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光速慢一点点,就不会有碳元素;让光速快一点点,就不会有氧元素?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Triple-alpha process

原文的说法:

在恒星合成元素的过程中,从氦聚变到铍再聚变到碳依赖于两次激发态能级共振,使得反应变得容易。激发态能级与光速成比例,稍微改变百分之几就不能共振了,反应会很难。

而从碳聚变到氧恰好避开了激发态能级共振,否则碳容易继续聚变成氧(会变得像铍一样稀有)。

所以生命的存在依赖于多个巧合,乃至多宇宙或者上帝?

这个说法并不正确:中等质量以上的恒星的引力足以暴力出奇迹,无需巧合。

只要恒星核心停滞的“灰烬”质量趋近钱德拉塞卡极限(1.4个太阳质量),引力足以碾压原子核之间的斥力,把核反应强行继续下去。从氦、碳、氧一直聚变到氖、镁、硅、铁,最后铁核坍缩成中子星、恒星外层爆发成超新星。即使提高从氦到碳的门槛,也不如后面几步反应的门槛高,在引力面前纯属螳臂挡车。

所以氦与碳之间的这些巧合,影响仅限于1.4个太阳质量以下的恒星的演化后期。这些恒星寿命接近宇宙年龄,大部分至今还活着,基本不影响宇宙元素合成。(短寿命的大质量恒星可以繁衍很多代。)

另外,大部分碳聚变成氧也不怕。反正氧和恒星外层的氢混合之后通过氢聚变的CNO循环还能回到碳,这个过程也产生了世界上几乎全部的氮。

备注:恒星内部存在对流混合、外部通过恒星风散失质量、超新星爆发会抛出大部分质量,而且8个太阳质量以下的中等质量恒星反复的氦闪还会在产生铁之前把恒星逐渐吹散。所以碳和氧不会全部变成铁而损失掉。

顺便纪念超新星SN1987A爆发30周年,这是近现代史上唯一一颗肉眼可见的超新星。人类首次观测到了来自恒星坍缩过程的25个中微子,以及铁元素的“半成品”镍56、钴56同位素衰变的余辉,基本符合理论预期。

A star explodes, providing new clues to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这句话名符其实。



user avatar   NorthUnderWorld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这个问题吵火了,然后让微信部门的人看到。然后等待版本更新。


user avatar   Bananahammock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很多电影的镜头当中都有娃娃兵的存在,国庆大片湄公河行动亦是如此,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我国有可能会培养娃娃兵吗?并且目的与用途是什么?


  

相关话题

  原电池的电势差是怎么产生的? 
  有没有可能使数个单位体积的立方体在空间中实现准确定位从而模拟出各类有形物体? 
  地球上最清的水有多清? 
  什么是宇宙黑暗时代(Dark Ages)? 
  如何看待杨振宁认为有造物主的存在? 
  如何评价王孟源的文章《为什么国际物理界没有太重视悟空的这次发现》? 
  粒子对撞机中的高速粒子打到人身上会怎么样? 
  要是亚里士多德当初「聪明」点说:「我不知道大小的铁球哪个掉落更快,我这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会怎样? 
  如果让飞机于飞行中分别撞击气球,苍蝇,橡皮泥,A4纸,一立方米的水,钢珠,PM2.5,都会发生些什么? 
  知乎上有哪些优秀的物理类专栏? 

前一个讨论
中国科举时代技术官僚如司天监正,河道总督是如何培养的?
下一个讨论
你最怕听到别人怎么介绍或者回忆你?





© 2025-02-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