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前,听信了很多美分公知的话,会以为英语的严谨、逻辑程度远超汉语,英语作为学术用语是英美科技强大的基石
然而当我考了雅思GRE出国,又学了日韩俄语之后,我发现我的想法too young too naive
英语绝对是目前世界上极其落后的一门语言,而且以英语作为学术语言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类的教育和科技发展
而英语在文法、词性和语法体系上的劣根性,导致英语作为一门比较低级的语言,缺乏对事物高度概括的能力,导致在研究学术当中根本无法把一件事情说清楚
英语有很多其他语言所不具有的缺点,而且这些缺点非常的致命,甚至影响到英语使用者思考问题的方式,带来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读音不同步
这是英语最容易被诟病的一点。日语韩语德语法语俄语都是读法和写法高度同步的语言,可以说只要你会说话,你就能写,从而大概率降低了文盲率
比如중국동지 여러분, 우리나라의 수도 평양으로 환영합니다~ 어서 오세요
哪怕不知道单词的意思,只要学过韩语读法的人读出这句话没有任何难度,而且韩国人都能听懂(赞一下世宗大王的训民正音,消灭文盲一个礼拜傻子都能学会写字不是吹的)
而汉语虽然汉字很难认,但汉语进行过拉丁化改革,怎么读用拼音都能标识出来(还好没有彻底废掉汉字否则中文和越南文一个德行)。你只要学过拼音,哪怕不认识单词都能把单词读出来(脑补一下各位小学一年级的样子)
然而英语则没有这个优点,一个a可以有好几种读法,从而大大增加了正字法的难度。cup和universal,没有学过的人是没法读出u有什么发音区别的
所以明明都是字母文字,为什么还要非得纠结语音再搞出一套“国际音标”来配合用……用另一套字母体系来辅助原本就是字母体系的书写……我也是服了那第一套用字母体系意义在哪儿?
比如日语用汉字「警察署」有些受教育程度低的日本人可能看不懂,所以才要用假名标一下「けいさつしょ」这样大家都能看懂了。但如果本来就是用假名标的「ちかてつ你在用罗马字chikatetsu去注释一下那不是傻么……真要这样日本人别用假名全部用罗马字算了,还好日本人没那么傻
造字能力低下
俄语、汉语、德语这些成熟的语言,早就可以通过强大的词根构词法去造派生词。所以像中文近几十年基本没有出现过新的汉字,碰到新生事物用组合字
举个例子,俄语洗是мыть,反身动词мыться洗自己就是洗澡,表示状态一下用完成体помыться
然而英语的无能性体现出来了。teeth 和 dentist两个高度相关的词结果写法没有任何关系……同样的笑,汉语用微笑、大笑、露齿笑定语+名词就能解释的笑,英语非要用laugh、smile、grin三个词,同样性质的词为啥就非要多记一次?因为单词来源太杂不成体系所以每次碰到一个新的东西就要新去造一个单词,这个学习成本和效率过于低下
比如学术中大量专业名词,俄语、德语、中文、日文都可以组合派生词,而英语只能临时造一个,你不是这个行业的没见过这个词你都猜不出是什么意思
比如一个学金融的美国人,他看生物的书就和不懂英语的人没什么区别……
极大增加了知识学习的成本。我记得以前在英国读书学经济学,同班的俄罗斯学生和中国学生都已经开始学习建模了,本地英国学生居然还在背那些专有名词……
语法当中毫无意义的成分太多
我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英语那个可数不可数名词有毛意义……直接用量词不好么?或者像俄语一样不用量词,直接代入场景就行了。英语非得这么去区分一下……
举个例子我当年在新西兰旅游的时候,同行的新西兰老爷子问我知道为什么sheep这个词儿不能加s,因为看新西兰的羊就知道绵羊永远是一堆一起出现的从来不会一只单独走,包括fish也是,永远都是一群鱼游来游去而不会是一条鱼……我满脸???这也叫理由?
而且纠结单复数根本没意义,因为复数在英语里有表示种类和数数两种意思,也就是说two whales表示两条鲸鱼而whales表示鲸鱼这个种类,然而你可以说people代表人这个群体却很少用two people一般用two persons……那干嘛还要多此一举去纠结可数不可数???对比俄语,人作为一个群体用复数люди,两个人用два человека, 五个人 пять человек,
还有那个时态。句子成分的动词时态在句子开头中给出场景就行了,有必要每个动词都要全部改过来变一下保持一致?
