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赶上了《人民的名义》热播,反腐题材大火。我们就来聊聊乾隆皇帝贪腐的话题叭~这对大清后来的整个官场风气,影响还都蛮大的。
本答仅供参考,下为正文。
————正文分割线————
平时我们说贪这个字,后边跟的都是“官”。那帝王怎么能贪呢?你顶多说他昏庸无能,荒淫无道,怎么能说贪呢?
(《权力的游戏》剧照,国王劳勃·拜拉席恩)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为什么要贪?别说,历史上贪污的皇帝还真不少,那贪污的法子,你想都想不到。
大清朝的乾隆皇帝,就属于在贪污的皇帝里,很有创意的一位。
乾隆特别喜欢别人给他上贡:这是我们家祖传的一个宝贝,万岁爷您看,上贡给您了。这喜欢可不是口头上说说的喜欢,是落实到规矩上的。那时候人人都知道,有个“进九还三”的说法。给皇帝上贡九份,皇帝返还给你三份。叫进九还三。
皇帝想要,臣子那就赶紧送。更何况,给皇帝送自己也有好处。
明面上,进贡的要求是“自行置办”,也就是自掏腰包。不给百姓增加负担前提下,联络一下上下感情。但是哪有那么多家传宝贝,谁家能传下来那么多东西。
那怎么办,民间搜刮呗。搜上来了孝敬皇帝,然后其中返下来的归自己。搁现在,我们管这叫销赃。
当时的进贡有多火,火到最后甚至出现了“帮贡”这么一说。有权限进贡的大臣,让底下的官员帮助他“购买物件”,用来“孝敬皇上”。 “帮贡,帮贡”,既正大光明又显得官员团结一心。其实中间全是吃拿卡要。到皇帝手里的一两金子,不知道要搜刮多少民脂民膏。
我们说个例子,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十一月初八,任两广总督的李侍尧的进贡物品名单,看看那是多大的手笔。(因为太长,放在了文末)
以至后来,李侍尧因罪被抄家。有记载说“有九种物则每以三种还给。大抵侍尧贪赃中,五之三入于进贡。”因为有进九还三的政策,他李侍尧被查,发现贪的家财大多都是曾经献给乾隆的贡品。
那皇帝拿了多少,你自个算算。
单是靠贡品,满足不了乾隆皇帝花钱的欲望。皇帝想下江南巡游,想办寿,想赏人,想修一修圆明园,都要花钱。但是祖宗规矩,这些钱不能从国库里出,要由专门的内务府自筹。
乾隆的内务府大臣,你猜是谁?
特好猜,是和珅。
(《权力的游戏》剧照,财政大臣培提尔·贝里席)
万岁爷到了晚年的时候,想花钱,和珅就给想出来个办法,叫“议罪银”。它的意思是官员们犯了错,交一笔钱来,就能减罚甚至不罚。这和中世纪晚期罗马教廷的赎罪券是一回事。
这个办法好在哪呢?以前官员犯了错罚你几年俸,这的决定权在吏部,款由户部追,银两要交给国库。
而议罪银厉害了。新规矩新玩法,它不走吏部户部,走军机处,绕开国家财政,直接进入乾隆的钱包。
乾隆富了。
本质上,这是皇帝向下释放的一个信号——我缺钱,我接受行贿,谁给我钱我给谁免罪。
官员们缴义罪银可积极,就算是没什么罪名也要编排罪名。上至财政亏空,中至没能及时搜获要犯,下至奏折里写了错别字,都要狠狠罚自己一笔。曾经有河南巡抚何裕城把香灰弄到了奏折上,就请求自罚三万两。乾隆都看不下去,说:没那么严重,交一万两算了。
那官员的钱从哪来的呢?也是贪,而且贪的要更多。各个大臣,都成了皇帝豢养的存钱罐。你可劲贪吧,贪完了给我上贡,给我交议罪银。实在看不顺眼了,那就反腐抄家,财产进内务府。和珅的下场,就是如此。
上贡也好,议罪银也好。这是变相地把一些犯罪合法化了,甚至是鼓励贪腐。大清朝成了一帮贼窝。
于是自此以后,大清就已经走在了要亡的路上。
免责声明:
