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甚不赞同胡适的政治立场,也不认为他有什么足够坚定的政治操守和足够敏锐的政治眼光,但看到这个问题下面有人将胡适的白话诗和张宗昌的诗作对比、进而认为胡适的文学水平不过与张宗昌之流相亚、觉得胡适在现代文学史上名不副实,那我可得说道说道了。
陈思和于2005年11月在北大中文系作了一次讲座,这次讲座中陈思和提出用“先锋与常态”的视角——而非传统的“新与旧”、“传统与现代”——重新解释现代文学史。陈思和认为现代文学史上有“常态”和“先锋”两种基本形态和发展模式。所谓“常态”即随社会的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异的文学;所谓“先锋”则是通过激烈的文学运动、同传统和社会产生断裂的文学。举例而言,徐卓呆和鲁迅同样都用白话写作。然而前者属于“常态”,是中国社会在长期发展中自然会产生、与晚清小说传统相衔接、不需要五四的鼓励和提倡也大概率成为主流的“我手写我口”的白话;而后者属于“断裂”,是引入了欧化语言、进而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的白话(因此,在陈思和的语境中,鲁迅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始终是“先锋”,始终以更前卫、更激进的力量支撑自己,并且在政治上也倾心于那些最激进、最革命的组织,他在晚清加入光复会、在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的《新青年》为阵地、国民大革命期间亲赴作为革命心脏的广州、三十年代成为左联盟主并赢得共产党“同志的信任”,皆是如此)。王嘉良则进一步指出,所谓“先锋性”同时带有“实验性”,现代文学中有有一种以“实验”为目的、 体现“实验”价值的先锋文学,他称之为“实验的先锋”,而“实验”自然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可能一开始就很成熟, 也有可能有待日后完善的。王嘉良所举的用于佐证“实验的先锋”的例子正是胡适。他认为胡适之于中国新诗的意义就是“实验”,有开山之功而少经典之作。其 “实验的先锋” 的意义是在于开辟了新诗创作的路子 , 使更多后来者跟进。伴随着白话成为中国文学的新“常态”后,中国新诗迎来了真正的创造,胡适的开山意义也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胡适日后的操守颇成问题,但对于他为中国诗歌打开一新局面时所拥有的敢于尝试、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和精神,我却愿意予以激赏。他在1916年所发出的“吾志决矣。吾自此以后,不更作文言诗词。”“我此时练习白话韵文,颇能新辟一文学殖民地。可惜须单身匹马而往,不能多得同志,结伴而行。然我去志已决。”的豪言壮语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划时代的。按照陈子展的说法,胡适的新诗尝试之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意义“不在建立新诗的规范,不在与人以陶醉于其欣赏里的快感,而在与人以放胆创造的勇气”。而且,更进一步说,胡适的《尝试集》共有三编,为今人所诟病的《蝴蝶》等是来自胡适自己也不满意、认为“终不能跳出旧诗的范围”的第一编。胡适自己所认可的十四篇白话新诗,也不包括《蝴蝶》。而到了《尝试集》第二编、第三编中,胡适在新诗上的造诣已经明显提高。《一笑》《应该》《一颗星儿》等被收录了《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钱玄同则对《一念》《人力车夫》评价甚高。
(这里也不由得感叹,曾经在文学革命中无比勇猛、敢为人先的一位开拓者,最终竟在政治上沦落至如此可笑可悲可鄙的境地,乃至成为保守、软弱乃至反动的代言词。与胡适相较,今人更可见鲁迅之可贵——在文学上,大先生既有开山之功又颇多经典之作;在政治上,作为“永远的革命人”的大先生则始终以先锋的姿态居于时代最前沿。)
说完胡适再说张宗昌。姑且不论已经有专人考证过今天所流传的张宗昌诗作大多都是托名伪作,退一步而言,即使张宗昌确实作过那些诗,那么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能和胡嗣穈相当的。据称是张宗昌所作的打油诗就文学史意义而言不过是走在胡适等人早已走完的道路上。“打油诗”是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真正诞生之前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它所起到的作用是“但开风气不为师”,即破除文言正统同时为白话提供过渡。胡适本人在创作号称中国“第一首白话诗”的《答梅觐庄》(事实上这首诗同样有很强的打油诗色彩)之前,已经创作了不少打油诗。