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总是被人赞赏?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励志故事:
“发明大王”爱迪生为了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清洁的照明工具,经历了数千次失败,但他坚持不懈,绝不放弃,最终把耐用碳丝灯泡研制成功。
司马迁,身受宫刑,仍然忍受着残疾之痛,数十年的坚持完成了《史记》,被周树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是不是觉得很感动?
一个人坚持不懈的去做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屡败屡战,最终将其做成功,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感染力的事情。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些集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实现的宏大目标:
比如:奋六世余烈,从商殃变法到最终秦始皇统一天下,经历了秦国六代君主,一百多年。
最终这一段历史被拍成电视剧《大秦帝国》,多少人看过之后潸然泪下。
再如:
诸葛孔明,六次北伐,最终病死五丈原。
这些事迹,已经足够让我们感动得荡气回肠,写上无数的诗歌和文章为其纪念。
但是这一切的故事,和接下来的这一个伟大的坚持到底,最终成功的故事来说,都逊色了太多太多。
这个故事就是 归来吧!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区。
当然,作为地理盲的朋友也不必纠结,你可以理解为中国北边和西边的一大堆崇山骏岭。
这些山上有着长长的万里长城,有各种险峻的关隘,比如:山海关。
在漫长的汉族政权历史中,北方一直受着游牧民族的危害,汉有匈奴,唐有突厥。
游牧民族最大的优势 是什么?
当然是马啊。
为什么马很厉害啊?
因为马有四条腿,跑得快啊,
而人只有两条腿,跑得慢啊。
在冷兵器时代,马就是坦克部队。而重装骑兵在面对步兵时,几乎就是砍瓜切菜一样的随意。
那怎么办呢?
别急啊。
马跑得快,是因为在平地上。但是马爬山不行啊。你见过可以在悬崖绝壁上爬山的马吗?
我们来看一张图:
欣赏一下这一张5毛钱P图,上方是游牧民族的骑兵,下面红色的是一马平川的中原,这中间的黄色正好是燕云十六州。
草泥马很牛逼是不是?
可是我们有崇山峻岭,高山悬崖哦,我们有长城哦,有关隘哦。
你毕竟只是草泥马,不是天马,没办法飞过来吧。
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中原的农耕民族,一直靠着这些山脉和上面的长城,关隘抵御着北方的骑兵。
直到一个贱人的出现:
公元938年,石敬瑭无耻的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也就是说,图上的这黄色部分,这一圈崇山峻岭没有了。
游牧民族的骑兵可以直接南下到中原地区。
在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骑兵的速度和冲击力撕破了中原王朝的美梦。
开始了惨烈的用步兵抵御骑兵的历史。
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了在平原上抵御骑兵,想出了无数的办法。
比如,去挖黄河,让黄河决堤,黄河的水流出来,在平原上形成几十公里的沼泽地。
你的马在平地上能跑,陷在泥地里还能跑?那就真的成了草泥马了。
比如,在平原这个根本不适合种水稻的地方,修大量的水稻田,在里面种上水稻。目的不是为了收大米,而是因为马在水稻田里跑不起来。
把人逼急了,什么办法都想得出来。
有的人就会说了。不要怕,就是干。
我们失去了的,一定要抢回来。
没错,有太多的英雄,有太多的王侯将相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宣布,即将北伐契丹,而此次北伐的目标正是失去了21年的燕云十六州。
柴荣的北伐非常的顺利,先拿 下了益津关,瓦桥关和关南州县。这一刻离最后的幽州,距离只有0.01毫米。
所有的人兴奋而又担忧。在此之前的北伐从来没有成功过,哪怕如诸葛武侯的才华最终也是抱憾终身,止步在离长安只有100多公里的五丈原。
而这一天,柴荣的北伐是否可以打破“北伐必败”的魔咒?
没有人知道。
柴荣命令周军在河边搭建浮桥,准备充足的粮食军械。
万事俱备,只待一声令下,就可以大军出击,收回幽州。
可是,在这一刻,柴荣却突然病倒了。三军无帅,只好放弃近在眼前的幽州,不甘心的撤军了。
不久,柴荣英年早逝。
这是第一位壮志未酬,出师未捷身先死,文武双全的皇帝。
此时距离燕云十六州被少数民族占有已经21年。
在接下来的漫长的三百年里,就是被无数文人痛骂的弱宋。
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派遣大军征伐辽国。
再一次的开头出奇的顺利,宋朝大军连战连捷,但随着西北路军进攻失利,赵光义赶紧让大军撤退,主帅潘美在指挥撤军上出现重大错误,不顾大军的死活与战略的成败,胡乱指挥,致使断后的杨业一部被辽国军队重重包围。
杨业面对绝境,仍然拼死抵抗,寡不敌众无奈被辽军俘获。绝食三日,以身殉国。
杨业也就是被传诵千年的杨家将的原型。
无数忠烈的鲜血,染红了战场的黄沙,谱成了中华传呈的血脉。
这是第一位壮志未酬,出师未捷身先死,文武双全的将领。
而亲临战场的宋太宗赵光义,也身中三箭,身受重伤,最终死在箭伤之上。
这是第二位壮志未酬,出师未捷身先死,文武双全的皇帝。
宋太宗含恨而逝,在死之前立下遗诏:无论是谁,无论是否姓赵,只要能兴复燕云十六州的,一律封王。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一般都是严禁非皇帝血统的人称王的。但赵光义含恨而终,立下了这样的遗诏,在一百多年之后成就了一位当王的太监。
北宋王朝虽然被后人所诟病,但是北宋一直是一个努力向上,不堪落后的王朝。
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变法也改变了不少的积弊。直到最后被那一个砸缸的人给彻底的废了。
最大的悲剧的来临是那一个长得又帅又有才,又浪漫又有文化的书法家当了皇帝。
(图,宋徽宗)
他就是宋徽宗,瘦金体的创始人,玉树临风的北宋倒数第二位皇帝。也是唯二的被虐待至死的中原正统皇帝,另外一个是他的儿子宋钦宗。
这就是中原王朝历史上最大的浩劫之一,靖康之难。
包括宋徽宗和宋钦宗 ,皇太后,皇后等皇亲国戚,大臣等共三千余人被金国俘虏,宣告北宋王朝的灭亡。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岳王爷了。
先上一篇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原作者,岳飞)
你北方不是马厉害吗?