欧洲语系用格位能搞定的英语非得用一堆介词,然而介词一堆固定搭配,不是用逻辑更多是用习惯用法,但纠结意思相近甚至相同的介词有毛意义?
比如中小学很容易会去纠结be interested in/ about/ at到底用哪个好……确实从介词本身意义出发这几个好像都对,然而你一般只能用be intersted in。然而类似的意思也是对什么感兴趣你却只能用be keen on……导致很多刚学英语的人一直在死背这些固定搭配……说实话英美人都经常用错……然而有格位的语言就没这问题,比如俄语举例,做工作or对啥感兴趣,不管动词是啥, интересоваться, увлекаться, работать全部加第五格~简单粗暴
英语he wrote a love letter to me. He bought a gift for me. He told me everything. 同样作为受体,介词用了三种(for、to、不用介词)。俄语统一用第三格 он написал мне письмо. Он купил мне подарок. Он сказал мне. 日语受体统一用に 彼氏は私に手紙を書きました。彼氏は私にお土産を買ってもらいました。彼氏は僕に全て教えてもらいました 是不是舒服多了?
缩写记忆混淆
这个其实是字幕语言体系的通病,只是英语表现得更明显而已,因为英语母语者特别喜欢用缩写
中文也喜欢用缩写,但中文孤立语分析语特点导致中文可以用一个音节表示大量意思,而英语字母显然做不到
比如“政信业务”这个词儿,哪怕没做过金融的至少能从“政”这个词儿推导出肯定和政府相关
而英语
TOT, FOF, PPP, IPO, OT, HF, VC, ROCI, RI, P2P, REITS
很多搞IT和工程的是不是觉得这堆词儿里面有很多你很熟悉?
然而这些其实都是金融方面的……
而光是TC,我都能至少想到total cost, transaction cost, transfer cost, target customer, total consumption 这一堆意思……那你到底一堆简称想表达啥?
至少中文的新冠、银保监会这种词儿很少有一词n种混淆意思的情况
表达效率极其低下
从句又臭又长,然而英语没有格位变法导致句子一长直接逻辑就乱了……
英语的学术论文和教科书特别喜欢用长的从句,问题是又不像俄语德语那样虽然复杂句长但跟着词性变格可以很快推断出句子的逻辑,英语长句子只能傻不拉几靠逗号和语序来排,结果稍微长的句子逻辑一塌糊涂,考过gre的都懂,不仅中国人蛋疼,他们本国人都蛋疼……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国、日本韩国的教科书,什么统计学、微积分,教科书基本很小一本。碰到英美,不管什么课,永远一大本……厚得和砖头似的,然而教的东西并没比我们多,甚至还更浅了……
我当时考cfa,一个债券的久期和凸性,写了至少200页……屁话一堆最后我们全班包括英国本地人在内一个都没看懂……后来我去查了一下百度百科,妈的久期不就是个求导么……凸性就是二次求导……中文2000字以内搞定的事情英文写了一本书还没讲明白……
这就导致英语国家人学习效率特别低下
我发现当时我们班的英语国家同学,那些英国人、美国人、澳洲人,在反应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和学习效率方面比中国人、印度人、俄罗斯人差了好几个档次
往往我们看自己母语的教学材料直接都开始做模型了,他们大半年还在很基础的东西上面
语言落后导致的综合能力不足
由于刚才说的英语本身的繁杂低效率导致英美人在思维模式和学习能力上普遍比较低下。我和一些英美人交流,经常发现他们逻辑性感人,说到后面自己就乱了……
不知道各位是不是爱看纪录片。我发现一个问题:俄罗斯、nhk和中国拍的纪录片,比如讲一战,都会思路清晰地拎一条主线,把结构架构思路全部讲清楚,然后用例子佐证,就会把事情讲得很清楚
而bbc、discovery拍的纪录片特别容易思路混乱……
比如之前bbc拍的一战纪录片(b站有),全是一堆毫无相关的故事……他可能想用小事情去侧面烘托战争,但大部分观众看下来,觉得与其说这是一战纪录片不如说是士兵生活纪录片更好一点……因为你通篇看完你都不知道一战到底是怎么打的……
英美人特别喜欢烦这种错误,写东西老是脑子一团扩散性思维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好处是英美人创造力强,坏处就是弄到后面自己乱了自相矛盾……
有没有觉得美国人拍电影电视剧最后老是容易烂尾?从《行尸走肉》到《越狱》到《权游》,还有暴雪爸爸吃书……这就是脑子思维太发散但缺乏大局掌控能力带来的恶果