他在《打油诗》中曾以自嘲和反讽的形式将打油诗和白话联系起来:“日来作诗如写信,不打底稿不查韵。觐庄若见此种诗,必然归咎胡适之。适之立下坏榜样,他人学之更不像。请看此种真白话,可否再将招牌挂?”刘半农同样是创作打油诗、并通过打油诗创作讥讽时人的崇古情结的高手之一。甚至胡适留美时期的同学任叔永也是将白话诗定位为打油诗,并曾赋诗称:“文章革命标题大,白话功夫试验精。一集打油诗百首,先生合受榨机名。”打油诗的一系列特点——用语自由、不讲平仄、表达真情实感——都被后来的白话新诗所延续。更何况,在据称是张宗昌“创作高峰”的二十年代,中国新诗已经度过了最初的实验阶段,诞生了诸如郭沫若的《女神》、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汪静之的《蕙的风》等诸多高质量作品。而这些优秀成果的问世,都离不开胡适自1916年以来坚持不懈的草创开拓之功。
不错,胡适最终沦为蒋记国府的应声虫,他在中国人民革命中扮演了逆潮流而动的反面角色,甚至在抗战初期还差点当了汉奸。但是,不论是谁,当他们决定书写中国现代文学史时,胡适都是那个绕不过去的重要存在。倘若将中国现代文学史比作太庙的话,那么胡适无论如何都在显眼位置有一个牌位、都是个有资格吃冷猪肉的人。被视为中国新文学自我经典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基本规定了今人看待、理解与研究中国新文学的眼光、思路与方法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其《建设理论集》是由胡适编选的。而由朱自清编选的《诗集》专门收录了胡适的九首诗:《一念》《应该》《一颗星儿》《许怡荪》《一笑》《湖上》《我们的双生日》《四烈士塚上的没字碑歌》《晨星篇》。
因为最近十几年都是小布尔乔亚文化流行的时期,所以胡适特别受欢迎。
为什么?因为小布尔乔亚的思想核心就一句话: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投机主义者。而胡适在这方面的造诣,简直是登峰造极。
胡适是一个没有丝毫气节和立场,以至于被国共两党共同鄙视的人物。一个人能够沦落到在充满投机分子的国民党都被人鄙视的地步,可见此人的下限低到哪里。
我甚至比起汪精卫都更加鄙视胡适的人品。汪精卫这人其实还有那么一丢丢的情怀和信念,他能够不惜一切代价去做汉奸,就算是一个反派那也有其立场。而胡适则是一个连做汉奸都要投机的货色,本来他算是“低调俱乐部”的牵头者,是亲日派和议和派的骨干,结果这时候胡适得到了驻美大使的优差,受命到美国去给中国抗战拉赞助,于是他短短几天就转向了,不愧是被人称为“时之圣者“,投机之王。
当然,胡适也得感谢送他出国的陈布雷和常大队长,否则胡适要不出国做大使,搞不好就和汪精卫他们混一块去了。
前几年不是公知很流行吗,胡适就是一个顶级的公知,有知识有能力还有学术成就的公知,和他比起来,高晓松之流简直是就是公知小学生,而胡适则是公知博士。当然了,在没有道德和下限方面,胡适也是博士级别的。
反而是郭沫若,因为他推崇湖南吐槽王,所以前些年一直被某些人鄙视其人品和学术成就,觉得郭沫若只会写一些颂圣的狗屁不通的打油诗。实际上郭沫若不仅在政治品德比胡适高得多(412的时候入党,几个人敢?),个人私德也比胡适强了无数倍。
让人欣慰的是,近些年随着大家被现实所教育,曾经被颠倒过的历史,如今又逐渐被调转过来了,尤其是知乎大概是觉醒最早的网络公共领域,让人颇感欣慰。
不太理解为啥总有人把胡适当成自由主义的旗手,如果说民国时候信息流通不发达还情有可原,就目前来看,胡适在自由主义方面既没有学术建树,他也没有很好的介绍西方的自由主义,甚至他的行为实在也称不上啥自由主义典范。
首先 ,胡适留学美国师从杜威,人家搞得是实用主义,而自由主义属于政治哲学,胡适毕业论文又是写的中国哲学史,完全不搭界。抗日时正是罗斯福执政,新自由主义兴盛的时代,所谓人民有免于匮乏的自由,可从没见胡适提过几次。就当代来看,由区分消极和积极自由的以赛亚柏林,有综合自由和平等的罗尔斯,除了胡适的粉丝吹,可从来没见哲学课本上有胡适的建树。
知乎上已经有人将容忍与自由分析的比较好了
【怎么理解胡适的「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donovoChen:…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264372/answer/52393338?utm_source=com.miui.notes&utm_medium=social
再有另一位学者张雪忠的批评http://www.weixinnu.com/tag/article/2887927398
其次,胡适在抗日问题上,简直是对自由主义的侮辱。日本就一军国主义国家,有自由可言吗,一旦投降就和殖民地差不多,恐怕和自由相差更远。二战后美苏联合起来肢解英法的殖民体系,可见在美帝眼里共产主义总比殖民地更自由(殖民地的自由问题不想多说,难道有人会和岩里政男一样相信需要殖民二百年)。
胡适在学术上乏善可陈,粉丝们也只能吹一下自由主义旗手,但他们却不知道自由主义同样需要理论素养,否则的话和搞三限六不,打压统派和外省人,却自称自由民主的湾湾有啥区别?
