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上来就能整出来一堆扯淡言论属实让我带开眼界……
联金灭辽是错误的,但是不能推出来联蒙灭金是错误的。因为契丹是个高度汉化的国度(从考古学意义上来说,契丹比宋更有资格称自己是唐的继承者)而且已经上百年跟宋称兄道弟。保持大体和平(就如同现在欧盟里的法德双巨头一样)宋徽宗的做法只会让中华文化圈的列国感到他忒不地道。自动丧失了天朝上国的合理性。
各种奇怪暴论暂且不表,这个逻辑就很感人——一方面契丹与带宋是“法德双巨头”,一方面带宋联金灭辽会导致他“自动丧失天朝上国的合理性”……
徽宗:我都TM跟人家双巨头了,还默认拥有天朝上国的合理性?这种好事咋早没人说给我听呢?
言归正传,题主你问“南宋的统治者为什么不吸取北宋联金灭辽的教训呢”,你凭啥认为南宋统治者就没吸取过这个教训呢?
臣观鞑靼之在今日,无异昔者女真方兴之时,一旦与吾为邻,亦必祖述女真已行之故智。——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五
设或外夷得志,邀我以夹攻,豪杰四起,奉我以为主,从之,则有`宣和结约'之当戒。——真文忠公文集·卷二
说这话的人叫真德秀(没错,确实是叫这个名字),嘉定七年力主北伐声音最大的哥们之一。单看他上面的言论跟后面的行为你会觉得他是不是疯了?一边喊着要以宣和之事为戒一边嚷嚷着要北伐——如果真的吸取联金灭辽教训的话不应该援金抗蒙么?
其实这哥们没疯,他在嘉定六年还是坚定的援金抗蒙派,然而这之后他去了一趟金国,仔细研究了一下当前形势,然后反水了。
顺便一提,像他这样反水的,不止一个。
为什么呢?原因非常简单,在“嘉定和议”之后,北伐是南宋大忌……
嘉定和议是在开禧北伐大失败,韩侂胄让史弥远跟杨皇后联手弄死、脑瓜子被送到金国的背景下达成的。所以南宋官方的态度,就是好不容易达成个和议,谁也别再起幺蛾子
时再议和好,尤戒开边隙,旁塞之民事与北界相涉,不问法轻重皆杀之。——宋史·卷四百·列传第一百五十九
大家对这事有没有意见,或许是有的,但是考虑到韩侂胄都让人弄死了,北伐又大失败,所以只好一边流泪一边抱怨自己没本事。这种矛盾的心态十分好玩,大家一边喊着哎呀二圣蒙尘咱们这些人真废物啊,一边喊打仗太可怕了千万不能擅动啊!
二聖蒙塵、八陵廢祀,此兩句不復敢出諸其口矣!……開禧丙寅之事,兩淮、荆襄之生靈肝腦塗地,十室九空,有人心者亦當為 之動念也。——勉齋先生黃文肅公文集·卷八·與李侍郎夢聞書
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当时南宋主政者的总体思路上也是不倾向于再挑事的。到了嘉定四年,南宋派人去给金主贺寿,发现蒙古人跟金人人脑子打成狗脑子,大家心思又活络了起来,朝廷还专门下了道旨意把这些人给按下去了
六月丁亥,遣户部员外郎余嵘贺金主生辰。会金人为蒙古所攻,道不通,嵘不至而还。降京畿囚罪一等,释杖以下。辛丑,更定四川诸军军额。癸卯,废江西敢死军。…… 九月……丁丑,遣刑部员外郎程卓贺金主正旦。诏附会开边得罪之人,自今毋得叙用。——宋史全文·卷三十
不过旨意是死的人是活的,你不让我们挑事,我们建议加强国内军事建设成不成?蒙古跟金国打成这样万一哪天出点事呢?所以这个时期大家的主要论调是“备边自治”,甚至要求皇帝从小金库里掏钱赞助军费。这个时候风向就开始有所变化了,不过宁宗君臣还是没能完全下定决心,结果嘉定七年,出大事了——金国实在干不动蒙古鬼畜,迁都了!