相反你去看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的作品,俄罗斯的文学东西再多、出场一百多个人物时代背景跨几十年,像战争与和平这种书,讨论到了历史观、爱情、亲情、战争、政治改革甚至是哲学与美学,但那么多条主线从来不乱,思路抓得特别清楚。后面bbc、美国都翻拍过,拍得和shit似的……英美人只能玩小场面,对宏大的东西根本把握不了,《战争与和平》翻来覆去只能搞成爱情片or战争片单一主题而弄不出毛子这种宽度和广度
英美文学里大部分都是这种小清新小叙事,我心目中唯一能够和毛子一比的用英文写出广度还能不乱的也就写《飘》的玛格丽特.米切尔和托尔金,然而玛格丽特写了十年托尔金会n种语言
其它一些英美名牌作家,比较熟知的比如狄更斯、勃朗特姐妹、海明威、欧亨利、马克吐温之流,hold一些小场面小故事可以,构造一个世界观这种宏大叙事真的不行,比毛子和法国人差远了
举个例子,大仲马《三剑客》就能勾勒出一个活生生的17C法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哪怕没怎么提背景我都能从整部书的文笔感受到整体的阴暗、绝望和悲观的气氛。更别说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这些巨匠。英美作家里有那么强把控能力的我真没见过
ps:评论区很多理工科学生。说真的,关于理工科的很多概念、定义(包括金融工程),个人认为还是直接用数学公式来写吧别用语言了……
很多东西人类的语言根本解释不了……比如很多投资组合策略,不管啥文都没法讲明白,不如直接上公式推导过程……
—Did u eat anything yet?
—no.
—So u didn't eat anything.
—yes.
—Did u eat ?
—no.
—So u didn't eat 。
—yes.
学好否定疑问句很重要啊朋友们!
cheers 有「干杯」的意思,其实在英联邦国家,它还可以表示「谢谢」。而且大部分人比较习惯这种讲法。
此外 cheers 还可以用在信的结尾表示祝福,和 best regards 含义一致。
看到过一个网友的评论说:
第一次出国在飞机上,要了一杯果汁,向空姐说了声谢谢。
空姐回复说:cheers。
他就向空姐举了举杯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在有些语境中,这个词并不是表示因吹斯挺
可能意思是:呵呵,我不太同意
日常口语中,literally 的意思不一定是“按照书面的意思来说”
最合适的翻译应该是“港真”、“说句大实话”。
国外随处可见smoke-free,sugar-free 等,这并不是说这些东西免费的,而是不含的意思。
smoke-free 是无烟
sugar-free 是无糖
alcohol-free 不含酒精的
duty-free 免税的
a trouble-free life 无忧无虑
Technically speaking,I like her with no reason.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多数情况用来表示“严格来讲”
引用自Quora的解释如下
这是个很伤人的词,一般是说chubby, bigger size、plump、overweight 。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哦:你这人是不是有毛病呀?
如果想询问别人还好吗,可以用这些:
What's going on?
What's up?
What's the matter?
Are you ok?
hot有时候表示身材性感的意思吧~
表达天气热可以用:表示空气不流通并且很热,但不潮湿(干热)
It’s stifling
It’s stuffy
It’s an oppressive heat
表示空气不流通并且很潮湿,使人易流汗(湿热)It’s sultry
It’s sticky
It’s muggy
只表示热,没有空气流通与否的概念,也无潮湿的感觉
It's scorching hot
It’s baking
It’s roasting
It’s boiling
It’s sweltering
it‘s heavy rain outside.
我以前总习惯说big rain.
记忆深刻的是有次听老师说了句:pouring dogs and cat outside,isn’t it?
下大雨可说:
It is raining heavily / hard.
It's bucketing down.
It's pouring.
下毛毛雨叫drizzling
下骤雨叫shower
一点点微雨叫spitting。
《帕丁顿熊》里面说英国人有176种描述下雨的讲法
PS.《帕丁顿熊》这部电影强烈推荐给喜欢伦敦的胖友,温馨搞笑又感人
got it
我发现我这个人的口语习惯还蛮差的,老被朋友纠正,不是get it,“我晓得了”应该是:Got it.