这篇仅讲了乾隆皇帝的一方面,所以仅供参考。
另附:
【导航】本鹅写了好多学习方法,分类汇总在这里最后给你李侍尧的进贡物品名单:
镶洋表金万年如意一柄
金无量寿佛一尊
珊瑚朝珠一盘
蜜蜡朝珠一盘
脂玉万年有庆一件
白玉祥禄寿三星一件
白玉长春壶一件
白玉蟠桃九熟一件
白玉保合太和一件
白玉长春花洗一件
白玉寿星一件
白玉如意仙一件
白玉香盘一件
汉玉佛手一件
汉玉花囊一件
汉玉拱璧一件
白玉云纹铎一件
白玉元洗一件
汉玉炉瓶一事一分
汉玉飞熊叶瑞一件
白玉印池一件
宋磁霁红花囊一件
定窑洗一件
喜窑一统尊一件
成窑五彩瓶一件
定窑福禄尊一件
宣窑梅瓶一件
宋磁霁红瓶一件
定窑宝月瓶一件
哥窑笔洗一件
青绿三代尊一件
青绿提梁一件
青绿凫尊一件
明黄刻丝万福万寿龙袍一件
天青刻丝八团立水龙褂一件
明黄缎绣万福万寿龙袍一件
天青缎绣八团立水龙褂一件
真紫缎绣三色金诸仙祝寿龙袍一件
天青缎绣三色金八团立水龙褂一件
绿缎绣万寿长春龙袍一件
香色宁绸绣六合同春龙袍一件
酱色宁绸绣江山万代龙袍一件
天青宁绸绣八团立水龙褂一件
绿实地纱绣四季呈祥龙袍一件
香色实地纱绣八仙庆寿龙袍一件
酱色实地纱绣吉祥九如龙袍一件
天青实地纱绣八团立水龙褂一件
洋锦缎二十匹
洋花绒二十匹
大红鸳鸯绒十版
大红羽缎十版
洋绣帕一百方
洋绣小帕一百方
紫檀雕花宝座一尊
紫檀雕花御案一张
紫檀镶玻璃三屏风一座
紫檀雕花天香几一对
紫檀雕花炕几一对
紫核镶玻璃衣镜一对
紫四雕花书隔一对
紫檀雕花方凳八张
紫檀镶面玻璃横披一对
珐琅镶玻璃五屏
风妆镜九座
珐琅镶玻璃手镜九对
紫檀镶玻璃福禄式小挂镜九对
东洋漆炕桌一对
东洋漆香盒五件
鸾翎宫扇一对
孔雀宫扇一对
洋镶钻石自行人物风琴乐钟一对
红玛瑙钻石珠花瓶式乐钟一对
洋售钻石蟠桃推钟一对
洋镶钻石蟠桃表一对
洋玻璃金鱼缸一对
仿景泰珐琅瓶一对
珐琅福禄瓶一对
镶玻璃小佩镜二十七面
蜜蜡鼻烟壶二匣
洋金银线二百文
珐琅手盆九对
珐琅唾盂九对
翠顶花三十匣
翠花五十匣
天然沉香瓶一件
洋油画小挂屏一对
分享一则小故事。
这则故事出自《清实录乾隆朝实录》,讲乾隆八年,朝廷考选御史,乾隆帝号召出“时务策”,即鼓励大臣们针对时弊畅所欲言,提出对策。即使是这么钩直饵咸,朝中还真有一位上了钩的“大鱼”——杭世骏(1695-1773)。
故事的前半段讲杭世骏直言不讳,朝廷用人不该先入为主,不该太计较地域和民族出身。他认为天下满洲人少、汉人多,而各地总督却没有一个汉人;江浙人才辈出,但在政府中多年没有人升调。他认为不论满汉、不论地域,机会应该是平等的。《清代名人轶事》中还记载了他说:“我朝一统久矣,朝廷用人宜泯满汉之见。”
乾隆帝龙颜大怒,后半段则是他的反驳,反咬一口杭世骏才是分别满汉的罪魁,即便如此,江浙出身的官僚仍然占据了朝中的多数,皇帝这么做不过是为了一视同仁。但重点不在于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之争,而在于杭世骏直接触动了“满汉畛域”这个最忌讳的问题。皇帝认为杭世骏是在制造满汉之间的矛盾,认为杭世骏是在借机鄙视满人,因此他痛批这是“怀私妄奏”,杭世骏因此获罪,送交刑部。本来是要当堂判死,刑部侍郎以“是狂生,当其为诸生时,放言高论久矣”为由保下了杭世骏的性命,最终以“溺职”例被罢免。
《清代名人轶事》道出了这则故事的结尾。乾隆帝临幸杭州,这对君臣居然再度相见,当然不排除这是出于皇帝心里的忌惮,想要看看杭世骏是否安分守己,当看到他只是在开旧货摊时,皇帝哈哈大笑,写下“买卖破铜烂铁”六个大字以示羞辱。他甚至还不放心再巡杭州,眼见着迎驾的杭世骏,居然还在说:“杭世骏尚未死么?”杭世骏回家之后当天就死了,不知是因羞辱愤懑而死、还是惊惧而死、还是被皇帝赐死,那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他们越是迫切要你说话,你越是该缄口不语。保持沉默的自由,有时更难为可贵。