最后说句题外话: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包括: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讯。陈独秀是《新青年》的创办者,而鲁迅不仅发文提倡,还写了很多很好的小说,不要像某些人吹的好像胡适是独一份功劳……
从有些答主对郭沫若和胡适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新时代的人更能理解所谓为了实现个人理念和价值而奋斗的可贵,也不再拘泥于所谓文人的定位,不介意把自身当做实现理念的工具,更不会单纯的崇尚明哲保身,更不会把自身的牺牲仅仅当成集体的强迫或者某种道德属性,而是当成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如果从这一方面来讲郭沫若更像是一生追随某种理念的志士,而他恰恰是能够理解和运用这种理念的人,而相对胡适呢,他的所谓聪明和左右逢源正是印证他从来都没有真正把自由主义当成一种超越性理念来追求,他在自由主义学术和理解上的浅薄也印证他从来没有说服自己和别人认同这一理论的动力,他仍旧是旧社会拿学问当政治敲门砖的士大夫,而不是新时代愿意为理想奋斗一生的革命者。
贴一下郭沫若解放前的事迹,共军方面:1,南昌起义的参与者,火线入党,发表讨蒋介石书,(相当于公司主要部门的联合创始人)。
2,中国唯物史观的创立者,有一定争议的商周奴隶论出自他之手(相当于公司关键专利的持有者)。
3,解放前鲁迅死后的左翼文坛盟主,统一战线的大将,周在白区的副手(公司总经理的得力大将)。
国军方面:1,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正职好像周恩来。
2,国防部第三作战厅厅长,实际主管军事宣传,中将军衔,与周恩来八路军各师师长同军衔。(合资公司副总裁)
3,中央研究院院士(获得竞争对手的最高技术衔)
学术和文学方面:1,《女神》白话文诗歌走向成熟的标志,浪漫派诗人(黑他诗煽情先学习下什么叫浪漫派)(微博大v,粉丝千万,高级写手)
2,各种抗日历史剧,《屈原》等(执掌舆论主旋律,最高级公知,相当于完全体的带鱼)
3甲骨文四堂堂主之一,以及其他学科多有收获(学科带头人,EI,SCI无数)
从他的事迹可以看出他即使解放后什么都不做一样荣誉等身,好比公司上市前就已经是高级副总裁了,在公司营销方面起了主将的作用,他再拍也很难成董事长和总经理。解放后他一直是政务副总理,科学院院长,政协副主席级别,副国级头衔正部级职务。另外副国级的领导都不能称为政治家吗,非要顶个文人被人批判……
郭沫若的事迹确实打了很多人的脸,人家确实做到了出则做学问,入则从政与共产主义同志实现自己的理念,实现了他在诗中的那种偏执和浪漫,真正成为政权的合伙人,而不仅仅是旧式的幕僚或门客,而某些人最大的理想不过是靠学问做帝王师,或者成为东林党式无责任议论朝政的清流,妄想沾好处而避开所谓黑暗的政治,忠于自己的谋主却不被谋主屠刀的血溅到,在他们眼里其他人之所以成功仅仅是因为比他们更会钻营,更犬儒,不愿意承认只要服膺某种理念就能运用这种理念实现自身价值的可能。
更新(2月23日11点)
添加了一点论文资料与出处(关于胡适对抗战的贡献)
关于评论反驳我的朋友,我希望我们能一起拿出客观的学术论文和可查阅的资料,共同讨论、互相批评,而不是一家之言。比起 蒋介石日记、台史馆隐藏60年的秘史、宋子文与蒋介石电报,我更愿意相信当代史学专家学者在收集各方资料、多年研究后的工作成果。(特别是在涉及历史名人和重大历史事件上,我们更要严谨、仔细、客观!)
对于直接骂我本人和胡适先生的,发表不予解释的主观性言论,一律不予理睬,供读者观赏。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自由主义者的胡适在知乎的评价怎落得如此下场?以至于要一个才学会使用白话文写作的“小学生”替他“翻案”?
我们不能总带着上帝视角去评价那时人们做出的判断。
毛在寻找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他在1920年9月湖南长沙的大公报上写了一篇文章,说我是反对大中华民国的,我是主张湖南共和国。他说索性把中国分裂,去谋各省的分别建设,实行各省人民的自决主义。可是在十个月以后,毛便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变成中国统一论者。即使是伟人在一片漆黑的视野下也要思考十个月才能想通这个道理。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是农业国,日本是工业国,农业国打工业国还能取胜的历史上有先例吗?在苏美的帮助下,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下,我们整整打了十四年,死伤不计其数。这个代价不够大么?要让当时的决策者一致认识到中国能打赢日本且只要打十四年就能赢了,这可能吗?且不说在抗战中胡适先生态度的转变,在全面抗日已成定局之时,胡适先生利用与罗斯福总统的私交,出国51天做了56场演讲,在鼓动厌战情绪盛行的美国起到了重要作用。关于胡适在美宣传对抗战发挥的作用,我想这两篇论文已经研究的很透彻了(驻美大使胡适与抗战时期美国对华认知—浙江大学,柯立人)(胡适对抗日战争态度的转变—辽宁师范大学 安月桥)抱歉无权转载。