直接说No,thank you.有点强硬~
可以直接说that’s okay也可以的
我发现我朋友们都不怎么说glasses,说spectacles比较多.
我说话barely和hardly很难分得清…………
"The ticket sales barely/hardly cover the expenses" - either could be used but there is a different "feel" to them.
It seems to me that they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here.
If the ticket sales barely cover the expenses, they cover them, but only by a little (e.g., expenses = $100, ticket sales = $101) If the ticket sales hardly cover the expenses, they don't cover them, possibly by a large amount.
I'm a people person.我是个擅长打交道的人
people和person傻傻分不清楚
“可不是嘛!”这句话是表示应和,同意,不是让你说说看
既然翻到这儿了,我就说个最让我震惊的吧………………………Thank you怎么读?我读了十八年的3克油,我朋友们都说是错的。
他们说,应该是旦克油
Theme park 丁木 park
thunder………den der
咬舌音发起来真的很累啊,发3的音比较轻松,无奈很多人听不懂
就我个人而言,很少听到pardon这个词,可能略有挑衅之意吧,一般大家听不清你说的话会回一句:I'm sorry what?
出国之后发现,词汇量真的是远远比发音重要,上次给朋友说我酒量还不错,但是喝得太多就直接晕过去了,脱口而出一个pass away..............
我朋友都一副━━∑( ̄□ ̄*|||━━o....ka...y....pass away??
ヽ(;´Д`)ノ应该是pass out啊!!!这事儿快笑了我半年了,我也是没脸搁了
好好背词组再出国吧
我很多单词的拼法会混淆
上次偶然看到一张图,记下之后就不容易搞混了
比如说:please help me....
Can you please…………是比较礼貌的说法
外国人讲话都很客气吧,反正sorry,please ,thank you,excuse me经常挂在嘴边是没错啦
见面说heya,告别说seeya,多么美好的一天啊
讲过一个笑话给她们:有个人刚到国外,在租的房子里发现一只老鼠。他脑子一时短路想不起来老鼠怎么说。就找到房东说:Have u watch Tom &Jerry before?
房东:Ye……ah………
他:So there is a Jerry in my room!!!!!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百试不厌的暖场笑话。说到这个,问了她们mouse和rat的区别。
mouse是比较可爱的说法,rat is in a disgusting way.
Rats是很大很大的老鼠,mouse是小老鼠
讲真,我犯的错都是超低级的那种。我朋友说她们有一套独特的语言体系叫做Qian 101,专门用来和我聊天的时候理解我说的话的╮( ̄▽ ̄"")╭
我把自己当时犯错的,容易引起误会的例子写进去了,想到就更,也方便自己做个整理
出国前我背单词背了谐元韵(assonance), 银板照相法(daguerreotype), 和滴酒不沾者(teetotaler)。
出国后我学会了怎么说七分裤(capris), 捡狗屎(pick up after your dog),和推着自行车走(walk the bike)。
出国前,要表达“同理”,我会写“This applies to XXX as well", 但现在我会写“Ditto for XXX".
出国前我以为形容一个人“mean”是说他/她“卑鄙、吝啬”,现在我知道这是说他/她“毒舌”。
出国前,指出别人数学证明步骤的错误的时候,我会说“I beg to differ. I thought it should be...", 现在我会说“Sorry to be dense. I didn't follow. "(我真傻真的,没跟上您这步怎么推出来的。)
出国前我牢记回答“Do you mind..."时要用否定词“No”来表达不介意。现在我知道“Sure”、“Of course” 等肯定语意表达的都是不介意的意思。
出国前,当我想提议空调温度太低应该调高点儿,我会说“Should we turn down the AC?" 现在我会说“Is it just me or is it really cold here?" (我一定是疯了,怎么觉得身上有点冷呢?)
出国前我从来没用过“literally",现在literally一天至少用literally十次。
出国前我想当然地以为"tall"杯是大杯。现在我知道“tall latte"是小杯(12盎司)拿铁,而中杯和大杯分别是grande 和 venti。
出国前我会用pretty/beautiful形容别人衣服“好看”,现在我会用cute.