原文奉上:杭世骏策称。意见不可先设。畛域不可太分。满洲才贤虽多,较之汉人,仅什之三四。天下巡抚尚满汉参半,总督则汉人无一焉。何内满而外汉也。三江两浙,天下人才渊薮。边隅之士,间出者无几,今则果于用边省之人,不计其才,不计其操履,不计其资俸,而十年不调者,皆江浙之人,岂非有意见畛域等语。国家选举人才,量能器使,随时制宜。自古立贤无方,乃帝王用人之要道。满汉远迩,皆朕臣工联为一体,朕从无歧视。若如杭世骏之论,必分别满洲汉人,又于汉人之中,分别江浙边省。此乃设意见分畛域之甚者,何所见之悖谬至此。况以现在而论,汉大学士三缺,江南居其一,浙江居其二。汉尚书六缺,江南居其三。侍郎内之江浙人,则无部无之。此又岂朕存畛域之见,偏用江浙之人乎?至于用人之际,南人多而间用北人,北人多而又间用南人。督抚之中,有时满多于汉,或有时汉又多于满。惟其才,不惟其地。亦因其地,复量其才,此中裁成进退,权衡皆出自朕心,即左右大臣,亦不得参预,况微末无知之小臣乎?且国家教养百年,满洲人才辈出,何事不及汉人?杭世骏独非本朝臣子乎?而怀挟私心。敢于轻视若此,若稍知忠爱之义者,必不肯出此也。杭世骏、著交部严察议奏。寻议、杭世骏怀私妄奏。依溺职例革职。从之。——《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乾隆癸未,杭大宗以翰林保举御史,例试保和殿,下笔为五千言,其一条云:“我朝一统久矣,朝廷用人宜泯满汉之见。”是日旨交刑部,部议拟死。上博询廷臣,侍郎亲保奏曰:“是狂生,当其为诸生时,放言高论久矣。”上意解,赦归里,原疏留禁中。当日不发钞,又不自存集中。越七十年,大宗外孙之孙丁大,抱大宗手墨三十余纸,鬻于京师市,有茧纸淡墨一纸,半乃此疏也,大略引孟轲齐宣王问答语,用己意反复说之。此稿流落琉璃厂肆间。乙酉岁,纯皇帝南巡,大宗迎驾,另见,问:“汝何以为活?”对曰:“臣世骏开旧货摊。”上曰:“何为开旧货摊?”对曰:“买破铜烂铁,陈于地卖之。”上大笑,手书“买卖破铜烂铁”六大字赐之。癸巳岁,纯皇帝南巡,大宗迎驾,名上,上顾左右曰:“杭世骏尚未死么?”大宗返舍,是夕卒。大宗自丙戌迄庚寅,主讲扬州安定课院,索诸生肄“四通”。杜氏《通典》、马氏《文献通考》、郑氏《通志》世称三通,大宗加司马光《通鉴》云。——《清代名人轶事》
你但凡看过尤文一场球,都不会提出这么个问题来。
也只有C罗才能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稳定输出一个赛季三十个球左右。
要是给梅西这么个教练,本坦库尔皮亚尼奇这种中场,内德维德帕拉蒂奇这么个建队策略,巴萨的阿比达尔和巴托梅乌每年花几亿给梅西引援都被梅西给炮轰下台了,阿涅利内德维德帕拉蒂奇那还不被梅西和粉丝给辱骂成历史的罪人啊。
梅西这些年欧冠年年惨案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自己散步导致的。
哦对了,皮亚尼奇现在就在巴萨呢,球都踢不上。
C罗一句怨言都没有,每场比赛也都尽心尽力了。不是C罗拼的那两个进球,意大利杯也要被国际米兰给淘汰了。
除今年以外,尤文欧冠淘汰赛所有的进球都由C罗包办。今年皮尔洛为了保欧冠资格过度使用C罗,导致C罗疲惫不堪,从16-17赛季至今,C罗的出场时间竟然年年在递增!