胡适的现代诗歌《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我们常拿鲁迅对比胡适,看看鲁迅的文章(引自李敖有话说):譬如鲁迅的文章“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这什么话?文章怎么这样写法?你看,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描写这烟袋,就这么一句话,文字怎么可以这样写啊?我们再看鲁迅写的“我们只在灯下对坐的怀旧谭中”,这什么话,“的”字不通的嘛!“回味那时冲突以后的和解的重生一般的乐趣”,天啊!这是鲁迅写的文章?什么人在赞美鲁迅,我要骂他。
众所周知在那个刚兴起白话文的时代,那时从私塾出来的文人墨客多只作文言诗。你能要求那时的文人学者就能写出符合现代审美的白话文诗词吗?又有几个现代诗人能写出绝美的文言诗呢。文字的发展有它的必然过程。很显然在提倡白话文方面,胡适迈出了一大步,只不过是我们进步的太快了,以至于胡适、鲁迅统统被我们甩在身后。
一方面是高赞的胡适打牌日记。你们恐怕是没遇见过“学婊”。(引自朱文长《海涛集》中记录胡适写文章的情形)通常应酬完回家总在十一点钟,这才到了他认真工作的时候,读书,写文章,就在全家入睡,夜深人静时。在两点钟以前睡觉是很少有的。遇到《独立评论》要发稿时,那就说不准了,也许四点睡,也许五点睡,甚至有时六点睡。这些我们都可以从他文章末尾所记的日期时刻看出来。
另一方面是感情上。(转自知乎评论—小猫帝释天,我很赞同)如果我们评论一个军事家,是应该先评论这个军事家爱不爱干净?还是先评论他是不是总半夜看A片?还是评论他的战争是否打的好?正常人都应该先看军事成就(无论是理由研究还是实际操作)
同理,科学家也是。应该先讨论学术能力,然后讨论其他的。一句不提学术的事情,用私德来评论一个人,是不负责的。况且,很多人给的这个负面评价----简直是人身攻击。
在留学归国的风潮下,人人都在谈论婚姻自由抛弃旧式婚姻,鲁迅、徐志摩、郭沫若、郁达夫等等名人中唯独胡适接受了接受了包办婚姻,原因仅仅是胡适觉得伤害别人让自己良心不安。胡适爱着他的表妹,而江冬秀(胡适妻子)性格泼辣(持刀威胁确有其事),可以说胡适的婚姻很不幸。所以胡适遗憾的写到:爱情的代价是痛苦,爱情的方法是忍受痛苦。至于评论区说胡适把他表妹肚子搞大,一派胡言!(引自 胡适与曹诚英的爱情故事—水梦云 决策探索 2003年11期)
这里把鲁迅和胡适做对比(引自李敖有话说)
鲁迅如毛所说,是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我们今天查鲁迅的历史,一定要看到这些记录,什么是伟大的革命家?革命家最大的特色,就是要有这个勇气,跟你所要革命的对象对干嘛,当时对象是什么?当时对象是国民党政府,国民党一党专制的政府。在一九二九年前后,鲁迅对国民党政府根本不敢碰,根本不敢骂,他骂来骂去骂什么呢?就是今天你们所看到的,整天骂中国人,中国人这样子,中国人那样子,不敢批评真正中国人里面的这些该骂的人,他不敢骂,只是中国人整体跟着倒霉,整天来骂中国人。
鲁迅这种行为,比照起一九二九年胡适所做的事情,完全不一样了,胡适在一九二九年,那个时候就是所谓的民国十八年,国民党势力如日中天的时候,国民党一党专政,在中国雷厉风行的时候,胡适站出来跟国民党对干。我在节目里面给大家看过,这里面的资料,就是胡适所写的文章,叫做《人权与约法》,胡适跟国民党对干,我把这文章一页一页推出来,贴出来告诉大家,胡适怎么样跟国民党对干。然后呢,胡适又写篇文章,叫做《人权与约法的讨论》,然后胡适又写文章《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有宪法》,这就胡适的文章。可是鲁迅不敢写,也可以说鲁迅没有这样子的文化水平来写这些文章。那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一定要一九二九年写啊!那鲁迅可能一九三零年写啊!当然可以,可是一九三零年鲁迅没有写,一九三一年鲁迅不敢攻击国民党政府,一九三二年鲁迅也不敢,一九三三年也不敢,一九三四年也不敢,一九三五年也不敢,直到鲁迅死了以前,通通是中国人倒霉,要骂都中国人。可是真正要骂政府,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在鲁迅的这些资料里面,我们查不到。