老子就和你拼马。
你是草泥马,老子是专治草泥马。
岳飞,这一个横空出世的英雄,组建了中原王朝的骑兵军团。
自(1128年)遇宗泽从军开始,到1141年止,在13年的时间里,岳飞先后参与、指挥了大小战斗数百次。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凡是被岳飞打了的都亲自尝到了岳飞的厉害,凡是听说了岳飞的都知道岳飞很厉害。
金军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悲叹。
公元1140年,岳飞再一次的挥师北伐,这一次的目标是:收复中原,克复幽燕十六州。
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数座大城市,一次又一次的大败金军,大军剑指朱仙镇。这一刻离收复中原只有0.01毫米。
这个时候,燕云十六州离开中原王朝的控制,已经202年了。
后面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岳元帅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岳飞,韩 世忠,刘光世、张俊,这是第N个出师未捷身先死,有勇有谋的将领。
接下来的南宋就是一堆狗血。
不过也有几分亮点:
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亲率大军进攻南宋,大军主力进入四川,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呈兵钓鱼城下。1259年初,在钓鱼城下被神雕大侠杨过击毙。
盖世大侠郭靖和黄蓉战死在襄阳城,死之前铸下了倚天剑和屠龙刀这两把神器。
(皮一下很开心)
经过300多年的努力,在牺牲了多位皇帝,无数的将领和拥有神功的盖世大侠之后,
在公元1271年,不仅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连整个中国都成为了少数民族的天下。
这一年,元朝建立了。
太让人绝望了。本来想赢回来,结果最后输得连底裤都没有了。
这一天离燕云十六州失去已经333年。一个很吉利的数字,但是却是汉民族最大的痛。
文天祥被俘不降,终被杀害,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1279年,南宋王朝最后的军队与元朝在崖山展开生死决战,宋军全军上下殊死抵抗
丞相陆秀夫在万般无奈 之下,只好背年仅8岁的小皇帝赵昺在崖山跳海,殉国死社稷。宋朝的十万子民也相继投海殉国。
这一天,日月无光,浮尸遍地。
这是第N+1位出师不捷身先死的将领和皇帝。
但是,我大汉民族永远不会放弃斗争。
没有了杨过,没有了郭靖,没有了岳飞 ,我们仍然在努力斗争。
请你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
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大汉民族,有债必偿!
(借用一下你的台词)
我们还有阳顶天,还有明教,还有张无忌!还有教主方腊传下来的乾坤大挪移。
最最重要的是,下面的一位凤阳分坛坛主叫朱元璋。
对,就是这一位天赋异象的仁兄。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大军击败元朝的主力,收复元朝首都大都(也就是后来的北京),随后收复燕云十六州全境。
这一天,距离燕云十六州离开汉民族的控制已经430年了。
当徐达,常遇春的军旗再一次出现在北京城墙之上,这一刻已经等了430年。
这一刻,无数的出师未捷的皇帝和将领终于可以含笑九泉。
中原收复了,燕云十六州收复了。我大汉民族的血统又再一次得到延续。
从这一刻开始,我们将用我们的身躯,我们的鲜血来守护这崇山峻岭,高城险关。
我们在这些崇山峻岭之上,修上万里长城来守护我们的国土和百姓。
除死方休。
从这一刻开始,直到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在北京煤山。
这一刻开始的276年,燕云十六州一直在汉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
从这一刻开始,中原政权再也没有把自己的女人送给少数民族的首领来换取一时的苟且。
再也没有皇帝无耻的称少数民族 的皇帝为大哥。
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到1644年,大明的天子在最北方守护着国门,直到最后一位天子身死后,在耗死了清朝的两代君王后,清朝的第三位君王才进入了山海关。
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明实录.成祖传》
我大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此乃我大明也!