没有C罗这29个进球,本赛季尤文连欧冠资格都没有了。
好久没上你乎了,我来强答一下。其他答主说的东西大家也比较熟悉了。我换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问:为什么知乎上许多人认为日语引进大量外来语是负面的,是否和母语是汉语有关系?
答:是。
问:为什么?
答:因为汉语长期是“上位语”。
---------------------------------------------------
I. 有关双层语言、上位语、下位语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把维基上diglossia的定义先抄下来。
In linguistics, diglossia (/daɪˈɡlɒsiə/) is a situation in which two dialects or languages are used by a single language community. In addition to the community's everyday or vernacular language variety (labeled "L" or "low" variety), a second, highly codified variety (labeled "H" or "high") is used in certain situations such as literature, formal education, or other specific settings, but not used for ordinary conversation.[1] In most cases, the H variety has no native speakers.
简单地来说,diglossia就是“双层语言”,在一个社区中有用于书面、文学、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上位语”H和用于日常口头交流的“下位语”L。上位语是官方的、用于教育的,因此,上位语总是在通过知识分子和政权机构影响着下位语。单就词汇来说,上位语的词汇总是大量涌入下位语中。
在古代历史上,各个文化圈都有各自的上位语,例如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语、波斯语;佛教文化圈的梵语、巴利语;而在东亚文化圈,上位语则是汉语,或者说是文言文。
上位语有这样一些特点:
1. 上位语长期用于书面、科技、政治、教育等与权力和文化相关的领域,因而上位语带有官方、正式、有文化、先进等色彩。
2. 新的学术成果或者政治行为等等概念往往先用上位语表达,再向下位语传播。
3. 在封闭的文化圈内,新的概念用上位语表达时,往往没有可借鉴的词汇,因而倾向于使用上位语本身造新词。
4. 如有来自其他语言,特别是来自其他文化圈的借词,下位语往往是通过上位语辗转借入。
II. 作为上位语的汉语
好了,我们回来看汉语。虽然汉语在历史上一直有文白脱节的问题,但是汉语作为整体是东亚文化圈的上位语,直到近代,其上位的语的地位依旧有很大惯性。典型的例子包括:日本近代翻译西方的概念时是用汉字造词,这实际上是在用东亚文化圈的上位语(当然汉字已经被日本“内化”)在造新词或古词新用,以对应欧美文化圈的文明成果;越南很多外国的国名是按汉字读的,如俄罗斯叫Nga,是来自Nga La Tư,即俄罗斯,但这个词俄-蒙-满-汉-越一路而来已经面目全非了。
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汉语汉字词是上位语,通常它是第一手的概念载体,即使是在翻译中,它是第一次译文,所以它在同一时代大批量借入同一种非汉语言词汇的情况很少。当然,汉语依梵语借入的佛教词汇是另一个情况,因为在佛教领域,梵语才是上位语。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附加结果。因为汉语有上位语的优势,这使得很多汉语母语者或者东亚文化圈的人士感觉借词,比如日朝越借汉语词,是文明不够发达的表现,而汉语因为是发达文明的载体,因此借词很少。在你乎上,有一次讨论数目字“万”,我说这个词搞不好是突厥语等北方草原语言的借词。我猜到有人会反对,但是没想到反对的意见是:汉文明如此发达,数目词不可能是借词。其实,在这个论调中,直接就把借词和文明程度绑架了。但也正因为这样的想法,很多中国汉语使用者也比较倾向于外来的概念要汉语义译,不要直接借入,特别是借音。
III. 作为下位语的日语
我们再站在日本、日语的角度来看。事实上,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已经脱离了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但汉字和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历史惯性还存在,所以近代日本翻译作品往往仍用汉字造新词,当然,这和汉字在日本已经内化有关系。不过,由于近来以来日本的发展和中国的贫弱,汉字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地位不断衰落,但并没有确立新的上位语。这个时期的日语借词法语、德语、英语各占一席之地。但到了现代,特别二战以后,不仅汉字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地位基本消失,而且英语已经成为de facto的上位语。这以后的日语,借词大量的是英语借词,法德等语言已经很少了,即使有,也主要是集中在与国别文化、地域特产等相关的词汇中,新的科技词汇、新概念等,已经普遍是用英语借词。这实际上是上位语变化的原因。