出国前我最小心的语法点是虚拟语气主从句时态一致问题,常常为到底是不是表达“与事实相反”意纠结。现在我最注意的是是否犯了run-on(用逗号连接完整句)错误。
出国前我爱写“First and foremost"和"Last but not least"。现在想起来都脸红。
出国前我以为美国人直截了当说话不绕弯子,出国后发现来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我们讲英语其实很直来直去给人粗鲁野蛮的印象。比如:
别人问你“咱去哪儿吃”,要表达“我随便”应该用“your call"而不是“I don't care";
敲门找教授谈话发现他/她正在低头忙着,应该说"Is this a good time for you?"而不是“I think I have an appointment with you”;
不同意某事时,最好说“I am not sure about 某事”,而不是“I don't agree with you on 某事”。
我还明白了:
教授邮件里写“NB”不是说这事儿很牛,而是敲黑板让我注意重点(“NB“是拉丁语“nota bene",即“note well"的缩写”。)
“Emmm" 是委婉表达反对,"Ahhh" 是恍然大悟,“Awww”隐含“that's too bad",“Mmmm"是说嘴里的东西好吃。什么嗯嗯哪哪哼哼哈嘿的拟声词不能混用。
在也无风雨也无晴、有点闷骚有点烦的日子里,当别人问“How's everything going?"的时候,最好的回答是:“It's going."
补充:
出国前我以为interesting是真心讲“有趣”。现在我知道interesting更多情况下表达不置可否的、礼貌性的不同意。比如当人说“你闺蜜是个大好人”时,如果你觉得闺蜜其实是个混蛋,可以说 ”interesting"。(感谢@什么都不懂 和@不会飞的麦抠的提醒)
出国前我以为“technically speaking"是指“从技术角度而言”,后面要紧跟术语公式大定理的。现在我明白technically speaking 你可以在任何时候没有任何理由使用“technically speaking”修饰你想说的几乎任何的话。(感谢@陈瑛的提醒)
感谢@Steve补充:Awww 还可以表达“萌化了”的意思。注意一定要以阳平声结尾配上蹙眉、捧心、朱唇轻启的动作神态方可达意。
感谢@陈苡清 对"literally"的绝佳翻译:“讲真”,比什么英汉字典里翻译的“从字面意义上讲”准确性高了一个数量级。同理还有“plausible",英汉字典里常错译成“似是而非的”,真正的意思是“还真没准儿”(表达肯定意)。
感谢@金浩明的提醒,Ditto/NB等拉丁语外来词不是美国人人都用的说法。可能是学者圈里带炫耀性的黑话...
集中回复一些常见问题:
1. “literally”到底怎么用?
看个例子。
“I died of embarrassment." 表达的意思是:"我简直羞死了。这里的"死”是夸张的修辞性(figurative)说法,形容羞得程度深。
“I literally died of embarrassment." 表达的意思是:“我因害羞而去世了。” 因为用了”literally”修饰,“死”做字面意思理解。
日常口语中,常用literally表示“毫不夸张”。比如:“Ugh I literally finished the whole bucket of icecream by myself.” (一点儿不夸张,我一个人吃完了整个一桶冰淇淋。)
2. 为什么写文章不要用“first and foremost”呢?
这个说法是个“tired cliche” (用滥了的老掉牙说法)类似开学典礼致辞上的“秋风送爽,金桂飘香”。
说重点之前加“first and foremost",如同说“此乃首事也。首事既布,然后可以举事。” 很啰嗦,没必要。 我个人倾向把这些无意义的说法压缩,直接讲“First”或单刀直入讲你想说的就可以。
3. 写作中如何表达“我不同意”呢?
直接一句“我不同意A的观点”太生硬了。
表达“不同意”可以更巧妙一些。比如这句:
“Unlike what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thinks, the nuclear deal between Iran and world powers was a win-win case.”
全句没直接说“我不同意”,但已经明确表达了作者不同意Trump的看法。
4. 出国前少有听闻,但在美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用法还有哪些?
