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是人类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理想主义年代的遗迹,当年的人类怀着真诚而美好的愿望认为人人应该生而平等、世界理当大同、沟通可以化解一切矛盾、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blabla……一切都与进步主义和进步文化运动有关,当年的人类相信,人类社会一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在这种期待之下,才有了世界语,以及世界语在战后得到了以“民主、和平、进步力量”自居的苏东阵营在联合国的大力推广。的确,与其他语言不同,世界语背后没有一个主体民族或者一个强大的文明或者国家为支撑,不承载特定文化。但是别忘了,支撑世界语的本身就是人类的理想,而在这一理想中,人类最终的目的是统一起来、成为“新人”、重建巴别塔,在人间创建僭神的地上天国,语言的统一就如同圣经中语言的分散一样,是一种表示迈向“新世界”的象征。
文明?国家?民族?在当时的人类看来,这些都注定是要在进步中逐渐消亡的东西。联合国本身就是一个被人设计出来的、命中注定要消灭民族国家边界、种族和阵营之分的超国家的政治实体,世界语也被期待与之拥有同等的、相匹配的功能。因此,如果不能理解联合国的最初的目的,自然也就无法理解创造、学习和传播世界语的意义,简单地评论“世界语是人为设计的语言因此没有生命力”散发出的是贻笑大方的浅薄。
启蒙时代的少年人类相信“Pay to Caesar what belongs to Caesar and God what belongs to God”,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但是理想时代的青年人类相信,“God's in his heaven, all's right with the world”,天国不在遥不可及的、赎罪的彼岸,天国在我脑海里、在我脚下、在我手中,天国是地平线的那一端,因此“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那么现在呢?在一个相信有的人就是比另一些高贵、有的国家就应该把世界管起来、生而就有费拉与文明之分、黄继光和邱少云怎么可能是真的、解放军打仗靠人海、红军是地痞流氓组成的年代?人类已经不相信进步了,如何再会去用进步主义的工具去实现进步主义的理想呢?
世界语,是进步主义的墓碑上的一块砖而已。
进步都已死了,学习世界语还有什么意义?念叨一句理想年代的墓志铭残片罢了。
我又去翻了翻其他节目,我觉得亮点还有这个
《东方为什么红》
啊这主旋律歌曲也选的的这么好?河南台真的用心了。
实话说我并没有看整个春晚,只看了河南共青团和七海悠仁up主搬运的片段。给我的感觉就是河南,中!
《唐宫夜宴》
这个舞蹈给我的感觉像是河南省博物馆里复活的唐俑,弹幕里有人刷像是文物在逃也是很形象了。尤其这一幕,很有那个感觉哈哈哈。建议名字改为《唐朝少女之博物馆奇妙夜》
截取了几个动图
《白衣执甲》
天波府里走出来的保国臣——巾帼英雄穆桂英。就像弹幕说的,不杀安王贼(新冠),不回家门!
抗疫夫妻双双把家还。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河南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希望女拳师不要再煽动性别对立了,河南台把真正的女权榜样给你列出来了。无论男女都一样,想要获得尊重与独立,只有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真正的女权是像教员说的那样妇女能顶半边天,像穆桂英,花木兰一样,像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一样,像刘胡兰,申纪兰,张桂梅和抗疫前线的女战士一样。通过为国家,为人民,为妇女解放事业,为山区贫困女学生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获得别人的尊重。
说的有点跑偏,最后我想说的是在中华文明体系里,河南是天下之中,华夏之源。说句中原文化是华夏正统没毛病吧,古代中国人都是以中原文化为尊的,一个朝代首先要占据中原才能说自己是正统政权。但是前些年河南人经常被人在互联网抹黑,名声很不好。这本就不正常,细细想来,河南的在国内的境遇犹如中国在国际之境遇,人口众多,从事农业人口占比高,工业门类全而不强,被某些人(西方发达国家)误解抹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什么样,河南就什么样。建国初期东北被称为共和国长子,我认为河南算的上是中国远古长子。
现在河南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发展。让中原文化回到他历史上应有的地位,让那些谣言不攻自破。又恰如今日之中国,在奋力实现中国民族之复兴。
(额,话说燕赵大地啥时候能支棱起来啊?不说别的,咱梆子戏调门可是不输豫剧啊!咱也整一出漂亮的春晚搞一波文化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