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有区别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inkinBry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的补充问题很好玩,恰好可以结合主要问题来进行回答

题主说:
在辩论赛中,我们的规则是,最佳辩手永远在输的那一方的团队里产生,所以即便是最佳辩手在赢的那一方,他也不会成为最佳辩手。但是如果他们输掉的话,最佳辩手就可能是他。这也算辩证法的一种吗?如果算是,又偏向哪一种呢?

我们先抛开哲学,去看这个问题。
赛事主办方设定“最佳辩手必须是输方”的规则,显然是为了照顾一种公平,让双方都各有所获,给人以安慰。这是一种加在辩论之上的预设。

然后这个设计成功了吗?显然没有
问:如果输的那一方有“最佳辩手”,那么,他们是怎么输的?
A:辩题显著不公平。可能吗?打主办方的脸?
B:评委显著不公平。可能吗?打评委的脸?
C:实力显著不公平。即最佳辩手带不动剩下几个猪队友。

能选什么?起到了“友谊第一”的效果了吗?

题主问,这偏向于哪一种辩证法?答:这就TM不是辩证法。
这是为了构造了形式公平,完全断裂了最佳辩手的前因后果的形而上学。

辩证法爱讲发展变化,讲一体两面。以至于人们经常忽略了这一根本性的不变的东西。什么是不变的呢,就是只要你问一下这个最佳辩手是哪里来的,就必定得出结论:要么是因为“不公平的比赛,或者猪队友”。要么,就要直面它“专门为败者设的安慰奖”的初衷。

辩证法是一种认识工具,没有对错。它只是帮助你认识到这个最佳辩手的实质就是败者安慰奖,不管它叫什么名字。

那么黑格尔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区别在哪里?


其实跟这个也差不多。注意下,我不是说二者的辩证法。
因为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工具,黑格尔和马克思对其的运用是相近的。但是辩证法与世界观的结合,二者近乎是颠倒过来的。


说个题外话,黑格尔和马克思所论述的东西,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不是空虚的搬运概念。
黑格尔哲学的问题并不是辩证法的问题,而是世界观的问题。
也就是关于“绝对精神”的有无,和它怎么作用于现实社会的问题。

还是回到题主说的辩论赛。
黑格尔哲学认为,存在一种高于并且先于辩论本身的绝对精神,比如说“团结公平、友谊第一”。首先是先有这种绝对精神,再把这个精神具体化、展开为“我要为此举办一场辩论赛”。是绝对精神决定了辩论赛的存在。这是典型的赛事举办方的思维,所以要设置这么个败方MVP的评选,以符合绝对精神的要求(但是办法太蠢,显得可笑)。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辩论就是辩论,最佳就是最佳。最佳辩手只能是由辩论的展开来决定。谁的表现最好,谁是最佳辩手。这是典型的参赛者思维。

这两种思维在辩论赛上本质上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位置不一样,目的也不一样。

但是在人类社会和历史上呢?我和你都是参赛者,秦始皇、亚历山大、资本家、奴隶主也都是参赛者。那么谁是主办方?谁又规定了主办方要遵循的原则?

这就是绝对精神的问题所在。
说绝对精神,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绝对精神哪里有错?
黑格尔说,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自我运动的展开,错了吗?
难道万事万物,不就是物理规律的运动的展开吗?
绝对精神=所有最根本的物理规律的集合,有错吗?

这个逻辑是自洽的,但是错了。

错在哪里?错在人认识绝对精神的过程上。

绝对精神到底是什么,没有人知道。人只能通过认识身边的社会和自然去接近它。
但是你去主张一个绝对精神,无论绝对精神是有意志的、或者没有意志的。

那么你就要去认为,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符合绝对精神所存在的。那么就是让人们去符合一个他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于是是“友谊第一”的绝对精神决定了辩论赛被举办,又决定了MVP归败方。你们主办方、评委和参赛者在这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有一个展示双方友谊第一的舞台,才需要你们的存在。
在社会问题上,就体现出了观念对于人的颠倒。这种颠倒往往也就是愚蠢的源泉,就好像这个“败MVP归败方→败方猪队友”的逻辑一样。也许有聪明的人可以发明一种规则,既照顾到败方的心态,又没有这么蠢。但归根结底,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友谊第一”是绝对精神?这反而是人规定了绝对精神了。

那么在科学上呢。众所周知的是,爱因斯坦在面对量子物理的不确定性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上帝不掷骰子”。爱因斯坦觉得科学排斥随机性,为什么排斥?不知道,反正我觉得是这样。于是人又规定了绝对精神了。


