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结谈的挺对,但在中国改革不谈到官僚激励的层面,这药往往都是海市蜃楼
首先,我觉得症结造成的主要影响并不是房价上涨、政府债务风险以及整个金融系统的危机。这三样消极影响,任何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体都会出现,并不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特有的。中国房地产政策特有的影响,应该是造成政府对外来城市移民的福利歧视,进而使得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和社会不公。
其次,个人觉得黄的想法,大部分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人士都应该了解,包括政府台上的中高层官员。可是现在的税制达到了一种均衡,这种均衡对未来改革有极大的路径影响。无论是土地、税制、法律还是地票改革,都不得不承受短期房价(地价)暴跌、政府收支不平衡的风险,而且还要得罪一大片记得利益群体,比如土地审批权的下放和转换。因此令人纠结的并不是改的方向,而是改革的技术环节和改革风险谁承担的问题。
最后,在技术层面上必须要放权,才能有效的规避系统性改革风险。因为到底哪个改革步骤先、具体新旧税率多少比较合适,这些都需要足够的试错,自然地方政府就需要有足够的政策决定空间。可是既然要试错,且改革要重新划分权力,那么必然就有改革失败的风险。改革的权力和风险,就牵扯到官员的激励和权责问题。如果地方官员没有足够的激励,改革失败就要面临舆论和体制的一篇谴责,甚至如某案一样锒铛入狱;那么官员不如墨守成规,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升,于是改革自然就是一场梦。
1.土地和人口应该跟产业走,关键是城市的功能和分工。
2. 土地供应不足推升房价不是全国问题,只是2003年之后收紧了人口流入地的土地供应,主要是东部和大城市。
3.城市化不会导致耕地减少,如果城市化后农民能够在城市定居,只会释放更多耕地。
4.地票的理论基础是对的,但解决不了全国问题,未来需要全国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再配置。
讲得真是好,一条一条切中要害。
我国房地产的问题真是像他说的一样,是机制本身出了问题,才衍生出一层又一层的难题。地方政府极度依赖房地产收入,房地产又反过来绑架政府和金融,深深地伤害实体经济。
就是现在已经有点积重难返,不是头十几年了,商品房的普及率已经很高了。房价炒到这个地步,许多家庭多年的积蓄和未来的收入都押在房上了,突然说要换新玩法儿,按国际惯例每年收房产税,而且要普遍收。就算竿子打不过机关枪出不了陈胜吴广,大大激化房主们和政府的矛盾是跑不了的了。
但是这么大的事情早晚还是要面对。在日本的大学里选过一门课是关于日本泡沫经济的,我问老师为什么日本政府要选择主动限死房地产融资,亲手刺破房地产泡沫,成为后面经济动荡的直接起因呢?老师说越晚动手死得越惨呀。
之前股市爆炸,国家队强力救市,该用不该用的方法都用了,现在股指是3000多一点,实际上因为反复拉权重股强行护盘大部分股票的价格比以前3000点的时候还要低。政府在经济上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无所不能,房地产的体量比股市还要大上多少倍。在还有余力的时候主动出击,比拖到无法挽回的时候被迫出手还是要好多了。
上海这边现在民办的儿科诊所比较多了,我家附近的是预约制,不排队,不接待临时访问的病人。
挂号500元,就诊时间半小时,中间医生全程陪同无打扰。我看过的医生基本都是几大医院出来的中年人,经验和态度都非常好。
体检的具体费用比如抽血化验什么的另算,而且一般不乱开药不开中成药。
比起带着小朋友去医院排队九小时看诊一分钟还交叉感染,还是看家附近的民办儿科诊所好了。
唯一的希望是公立的儿科能再勉强撑个几年,撑到我小孩不用看儿科为止。
再后面完全市场化再涨价我也管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