最后放一张大明全图,燕云十六州尽在图中。再看看我大明洪武皇帝的威颜。
都看到这里了,就关注一下答主嘛。 @楚门子升
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以下事件为亲身经历
事件一:
大学的时候有一天,一个朋友在年级的qq群里发了故宫的宣传纪念品。里面清一色的都是格格和清朝皇帝,我问了一句,故宫算起来是明朝皇帝修的,有没有明朝的制式?
很快,辅导员找到我说,让我撤回,怕引起民族矛盾。后来又说,还好群里没有满族的同学,不然很难搞。
我哑口无言,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是汉族,我热爱我的民族,我热爱我民族的文化成了敏感词了?
其他各个民族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服装,自己的习俗,追忆自己的先祖,热爱自己的文化。而我汉族,不行?
我热爱自己的民族,就是攻讦其他民族,就会引起其他民族的不满?究竟玻璃心的是他们还是我们?
事件二:
我的家乡金坛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有一半的人说长江以北的苏北方言,还有一半人说的吴语,吴语的那种被称为本地话,苏北方言就叫做苏北话。对于这种情况大家习以为常,没有觉得有任何问题。彼此交流也顺畅自然,好像大家说的是同一种话一样。
也没有所谓的鄙视链,觉得哪一种更优,或者觉得对方太土,就好像自自然然就是这样一般。
小时候也没发现异常,长大了问父亲。父亲说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什么原因呢,因为当年太平天国的时候,太平军七打金坛城都没有攻下。后来围城而攻,终于城破,太平军屠城。后来政府从苏北迁来了灾民,补充人口。后来这批人融入了当地,苏北的方言也就成了当地方言的一种。
后来为了表彰金坛县的英勇事迹,清政府还用金子打造了一个金坛县城的金模型,目前存在故宫博物院内。
屠城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但是突然听到屠城和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有关的时候,那种震撼难以言喻。
后来当我读到明清鼎革之时,剃发易服,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抗清,俱被屠城。
江阴现属于无锡,就在金坛旁边不远的地方。而且江阴只是其中代表,在江南,这样被屠城的县城还不知道有多少。每当想到此处,都总会想起家乡,想到一群说着同样方言的人突然就屠戮殆尽,想到整个江南道遍野的尸骨游魂。想到安眠在西子湖畔的张苍水和于谦,当年于公少时在西湖畔读书,上朝时的两袖清风,力拒蛮夷之际,究竟是何等的风采。想到苍水公在康熙二年从隐居之地走上菜市口,身穿故国衣冠,朝拜南宋凤凰山方向俯首就义,又是何等的英姿。
朝鲜人替我们惋惜,中土九州,竞沦于腥膻。外族尚且悲痛,难道属于汉人的我们,有所缅怀有所向往,有什么不应该的吗?
我不会迁怒,我更无法原谅,无法原谅历史上他们对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做出的事情。
我们的民族需要主心骨,需要向心力。而那个由自己的祖先创造的威武雄壮的时代,终会永存于梦中。
附上诗作:
早上出门的时候看到这个答案我就想开喷,到现在才有点空,本来打算先写点正事再来,但是实在是忍不住,“要当先灭此贼而后食”!
我们首先要明白明清革鼎的主线进程是什么,拿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第一点就是明朝作为汉人封建朝廷,它和历史上的汉、唐、宋等等本质上并无特殊的区别,除了明朝在中央集权方面比前代的制度设计更完善那么一点,但是这主要还是因为它吸取了前车之鉴,就像后来清朝在中央集权制度上比明朝还更胜一筹不是因为清朝多么厉害,而只是因为清朝出现得更晚一点罢了。到崇祯年间,明王朝延续近三百年后已经积弊已深,步入了王朝的覆灭期,拿玄乎的话来说就是“气数已尽”,实际上最大的原因则是封建朝廷不可避免的土地集中问题得不到解决。
太祖洪武年间,全国则设立各级屯田卫所,二分守备,八分屯田,寓兵于农,守屯结合,民不加赋而兵用足,所以洪武后期全国兵额达到约180万以上,也没有听说过如崇祯年间派发“三饷”闹出那样大的民变,这就是因为明初战乱,清算了旧地主,重新空出来一大片无主地,于是朝廷的军户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根本不必增添中央负担。但是到了后期诸王、公侯、监军太监、统兵将领、卫所军官、地方豪强全都起来侵占屯田,役使军丁。万历时神宗的皇庄就占地214万余亩(1顷等于100亩),神宗把福王朱常洵封到洛阳后,大笔一挥就赐田2万顷,河南的土地不够,就把山东、湖广的土地来凑,熹宗赐给惠、瑞、桂三王湖广、陕西土地各3万顷,两省官员竭尽全力也不能括出这么多土地,于是竟要四川、山西、河南一起出力。弘治时,皇亲张延龄一次请乞近一万七千顷。正德时,庆阳伯夏臣一次投献近一万四千顷。这些特权阶级的封地,占田竟达全国耕地的六分之一。另一方面,大官僚、大地主、土豪劣绅也在疯狂抢掠农民的土地。嘉靖时严嵩父子在家乡占田,袁州一府四县百分之七十的土地是严家的。徐阶父子在松江占田二十多万亩,佃奴过万。明中晚期至上而下的土地兼并狂潮使全国90%以上的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而相对立的,是90%以上的人口沦为佃农和一无所有的流民,有田者十分之一,为人佃者十分之九,说的就是这种境况。
封建朝廷的内生矛盾是内因,明末的小冰河期带来的天灾则是外因,参考
如果明朝不遇上小冰河期,结局会怎样? - 中国历史 - 知乎
以上这两点是最主要的两点,是明亡的根本原因,而明亡的直接原因则是同时面对农民军和满清两线作战,又始终不能彻底解决其中一个,最终内外交困而亡。参考
如果朱元璋处于崇祯的地位,能平灭女真,扫荡李自成,中兴大明吗? - 知北游的回答 - 知乎
所以综上所述,明之将亡,贤愚共知!推翻一堵朽墙又有什么可吹捧的?何况这堵墙还不是你推翻的!
