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现在影视圈,最大的问题是:「报纸、杂志等平面纸媒落没了」。
在网络前的时代,平面纸媒有其「稀少性」和「特殊性」,
所以,在纸媒上的「言论领袖」才能立足。
纸媒上的言论领袖?……是的,比如「影评人」。
当下,是网络的时代,是个白痴,都能截一堆「盗版视频」的图的时代。
是任何白痴,都能在网上,靠剧透,造「谷阿莫」式的扯淡,搞成生意的时代。
是个蠢蛋,都能在网上变成大湿,学人写影评,顺便淘宝买一万赞的狗屁时代。
真正的影评人,失去了发言的位阶,也失去了高度。
那么,「小成本电影」肯定得「变成屁」。
二、
最好的例子,「奇士罗斯基」。
此君一生最伟大的作品,不是他的「红」「蓝」「白」三部曲,
而是他在波兰电视台,拍的 90 分钟长篇电视片,一共拍了十部的「十诫」。
电视片呀,真正的名不见经传,远离商业电影市场的小成本玩意儿!
他怎么红的?
当然是欧陆的影评人给他写美文,给他写大部头,几十万字的论述,
为他办影展,为他引荐世人,无所不用其极地大力介绍。
不这样辛苦搞来,除了波兰人,哪个鬼能认识他?
三、
影评人从数不尽的「媒体作品」中找寻宝藏,是影史常见的现象。
比如法国新浪潮,高达、楚浮,从美国的商业电影垃圾堆里,挖出众人皆知的「希区考克」,
更挖出,只有专业人士会赞叹的「瑟克」,这些流汗的干活,没了影评人,都是屁。
同样的,和瑟克一样,被影评人挖出来的,
跟奇士罗斯基一样,也是拍电视片的,还有一位大师。
没有影评人,哪有他的世界知名呀?
法斯宾达,37岁就死掉的,同性恋,超级电视剧大师「法斯宾达」。
这人好长一段时间,就给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地方电视台拍电视剧,
没有影评人的加持,他又死得那么早,谁能知道他的存在?
像这样的例子,我可以写上十个,二十个,三十个……。
从欧洲,写到美洲,写到拉丁美洲,写到日本韩国台湾香港……。
杨德昌,最早在电视上拍「小叶」,蔡明亮,最早在电视上拍「小市民的天空」。
没有影评人,他们都是个屁。
四、
说结论吧。
大陆,小成本电影其实没有退出市场,而是多如牛毛。
(比如央视六套的「专供电影」,比如网络界的「网络大电影」,产量多到数不完。)
为什么你感觉它没落了?
其实是「专家们」不见了,真正能「说话,叫人听得下去」,
不是像知乎这些「截盗版视频图」的「伪影评人」,
是真正有见地,有知识,有文彩的「影评人」,他们不见了。
多少电影作者,没了真正的影评人加持,只能淹没,消失,沉沦,灰灭。
一个伟大影评人的视见,怎么可能要到网络上来,用点赞数来争取大家的认可?
你叫「宝琳凯尔」写影评,到知乎来求「点赞」?……这不是扯淡吗?
「宝琳凯尔」真到了知乎,不但网民会把她当作屎。
相信我,连知乎这个网站,也不会在乎她的,知乎啥时候真正保护一个创作者了?
「宝琳凯尔」在知乎,只能是个三无用户。
除了她的文字太过深奥,她也不会截图,她更不会在答案里整几张暴走漫画,
还不会剧透,又装逼,不肯「谢邀」+「求关注公众号」,一个老太太,贴自拍更没人看。
只因她有种种问题,不能接「网络时代」的「地气」,所以,她绝不能讨人喜欢。
知乎的营运团队,甚至会用各种算法,让她消失,叫她闭嘴。
影评,信不信由你啦,它真不是观影心得,得读好多书,看好多史料,有自己的创见。
别以为几个小王八蛋,打著知乎名号,组个团队去勒索电影生产厂家,就是影评人了。
这些你们赞美的玩意儿,都是电影迷的大敌。
当然,我说的再多,你们也不会相信的。
只因为网络时代的荒谬性,所以,诸君已经被误导了。
你们点赞的文字,以及写作那些文字的人物,再说一次,本是我辈影迷的大敌。
但在你们眼中,却成了台面上,翘著尾巴的大人物了。
所以,别抱怨了。
作为观众的你,失去了明眼的「引路人」,失去了聪明的「介绍人」,
失去了有真知卓见,能说解的「前辈」,
失去了拉你手,让你和梦中情人见面的「媒人婆」。
一切,怪谁呢?……当然怪你自己。
也是因此,「小成本电影」也只能淹没在数据流中。
21 世纪的中华民族,是出不了半个「奇士罗斯基」「法斯宾达」的。
「小成本电影」?
