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上并没有说错,即便秦代以后古代中国也一直是封建社会,没有问题。
注意我说的是封建社会,而不是封建制度。
社会与制度不一定一致,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不一致——这是本回答的理论基础。
首先定义封建制度(feudalism),指的是欧洲中世纪,各个地区依托各地固有产能而产生一个个领主,经过不断吞并联合之后形成联盟国家,国王女王可以看做联盟首领。其实质权力只在首都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不如帝王一样可以将统治力辐射到全国。这一点周代中国,古代日本都非常类似。
再说封建社会,上层制度并不一定封建,但下层一定是地域政治体林立,即每个地方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体系,司法、民政、官员任免、经济政策等诸多事宜由当地某一个或多个庞大家族世袭,中央政府事实上无法干预该地区,国家形态更像是一个个拼图组在一起,而不是有一套网络覆盖国家每一个角落。
可以看到,秦以后中国实行郡县制不假,废除封建制度不假,封建社会却一直存续到近代。
秦以后中国无论怎么发展,中央权力从没有到达过县级以下,通讯、交通不发达使得信息流通不畅,地方司法、民政一直掌握在大户手中,唯一与中央政府的衔接点在于交粮纳税。虽然交粮纳税在制度上规定的很有中央集权风味,但实际执行起来却是大相径庭。户籍账目经常是明年抄今年,今年抄去年,结果就是中国人口数字在长达数百年时间内近乎于不变。这种“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现象早就存在了上千年,中央政府权力根本伸不下去。
农村是中国古代基本聚落单位,但村子里大权经常为一家或多家大户掌控,事实上直到改革开放前,很多村子里诸如记录工分(不知道现代人还懂不懂这个词)、参军、上学、分配工作等问题上,大户依然占据优势,小户为了得到分配必须恳求大户。
明清易代之时有个奇怪现象:清军每路过一个地方,经常是跟村子里大户约定好不干预当地事务,然后带粮草而去,这个地方就算是归顺了,等哪天明军打回来,也是带粮草而去,也认为这地方就算归顺了。毕竟农民聚在农村里,对天下大事不知不晓,也不存在太强的民族主义情绪,反正自己活得好就可以,谁来都一样,因此清军在一年之内就打过黄河。直到剃发令发布,原明朝人深刻感觉到异族压制,这才激起各地强烈反抗,甚至已投降的广东全省重归南明。
扯远了。可以看出,制度很容易辨别,但社会形态实在是非常复杂。个人来看,就中国古代实际社会情况而言,与西方封建领主时代、日本封建时代不存在本质区别,唯一区别在于中国存在一套自上而下的官僚体系,这是唯一区别于西方封建社会的特点,这也是为什么秦以后中国不属于封建制度、却属于封建社会的原因。
总结一下,封建社会主要有这么几个特征:
1. 以家庭为产出单位,自我独立且封闭
2. 明确存在身份制度
3. 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
4. 中央权力伸不到基层,各地事实上存在地方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