学术写作中出现的拉丁语词汇/缩写,除了e.g., i.e., etc这些大家熟悉的,常用的还有:
“per se" = in and of itself
"viz",即videlicet, 意思类似"namely"
"cf",即confer,意思类似"compared to"
刚来美国上大学时不懂的一些常用缩写(多在非正式email或短信中):
AKA= also known as
TGIF= thank god it's Friday
J/K = just kidding
OATUS = on a totally unrelated subject (翻译:啊对了还有一件事)
BRB= be right back
经常出现在教授板书上的还有:
"w/", "w/o", "w/e",分别是 with, without 和 whatever
"ppl"= people
“b/c"= because
"nec" = necessary
"cont." = continued
类似于“walk the bike" 这种生活中常见,但在国内从没机会学到的“小词”:实在是太多了,想到了什么慢慢补充吧。
“炝”锅,让洋葱末变软出香气,写做sweat the onion
如果再炒一会儿让洋葱末变得金黄:brown the onion
“揉”面: knead the dough
“拌”沙拉:toss the salad
“泡”茶包:steep the tea
把自己的想法“讲清楚”: flesh out (my ideas)
我的一点“拙见”:my two cents
目的性不强地“聊聊”(近况):touch base, check in
去吃饭/喝酒,想让服务员“少加”冰/盐/糖/辣子:easy on the ice/salt/sugar/spice
形容颜色太"窃"(北京话,指因过于亮丽而俗气):(the color) is too loud
另外还有对过去式的理解,出国后有了很多新的体会。
I was wondering... 后面加的往往不是“思虑”的内容,而是礼貌的要求。
I'd thought... 后常加看法,表示委婉反对。
常见的食品饮料简称:
BLT: bacon, lettuce and tomato sandwich (培根生菜和西红柿片三明治)
PB&J: peanut butter and jelly sandwich (花生酱和果酱三明治)
OJ:orange juice
Dumplings直译是汤里的面疙瘩,可配红菜汤,奶油浓汤等等。在西式餐厅菜单上看到不要激动。Gyoza((煎)饺子,日音译),wonton,shumai, dimsum 等一般没有歧义。
有关tissue的问题: 擤鼻涕的卫生纸直接叫kleenex就可以(类似棉签直接叫Q-tip就可以),上厕所擦腚的纸叫toilet paper,擦干手的纸叫paper towel。 卫生巾叫pads,虽然用tampon的人更多。
欢迎补充。
那绝对是美国现在吵的火热的vocal fry啊。
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美式发音,在英语社会恶评如潮;但在国内很少人觉得有问题,而且往往被认为是正宗美国口音而刻意模仿。
什么是vocal fry呢,人类发音的音域有高低之分,当你把声调压倒特别的低,发出声音时喉管就会发生高频率震动,声音就会带着一点性感的小颤音,就是vocal fry
想发出vocal fry,可以尝试一下说英语时候把喉咙收紧,刻意把要发出来的音压下去,然后一点点拖着发出来,why,what, yeah会被说成 why-y-y~~~, wha-a-a-a~~~t, yea-a-a~~~h,怎么样,是不是听上去特别American?
vocal fry有点像我们说的烟嗓,但又带着故意拖长的尾音,听上去有种不羁,慵懒,又娇媚的感觉,所以这种发音方式近年来成了美国年轻女性的最爱。大部分影视作品和真人访谈中的年轻女明星,都喜欢用这种方式说话。
典型代表:卡戴珊姐妹。油管上有人做了卡戴珊一分钟vocal fry集锦,听完后觉得真想替她把嗓子里的东西抠出来。
https://www. youtube.com/watch? v=R8mcBdBL-t0
很多看美国电影电视真人秀练习口语的人,都会受到演员vocal fry式发音的熏陶,甚至很多的年轻外教,日常交流中也都会带一点vocal fry。这些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国内的人对美式口音的概念。
然而,到美国才发现,vocal fry是上不了台面的英语。因为它给人的感觉十分做作,大概跟刻意模仿港台腔的观感差不多。在面试,演讲等正式场合中,绝对不能出现这种三流明星口音。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Uptalk。
Uptalk就是说陈述句时候也要像说疑问句一样语调上扬,这种说话方式在国内也被认为特别正宗有美国味儿,但对美国人来说十分的annoying,并且会显得讲话人特别没有自信。 常用Uptalk的典型代表,就是生活大爆炸里面的Leonard,句句话都要尾音上扬。以至于人们专门做了Sheldon表情包来调侃Leonard的uptalk。
再比如,valley girl talk
valley girl talk起源于南加州一些女生们的说话方式,特点是一定要用totally,way来代替very;滥用as if, literally, duh,whatever,每句话恨不得用十个 like 断句,再把尾音拖长,音调上扬。
典型代表‘律政俏佳人’女主,和‘摩登家庭’里的大女儿Haley 。 这种说话方式给人的刻板印象,就是stupid
(划重点--刻板印象。我不是说这样说话的人就stupid,而是说美国社会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会自动把这样说话和无脑,没文化联系起来,因为指出刻板印象就说我在judge别人也是醉了,那我要是告诉你在美国亚裔的刻板印象是不会开车,是不是说明我在歧视自己呢?)