明清易代主要是朝代更替,次要才是满汉。崇祯八年的时候,皇太极就在满洲八旗外设置了蒙古八旗,崇祯十年又设立了汉军二旗,十二年扩充为四旗,十五年终于编定为汉军八旗,所以即使是在山海关外,满洲统治集团也是满蒙汉的集合体。历史的主进程是明朝内忧外患,亡于农民军,但是李自成等大顺领导人进入北京后处置失当,没有及时从农民起义军身份转型为封建统治集团,也没有清醒地意识到山海关外满洲统治集团的威胁,在争取明朝士绅势力支持上犯了大错,调集到北京附近的军事实力又不足以对抗吴三桂的残明势力和多尔衮的满洲势力之和,结果被反攻倒算,大势一去,满盘皆输。而崇祯帝死后的南明,已然是各类军阀头子的混合体,清军南下,根本就没打几场硬仗,关键性地守扬州,江北四镇和左良玉集团竟然去内讧了,只留史督师在风中凌乱,于是历代南方政权所凭仗的江淮防线就这样不攻自破,宛如当年的山海关,搞得好像一直靠伪军开路打江山的满人实力真的有多厉害一样。整个南明只有一个大英雄,他就是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的李定国(顾诚先生的《南明史》,推荐大家看下)。而该答主从头到尾也没提过他,所以我怀疑他根本就没对这段历史有过什么深入的了解。(至于我对明朝整体的评价,那就是“三代以下,得国之正,唯汉与明。”参考明太祖当时的情况真的非得对一起打江山的兄弟们下死手吗? - 知北游的回答 - 知乎)
下面逐条批驳,先看该答主的第一段:
不是抨击所有明朝粉丝,我本人也觉得戚继光是英雄,明朝服饰很漂亮,七下西洋了不起,而是单纯的看不起,无限拔高明朝的历史文盲们,因为历史并不是那么好看好听,特别是没完没了嘲讽宋和清的人,简直是令人无语。
宋是一手普通牌,打的技术先好后烂,面对的是世界级玩家——蒙古,最后输了,并不是很丢人
宋朝不丢人?天下还有丢人的朝代么?
选纳妃嫔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二十二人,人准金一千锭,得金一十三万四千锭,内帝妃五人倍益。嫔御九十八人,王妾二十八人,宗姬五十二人,御女七十八人,近支宗姬一百九十五人,人准金五百锭,得金二十二万五千五百锭。族姬一千二百四十一人,人准金二百锭,得金二十四万八千二百锭。宫女四百七十九人,采女六百单四人,宗妇二千单九十一人,人准银五百锭,得银一百五十八万七千锭。族妇二千单七人,歌女一千三百十四人,人准银二百锭,得银六十六万四千二百锭。贵戚、官民女三千三百十九人,人准银一百锭,得银三十三万一千九百锭。都准金六十万单七千七百锭,银二百五十八万三千一百锭。”被抵押折价的各类女子统计竟有11,635人。
不丢人的铁血强宋赵官家亲自卖女儿啦!一个公主一千锭哦!
靖康之耻,几乎整个皇族都被野蛮人掳走,皇帝被金人抓到东北在天寒地冻里跳舞,太后、皇后、公主们被人家当做妓女玩弄,不丢人?
国破家亡的时候还搞什么封建迷信,好好的城不守,用什么六甲神兵守城啊!天,东亚最大的都市最后竟然是连点像样的抵抗都没有就被金军登上来了,不丢人?
即使城破了,开封城内百万军民自发组织起来,金人还是不敢入城,而城外全国各地的几十万义军也都在路上,结果皇帝带头卖国,乖乖到金人那里送人头,下诏解散城内群众组织,下诏遣返城外义军,可怜人家老百姓千里迢迢从广东从江南来救皇帝,结果皇帝自甘当俘虏,让人家滚,这还不丢人?
清是一手烂牌,打的技术逆天,留下了4亿人口和巨大版图,从玩家变成了庄家,最后面对的是几位世界级庄家联手革新技术——工业革命,最后输了也不是很丢人。
明朝后期烂到了那个地步,皇太极三次带兵进攻北京城,依然一次也没有攻下来过,这个军功也好意思和蒙古比?这个军功也好意思叫逆天?