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来说,社会必定有一个阶级他们不事劳作,剥削劳动人民的剩余价值,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思考哲学政治。我们有一个时期也曾把他们扔到牛棚、田地和劳动人民一起干活,也让他们体验一下底层人民的生活艰辛。后来不这么干了。
一方面是年轻时的胡适在未完全取得博士学位之时便自称博士。(引自《胡适研究》)
另一方面是在台湾晚年的胡适变得温和容忍,对腐败的国民党反动派采取的妥协态度。
最后再引用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对胡适的引荐“中国现在确有如此才能的人,举一个我认识的人作例子:胡适博士。他学问精深,长与文学艺术,性格活跃,积极致力于改革。他所写的白话文激励了不少进步的中国人。他主张吸取西学之所长又不沦为西方文化的奴隶。”
出于政治原因胡适先生的很多思想被埋没了(甚至书籍一度被封),但时至今日我们回头再仔细品味先生的作品才发现他的思想是最温和的也是最适合当代每一个中国青年人学习的。
刚开始接触又儒雅又博学,
接触久了就一草包,
再接触久了,自私恶心的蛆。
看胡适不必长篇大论。
三件事说明本质:
终其一生,说得好听,做得恶心。吃亏难受,占便宜没够,自私自利,精致利己之典范。
蒋公对他的评价其实精辟以及,可做盖棺定论:
如果要加一句,胡适对外就是个怂舔。
(补:细节可翻到最后一段看看)
小补:评论里有人洗换谁都拿不到米国援助。胡给自己增光环也是要米援的需要(这点我下面有更详细的说明)。
第一,陈光甫拿到了二到三笔贷款(实物,或定向使用),比如桐油贷款。尽管都不多。
第二,胡适连民间捐款都懒得搞,与孔祥熙电文为证。
第三,在古今中外拉赞助的历史上,唯有胡博士一人给自己拉了几十个名誉博士。而且,对国家效果为零。
强洗胡博士的竟然说胡适早就看透了日本,并且38年给蒋上条陈不可降(多英明啊,抗战都打了1年了,自己在米国安全了)。但这帮人不敢提的是七七事变后,胡适上的条陈是:
更不要说他是汪主席低调俱乐部主力。别看现在B大许多学者把胡当偶像,当年胡因投日媚日言论被北大师生骂成坨屎。(现在媚美软骨的自然吹他如何韬光养晦,忍辱负重)。
第二强洗点是胡博士在米演讲是对中国抗日的最好宣传,还有拿出某个日本学者说胡促进了美日开战。
天哪,珍珠港前米国对中国的(军事相关)援助为零,珍珠港后才开始,但凡有初中学历也知道珍珠港才是决定性因素,珍珠港前的“零”就说明屁用没有。自吹互吹到影响日美开战,真是不要B脸了。
宋子文电文中对胡的描述是“当大使几年,竟然只围着米国东方司转,重要的官员一个不敢见(对外就是怂B一个)。
更骚的是,老蒋这边与米国大使谈好了,打算由胡适转交一份老蒋的私人信件给罗斯福(关于援助),胡大使竟然回电说不合适。气得老蒋暴跳如雷。40年就想让他滚蛋,拖到了42年。
更加吵蛋的是,这个B连募捐都懒得参加。要“无为而治”。米参议院表决中国事物,要求他见见参议员沟通一下。这个B说要相信米国,不能干涉米国内正。他所有精力几乎都用于轰趴吹水给自己捞名誉博士头衔。
第三强洗点是胡42年卸任驻米大使后不回国是光头不让他回来,怕被反对派利用。在米国演讲更能发挥作用。
蒋公恰恰是在抗日期间得到各抗战势力一致认同。什么孙科,桂系,各路军阀甚至土G都团结在光头周围压下以前分歧。唯一能被利用的反对势力恐怕就是汪精卫了吧,毕竟胡是其低调俱乐部干将。何况,这纯粹是瞎掰,唯一可查的就是有人给光头建议。光头根本没给胡适任何指示让他不回来。只是没给到他满意的位置(相比之下,郭沫若被通缉着,抗战爆发,毅然回国)。
补:已看到三封电文可以100%确认胡滞留米国是自己的主意:
说胡博士是汉奸确实是过了,但外怂内骄是肯定的。
观其一生,局部亮点是有的,但综合起来看,说其是一小丑,并不为过。我这里再扒扒他的“趣事”。
1. 他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并不是学成既得的。当时(17年)给的是pass with major revision。就是得大幅整改后再经口头答辩才能获得。他当年并未获得博士学位,照两张照片就回国忽悠去了。
几年后,他老师杜威访华,胡接待,据说杜威根本不记得有这么个学生,但当时胡适在国内已炒作得如日中天。杜威回国后就改成了pass with minor revision。
胡适应该是最早拿米国海龟身份来忽悠国内土鳖的,然后又拿国内地位反忽悠米国。基本就是民国版本唐骏的加强版(唐只能单方向忽悠土鳖)。
2. 这哥们儿抗战胜利后回国当了北大校长。自己后来吹拒绝了光头给的其它职位。但积极参与了各种议政(政协委员加人大代表)。更搞笑的是,这哥们儿参加了一次总统竞选(好像当时光头想让他当名义总统,后又变了卦)。官迷嘴脸尽显无疑。估计即使有拒绝也一定是因为职位不好。飞盘到位了,必叼无疑。
3. 这哥们儿许多言论似乎都是个标准的Liberal。可这哥们儿当官儿后说了句名言:容忍比脂油更重要。一耳光糊liberal脸上了。
4.这哥们儿去岛上后,曾组织参加过liberal组织,又把它们卖给了光头。不仅会保身,还会出卖。
5.在岛上有段时间,不仅叼飞盘,还对光头360度舔。岛上明明长期戒严,却非舔成脂油之光。说其犬儒一丝不过。