如果在美国参加面试或正式场合社交,操着一口带着vocal fry,每句话句尾上扬,用like,literally当口头禅的“正宗”美式英文,效果不敢想象
评论里戾气之重也是没想到…其实这个答案没有要judge谁的意思,只是提出在不了解当地文化的情况下就开始就盲目模仿影视剧中的流行口音是件很容易踩雷的事。平时说话加点like ,vocal fry,uptalk确实会显得比较local接地气。但重要的是要知道这些都是极随意而且备受争议的表达方式,在正式场合都要尽量避免的
出国前我看过个美剧,男女主在床上一番不可描述之后,女主问:「How was it?」,男主随口说了一句「It's nice」,然后女主就炸毛了……
当时我特别不理解。Nice这词多好啊!
出国后我懂了。我每次去找导师,一听他说「nice work……」我就瞬间提心吊胆,万念俱灰的等着他叹口气说but……
出国前我还看过个美剧,男女主在床上一番不可描述之后,女生的闺蜜们问咋样啊,女生说「He's fine」,传到男主那里男主又炸毛了……
当时我也特别不理解……这跟李雷韩梅梅教的不一样啊!
后来才知道,在国外,如果别人问「how are you」「how was 某事」「are you okay」之类的,如果你真的回答「I'm fine」「It's fine」,这一般是在说「不咋样」,然后真正特关心你的那些就会追问……
「I'm fine...」
「what's wrong?!!」
「(亚洲人问号脸·jpg)nothing is wrong……」
「Come on, you can tell me anything!!」
「Really, I'm ok...」
「Cheer up, I'm rooting for you!!」
「But I'm fine...」
无限循环ing
这俩事情一直到很多年后我才理解。
因为老外的表达比较夸张,日常又很爱夸人,所以表达「好」这个意思的词,阈值就越来越高了……
所以,
Ok, alright, good, nice, fine在很多语境成了「不好」的意思;
sweet, lovely, cool就是「还行」;
真正「好的不要不要的」、「宝宝开心的想给你举高高」得是awesome, amazing, excellent, marvelous, extraordinary, brilliant, spectacular, it's the xx of my life之类的……
相反,「not bad」根据语气不同,以上三个意思都能表达,很万能很通用。
1· (叹气……)not bad……(耸肩,表情复杂)——完蛋,扑街了
2·(面露一脸滑稽的微笑,语气轻快)not bad~~~——还行吧
3· (一脸欣喜和不可思议,语气缓慢而惊喜雀跃) not bad!! ——哎哟,不错哟
更多有趣的干货和故事,轻撸一把头像的小黑猫进主页关注我嘛~
公众号:ball_of_meow
以下内容,吐血手码,如有雷同,天打雷劈!
出国之前,吃的大部分西餐厅的菜单都配有图片,出了国之后,才发现原来之前都是去的类似于必胜客那样的假西餐厅!因为在国外大部分西餐厅都是没有图片的(少量会有)!只有文字!
是的,它们大多都长这样:
这就让很多刚出国的留学狗泪牛满面啦,我怎么知道哪个是哪个,我总不能让他们一样端出一个样品让我看一眼吧!!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跟我一样的吃货,出国之前,绝对有必要提前了解一下我们常见的西餐中的菜名和一些点心的名字和发音啦!
1.意大利面(pasta) pasta这个单词是意大利面的总称,是一个不可数名词哦,所以通常情况下后面是不能加s的(除指不同种类外)。
那么,我们下面看一下,我们常见的几种和它们对应的名字吧,这些名字绝大多数都直接来自于意大利语。
下面来看看常见的意大利面酱,一般的意大利餐厅里的菜单,都会让你专门选择你喜欢的酱,搭配不同的面
Tomato sauce番茄酱
Meatball肉丸酱
Meat sauce肉酱
Marinara sauce大蒜番茄酱
Alfredo sauce阿尔弗雷多酱
或者就是搭配各种海鲜,比如scallop(扇贝),shrimp(虾),clam(花甲)
pizza /ˈpiːt.sə/ 这个不必多说,我这里想说的是发音。很多人读的时候,经常读错,这个单词不是直接读成“pisa”;或者“piza”都不对哦,而是要读成类似“皮擦” !
