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冬天的理论有零成科学性,且其描述的最夸张的场景也无法消灭人类。
美国1975年估计全球核大战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到了21世纪,核冬天吹不动了之后,论文里的数据也开始变得能看一点了。
印巴核大战送上去5Tg黑炭,可以在4年内降低中国水稻总产量21%,之后6年恢复到降低10%,北中国的水稻产量大幅下降但是东南沿海的水稻产量反而上升。
研究者做担忧状。
在历史上,这样的理论能够发表,有时代的原因:
这种东西如果真能到来,说明物理理论有重大的缺陷,那人类可能抬手就能将它驱散,甚至很容易就做出永动机来了。
其实全球核武库峰值当量也不到400亿吨TNT当量,现在全球核武库总当量已经不足60亿吨TNT当量,且许多部分是拆开保存的,并不处于可以起爆的状态。
这点核武器能送上天的黑炭与尘埃的量根本不足以压制全球光合作用,而且大气环流在数个月内就会将其大部分处理掉。核冬天能起的作用,大抵是对抗全球变暖,但它无力阻止全球变暖。
有研究认为,奥陶纪大灭绝的原因之一,安第斯撒哈拉大冰期,威力跟第四纪大冰期差不多。核冬天跟这比起来就是个毛线。
而第四纪大冰期对生物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呢。
带来了名为晚期智人的物种,冰河期的灾厄。
这物种似乎在研究让第四纪冰川永不融化的方法。
不限于此,三四十年前谈论的“地球历史上的五次大灭绝”从现在开始一起来,都没有绝对的把握将人类消灭。巨型热地幔柱喷发是地球的自然活动能在这一阶段产生的最大威力现象,总威力是人类所有核武器总和的若干亿倍,但中生代的非技术生物圈已经能很好地抵抗其影响,白垩纪爆发的热地幔柱喷发,例如翁通爪哇和德干,均未造成大灭绝。甚至有理论认为德干暗色岩降低了小行星撞击带来的伤害。即便在二叠纪大灭绝的年代,陆地动物看起来也没有受到特别大的损害。泥盆纪大灭绝、三叠纪大灭绝则连是否存在都出现了疑问。
以下引自 @天苑四 :
“大灭绝”(mass extinction) 这个名词最初在80年代和90年代使用时指的都是全球性物种灭绝,严重打击整个生态圈。包括维基百科上都是每次多少陆地海洋生物死亡之类的。然后近十年来的高精度化石地层学越来越质疑所谓大灭绝是否真的发生过。奥陶纪陆地生物保存不好不提。泥盆纪事件里陆地脊椎动物和植物都没有影响。二叠纪陆地脊椎动物和植物也没有明显影响。三叠纪那更没有了。白垩纪是唯一一次陆地脊椎动物受到选择性重创,但植物仍然没有大灭绝。所以,所谓五大灭绝其中两次都称不上大灭绝,而其他三次也仅限于海洋系统。教科书、纪录片式过于夸张的地狱般场景可能是从来没有在陆地上出现过的,相反大部分陆地生物都还滋润。
俄罗斯剖面显示,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在PTB根本没有经历过下降。
Permian tetrapod extinction events
就连丽齿兽亚目,大部分都不是在PTB灭绝的,而是在瓜德鲁普统末260Ma灭绝的。剩下苟延残喘的丽齿兽亚目灭绝时间约为253.5Ma,比252Ma海洋灭绝早一百多万年。
https://sp.lyellcollection.org/content/450/1/405
泥盆纪的确是一段背景灭绝速度比其他时期略高,物种新生速度又偏低,所以出现了两千多万年的物种数量下降。两篇关于泥盆纪植物多样性的研究,也完全没有出现灭绝。
Diversity dynamics of Devonian terrestrial palynofloras from China: Regional and global significance
关于二叠纪末植物是否灭绝过可以看去年Nature 上的两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7945-w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7934-z
引用完毕。
以现在这些证据为基础,你可以轻而易举地推导出:
哦?毛熊和鹰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要成真了?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