6.这哥们儿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这种私德实际不能完全评价一位重量级历史人物。但搞笑的是他自己海吹其私生活,表面上新文化运动旗手,骨子里还是一封建大辫子以喝花酒为时尚为骄傲。
有3,4,5放在那里,不知国内公知们为啥把他当脂油的旗帜,360度各种舔。难道是因为自己不学无术,不知道胡适打起自己和liberal的脸来那是怎么侮辱性强怎么来啊?当然,胡适确实是公知的标本级形象代言人。
不信你让方方放弃体制内官员身份试试?从水太凉钱谦益,到脂油旗手胡适,到雪蛮子到方方主席,实质上都是一丘之貉。
纵观胡适一生,爱当官,爱享受,媚外,媚强权,叼飞盘大师。爱忽悠,爱炒作名声,实事没做几个,也没啥传世之作。政治学术流氓而已。
我试图来解释一下为啥胡适被捧,被骂,又到被捧的原因。
胡适最早的表现是:“兄弟是从灯塔国回来知道灯塔多亮的,北洋就是个烂王八”,在北洋时代当然被热捧。
但胡适媚外特征外还有个特征是“爱从政当官”,在光头时代就是为光头叼飞盘舔痔的。胡适那时的表现就是:
大家都不傻,遮掩久了自然穿帮。
因为他舔光头,所以左边的骂他,liberal骂他,在野的骂他。
另一边他又舔米国舔所谓脂油,舔米国友人挟洋自重(几次由洋人出面给胡吹牛要官)光头粉,民族者,执证者也骂他。
中立自持高洁的又瞧不起他双舔后庭花的德行。。。
所以有十几年时间,国G两边和中间的竟然在骂胡适上达成了一致。骂他的人频谱之广叹为观止。
大陆到了公知话语权时代,窝擦,胡适舔米,舔蒋有啥矛盾的?我们就是想舔啊。骂土G就对了。于是胡适再次快速崛起成为公知们的榜样甚至图腾。
没想到这个答案感兴趣的人挺多。越写越长。再说说他的所谓国际名声,有36个博士(35个是名誉),除了一个香港大学外,全是国外的。貌似他的国际友人也特别多。
但据宋子文和陈光甫(负责借款贷款)的言论,胡对见米国中高层,议员,海长,陆长是不敢的。怂得直接拒绝。甚至老蒋命令他去交流都回电报说别给米国添乱。
胡交往最多的政府部门是米国国务院亚洲司。最好的朋友竟然是其中的某个研究员,还有一些relief fund的经理。而且米国人对他的评价是nice, agreeable。
基本可以断定胡就类似于非洲刚果部长到国内某大学去舔一个教导主任。舔得米国基层特别舒服觉得胡是老铁。而且胡爱舔学者,加上他中国高官身份,胡表达一下对名誉博士的向往,乐得给老铁个非洲友人待遇名誉博士头衔。胡如果不是自己有表示,米国人不会有病到投其所好给他大量发头衔的。
后来随着珍珠港后中国对抗日越来越重要,尽管胡已经离职,米国中高层和媒体发现,中国还有这么个特别对米国友好崇拜的老铁,自然提他的次数就多了。
胡貌似在米国有这么大影响力,但观其一生,都是拿这个忽悠国人,帮助他在国内出名和拿官。但凡需要他到米国人那儿办点儿事儿,几乎一个没办成。北大沈崇案(被美军轮j)让他出面去处理,这B回来说未有之屈辱,估计米国主子一个大头兵都可以给他甩脸色而他屁也不敢放一个。
再想起我90年代出国看到的访问学者类似厉某宁之流对米国助理教授都是点头哈腰的,底气还不如我个研究生。可回国就吹自己在米有多牛。我猜胡博的国际影响力全是点头哈腰舔出来的。就跟一些乡土二流子骗子说“我跟xx局长是好兄弟”,你让他找局长办点儿事或牵根线,他各种推诿废柴皮用木有。
验证我此推断的事实是,1949年4月,随着光头兵败如山倒,胡逃去了米国。(意外么?精致利己的人会忠于主义么?)。
胡靠在国内捞的部分钱(大头在北平没来得及带走)在米国撑了9年,逐渐穷困潦倒,而且木有医疗保险。
后面他会怎么办?。。。
用脚后跟都能猜到,他回台湾做官去了。。。
1962年2月24日晚,胡适在讲演时心脏病发突然去世。那一晚,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闻胡适心脏病暴卒。
2月25日,蒋介石与张群商定胡适的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蒋介石对这个挽联有一个评价:对胡适并无过奖,更无深贬之意。
3月1日,蒋介石去殡仪馆,看胡适。
3月2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盖棺定论,胡适实不失为自由评论者,其个人生活亦无缺点,有时亦有正义感与爱国心,唯其太偏狭自私,且崇拜西风,而自卑其固有文化,不能脱出中国书生与政客之旧习也。
3月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
北大学生李祖荫在《胡适受窘北大礼堂》中回忆:
1934年秋季,胡适在北大三院礼堂召开的全校师生大会上讲演,“嘘声四起,加上喧哗,经久不息”。当时李祖荫站在讲台旁边,眼见胡适在台上面红脖子粗,他说一句,嘘声一阵。
胡适认为:
“与其战败而求和,不如于大战发生前为之。” 1937年8月5日,他通过陈布雷向蒋介石上条陈,有条件地放弃“力所不及之失地”(即东三省),承认“伪满洲国”,从而“根本调整中日关系,消除两个民族间敌对仇视的心理”。 8月6日,胡适再向蒋介石递交书面建议,强调与日本“有和平希望”。 8月7日,蒋介石在国防会议上,以“某学者”为名介绍胡适的主张,清醒判断:“日本是没有信义的”。 参谋总长程潜直斥为“汉奸”。 会议以全体起立形式决定抗战,否决胡适等人的“主和”意见。
徐复观在台湾的中西文化论战中,曾在《民主评论》上发表《中国人的耻辱,东方人的耻辱》,写道:
胡适“以一切下流的辞句,来诬蔑中国文化,诬蔑东方文化,我应当向中国人、东方人宣布出来,胡博士之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是中国人的耻辱,东方人的耻辱。 ”胡适“由过分的自卑心理,发而为狂悖的言论,想用诬蔑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方法,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向西方人卖俏,因而得点残羹冷炙,来维持早已掉到厕所里去了的招牌。这未免太脸厚心黑了”。
胡适任驻美大使4年有余,在北美各地开展民间外交、宣传中国抗战,演说400余次,确实蛮拼的。不少大学争相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仅1942年就接受10个。
1940年6月,宋子文处理对外借贷出使美国,见面就批评胡适: “国内有人说你讲演太多,太不管事了。你还是管管正事吧!” 1940年10月,宋子文致电蒋介石: “欲得美国切实援助,非空文宣传及演说所能奏效,务面向各政要及各界不断活动。” 鼓动撤换胡适,“际此紧要关头,亟需具有外交长才者使美。”
胡适四处演讲,是因为他没有宋子文家族的人脉资源,出于无奈而已。
国内网文却将此无奈举措,吹的神乎其神,怕胡适自己看了也要尴尬。
因不满胡适争取美援不力、站在美国立场处置国事,10月13日,蒋介石在日记“上星期反省录”中一笔抹杀,评价他“使美四年,除为其个人谋得名誉博士十余位以外,对于国家与战事毫无贡献。”
蒋介石将此无奈举措斥为个人沽名钓誉,掉入另一个极端,与当今某些一味吹嘘胡适的网民无异。其实他任命的时候,胡适本来是拒绝的。
1945年8月22日晚,胡适在美国与董必武长谈后,意犹未尽。 24日致电延安,以美国民主党大选获得政权、英国工党五十年和平奋斗成为多数党这两例,劝说: “中共领袖诸公,今日宜审察世界形势,爱惜中国前途,努力忘却过去,瞻望将来,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大政党” “万万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毁灭”。
《胡适史评之非议篇》(作者:山水微言)总结胡适被骂大全如下:
据不完全统计(骂名之后括号注明版权拥有者),两字骂名的有:“浅薄”(沈从文)、“学阀”(夏鼐)、“走狗”(胡思杜)、“死狗”(翦伯赞)、“无耻”(郭沫若)、“荒诞”(罗尔纲)、“汉奸”(程潜、范文澜)、“竖儒”(国民党)、“愚劣(蒋介石)等; 三字骂名的有:“书呆子”(陈独秀)、“鸟导师”(鲁迅)、“著作监”(黄侃)、“反革命”(李长之、人民日报)、“反人民”(陈垣)、“卖国贼”(郑振铎、范文澜)、“软骨头”等; 四字骂名的有:“趋炎附势”(沈尹默)、“乡愿贼德”(郭沫若)、“认贼作父”(向达)、“丧行文人”(国民党)、“褊狭自私”(蒋介石)、“狂妄荒谬”(蒋介石)、“心理病态”(蒋介石)、“无耻政客”(蒋介石)等; 五字以上骂名的有: “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蒋介石)、“共匪的帮凶”(国民党)、“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鲁迅)、“美帝国主义的臣妾”(王家楫)、“政客式学者”(任继愈)、“伪自由主义的无耻文人”(大陆辞典)、“帝国主义奴化思想的传播者”(王若水)、“作自渎行为的最下贱的中国人”(徐复观)、“该杀的教育界的蠢贼”(匿名学生)、“头等战争罪犯”(郭沫若)、“买办资产阶级第一号的代言人”(郭沫若)、“中国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早的、最坚决的、不可调和的敌人”等。
国共相爱相杀几十年,即便抗战期间也摩擦不断。唯有痛骂胡适一事紧紧抱团。
unbelievable = 无法相信
我又去翻了翻其他节目,我觉得亮点还有这个
《东方为什么红》
啊这主旋律歌曲也选的的这么好?河南台真的用心了。
实话说我并没有看整个春晚,只看了河南共青团和七海悠仁up主搬运的片段。给我的感觉就是河南,中!
《唐宫夜宴》
这个舞蹈给我的感觉像是河南省博物馆里复活的唐俑,弹幕里有人刷像是文物在逃也是很形象了。尤其这一幕,很有那个感觉哈哈哈。建议名字改为《唐朝少女之博物馆奇妙夜》
截取了几个动图
《白衣执甲》
天波府里走出来的保国臣——巾帼英雄穆桂英。就像弹幕说的,不杀安王贼(新冠),不回家门!