中都解围,端义请迁南京。既而仆散端三表皆言迁都事,宣宗意遂决。——金史·卷一百一·列传第三十九
这下大家终于不用继续小声BB,可以敞开说了。本来金国七月份迁都之前来管南宋要岁币,南宋还不敢说啥,结果现在一看你都迁都了,还敢跟我讹钱?马上就有人表示这钱咱们不给了,打他娘的!然而也有人表示这大金都要完犊子了,你还赶紧给他输个血让他顶上去?T倒了你一个治疗能干啥啊!一时间大家吵成一团。
不过抛开这些言论不提,咱们这里重点看一下真德秀提出的上中下三策说——为什么要重点看这个,因为这个东西对后来的政策影响很大。
臣嘗熟思待敵之策,其別有三:練兵選將、直擣虜巢,若勾踐襲吳之師,此上策也;按兵堅壘,內固吾圉,止使留幣,外絕虜交,若晉氏之不與敵和,而鑒其宴安江沱之失,此中策也;以救災卹鄰之常禮,施之於茹肝飲血之深仇,若謝玄之助符丕,此下策也。用上策則大義明,混一之機也;用中策則大計立, 安強之兆也;用下策則大勢去,阽危之漸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除江東漕十一月二十二日朝辭奏事劄子
上策是打他娘的,中策是断了邦交关系,下策是接着给金国送钱。要知道他在二月份出使金国回来之后还再扯什么“因而抚柔,尚易为力”,等几个月之后就开始要断绝岁币,打他妈的了。
为啥?
因为三月份燕京之围暂解,五月金宣宗就决定迁都——河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你在燕京防不住蒙古人,到了汴梁能防住!?傻子也不信啊!
所以断绝岁币、对金开战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共识。真德秀的上中下三策基本可以代表当时朝野的普遍共识,但是中国人的习惯你是知道的,咱们向来是既不主张走激进冒险的邪路,也不愿意走僵化封闭的老路,希望走堂堂正正的中路的,所以最后大家就决定试试断了岁币这条路。于是嘉定八年先派人去试探了一下金国的态度——那啥,把给你们的岁币减下来,你们有意见没?
泰和中搆兵后复以书币乞和至八年二月复请増歳币至三十万迨宣宗贞祐三年三月宋贺长春节使朝辞请减岁币如大定例帝以本自称贺不宜别有祈请谕遣之——续文献通考·卷二十八
金国表示我这忙着呢,这事回头再说吧。
既然金人没发火,那显然我们就要继续试探,于是干脆就把岁币给停了下来——当然,表面上的理由是漕渠干涸了,我想给你送,但是送不过去。
大家请注意,直到这个时候,南宋依然是不打算开打的!所以嘉定十年金国以岁币断绝为理由打过来的时候,史弥远第一时间就开启了议和程序。另一个特别有力的证据是直到嘉定十二年,南宋依然在准备着给金国的岁币,并且将历年岁币储存在了左藏东库里,坚决不挪作他用。
十二年,秩满赴部,朝廷以作邑有声,差监行在左藏东库。时金虏渝盟,岁币积于左祭,几二百万匹,寝有损腐。——程端明公洺水集·卷十一
可问题在于,你只想试探一下不想打,全国军民同胞们不知道这事啊!大家就知道:
A.岁币不给了
B.金国打过来了
C.金国跟蒙古在打仗,而且打得很惨。
那你猜大家是个什么心情?必须跟金国死磕嘛!于是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开始了,
己亥,太学生何处恬等伏阙上书,以工部尚书胡榘欲和金人,请诛之以谢天下。——宋史·卷四十 ·本纪第四十
这种学生运动不是孤立的,淮西转运使乔行简提出应该支援金国,同样也被太学生们伏阙上书要求天诛了。史弥远一看这架势自己根本控制不住了,太学生跟一票士大夫玩了命的要打,加上局势看起来真的很有利,于是那就打吧——所以直到嘉定十二年的下半年,南宋才真的是开始有所动作了。也是到了这个时候,宋蒙之间才开始有所谓的“联蒙灭金”的苗头的。
