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484K突变中,带负电荷的氨基酸(谷氨酸)被带正电荷的氨基酸(赖氨酸)取代,结构分析表明,由于E484K突变,产生了一个新的ACE2结合位点。这可能使得ACE2和位于RBD的天然结合位点之间产生了明显更强的相互作用。
也就是说E484K突变会使得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更强,同时多篇研究都指出E484K还会导致新冠病毒免疫逃逸能力。
这种突变型在南非B.1.351 / 501Y.V2和巴西B.1.1.28 / P1 / P2变体中都有发现,最让人头疼的是,E484K突变目前被认为是造成康复者血浆中的中和抗体,疫苗产生的抗体对新冠病毒失效/部分失效的主要原因。
比如现在上市的辉瑞和Moderna两种疫苗都对这个突变部分降低了保护力,而即将上市的Novavax重组蛋白疫苗对这种突变的保护力也从对一般病毒的90%以上降低到了60%左右。
上边是BBC的原文报道,其中提到英国本土的病毒毒株出现了E484K的突变,但是数量不多,对214,159个样本进行测序,只有11个带有E484K的突变。所以,英国目前本土这种突变很少,可能还没有巴西和南非的旅行者带过来的多。
根据一篇对巴西的E484K病毒突变的研究论文中分析内容可以发现,[1]在巴西当地的多个亲缘关系较远的毒株中都发现了E484K突变的存在,他们认为这个更多的应该是平行进化造成的结果,也就是说在特定压力条件下,新冠病毒可能会定向的像E484K这个方向突变。
而这个特定压力,我猜测可能是早期临床的疫苗,也有可能是康复者的抗体血清。
就提高病毒适应性而言,E484K突变可能是不同病毒谱系的关键进化事件。
多国相继出现了E484K突变,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就是病毒重组(Recombination)。这是说某些不同的新冠病毒,在同时感染了一个细胞以后,在他们复制的过程中可能错误的组装了彼此的基因组导致的。比如巴西的的E484K突变病毒,随着人类宿主的活动,传播到了更多的地区,并与当地传播的毒株同时感染了一个宿主,并在复制过程中发生了重组现象,导致当地毒株也获得了这种突变。
第二种,就是平行进化(parallelism)。大概就是说虽然这些病毒本身没什么亲缘关系,但是在某些相似的外界压力下,都在向同一个方向(比如E484K)进化,或者说因为相似的外界压力,使得拥有E484K这种突变的病毒更容易传播和存活。这其实就是我以前提到过的,如果我们开始大规模的接种疫苗,就不得不面对的一种情况。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降使得病毒的进化方向朝着不利于我们疫情的防控的那头一路狂奔下去了。比如我们一直的几个比较头疼的新冠病毒突变,类似像K417N、E484K和N501Y这些。竟然在南非的501Y.V2的毒株上同时出现了。
简单的理解,因为世界各国疫情防控不力,导致一直病毒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而且各地还有着交流,使得病毒也随之在不同地区交流。
这就跟养蛊一样,养到最后就会养出一种集百家之大成的强力突变毒株来,就比如501Y.V2这种,或者可能还有更强的也说不定。
所以疫情防控真的不是某个国家,甚至是某个地区的问题,而是一个全世界范围的问题,谁都没办法独善其身。哪怕你自己搞了个全民接种疫苗,当病毒从其他国家地区晃悠一圈学了新本领回来以后,这打过疫苗人群很有可能就跟原来裸奔的一样了。
在俄罗斯二十几年了,也去过其他国家出差,成年后还回国工作七年,应该有足够的素材回答这个问题。
国外的中餐为了迎合外国人口味改得四不像,欧美和俄罗斯的中餐大部分都是酸甜的,纯粹的中餐少,到是也能找到,就是少。
西餐也一样,虽说长个中国胃,就算在国外80%以上吃的也是中餐,但偶然也会吃西餐,法餐、俄餐都有些不错的菜式,其他各国菜式也有不少好吃的。
回国后偶然也会吃西餐,尤其是招待国外客户时,总结来说以下几点:
比较好的西餐厅,尤其外国人比较多的西餐做的还不错。
普通西餐厅或者咖啡厅、披萨店那就算了吧,改良后的西餐真不好吃,例如星巴克的拼接焦炭(黑椒)牛排、必胜客的烤饼底披萨,绝对和国外给老外吃的改良版中餐有的一拼。
顺便说一下大家争议的牛排几成熟,这个真没关系,是,按例牛排只有1/3/5/7/9成熟,但是到了中国就顺着中国食客意思来呗,愿意吃八成还是十成熟的就做呗,矫情啥。
我们也没说国外做的不地道的酸甜菜或者美国四不像的李鸿章杂烩就不是中餐。
继续吐槽某些矫情的人,真矫情中国普通西餐厅做的不地道,这就是给普通老百姓尝个鲜的地方,物美价廉,您自己不愿意吃的话去米其林、黑珍珠级别的西餐厅吃去呗,大部分都很地道,纠结老百姓尝鲜的普通西餐厅有意思吗?
为了秀下您吃过正经西餐的优越感,那您跟我比呗,咱报个吃过的外国菜菜名,也别只纠结于西餐,别拿普通没出过国的同胞开涮,否则只能显得您肤浅。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