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对我来说,旅行的意义有很多,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就是,不断消除自己的偏见和无知。
人的偏见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熟悉的环境对自己潜移默化的诱导,以及对异己者的恐惧。个人感觉这种东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天性,是很难去避免的。正常人看见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的照片会感觉到舒服,但是看到诸如外星人的绘图或者是《异形》电影中的异形图片就会本能产生恐惧或者排斥心理。之前和很多与自己相同民族的朋友聊过,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外观差异较大的人,比如黑人,会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或者不适,虽然他们理性上并没有歧视的态度。对于一些和自己生活环境差异较大的宗教仪轨或者习俗,许多人也会产生莫名的恐惧。
长期生活在某个地方从而带来的对异域文化或者种族人群的排斥心理是正常的,但是放任这种本能去发展就会造成歧视和偏见。在旅行的过程中,通过融入当地的社会或者文化,是可以慢慢消除这些偏见,从而摆脱本能或者生活环境给自己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在旅途中,我曾经碰到过很多形形色色的民族、种族的人,也见到过许多和自己生活的区域大相径庭的习俗和宗教仪轨。面对其中的某些习惯习俗或者生活方式,开始确实会有本能的抵触或者排斥情绪。然而在当地遇上一两个聊得来的朋友,相处久了,也就慢慢理解了那些习俗为什么会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当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异域山川,自己也就变得越来越包容。甚至于不仅仅是习俗文化上的理解,口味上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很早之前吃到非本地的很多美食本能地会作呕,但是现在,诸如北京豆汁卤煮臭豆腐、柳州螺蛳粉、川渝云贵地区的折耳根等等食物,包括外国很多各异的东西,奶酪、Hakarl、印度咖喱小吃什么的,都还能吃得挺香。粽子汤圆月饼,也是甜咸皆可。
歧视异族人、外国人这种事情,我小时候也干过,我不介意承认自己曾经的无知,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旅行,我越发觉得这种行为非常可笑。如今很多人歧视一些落后国家或者地区的人民,污名化很多民族,本质上就和很多外国人创造“傅满洲”之类的形象来污名化自己的国家一样,既可笑又可悲。
借用《进击的巨人》里面的表述来说就是,旅行给我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让我明白了没有哪个民族是所谓的“恶魔”。世界上所有人都一样,大部分是和自己一样普普通通的平凡人。
当然,肯定需要承认的一点是,有一些地区的习俗或者文化存在其落后的方面,但是发现其落后并引以为鉴一定是要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得出的,而非偏见与迷信。很多人可能误解了迷信的意思。迷信不是指信仰落后的文化或者信仰宗教,而是盲目相信自己不了解的东西。
举个例子:
गते गते पारगते पारसंगते बोधि स्वाहा ॥
这叫般若波罗蜜多咒。
这是量子力学右矢在基底下的展开。
这两个玩意儿如果你都看不懂,那么信哪个对你来说都是迷信。前面一个你好歹还能念念,“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后边这个你念都念不出来。并不是说盲目相信科学和专家就叫不迷信,对于一个东西在不了解逻辑的基础上盲目相信就已经是迷信了。系统学习后相信科学和迷信专家权威是不同的概念。
通过旅行在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和文化的同时消除因为未知带来的恐惧;通过理性的思考避免掉迷信某种曾给自己潜移默化带来影响的习俗,才能更加包容而客观地看待多种不同的价值观、看待世界。而这正是让自己理性选择正确人生道路必不可少的能力。在你怀着无知的傲慢去盲目嘲笑贬低异族人的生活和外国的价值观时,自己走向理性,获得更开阔视野的路也同时被堵死了。
当然如果你要问让自己变得包容与客观有什么意义,我也答不上来。毕竟不是什么事情都一定要有意义。但是就是觉得,比如遇见自己的河南老板,和他聊聊胡辣汤、龙门石窟、商城遗址,总比问他当地的井有没有盖更好;遇见自己的穆斯林客户,接受他的信仰习俗比在他面前大啃猪蹄生意谈得更好。面对重要的人,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能克制,但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偏见是自己很难察觉的。有时候并不一定需要认同对方的习俗,而是出于对当地环境的了解给予他应有的尊重。很多沿海地域人吃鱼不喜欢方面,这象征着出海翻船;另一些地区的人吃饭筷子不喜欢插在碗里,这意味着丧葬祭祀。了解尊重这些习俗是一种善意,同时不强求别人一定按照你的习俗来办事,同样是一种包容。
有人说旅行就是在自己看烂了地方挣钱,然后在把钱扔到另外一个那里的人也早已经看烂了的地方。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也部分体现了旅行的意义:让你知道地球其它地方生活着的,不是妖魔鬼怪,而是和自己一样的为了生活而奔波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