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广告看疗效。
对于没有避孕套的封建社会而言。
文治的唯一标准就是人口。
武功的唯一标准就是疆域。
其余的一切辩经都是如此苍白。
上面有人说是地狱还是天堂就看两个:
第一看汉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权。
明朝汉族人口大约1亿,最多不超过1.5亿。清朝汉族人口在清中期已经在2.5亿以上,晚清更是达到4亿以上。有清一代增加的人口中,汉族人口占据了95%以上,清代是汉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时代。毫无疑问,清代汉民族的生存状况远好于明代及之前任何朝代。
明朝汉族人口集中在关内的两京十三省,除此之外,只有辽东有大约100万军屯人口,这里面相当大部分还是女真人和蒙古人,另有部分汉人偷渡到关外投奔蒙古和女真。到清代,汉族人口向边疆大规模移民,到1840年以前,东北已有汉人不少于200万人,内蒙各部汉人不少于150万,新疆汉人不少于100万,台湾汉人不少于200万,云贵、广西等地汉人人口都大幅增加,汉民族的生存空间空前扩大。
毫无疑问,清代汉民族的发展状况也远好于明代及之前任何朝代。
第二看对异族侵略的反击和压制能力。
这一点明朝和清朝就更没法比了。
有明一代,蒙古的边患始终不绝,甚至出现皇帝被俘、京城二度被蒙古军包围的态势,面对蒙古的威胁,明朝除初期主动出击之外,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修长城,被动应对,然而还是被蒙古军不断入塞掠劫,仅1550年的“庚戌之变”,入塞的鞑靼军就掠走了人畜二百万之多。
辽东方面的女真人,虽然威胁不如蒙古大,但也是不断袭扰辽东地区。从早期的董山、李满住,到后来的王台、王兀堂、王杲,明朝被逼得只好大修辽东边墙。最后建州崛起,吞并辽东全部土地,五次入塞,杀掠无数,明朝毫无保护汉族人民的能力。
西北方面,有明一代,其实际控制范围没有到达过西域,就连羁縻性质的关西七卫都被吐鲁番汗国吞并,明朝龟缩在嘉峪关不敢出来。而河西走廊虽然有长城保护,依然是蒙古人自由出入的地区。俺答汗一生多次从河西走廊穿过,进出青海,甘肃明军根本不敢截击。
西南方面,缅甸入侵,明缅战争几十年,最后明朝的三宣六慰只剩下了三宣,六慰全部被缅甸吞并。
东南方面,倭寇之患,滋扰明朝多年,最严重时,东南沿海几乎一片糜烂,甚至出现了五十三个倭寇横扫江南的局面。倭寇之后,又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相继东来,最后澳门落入葡萄牙之手,西班牙、荷兰占领台湾。1637年英国又和明朝因通商发生冲突,明朝军事上失利,只得同意英国商人到广州购买货物的要求。英国通过此战萌生了占领海南岛的想法。
清朝入关后,经数十年血战,将蒙古各部全部征服,纳入中国版图,又远征西域,灭准噶尔,平回部叛乱,将分离了一千年的西域重新纳入中国版图。在东北反击沙俄,迫使其承认中国对黑龙江流域的领土主权,在西藏反击廓尔喀,迫使其承认中国宗主国地位,同时加强了对西藏的主权;在西南,反击缅甸的入侵,将明末被缅甸侵占的国土收复部分,并迫使缅甸称臣纳贡。到1840年之前,清朝已将周边所有国家,除俄罗斯外,全部纳入了中国的朝贡体系。汉族不但再不受北方民族的威胁,而且还获得了空前广大的战略回旋空间。再不像明朝那样,国界线距离首都只有数十公里了。
晚清,由于国势的衰败、政治的腐败,清朝屡败于列强,丧失了大片国土,但客观地说,清朝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力保全国土。森巴战争,支持西藏政府挫败了英国支持下的森巴人入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出兵收复了新疆,消灭了入侵的阿古柏政权;两次在朝鲜挫败日本的图谋,两次在台湾挫败了美日的入侵;中法战争力扛世界第二的法国,最终争得不割地不赔款的条约;1899年挫败了意大利霸占三门湾的企图。最后在1911年,清朝灭亡前夕,还远征西藏,平定西藏叛乱,取消叛国投敌的达赖称号,对西藏进行改土归流。
最终在大清帝国灭亡时,还为后继者中华民国保留了大约87%的国土,以及初见规模的近代工业、9000多公里的铁路干线、从小学到大学的近代教育体系、从宪法到民法典的近代法律体系,以及颇具规模的近代化新式陆海军。甚至直到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还在大量使用清朝留下的武器装备抗击日寇。
所以,如果从这两个标准出发,那么答案不言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