明朝呢?面对哪个世界级玩家了?面对哪个世界级庄家了?抓住同时期进行的军事和资本改革了?都没有,并不是资本萌芽一下就叫抓住了,真抓住了的话,至于被一个不足50万人口的小小满族给拿下?
合着前面还在说蒙古是世界级玩家,翻脸就敢问明朝面对哪个世界级玩家了?我来给你普及一下小学知识,世界级玩家蒙古人的大元朝是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灭掉的,世界级玩家蒙古人最后的有组织抵抗是被明成祖文皇帝朱棣彻底粉碎并打成游击队的,识得不识得啊?
明后续的各大势力,李自成,南明,吴三桂,郑王爷等,全部被满族为首的清王朝拿下,少给自己找借口说什么被李自成打败的。
只说一点,到崇祯皇帝上吊、明朝覆灭的时候,山海关也从来没有被正面攻陷过。
有些人就记得明朝万历三大征,以为明朝打败了日本,清朝被日本打败很丢人,那明朝还被瓦剌打的吐血呢,还没纳入西藏,新疆,东三省,兴安岭全域,蒙古全域版图呢,那宋朝还被越南人屠过城呢,这你怎么就不记呢?
不多说,上明前期全图
乌斯藏、奴儿干都司都被你吃掉了?大明开国的时候,你家爱新觉罗的祖宗可不过是建州卫治理下一介安分守己的小蛮夷罢了。
该答主后面还有一大堆:
1,不和亲
这是在打汉、隋、唐、宋朝的脸
汉唐和亲的水平,大家上过初中应该都知道,明朝说不和亲,这是典型的抽嫁出去那些公主的嘴巴嘛?
要是霍去病能活到明朝,早都抽明朝皇帝和当时知识分子大嘴巴了
和亲的根本原因,说白了,就是因为男人拳头不够大!所以需要女人来解决问题。
明粉明朝不靠女人考拳头也能解决问题,残酷的现实拍打着你的脸,明朝的男人没有保护好明朝的女人。
从利益角度来说,和亲,这么无本万利的买卖,就因为你要装B,你就不做?
评论区觉得和亲很屈辱??
翻开你的身份证!!看看你的民族是什么!
汉!!
汉开国皇帝是谁,刘邦!
汉朝都能和乌孙和亲,明朝就不能和周围和亲?如果土木堡时有和亲,双方互相了解,明朝至于那么惨吗?你牛B有本事别被土木堡啊。
一个刚建国70年的年轻国家,怎么就来了这么一场史无前例的超级恶心战败呢?那些吹明朝牛的,来解释一下好吗?
明朝和明粉,动不动就说不和亲的,应该给汉隋唐宋,每一个和亲出去的公主,全部跪下道歉!
明朝没有资格和实力,昂胸抬头骄傲的说,明朝不靠女人。
只是因为明朝智囊们,根本没有脑子和手段,用更多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罢了,汉唐的确是和亲了,但也成为世界一极,没有辜负嫁出去的公主,国外的唐人街,今天你身份证上“汉”的标志是最好的证明。
明朝,怎么就土木堡了?
还真是逗啊,捕鱼儿海之战知道么?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明军行军到达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索布力嘎),侦察到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今中蒙边境之贝尔湖),决定急行军直扑元帝所在。四月十二日,明军到达捕鱼儿海南岸,探知脱古思帖木儿的营地就在捕鱼儿海东北80余里,于是发动突袭。脱古思帖木儿毫无准备,与其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骑匆忙逃走,蓝玉率明军精骑追击千余里也没有追上,但脱古思帖木儿逃脱后不久即被其部将也速迭尔(阿里不哥后裔)缢杀。留在营地的北元太尉蛮子仓卒迎战,失败战死,其余北元贵族投降,其中包括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地保奴等64人、太子必里秃妃并公主等119人、吴王朵里只、代王达里麻、平章八兰等2994人、军士男女7.7万余人,俘获马4.7万匹、驼4800余头、牛羊10.24万余头、车3000余辆,以及北元宝玺、图书、金银印章等等,北元行政的根基被动摇。四月,明军胜利班师。
和亲那是不得已的手段,现在又不是打不过,岂止是打得过,简直就是还能抓一大批对方的皇子公主,抓俘虏跟抓猪一样,你还要和亲?
“如果土木堡时有和亲,双方互相了解,明朝至于那么惨吗?你牛B有本事别被土木堡啊。”我去,真是天真得可爱,奇思妙想停不下来啊!知道土木堡怎么打起来的么?如果土木堡之前多放点蒙古人来进贡,打都不用打了呢!如果土木堡之前能杀了王振,天下更是太平了呢!是不是还想用爱发电啊?
后面太多了,懒得逐一批驳,就捡几个最滑稽的:
2,不称臣,不缴岁币
这主要是嘲讽宋
人家北宋时期,重文轻武,这个槽暂且不吐,南宋时期重视武将,岳飞就是普通士兵升到了最高指挥官,甚至成立了岳家军,明朝危难时,有这个级别力挽狂澜的武将吗?
下面这个人认识么?又岂止是力挽狂澜?