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以举一下阿昌语。阿昌语是一种缅彝语,与缅甸语很接近。历史上阿昌族地区大多是傣族土司管辖,上位语是傣语,下位语是阿昌语。阿昌语中很多古典的政治、科技等词汇,都是使用傣语借词。但现在由于汉语的普及和流行,很多地方的阿昌语口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语借词,替代了一些原来的傣语借词,甚至是替代了一些固有词。此外,羌语支大量语言过去奉藏语为上位语,现在也大量转向汉语西南官话作为上位语,也是这种情况。这和日语中大量涌入英语借词有一些类似之处。
IV. 日语中的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
学习过日语的同学都知道日语中有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一般来说,汉语母语者会觉得汉字词更清楚明了或者相较于外来词更“日语”。但事实上,虽然日语中汉字词的比例非常高,但是汉字词读音的系统并非与日语十分契合。换句话说,即使是现代日语,汉字词的读音体系和日语固有词的读音体系仍有一定区隔。
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日语固有词是没有る打头的词语,但汉字词有,如“留守、類似”等。又如,古典日语少有浊音打头的词语,现代日语因历代音变造成一些浊音打头的词汇(如“出す”)也都很少,但汉字词就比比皆是,如:“学生、雑誌、男子、爆弾、疑問、事実、敏感”等等。再有,日语固有词一般没有拗音,今日=きょう,这样的例子也是历史音变的结果,而汉字词的拗音就实在太多了。
这实际上是说,外来词的概念即使翻译为汉字词,单从音系上来讲,未必有我们想象地那样贴合日语。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日语是一种音拍语,词汇是由多个音拍(mora)连缀而成的,比如さかな是三拍,はずかしい是五拍等等。汉字词和外来词如果简单从音拍上来看,并没有像现代汉语的义译音译那么大的差距。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日:(漢)哲学てつがく[4 mora];(外)フィロソフィー [5 mora]
中:(汉)哲学[2音节];(外)菲洛索菲亚[5音节]
日:(漢)物理的ぶつりてき[5 mora];(外)フィジカル [4 mora]
中:(汉)物理[2音节]、物理的[3音节];(外)菲济卡尔[4音节]
日:(漢)百貨店ひゃっかてん[5 mora];(外)デパート [4 mora]
中:(汉)百货店[3音节];(外)迪帕特门特[5音节]
尤其是最后一个例子,日语广泛吸收外来语后,形成一些改造的方法,使其适用于日常口语,也就是和制英语、和制外来语。常见的例子还包括プリクラ、パソコン、ワイシャツ、ベビーカー、ジーパン等等。
以上的例子试图说明,如果单看语音结构,日语使用音译的外来语与使用汉字词并没有太大的优劣差别,至少比现代汉语使用音译和义译的差别小。
V. 日本学者对外来语涌入的看法
大家也都观察到了日本国内对大量涌入外来语的批评。为此,日本还设立了国立国語研究所「外来語」委員会。下面抄两段该委员会的公开文书(没时间可以跳过):
外来語・外国語の問題点
近年,片仮名やローマ字で書かれた目新しい外来語・外国語が,公的な役割を担う官庁の白書や広報紙,また,日々の生活と切り離すことのできない新聞・雑誌・テレビなどで数多く使われていると指摘されています。例えば,高齢者の介護や福祉に関する広報紙の記事は,読み手であるお年寄りに配慮した表現を用いることが,本来何よりも大切にされ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はずです。多くの人を対象とする新聞・放送等においても,一般になじみの薄い専門用語を不用意に使わないよう十分に注意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ところが,外来語・外国語の使用状況を見ると,読み手の分かりやすさに対する配慮よりも,書き手の使いやすさを優先しているように見受けられることがしばしばあります。
伝え合いとしての言葉を
そもそも,どんな言葉を使うのが適切かということは,話し手・書き手の意図,想定される聞き手・読み手,話題,使われる環境など,その時々の様々な条件によって変わります。同じ内容の話をするにしても,大人に話すときと子どもに話すときとでは,使う単語,声の調子,話す速さ,文の長さなどが変わってきて当然です。また,同じ大人でも,相手がその話題に通じているかどうかによって,言葉選びや言葉遣いにおのずと違いが出てきます。相手や場面に応じて,適切な言葉遣いが変わることにいつも留意することが大切です。このことは,私たちの言葉について国語審議会がかねて提言してきた「平明で,的確で,美しく,豊かであること」を実現する具体的な努力の一つと考えます。