噗!……真它妈别傻了。
-
@yolfilm 谈到了舆论引导和小众小成本电影的关系 @张小北 老师谈了小成本电影和市场的关系
作为一个影迷,我想谈谈我对小成本或者小众电影的感受。
我觉得华语电影环境的市场要分为观众市场和影迷市场。
在中国观众是什么样子的呢?
他们会说:“听说《湄公河行动》很好看啊”,然后去看,回来跟大家安利,真的很好看唉!XXX演的真好!《湄公河》换成《战狼2》也同样成立。
他们会说:”最近都没什么好电影看唉“ 然后你跟他说最近在院线在上《推拿》还不错,他问推拿是什么,你说娄烨导演的,他问娄烨是谁?讲什么的?有哪些明星?然后你告诉了他,他哦了一声。
他们会在吃饭的时候看黄磊版的《深夜食堂》或者穿越网剧并且觉得很好看。同时又很认真的批评某个演员演技不专业。
他们会在被下跪之后去看《百鸟朝凤》,并且回来之后说感动的流泪,推荐大家都去看。
他们也会说等诺兰《敦刻尔克》等了一年,同时产生一种优越感,对看国产电影和港片的人嗤之以鼻,通常他们心目中的十佳里会有《肖申克的救赎》,《心灵捕手》或者《阿甘正传》。
他们会去影院为某个明星疯狂打call,为了看一眼张艺兴去看《建党大业》,为了看彭于晏去看《悟空传》,他们看电影业务并一定是为了看电影,只是约会前的一次例行娱乐,或是家庭周末的消遣活动。
这就是我了解的中国现阶段的观众水平,他们观影量匮乏,缺少对电影发展史的了解,电影的审美情趣还没来得及培养。
所以他们需要宝琳凯尔嘛?即便是宝琳凯尔的影片放到所有网络媒体的头条上,估计也还是不行。他们需要的就是看起来简单,快捷,通俗易懂,能在快节奏生活不占用他们太多时间的电影推荐。他们不需要去分辨这些推荐是否带有过多的营销炒作性质,因为他们对电影没有太多要求。就好像普通人去吃饭只会看下大众点评,不会去看专业的美食杂志一个道理。
这就是现在“正常”的市场啊,正常的观众现象啊!不可能要求他们为了看电影去看专业性的影评,人家只是看个电影而已。所以院线按照他们的喜好排片,投资方按照他们的喜好投资电影,制作方按照他们的喜欢拍电影,宣传发现按照他们的喜欢来宣传。资本市场,没毛病。
而小成本或小众电影呢?他们存在于各种民间放映,影展,电影节,官方的艺术院线。存在于院线的早上的10点,中午的12点,晚上的23点。
我觉得绝大多数小电影天生就无法真正进入正常的观众市场的,他们是属于影迷市场的。理想化的状态是,像上海艺术电影联盟,还有刚成立的全国艺术电影联盟这样的艺术院线能够健康良性的发展下去。像first这样电影节能够给年轻优秀的电影人提供展示的机会,然后进去这些艺术院线放映,在影迷市场形成良好的口碑,通过影迷传播出去,让这些优秀的导演获得更多的拍摄机会。
其实我有个很邪恶的想法。
老年人敢于闹事、犯罪,更多是有恃无恐,因为国家有政策老人犯罪从轻一类的。
同时罚老人的款他们也很可能不交。
但是大部分老人的收入来源是什么?养老保险啊,治病考什么?医保啊。
罚款不交,停养老金,停医保啊。
老人犯罪处罚从轻是可以啊,折现啊。
有老人犯罪,从轻处罚,但一年刑期按照一万人民币标准来抵。
什么时候交清罚金什么时候恢复社保医保。
违法行为不够入刑的也没问题啊,一样罚款。每次500、1000块的,不交清罚款就不发养老金、停医保。
不配合警察执法?无所谓啊,警察不需要他们配合,直接通知社保中心就行。他们下个月发现养老金被停了的时候会主动来找警察结案的。
让你拿钱出来难,毕竟不能去抄家;不给你打钱还难吗?老人胆子再大难道还敢去抢银行吗?
去闹社保中心?可以啊,数罪并罚,叠加罚款呗,有什么难的。
什么时候交清什么时候恢复。
要相信这帮大爷大妈的信息扩散能力,只要圈子里有一个人被停了半年一年的养老金,整个圈子很快就知道了,很快也就没人敢闹了。
这就叫攻其所必救,他们在乎什么就拿什么开刀。
一般这种坏老人都挺在乎钱的吧?
解决了坏老人问题,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保短缺。
一举两得。
ps:不用你们告诉我可行不可行,执行有多大困难。就是个突然冒出来的没仔细论证的想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