不少回答提到强制生育,说说强制生育的问题吧。
现在生育率低的导致的问题,不是人口数量下降,而是劳动力(廉价劳动力)下降。如果现在瞬间消失掉一亿老人,导致人口数量减少一亿,会有人讨论人口数量下降的问题吗?
强制生育,特别是高压政策下的强制生育,比如说个别答主提出的不生育者每年上交30%(也有回答说40%,75%)的总收入作为罚款,这种政策下出生的人口,能转化成劳动力吗?强制生容易,如何强制育?假设真的实施上述高压强制生育政策,必然会引起以规避处罚为目的的生育。那么,生,是生了,至于怎么养,那就是我说了算了,只要保证成年前饿不死,依法参加义务教育,这样“养”的成本其实很低。其他的,不好意思,与我无关,学好学不好,犯罪不犯罪(犯罪更好,抓进去连饭都不用管了),什么早教、幼儿园、学区房、吃好的穿好的、高中、大学?不存在的,从怀上那一刻起,这个根本就不是人,不是子女,只是一个工具(没错,连工具人都算不上),规避处罚的工具,没有感情,只有怨恨。而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人,心理有多么扭曲变态,可想而知,因为童年不幸而报复社会的案例还少吗?一个高中都没上过,心理扭曲变态的人,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力吗?搞不好三天两头上街砍人,报复社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为强制生育政策的打击面极广,上述现像绝不会是个别现像,实施强制生育前,不妨先提高监狱建设用地及预算。
当然啦,肯定又有人会提出强制“育”的配套政策,比如说子女犯罪父母连坐,子女在多少岁前死亡按未生育进行处罚,子女成年后劳动产出不达标的部分对父母进行罚款等等。如果真的能这么搞的,只能说,辣真的牛逼,辣真的牛逼,但同时,也准备好灭亡吧。
习惯了,这世界上鸡零狗碎的事情都能和中国扯到一起。
我就举个例子吧,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因为没有及时赶到现场被喷了。
你看:澳大利亚火灾---和中国没关系吧。
澳大利亚的火灾,不是中国人放的吧
救火的,也不是中国人吧。
这个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不是中国人吧。
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自己没有及时赶到现场被喷,这和中国没关系啊。
在这个新闻下面,能扯到中国的,你可以想象吗?
来了啊
“我相信,如果大火影响了与中国的对外贸易,斯科莫将认真对待。”
?
??
请问澳大利亚发大火,和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贸易,有个鸡毛关系?
原答案之前,给大家看一个伏弟魔家庭的长大的可怜女孩。
赔钱货,吃绝户,倒贴。
听听多么令人惊讶的词语,从一个女孩子口中得出,好像在你眼中,独生女就是绝户,而你这个有弟弟的女孩才是光荣的。而女儿出嫁,陪嫁的房、车、现金,都是倒贴了婆婆家。我跟我的老公同姓,并且他很尊重我,生不生,生几个都是我说了算。
并且,我想告诉你,女人结了婚,是建立了独立的家,而不是什么进了婆家的门,带的东西和资产,都是建设自己的新家。不是像你说的,女儿出嫁要从婆家捞钱才是赚的,也不是只有你的弟弟才有资产继承权,你可以怪你的父母一定要封建思想生男孩,但是不要把怨气撒在独享资源的独生女上,我们也有我们的辛苦,我们要独立承担自己的老人。
————————以是原答案——————
全职妈妈,绝大多数时候,命运在别人手上。
我是奶奶带大的。
奶奶40年生人,今年80岁,中专毕业,当时奶奶成绩很出色,只是后战争时代,家里实在供不起两个大学生,于是哥哥去省城读了大学,奶奶毕业后,成为一名小城医生。那个年代,都是儿女成群的,奶奶只生了两个孩子就不生了,带不过来,要工作。当时的舆论压力可想而知,婆婆不大来往了,老公也不理解,闹了一阵矛盾,身边的胡同邻居,尤其是在家专职看孩子的女人们,茶余饭后也不是没人编派过。
爷爷经常出差,奶奶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工资一半交了保姆费,另一半留作伙食费,有的时候口粮实在不够,要先赊上5斤粮票度日,下月发了工资再还。就是这么艰苦的日子,都没能动摇她工作的决心。
后来奶奶提前一年退休了,为了带我。
印象里,家里有个小药柜,胡同邻居们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奶奶看,奶奶就摘了围裙,拿起听诊器。小药片几毛钱,不按盒也不按瓶卖,几片能好就卖几片,拿个药片纸包好。
在我们不大的家属院里,老太太们有冠夫姓,被叫做李奶奶张奶奶的,有随宝宝叫的,超超奶奶,娜娜姥姥。只有我的奶奶被叫做周医生,从医几十年,给家属院里的老中青三代看过诊,所以无论男女老少都叫她周医生。
周,冠本姓不冠夫姓。
医生,社会价值而非家庭价值。
小小的我,竟也因此与有荣焉,暗自生出一丝秘而不宣的敬意。原来这个两鬓挂霜,整天灶边炉台,揪着我早睡早起的老太太,从前是个白褂加身,行医看诊的干练女性。
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这是今年结婚,奶奶勉励我的话,上大学不是生活的终点,工作稳定也不是,婚姻更不是。
不攀附,不依存,不作菟丝,不改其志。
所谓家风,言传不及身教,是我毕生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