抗疫夫妻双双把家还。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河南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希望女拳师不要再煽动性别对立了,河南台把真正的女权榜样给你列出来了。无论男女都一样,想要获得尊重与独立,只有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真正的女权是像教员说的那样妇女能顶半边天,像穆桂英,花木兰一样,像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一样,像刘胡兰,申纪兰,张桂梅和抗疫前线的女战士一样。通过为国家,为人民,为妇女解放事业,为山区贫困女学生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获得别人的尊重。
说的有点跑偏,最后我想说的是在中华文明体系里,河南是天下之中,华夏之源。说句中原文化是华夏正统没毛病吧,古代中国人都是以中原文化为尊的,一个朝代首先要占据中原才能说自己是正统政权。但是前些年河南人经常被人在互联网抹黑,名声很不好。这本就不正常,细细想来,河南的在国内的境遇犹如中国在国际之境遇,人口众多,从事农业人口占比高,工业门类全而不强,被某些人(西方发达国家)误解抹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什么样,河南就什么样。建国初期东北被称为共和国长子,我认为河南算的上是中国远古长子。
现在河南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发展。让中原文化回到他历史上应有的地位,让那些谣言不攻自破。又恰如今日之中国,在奋力实现中国民族之复兴。
(额,话说燕赵大地啥时候能支棱起来啊?不说别的,咱梆子戏调门可是不输豫剧啊!咱也整一出漂亮的春晚搞一波文化输出……)
这问题是问人品
比较复杂,因为除了郭老私人感情,他朋友上下级对他评价都很好。
私人感情上你单看结果,确实不该借鉴
但你放在当时时代,滚滚历史长河,都是裹挟人前进的。郭老也逃离不了时代。他真的不爱第一个夫人,因为包办婚姻。没什么好说的,至于第一个夫人怎么怎么为郭家,那都是她自己的事,她做的好,后人会评价她好,她离开了,后人也没资格指责她。
第二个夫人,也是最多人怜悯的,郭安娜
确实是遗憾,因为郭老和她是相爱的。你看他们生了几个就知道了。而且处境那么困难。至于说什么婚内出轨,真的什么野史都有,要是有,都会有记录。目前来看,更为信服的是没有。
郭老有三段婚姻,五段感情史 。但没有婚内出轨过。发生三段感情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为什么抛弃郭安娜,不是他故意。是必须这样做!郭老是回国抗战,代表中国对抗郭安娜一家的日本右翼势力。这时你带着右翼主要家族来中国抗战,你有多少信服度?你能保证你妻子儿女不会因为民众迁怒遭遇危险?
而且郭安娜也是右翼分子,她不过是因为对郭老的爱,才没表现那么严重。但她也是不支持郭老回国的。在中国,一个男子要为国报效是至高荣誉,此时一个人对此表示不支持,你会气愤吗?理智点,他妻子是大家族女儿,留在日本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虽然安娜父母不支持,但起码日本不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后来安娜遭到监禁,但也恢复日常生活。
至于后来遇到第三任夫人,我老师就说过,感情的事,没有对错 。真的情来了,你是躲不掉的。何况大家忽略了一点,当时抗战到什么程度?郭老作为对日宣传工作的高官,深知中日绝不两立,你死我活。你觉得和日本妻子相聚有可能?这不是多爱的问题,这还是民族气节的问题。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很多情况,你是很难全的。难道普通人家庭不幸福吗?但那就是普通人的幸福,因为他们没有付出代价。所以为什么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想出去了。
后来遇到第三位夫人,你觉得你是重新和第二位夫人和好?无论怎么做,郭老都是要被后人指责的。但当初他回国是写好遗书了,因此他活下来,是幸运的。安娜还能遇到郭老也是幸运的。很明显,十几年,是你你也是喜欢现任,对前任更多是抱歉和遗憾。
众人遗憾这感情,是因为安娜很棒,她移居大连,转为中国籍,为中国奉献一生,死后捐出全部遗产。子女为中国建设出力。但我们也没有一直说郭老没错啊,我们慰问她,选为政协委员。说明我们也是遗憾这感情的。
但再遗憾,也是别人的感情。倘若你你能让几位女子对你那么痴情,你此生也满足了。何况你还是单身狗,感情都没经历几年就讲对错。恕我直言,严他不律己
第三位夫人,那这。不太好评价。
这位夫人是自杀的,原因一方面是子女意外离世,原身体不好。精神状态不好。加上郭老先走了,和知道与姐姐的感情史。嗯,复杂。
但我对此表示怀疑,为何结婚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与她姐姐的感情史?真的在后面才知道的吗?这要考究。
总有人说是受不了自己是姐姐的替代品,原来先喜欢姐姐什么的。人家都结婚几十年了,那个年代什么风浪没见过,一根稻草就压垮了我们共产党员?很明显还有其他的事情嘛。
这个锅,郭老不能背,毕竟他是先结识于老的姐姐,也没结婚同居什么啊 只是相中。
后来和于老结婚,说明是爱这位夫人的。
因此,抛开郭老全部功绩来说
评价郭老应该说
是个感情史丰富的人,他多情,他对于感情事情处理不够圆滑。
他对几位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抱有愧疚,有遗憾。
结合他对感情的处理
他不是渣男,不是故意的,不是背叛家庭的人。第一位夫人,他不爱,但他知道她一直守寡在老家,后来特意去拜访,鞠躬表示愧疚。第二位夫人,因为时代原因,错过了,便不爱了。但他没有推卸责任,人们评论时,他都没有反驳。子女他让他们回国了,文哥郭老一家承担了,他还是有爱,但这爱已经不能表现出来了。第三位夫人,他没有错,子女离世,他也痛苦,倘若他知道妻子在意之前的和她姐的感情过往,他一定会好好请罪。可惜,郭老师先于老走了。
加上郭老的功绩
这些都是小事,放在国家危亡之际,放在那个民族困难年代,这些值得一提?
天天提这些的还不是你们这群能站在前人鲜血搏杀获得的安逸的人。恕我直言,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你是这剧情的主角估计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一名国外著名大学优等生,奖学金拿到手软。在自己领域成为风云人物。被前政府邀请为部长级人物,委员会一员,打仗时担当将军。后即使抛开政治研究学术,也是科学院主任级别等等等。你和我谈他年轻时恋爱次数多,感情多么渣?
对不起,这样痛苦我也想承担一下,请问你能告诉我怎么像他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