6,火器
这是最让我无法忍受的一点,明粉口中那些明朝的火器,全部,有一样算一样,全部都是因为材料质量不过关,而生产的低配山寨火绳枪!而且制作的极其低劣,在明史上记载,士兵宁愿用冷兵器也不愿意枪,根本就没有资格嘲笑清朝后期的代工!
玄学三眼铳,这个玩意被明朝那些事吹到爆炸,然而有个老外1:1的做了一下,结论就是有吓人功能的狼牙棒,除非抵近射击,否则根本没有用,因为射程只有5-10米之内才能吓唬别人。
但就算抵近射击!也因为火药、枪管材料等问题而容易哑火。很多明粉以为是实验火药装少了,废话,明朝有能装载大火药的枪管吗?
总体来说,明军里火器是不普遍的,清军里火器和大炮才是普遍的,并且因为清朝皇帝重视兵工,在明清打仗的时候,就不停的挖掘善用火器的将领,导致明朝在抵抗的时候,没有技术兵器将领,让清朝更加迅速的碾压了,火器在清朝一直发展的很好!知乎 相关的图片,我就不弄了。
明朝没有火器,难道努尔哈赤在宁远城外是白日飞升了?
公众号:知北游(zhibeiyou94)
微博:知北游很酷(https://weibo.com/xuweiluwx)
会在上面固定写一些关于历史、文学和生活感悟的文章,欢迎关注~
想了一下还是分条概述吧,怀念的原因很多:
1.明朝是由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2.得国之正,莫过于明。
公元938年,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拱手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失去使得中原政权感受了持续长达二百年的威胁。
直到公元1368年(明朝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遣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燕云十六州得以重新并入汉人势力范围。
自五季以降,汉人弱而蛮夷强,中夏之弱,自古未有,三百余年,夷虏得寸进尺,中夏步步退让,九州之地,继陷虏手,宋季之末,华夏陆沉!赖有朱太祖奋起抗争,驱除胡虏直捣其巢,汉人三百年之屈辱,得此一雪!
王师北伐,复中原二百年失地,幽燕四百年失地,河西六百年失地。立纪陈纲,散胡人之风气,兴中夏之礼仪。中华文明之延续,其功甚矣!
作者: @米康纳奇的猫
链接:怎么评价朱元璋和他建立的大明朝? - 米康纳奇的猫的回答 - 知乎
而当时朱元璋北征元朝之前,发布的《谕中原檄》中说到“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几百年后孙中山建立同盟会之时,所用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把蛮夷彻底打回了老家,把外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打的差不多了,永乐帝举行大阅兵,请很多国家的大使过来观礼,看完明朝的大阅兵,很多国家当场就吓坏了,纷纷扣头称臣。
明朝是历史上朝贡国最多的一个国家,这跟永乐帝关系很大,阅兵礼吓坏了一些小国,郑和下西洋,又吓坏了很多小国。所以朝贡国才会这么多,用“万国来朝”一词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若汉武帝泉下有知(“务要使夷狄不敢小视中国”),不知会作何感想?这样的王朝怎能不令人怀念?
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明史·成祖本纪》
4.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军队精锐尽失,国君被俘,蒙古大军兵临城下,政府不迁都,不纳贡,不和亲,选择另立新君,奋起抵抗,最终大败蒙古。
对比唐朝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弃都南逃蜀中。
5.末代皇帝崇祯面临步步逼近京城的李自成大军,他宁可登上煤山自缢殉国而死,也不愿迁都做偏安之君。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明史·崇祯本纪》
对比清廷的咸丰皇帝置京城百姓于不顾,两度仓皇逃离北京避难和清廷末代皇帝溥仪,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认贼作父的举动,可谓天壤之别。
这时,占据着我全心的不是东北老百姓死了多少人,不是日本人要用什么办法统治这块殖民地;它要驻多少兵,要采什么矿,我也一概不管,我关心的只是要复辟,要他们承认我是个皇帝。如果我不为了这点,又何必千里迢迢跑到这里,又何必肯于受到封锁和挟制呢?我如果可以不当皇帝,我在世界上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陈宝琛老夫子以八十高龄,风烛残年之身来到旅顺一趟,也是由于听到了这个风声,所以才特意来给我作一次最后的教导,他说:“共和、总统之说,皇上万不可应,若非复位以正统系,皇上将无以对待大清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第五章
“潜往东北”(六)所见与所思
6.元朝末年,汉族的一些上层精英分子已经开始了主动胡化,说胡语、穿胡服、改胡姓,太祖朱元璋对于胡化的禁止也标志着明王朝的建立带有强烈的民族复兴味道。明帝国的建立从此一改1127年以来汉文明的积贫积弱局面,在宋的基础上再次将汉文明推向了高峰,而夹杂在元王朝与清王朝之间的明王朝显得尤为珍贵。衣冠复唐宋,日月重开大汉天。
清军入关后推行的“剃发易服”政策实在损人不利己,以及推行此政策之后对反抗者的镇压、屠杀,这样的朝代与明朝相比,后者当然更会被怀念,即使它官场有许多贪臣墨吏为非作歹,即使它有宦官掌权祸国殃民,即使它有再多的不堪······与荼毒民族文化、屠杀百姓相比,这些真的不值一提。
7.我们现在所读的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前三本书都是在明朝完成的,它们自诞生之日起,便已成为经典,此后的五百年中,只有一部《红楼梦》可以与其比肩,再无其他小说可以超越。
8.由于通俗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的出版 和目前豆瓣评分第一的国产剧《大明王朝1566》的影响,让大部分人开始对明朝感兴趣,研究历史的人当然不需要看这种小说和剧,但只要大部分吃瓜群众喜欢,这就足够了。
—————————————————————————
谢谢大家的点赞,再补充几点:
9. 2017年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反复提及一本《万历十五年》,有的观众因为好奇就试着买来读了读,结果被其中的文字所吸引,间接又对明朝有了兴趣。节选一段:
在按着固定节奏流逝的时光之中,既缺乏动人心魄的时间,也缺乏令人企羨的奇遇。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0.或许因为怀念一个人而怀念着一个朝代:于谦、王阳明、郑和、李时珍、海瑞、戚继光、张居正、郑成功....
