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史学而言,当时未必真的就是禅让制。也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尧舜并非禅让,而是不同的部落或家族兴盛衰亡相互接替。
其次,当时的君主与后世的君主权力大小是不同的,很可能只是某种“盟主”,这种地位带来的实质性利益未必有多大。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洁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韩非《五蠹》)
放弃这样一个地位,未必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随着技术的进步,控制区域逐步扩大,各地经济往来变得更加密切,统治地位带来的实质性利益也逐步上升,加上其他的政治或经济因素,统治者逐步稳定化。
恐怕不能说从远古的禅让制走向世袭制是一个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