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三国时候大臣们给皇帝写的表都是自己写的吗?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wei-44-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为《后出师表》一定不是诸葛亮写的。

《后出师表》中有一句话:

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乍一看,好像这是在斥责那些反对北伐的人:咱们陛下没有高祖那么英明,身边的谋臣又没有张良陈平那么有能耐,却想和曹魏相持取胜,这可能吗?!

但是,公开宣称刘禅不够英明,这可不是诸葛亮的风格。

诸葛亮确实对刘禅的执政能力充满疑虑。《出师表》里,诸葛亮不断规劝刘禅“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还指导他要相信费祎、董允、向宠等,俨然一副老师的模样。

但在文章最后,诸葛亮说:“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可以看出,对刘禅,他是很恭敬的,即使他在蜀汉军政一把抓,是蜀汉的实际领导人,在出征这样的大事上,他还是要寻求刘禅的批示。

从这里可以看出,两份表章,文风不符。

除此之外,从字里行间也可以看出,《出师表》时的诸葛亮相当意气风发,自信满满。

但一年之后的《后出师表》,却洋溢着浓重的失败主义之风。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居然两次强调自己能力不行?!

虽然前次北伐有了街亭之败,但蜀军损失却并不大,蜀汉国力也并未有根本性损伤。曹操也曾遭遇兖州之乱,那时的他境遇艰难,几无根据之地,却也没能丧失斗志。而诸葛丞相仅仅遭遇一次战败,就受到如此重大的打击,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除此之外,还有疑点。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

出征之前的上表,却替敌人说起话来,失败主义至此,畏敌于先至此,又怎么可能?

而且,《后出师表》还有一个根本性错误。

做注的裴松之,在引用了《后出师表》之后说,“于是有散关之役”。可见,此表作于蜀军出散关,攻陈仓,斩王双之前,也就是建兴六年。

但《后出师表》却说:“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等。

这是文中最可悲也最可笑的硬伤,因为众所周知,赵云死于建兴七年。

所以,单凭这个错误,我就可以认定,《后出师表》,不可能是诸葛亮所做。它也不是丞相府幕僚所写,因为赵云尚在,他们不会也不敢犯下如此错误。

所以,《后出师表》,必是后人伪造的。

至于《出师表》,则肯定是诸葛亮亲自写成。甚至,就算是幕僚代写,也一定是在诸葛亮的口授和指导下写出来的。

因为文中大部分都在劝谏刘禅,作为君主,应当如何如何,不应该如何如何。这些话,诸葛亮敢写,但他的幕僚,可不一定敢写。

这就是我对诸葛亮两份出师表的看法,写到这里,这个答案就该结束了。大小姐,你满意了没?

神马!你居然还不满意!

那好吧,我再脑洞大开一下,悄悄告诉你《后出师表》是谁写的。

据做注的裴松之说,《后出师表》,亮集无记载,而是记载在张俨的《默记》。

这就奇怪了,作为蜀人的陈寿,写《三国志》时都没看到这份表章,却能被吴国大鸿胪看到?

释迦摩尼大佛祖教导我们说,南辕北辙,必有蹊跷。

一个最简单的结论是,《后出师表》,肯定是吴人伪作的。

那么,是谁?

我认为是诸葛亮的侄子,东吴权臣诸葛恪。

且看:

东吴建兴二年,诸葛恪准备起兵伐魏。此议一出,即招致朝中大臣反对,但诸葛恪不听。为了对众人说明此时伐魏的重要性,他发表了一篇长篇大论,强调此刻伐魏的重要性,也就是《征魏论》。

问题就在这个《征魏论》上。

“近者刘景升在荆州,有众十万,财谷如山,不及曹操尚微,与之力竞,坐观其强大,吞灭诸袁。”《征魏论》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后出师表》

以上两段,阐述的是相同的道理。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后出师表》

“昔汉祖幸已自有三秦之地,何不闭关守险,以自娱乐,空出攻楚,身被创痍,介胄生虮虱,将士厌困苦,岂甘锋刃而忘安宁哉?”《征魏论》

以上两段,引用的都是刘邦的例子。

“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分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后出师表》

“若不早用之,端坐使老,复十数年,略当损半,而见子弟数不足言。若贼众一倍,而我兵损半,虽复使伊、管图之,未可如何。”《论征魏》

以上两段,都在表明如不趁着现在伐魏,以后本国的士兵会越来越少,国本越来越差。换句话说,两段表达的天下形势几乎是相同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不管《征魏论》还是《后出师表》,口吻腔调,都是在驳斥群臣的反对意见。

看出点意思没?

更好玩的是,诸葛恪为了说服群臣,居然还在自己的文章里加上了一句“我最近看到了叔叔诸葛亮上表蜀汉朝廷的伐魏书,真是让人感叹”。

于是这事就变得更有意思了。

我猜测事情一定是这样的:诸葛恪想要伐魏,但朝中大臣激烈反对,于是他写了一篇《论征魏》来反驳。写完之后自己想了想,觉得说服力还是不够,于是又伪造了一份《后出师表》。

这样一来,为什么《后出师表》会被吴国张俨记载的蹊跷之处,也就可以解释了。

靠着蜀国和吴国这两份主张伐魏的表章,诸葛恪成功压制了群臣的意见,独断专行,起兵伐魏,但却大败而回,不久便被孙亮设计杀害,一代神童就此归西。

自己的侄子想抄袭自己,却抄了个身首异处。不知诸葛亮在天有灵,该哭,还是该笑?

世上能达到丞相那样高度的,毕竟少之又少。

到这里就真的结束啦!兮嘉,你还满意不?




  

相关话题

  曹丕南征荆州为何败了? 
  为什么很多人说孙十万是大魏吴王,但是很少有人说刘邦是大楚汉王,都是先称王再称帝的? 
  如果让大家公认的名将诸如韩信、李靖、吴起等人代替诸葛亮去北伐,他们各自能取得多大的成果? 
  姜维的北伐有哪些实际的成果? 
  为什么刘备得到卧龙与凤雏,也没能收复天下,反而最早灭亡? 
  崇祯死后的南明为何只存续了十八年? 
  汉末三国时期的少数民族在干嘛? 
  崇祯死后的南明为何只存续了十八年? 
  三国正史诸葛亮也是最聪明的吗? 
  如果苏沉船穿越到姜维麾下,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前一个讨论
哪些专题类博物馆令人印象深刻?
下一个讨论
如何让自己写的文字变得温暖?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