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明朝有一个阶级,叫贱籍。
这个贱籍在各地叫法不同,
在广东叫疍户,在浙江叫惰民,在安徽叫“伴当”,还有丐户,乐户。。。。
各地的贱籍,其受到的待遇也不一样
广东的疍户,一生必须与船为伴,吃喝拉撒必须全在船上,不许上岸居住耕种。
浙江的惰户,不许读书识字,不能和良民坐在一起,贱民女性穿衣服颜色不许和良民一样,在路上拿伞必须倒着拿,和阿三贱民走路脖子上戴铃铛一样,显示出自己是属于贱民。
安徽的“伴当”相当于地主的农奴,一辈子要给地主做牛做马,对,一辈子。
这些贱籍名称不同,受到的待遇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
即这些贱籍的子孙,生下来就是贱籍,一辈子都是贱籍,贱籍找老婆也只能找贱籍。
你这辈子低人一等,没关系,你的儿女,你的孙子辈,你的重孙子辈也都是贱籍,你家几百辈子下去全部都是贱籍。。。。。。
这才是最可怕的,
贱籍不是你一个人的身份,而且一条祖传下来的染色体,一直传下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这就是古中国版的种姓制度。
所以说一些人怀念向往明朝也是不奇怪的,毕竟在这些人眼里,他们穿越回明朝就是朱家老爷,封疆大吏,能享受汉人王朝带给他们的荣光。
至于贱民,不存在的!
正所谓,贱籍的命,阁老的心。
根据有些人提出的问题,我回应一下:
关于出处:
关于浙江堕民丐民主要出自《浙江新志》,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名下就有“丐户一章”
疍户内容,《岭南杂记》以及明代王临亨《粤海篇》有记载
关于伴当,徽州府志有记载,明代的胡家的卖地文契也有体现
至于贱籍来源,浙江的九姓渔户就是陈友谅子孙(《浙江新志》),得罪了朱元璋才沦为贱籍。靖难之中站在建文帝这一边的大臣女眷也被列入官妓贱籍(出自明代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说那些只有色目人蒙古人汉奸才能成为贱籍的人可以歇一歇了
我没有说过只有明代有贱籍。
我也不认为其他朝代比明朝更优越,例如唐宋元清,我认为怀念一个封建王朝的人脑子都有点问题。
只有某些人说自己现在就是贱籍的人,你开心就好
明朝维持了长期的国内和平,也维持了长期的国际稳定,这是值得现代人思考的。
当然了,我也一直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粉明末那个令人绝望的时代。
1 大清"国语"是man语。man语在大清也被称为"清语",man文被称为"清文"。请仔细琢磨一下"国语","清语","清文"这三个名词意味着什么。
2 在古代,衣冠礼乐制度是郭嘉根本制度。"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一政策已经表明这是两种文明的冲突。万幸的是man文创制时间短,积累的经典文献少,否则"写han字不留头,留头不写han字"这种情况也极有可能会出现。别忘了大清靠tu刀成功地推行了剃发易服政策。恐怕到时候汉字会和汉服一样断绝在历史长河中,令后来人耻笑!
3 大清"寓禁于征"政策十分高明。名义上是整理汉文书籍,实际目的是删除辽,金,元,清犯下的罪行材料(民间唱戏剧本也在审查之列)。
4 大清实行了两套历史体系,一套历史体系通过修二十四史(包括以南宋为正统)来拉拢han人知识分子;另一套历史体系体现在《钦定man zhou源流考》里。这本书里大清以肃慎为发源,强调金朝的特殊重要地位,宁肯与三韩拉扯亲戚关系,也绝不承认与中原有任何关联。这种行为用现在的话叫做two face人。上述措施对维护大清统治是十分有利的。
5 在同治之前,大清官方档案以man语十分丰富,在某些领域以man文为主(比如鸦片战争前与沙俄的外交档案)。光绪时仍然有man文奏折。溥仪也会man语,当然他为了自保,对某圣人说自己不会man语。现在一些傻乎乎的家伙真相信溥仪不会man语,真是太可笑了。现在还有相当数量的man文档案没有公布出来。自从man文创制出来,就被当成一种zheng zhi象征。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man文创制出来后是如何推广的。入关之后大清也在采取措施推广man语。当年清军入关后,一边组织汉语科举,一边组织man语科举。只不过man语科举几乎没人参加,后来停掉了。但是会man语是han人做高官的充分条件。例如张廷玉和某位钦差大臣正是在会man语的基础上才得到清帝的重用。(说实话,幸亏han字历史悠久,积累了足够多的经典文献。否则,恐怕和han服命运差不多。)
请问如何看待奥斯曼帝国取代东罗马帝国呢?