事实上呢,却忘了这个骰子就是他爱因斯坦和普朗克、海森堡、玻尔这波人合伙造的,拿来逼上帝去扔。

问题就在这里,绝对精神是不是存在,不重要。它可以存在。
但是人们不能断言绝对精神是什么。人们只有在生产、生活、研究、探索里去逐步地揭露它、发现它。而不是让一个事先存在的绝对精神去规定我们应该怎么过(生产生活里);不是让绝对精神去规定我们应该发现什么(研究探索里)

也就是说,黑格尔确实可以认为绝对精神是存在的。
但是马克思说,它存在不存在和人类没关系。人们有的并不是绝对精神,而是意识形态。
绝对精神和意识形态的区别,大概就是大雷音寺和小雷音寺的区别。

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包括哲学,它本身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并且在脑袋里进行了抽象。得出了一些基于认识的“原则、规律”。亚里士多德不可能理解牛顿的哲学。因为他们认识到的物理本身就是不一样的——但是物理本身没有变过,只是这两个人的认识不一样了。

又比如说早期的科学家相信上帝不掷骰子 ,那是因为他们之前所确认发现的所有科学都可以用精确的数学来表述。于是他们觉得,上帝不掷骰子就是一种“终极规律”、就是“绝对精神”。实际上呢,“科学不应有随机性”只是他们基于自己的认知产生的意识形态。

问题来了,是让观念(意识形态)来解释实践?
还是让实践来解释观念?

是用“友谊第一”来解释“谁是最佳辩手”;是用“上帝不掷骰子”来解释量子力学。
还是用赛场表现来解释赛场奖项;用公式和实验来解释物理规律?

这就是黑格尔哲学和唯物辩证法的区别。

当然,你要问了
“是什么辩论赛就一定是要争胜,而不能友谊第一呢”
有人可能会恭喜你进入否定之否定的思考模式,而我会说你就是想和我杠。


user avatar   mao-ze-dong-3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说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座宏伟的思辨大厦,想要掌握面临重重困难的话,唯物辩证法就是几乎不可掌握的宏大体系。

黑格尔的辩证法,其实也并非是完全唯心的。他的法哲学原理,就是黑格尔关于现实世界的哲学理论,至今仍然是西方政治学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某种程度来讲,马克思比黑格尔还唯心,黑格尔好歹还给你个绝对说不出来的绝对精神,马克思干脆给扬了,抽象到整个客观世界。而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自然就是客观世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环节。(黑格尔表示客观世界与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绝对精神自我反复的一个环节)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对于婚姻,市民社会,国家的原理进行了抽象,并且认为稳定是第一要务,国家就是精神的最终体现。婚姻有任性,市民社会有偶然,但国家是稳定与调和。如果我们观察那些喊着马克思口号号称要打倒一切的年轻人,就会发现黑格尔说的还是有道理的。

马克思的结论是,对宗教的批判要改成对政治的批判,对哲学的批判要改成对法的批判。这并不是出于“人道的社会主义”的追求,而是在批判了黑格尔与费尔巴哈之后,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前进的科学。

马克思的哲学工作,在他27岁就完成了,自那以后他就以超越了黑格尔的唯物辩证法,展开了对政治经济学的改造。最典型的作品,就是资本论。马克思在公开承认自己是黑格尔学生的同时指出,一直以来的一切科学,除了肤浅的实证科学就是搞笑的形而上学,只有黑格尔的方法是能用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关于政治经济学方法那一部分就能明显的对比出马克思是如何分析黑格尔并且使辩证法成为唯物形式的。

马克思死了两百年的今天,除了苏共和中共的社会主义实践和探索以外,辩证法的建树大概是没什么大革命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以马克思之天才与努力,他一辈子都还没完成他自己要求的以政治经济学的现实对唯物辩证法的论证。

我真不是diss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这个工程实在是大到不可思议的。




  

相关话题

  中国当代艺术文化(和过去相比)是在倒退吗? 
  在 20 世纪与 21 世纪功利主义受到过哪些批判,对此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康德说:“人是目的,永远不可把人用做手段”如何理解? 
  当代还有哲学家吗,是如何谋生的? 
  康德之后,认识论有没有进一步的突破?若有,是什么?认识的问题是否仍有讨论的价值? 
  语义网所谓的“本体”的具体例子是什么? 
  问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中国当代哲学水平到底怎样? 
  为什么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却越来越大? 
  哲学家们形成一种观念或理论时有依据吗?会不会用各种现象去反复检验? 
  现代人明明享受着现代科学带来的成果,为什么最近总是出现诸如「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之类的言论呢? 

前一个讨论
国外因为疫情死了很多人,我们因为抗疫死了很多人,这句话你怎么看?
下一个讨论
没读过《资本论》经济学不算入门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