这里面主要说的意思是大量外来词比较难理解,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全社会的交流。他们因此提出了语言的“简明、准确、优美、丰富”的目标。该委员会还提出了外来语替换的提案(具体可参看http://pj.ninjal.ac.jp/gairaigo/)。
这里面有个问题,为什么用汉字词就更加“简明、准确、优美、丰富”呢?这实际上就是前文几次提到的“内化”。日本作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重要成员,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汉字已经成为其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不论汉字词的音系与固有词有没有区隔,汉字词已然成为其语言的基石之一。汉字和固化的汉字读音已经是日语内在的一部分,即“内化”。从这个角度讲,外来词改汉字词也是用自有文化消化外来文化的方式。
但是针对这点,日本国内也有不同意见。1943年出生的著名日本国宝级日本语专家山口仲美就认为:和制汉语(汉语词)是与中国文化浸淫的时代相称的方法,但现在日本则浸淫在美国文化中,因此也许可以看到用片假名照搬的外来语其含意固着下来。
和製漢語は中国文化が浸透していた時代に合っていた方法なのであって、現在の日本はアメリカ文化が浸透しているのだから、片仮名の外来語のままにしておいて意味の定着を待つべきではないか。
山口仲美的这条看法实际上一定程度上包含前文所说的上位语变换的问题。
以上这些争论说明,即使在日本国内,对外来语的排斥,主要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更多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感情的问题。
VI. 汉语古典音译词的内化
另外一个比较次要的方面就是汉语自身的音译词问题。实际上汉语的外来音译词很多,但是由于借入时代久远,当时的音译已经参与到后来的汉语音变历程中,变得很“汉化”了,因而让人不觉得是借词了。特别是有关佛教的词汇。
比如,说到中国传统建筑,很多人都说到“塔”。但是“塔”是明确的梵巴借词(梵stūpa,巴thūpa)。再有,刹那(梵kṣaṇa),这样的词是随佛教传入的概念。甚至很多我们熟悉的地名都是外来语译作汉语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觉得它们“异质”呢?
现代汉语以普通话为音译标准。普通话音系的特点是声母缺少浊音,辅音韵尾仅有-n和-ŋ,因此音译一些外来词的时候,会拆出多个音节来。但古代汉语的音系更丰富一些,声母有清浊,辅音韵尾有-p, -t, -k, -n, -m, -ŋ,一些音译相应使用较少的音节。这点在佛经翻译上就很明显。一些现代翻译的上座部佛经是用普通话作的音译,与古典汉译对比,往往音节偏多,或者用字明显就是现代欧美音译词的感觉,例如:
Mahāmaudgalyāyana (Moggallāna) 古译:摩诃目犍连;白话译:马哈摩嘎喇那
Mahākāśyapa (Mahākassapa) 古译:摩诃迦叶;白话译:马哈咖沙巴
更加重要的是,佛教已经完全中国化了,有关佛教的词汇,不论是义译的世界、轮回,还是音译的刹那、劫(万劫不复)、涅槃,亦或变形了的音译词罗汉、菩萨、修罗,都成为汉语日常使用的一部分,异质感在历史中已经消失。因此,可以说这些佛教相关的词汇在汉语使用中,没有“外来词的感觉”。
如果剔除了佛教相关的音译词,汉语的外来语直接借词就很少了。即便是现代融入的外来词,所占比较也很低。这也是汉语母语者对直接标音的外来词下意识感到排斥的原因之一。
补充两点:
前面有同学提到外来语的涌入在日本日常生活中带来的种种不便。这个问题从语言发展的长期轨迹上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汉语词汇大量涌入日语时,文化人和普通民众的仅因汉语词造成的语言断层不可谓不大,在历史发展中也渐渐弥合了。这也是山口仲美上面评论的来源,要知道山口老师可是研究平安时代日语文学的泰斗,同时还研究现代日本青年人的日语。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所谓“语言净化”运动,不论打着什么旗号,都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而东亚世界一些语言放弃汉字词而使用欧美语言音译词的行为又可能带有去中国化的色彩。考察类似外来语这样的问题时,这两个方面的色彩都应当予以重视。
妈妈咪啊这就是知乎随手一回答破百的感jio吗?!能和小伙伴们共骚简直棒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突然发现自己好猥琐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以下原回答—————————————————————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0267457041600512可能没人觉得美,可我觉得他们舞姿很美
[吸吸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