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哪些电影有浓厚的建筑人文意味? 第1页

  

user avatar   xi-yan-62-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邪不压正》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除了对于姜文导演的执念,剧中彭于晏在青瓦上跑跳的场景,蓝青峰与亨得利医生在城墙上对话的场景一直印象非常深刻。

就随便聊聊《邪不压正》中的建筑与城市场景吧。


一座城池,北平

关于北平的空间剧场与集体记忆

在关于城市演进的探讨中,城市的含义逐渐延展而超越其关于地域观念的物理属性,它从集体生活的有型容器,伴随着在建造与建构中浸透的意识与记忆,渐渐成为其生活在这里的人的精神文明主要载体,正如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在《城市建筑学》中概述,“城市本身就是市民的集体记忆。人们建造了建筑,同时也使得自己顺从于建筑、限定于自己简称的构架之中。外部环境形象及其所保持的稳定关系成为一个表现自身的思想王国”,

对于城市文化的处理,一种方式是关于行为和事件,如果在城市中引入事件,我们便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关于人类生活的空间剧场,建筑则是事件发生所依存的载体与活动形式,呈现关于城市的集体记忆,这也便成为了城市文化特征与精神要素的一部分。

就像《俠隐》的作者张北海写到,

“他没去逛什么名胜古迹,什么雍和宫、北海、天坛、太庙、中山公园,他路过都没进去绕一下。他只是到处走,反正北平不大。师父早就跟他说过,"里九外七皇城四",就这么几座城门,只是提醒他别忘了北京人管崇文门叫哈德门,管阜成门叫平则门,而且门见门,三华里。……他就这么走。饿了就找个小馆儿,叫上几十个羊肉饺子,要不就猪肉包子,韭菜盒子。馋了就再找个地儿来碗豆汁儿,牛骨髓油茶。碰见路摊儿上有卖脆枣儿、驴打滚儿、豌豆黄儿、半空儿的,也买来吃吃。都是几年没见着的好玩意儿。”
“不管日本人何时被赶走,北平是再也回不来了。”这样的叙述中,人物与事件构建了关于北平这座城池的集体记忆。

李天然刚回来时候和亨得利医生关于拆城墙的争论,太爱这一段台词了。


夜幕下的城墙:

可以走人和车的城墙,有一点让我想起库哈斯的《癫狂的纽约》(此处不展开叙述)

(好 继续说《邪不压正》)

关裁缝的阳台,每一个美丽的邂逅都始于阳台~


而另一种方式则是,将城市的场景当做风景来处理,建筑师物质图景,这就意味着,城市生活的碎片与记忆被浪漫化和理想化了,拉远了镜头的距离,因为风景总是有关于一些浪漫的情绪。而建筑的角色也从事件的载体变成了渲染城市语境的景观,城市剧场中烘托氛围的形式与道具。

这里面体现最明显得是开头这里,李天然回国到见到蓝青峰这一大段,景观序列作为客观的物质图景,成为了亨得利与李天然车上对白的背景。

亨得利大夫接李天然的车开出正阳门火车站

路过箭楼

这里是路过正阳门

进入南池子

继续往里开

最终到达胡同。


《邪不压正》对于城市的处理上,秉承着张北海的愿望,

“我努力在利用这个虚实世界,将我出生那个年代的一些信息传达给今天年轻世代,即在没有多久的从前,北京是如此模样,有人如此生活,如此面对那个时代的大历史和小历史。”58岁时开始构思《隐侠》的张北海,查阅了几百本资料,其中四分之一是英文著作,还整理出一份1935年北平市街道图。所以小说中的地名基本是属实的,经常有“出干面胡同上哈德门大街,奔东四牌楼”这样的描述,哈德门就是今天的崇文门。空间上的按图索骥,多少有点无声的控诉。

同样在电影《邪不压正中》为了还原1937年的北平城,必要还原一张精确的北平地图。

日本绘制的北京市街道地图(1937年版)包含详尽的街道名称,但比例误差较大; 而出自NASA的卫星图弥补了这一劣势,提供了正确的建筑街道布局和比例。艺术家们将两者结合,还原出了全世界仅此一张的、比例精准的、信息完备的北平城地图;随后,他们将地图的数据资料导入三维软件,得到当时的城区地形地势——拥有了这个“地基”,便可以在计算机的世界里建造北平城的电子沙盘了。几千栋建筑物的高度和形态无法通过卫星技术轻易获得,只能借助人工考据。数字王国成立了历史考据小组,除了研究地标性建筑物的形态细节,还需要根据已知建筑物的高度,等比测算出未知的建筑物高度信息。这些考据工程量浩大,但作为“讲究”的根本不能被怠慢。最终考据工作几乎花掉了小组成员三个月的时间。