而且上面的香肠不叫sausage,而是叫pepperoni/ˌpep.əˈroʊni/(美式Pizza常见)
法餐厅通常既会用restaurant这个词,也会用bistro。
Bistro(法式小餐馆,一般会提供法式简餐,家常菜为主,所以会有很多令人惊喜的新发现)这个词在国外也是很常见的,千万不要错过哦
西班牙海鲜饭也不是Seafood fried rice啦
所以,不要出了国之后就还是天天泡中餐馆啦,虽然英联邦国家本土食物清一色的难吃,但是大量移民带来了很多他们自己非常丰富的饮食文化,建议大家一定不要因为看不懂菜单,而错过呀!
在苏格兰的时候。
学校里问路,问完我说Thank you,对方Cheers,我??????
跟室友们吃完饭,各回各屋,室友们Cheers,我???????
吃快餐点单,点完Cheers,我??????
下了出租车,司机跟我Cheers,我??????
后来适应了cheers,跑来英格兰读书,同学间见面都You alright?我????????????
就说一个笑话吧。
去超市结账的时候,收银小妹问了一句:Cash
back?
我一愣,咿,超市购物还有返现!马上:Sure!
收银小妹:How much?
我再一愣,啥,还问我要返多少?立刻:As much as possible!
收银小妹一脸懵逼...
—————————————————————
其实美国人很少花现金,不是同一家银行的atm机取钱是要手续费的,而且地广人稀,atm机还真不太多。所以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结账时如果刷debit card是可以向收银员取钱的,这个操作就叫“cash back”。比如你买了50刀的东西,结账的时候你说要取100刀,收银员帮你下150刀的单,然后拿100刀现金给你,但是一定要用卡里有钱的debit card(储蓄卡)才可以这样操作。类似于在国内你没现金,向陌生人转微信支付宝换现金。第一次经历,常常误解cash back的意思,哈哈哈。
1. 以前以为橘子是orange ,后来发现橘子是tangerine ,橙子才是orange。
油桃(没毛的)是nectarine ,水蜜桃(有毛fuzzy的那种)叫peach。
常见的Honeydew 味奶茶并不是哈密瓜味奶茶,而是甜瓜味,绿瓤的。
哈密瓜是cantaloupe,橘黄色瓤的。据说甜瓜比哈密瓜甜,所以常被做奶茶。
2. 和美国妹子住在一起,会发现欧美人大部分都有狐臭body odor,他们叫“体味”。其实除了东亚人种的狐臭率极低,其他人种的狐臭率高达90%,但是欧美人比较注意气味,所以大部分都用除臭剂/止汗露,或者香水。印度人最不讲究,修一节编程课一般印度人会很多,满屋狐臭味扑面而来。
有狐臭的人才是多数人。也能理解欧美人为了维持室内清新,常用止汗露/香水的习惯。女士香水才叫perfume ,男士的叫cologne。
而且有狐臭的人,耳屎是湿的,所以他们用棉棒cotton swabs掏耳朵。东亚人的耳屎大部分是干的,所以还是掏耳勺给力,掏耳勺也只能在亚洲超市买到。
3.美国餐馆里的water一般都是指冰水,不是冰水的话,美国人会觉得不够refreshing。饭馆里点水,不想要冰的话,可以和服务员说 water without ice, please。
而且美国妹子大姨妈期间也喝冰水。如果你痛经,跟美国妹子说自己不能吃冰了,她们会觉得why not,吃止疼片就好了呀。
4. 大部分女生会除毛,尤其是腋下和腿。美国女生通常也会把比基尼区的毛除去。方法一:razor + shaving cream。
你会发现razor (剃须刀?/刮刀?)和顺滑乳女生比男生买的频繁。
方法二:脱毛膏,是洗澡的时候,像用浴液一样的涂在需要除毛的区域,比如胳膊,腿。但是脱毛膏是不能用于比基尼区的,据说会有涂风油精一般的感觉。
5. 提高口语:如果你不是英语口音很重的话,阻碍你英语提高的是语调和节凑。
汉语是每个字都读同样长度,每个字都发音清楚,句子语调变化很小的语言。英语正相反,名次和动词在句子里要重读,其他的词轻读。连读会改变一部分词发音。
所以很多中国人,即使每个单词都读的很标准,如果没有重读,连读的话,就像机器人念书一样,是monotone ,会让人的注意力分散,让英语是母语的人听的很痛苦。
感谢
@sxc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