所谓的联蒙灭金,早期还是蒙古这边比较热心一点,嘉定七年蒙古就找南宋来商量过这事——南宋根本没表态,嘉定十一年蒙古人又来商量过这事,南宋还是没什么实质性的表示。
不过既然打金国这事是板上钉钉了,为啥联蒙就不行了?这不合逻辑啊!所以嘉定十二年南宋决定真打之后,从嘉定十三年到十六年,南宋使者先后跟木华黎和成吉思汗碰了面,进行了气氛友好的双边会晤,就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交换了建设性意见。但就是没签下来实实在在的盟约。
为什么没有达成有价值的协议?很简单,南宋当时的对金战略产生了问题,南宋当时的如意算盘是我这边消耗着金国,那边外联蒙古跟西夏,在敌后再资助金国境内的反政府武装,最后去摘桃子结果很不幸,山东的反政府武装确实是接到资助了,但是人家颇有自己的想法,这就十分尴尬。更尴尬的是蒙古人其实是在跟你虚与委蛇,不但跟你资助的反政府武装发生了冲突,还到四川进行了试探,酿成了丁亥之变,你说这还联个毛线?
所以到了后期,所谓的联蒙灭金完全就是一句口头上的空话,一边是成吉思汗死前留下话说你们要找南宋借道,联宋灭金。一边是南宋口头上跟蒙古打哈哈,但是死活不肯借道,最后搞到蒙古武装借道——这种联盟有多大的诚意,实在是很值得怀疑。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绍定四年,期间宋金之间的关系反而可能更和谐一点——因为蒙古鞑子是真的不讲理好吗!绍定四年正月速不罕跟南宋“索粮二十万斛”还限期缴纳,接着Duang的一下子就打了进来,破寨140多座,你这算是哪门子的盟友啊?整个南宋的战略重心此时都开始了调整,大家十分担心蒙古鞑子会把当年的靖康旧事重演一遍,可问题在于……
问题在于你根本就没得选好吗!
绍定四年,蒙古人强行借道成功,大军围困开封,这之前还把南宋资助的反政府武装——也是一直被南宋寄予厚望,用来作为缓冲的忠义军给打趴了,然后又开始跟南宋谈联蒙灭金的事情。你说你答不答应吧?
这就是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就算大家心知肚明这个协议也就是拖延一下时间,那也比当场打起来强不是?所以没招了,就答应了
其冬,以阃檄伐金。初,鞑使王檝约共攻蔡,且求兵粮,请师期。或谓“金垂亡,宜执仇耻。”或言“鞑贪,宜防后患。”议不央,帅以访公。公言:“倘国家事力有余,则兵粮可勿与。其次当权以济事。不然,金灭无厌,将及我矣。”帅曰:“善。吾计决矣。用兵几何?”——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四十三
所以说到这咱们跟宋金之间的“海上之盟”比较一下看看,当时徽宗君臣是什么态度?主动找金国约定这事有木有!大家的态度很积极有木有!要是按照联金灭辽的眼光来看联蒙灭金,后者完全就称不上是“联”,南宋君臣自始至终都对蒙古防备有加,就是害怕旧事重演。
说到底,在联蒙灭金问题上南宋的整个战略都是十分保守的,其中虽然犯了一些错误,但是跟当初北宋时搞出来的一系列骚操作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大家不仅吸取了当初联金灭辽的教训,而且是大会讲小会提,天天说年年说——也正是因为这种心态的存在,南宋才得以做好了充足的战斗准备,以偏安一隅的微弱国力抵抗了蒙古那么久。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