李天然的藏身之地是钟楼,和鼓楼相对。

这个位置,是钟楼这场戏,拍的窗外。我截图不是很清晰,大家凑合看一下,注意看窗外,关裁缝拿枪的手这边窗外是鼓楼,不是拿枪的手这边肩膀上面是北海的白塔。

这是钟楼内部。


这里也有个行进的序列来描述李天然和关裁缝是从牌楼回到钟楼的

从牌楼上过

进入钟楼

李天然和关裁缝从进入钟的内部

地上有个机关

地上的机关可以把绳子拉下来

两个人穿过钟,从钟的上面出来

然后到达钟楼的顶层,就是能俯瞰青瓦的地方


建筑所携带的客观性与空间所敞露的主观性

建筑与空间的角色转换

从城市文化的两种处理方式出发,城市中的建筑可以是客观或是主观的,这本质是建筑与空间的区别,同样电影,其实也可以看做是建筑与空间的角色转换载体。那么在建筑与空间的角色对比而言,建筑作为客观的物质图景,并不预设一位观看者,而空间作为主观的事件载体,观看者与被观看者则是其主观性的角色特质。

当建筑是城市语境中的景观,则带着一种距离感。就像剧场中对于“第四面墙”的概念,建筑是二维的场景被展示在画面中。

这是来源于特效团队 数字王国对于远景处理的阐述,“虽然远景延伸里的画面模糊又不引人注目,但仅凭感觉画一片远山楼宇并不是讲究的导演和讲究的特效公司的做法。即使是这样的远景,数字王国也会先把之前搭建的电子模型沙盘还原进镜头里,每一栋建筑的方位和高度都精准无误。屋顶的风格用老照片做参照制作,最后根据画面协调性调整树木的形态和位置。看似普通的一个屋顶镜头,却兼顾着历史考究的科学性和镜头美学的艺术性。”
“演员脚下的房子可人工进行搭建,而远景的延伸只能依靠特效完成。三维模型与拍摄的实景的结合,讲究的是严丝合缝。实景的信息数据被扫描进电脑进行匹配,得到这个场景里建筑物的位置信息和周边延伸环境的数据资料。数字王国的艺术家们按部就班地把一个个建造好的四合院模型排列组合,于是在延伸场景里,无论镜头怎么转动,他们都能得到准确的建筑物露出画面。”

而空间则是用来体验的,包含着情绪感受,成为剧情的一部分,进而表达“空间的戏剧性”的概念。《邪不压正》中,所展现的不着痕迹和还原真实,引导观众进入完全沉浸在剧情设置和人物塑造的场景中,我们的知觉完全处在“导演”的操控之下,情绪随着人在不同空间中的行进而波动和起伏。

下面这个场景是我认为电影作为载体去将空间转化成场景的镜头之一,

非常喜欢的一个片段,李天然给许晴打完针,掀开窗帘偷看,看见车从协和医院的桥下面行驶出门,一组极具压迫感的镜头

然后是这里打开窗帘后,看见协和医院这个绿瓦的全部场景。


镜头共情空间,建筑也参与表演

这里我要引用《邪不压正》的摄影师Lucano的原话:

“在这个镜头里,彭于晏在屋顶的三栋房子之间奔跑。他必须要越过每个屋顶之间的空隙,流畅地跑到另一个屋顶上。导演想要摄影机用低机位拍摄,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一部分屋顶,同时彭于晏与太阳也在同一个画面中。我必须要比他跑得还快并一直跟拍,在凹凸不平的地上保持稳定的步伐。观众会觉得这个镜头很酷,尽管他们可能都不知道有多难拍。但业内人士会明白的。”

还有大疆拍摄 团队对于镜头叙事的看法,

“这些长镜头需要摄影机非常近距离地拍摄人物的运动,同时对画面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为了跟上飞檐走壁的彭于晏,剧组尝试过许多种跟拍方式,但由于场地的限制,包括搭建滑轨和伸缩炮在内的拍摄方案都不能满足导演的画面呈现要求,最终剧组选用了 Spidercam 挂载如影 2 完成这部分场景的拍摄。”


摄影师Lucano拍摄场景:



大疆团队的拍摄花絮:


我们看到的镜头


然后是剧中出现过的建筑:



最后再贴一个非常喜欢的镜头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超体」? 
  如何评价电影《消失的爱人》(Gone Girl)?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蝙蝠侠和贝恩使用的是什么格斗术? 
  如果你来写韩朵朵呼叫救援的那段话,你会怎么写? 
  如果你带着妹子坐船出去玩,碰到一个喜欢赌博会一点素描的流浪汉搭讪妹子,怎么处理才能避免悲剧? 
  有没有哪部电影哪个镜头让你觉得:那个男人帅爆了? 
  目前看,「DC 电影宇宙」算是失败了吗? 
  《流浪地球》后,吴京的地位如何? 
  贝聿铭是个怎样的人? 
  有哪些伤害很高,输出很低的经典案例?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2020 年南京红山动物园疫期亏损 3000 万,国内其它动物园运营情况如何?
下一个讨论
哪些电影有浓厚的建筑人文意味?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