请问奥斯曼帝国取代东罗马帝国与man清取代南明有什么区别呢?
请问奥斯曼帝国是东罗马帝国的一个朝代吗?不是。因为东罗马后人不争气,没有翻身,东罗马历史已经彻底断绝。现在连东罗马认同都没有了("缩水"成了希腊认同)。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即"东罗马推翻了奥斯曼统治"。只有在东罗马推翻奥斯曼统治之后,新东罗马才有资格宣称奥斯曼是东罗马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新东罗马才有资格宣称奥斯曼给东罗马带来了"领土嫁妆"。然而现实历史中是奥斯曼后人争气,在奥斯曼帝国面临近代化挑战的过程中,是具有奥斯曼认同的凯末尔力挽狂澜,打跑英法外国军队,建立土鸡国。如今土鸡国自认的16个祖先里是没有东罗马帝国的,东罗马帝国只是一个被他们征服的国家而已。如果晚清八旗里出现一个"八旗凯末尔",他打败英法侵略者,实现真正的君主立宪,那么你猜猜他在追溯历史的时候,是按照《钦定man zhou源流考》追溯到肃慎呢?还是按照《史记》追溯到黄帝呢?
另外,我想补充的是:由于屁股决定脑袋,某些man人精英并不认可辛亥革命,非常厌恶孙文先生。https://www.zhihu.com/answer/1040837796最后的单词是man语:man zhou 万岁。
因为大明神机营装备鲁密铳+弗朗机+虎蹲炮等华丽配置,使用三段击+徐进弹幕等先进战术,完全可以火力压制苏维埃火箭军,克复海参崴。
脑补一下——勇士们的头巾上,写着四个汉字,“日月汉魂”。
因为明吹总是把事情想得很简单,以为靠几句口号嘴炮,无论是“日月汉魂”,还是什么“我大明300年,无……无……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能轻松赢得胜利。
事实上,新中国的成功,就是踩在明朝等古中国封建政权遗骸上,并对其反复鞭尸防止死灰复燃后,取得的历史突破。
而他们居然还在怀念那些失败的东西。
怀念明朝的“养士300年”,养出一个国家动员力不下州县,永历年间明占区的地主士绅,还欠着天启朝的税赋?
怀念明朝的江南“资本主义萌芽”,把耕地都用来种棉花桑叶创收,致使粮食欠收,逼迫朝廷从农民身上割肉救命,加派新饷致使饥民四起叛乱,东林党的老爷们再来一句“不做安安饿殍,效尤螳臂当车”、今天的明吹则鼓吹“饥荒、小冰河、流民”等天启四骑士?
怀念明朝叫花子般的“九边精锐”,一排火铳放出来,三分之一炸膛,三分之一打飞机,三分之一卡在巴牙喇白甲的棉甲或盾车上?
明吹心目中的九边精锐:
史实上明末的九边精锐:
我本人的祖父、姥爷、爸妈、几个舅舅、表哥,都是或曾是军人。我们大家族现在过得都不错,现役的待遇自不必说,退伍军人的福利也越来越好,特别是今年两会后,大家都懂的。
哪个明吹让我回去当卫所军户,我第一个站出来,请他吃共运+土改+反右农民三连。
连明穿小说,基本都是把农民三连一并给穿回去的,而不是去保东林党的江山!至于要不要朱家皇帝,who care!
(对本朝而言)明朝是个门槛,迈过去是汉唐,迈不过去是两宋,卡在那就是明朝。
明朝是不是最该被我们喜欢的我不知道,但它应该是最值得被我们研究的朝代,没有之一。
有句话叫做,你把研究魏晋风流的那批人全部拖出去枪毙,对未来中国几百年的走势,不会有任何影响;但研究明史研究出花样的人,多半送去了国家政策研究中心。
它的光荣与梦想,成就与辉煌,值得我们学习;
它的失败与教训,龌龊与龃龉,值得我们反思。
我一向把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分为三个层次
1.汉唐
2.大一统王朝
3.乱世(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等)
汉唐就不说了,四海宾服,万国来朝,虽然现在大家都说着这盛世如你所愿,但客观来说,我们目前确实还没有达到历史上汉唐的高度。
延续至今的“汉族”“汉人”称呼,海外的华人聚居区被称作“唐人街”,汉唐二字,已经超越了朝代的表面含意,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符号之一。
汉唐究竟是什么地位呢,同时代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或许没有之一。拿唐朝来说,国外求学求官者络绎不绝,什么吐蕃人、突厥人、契丹人、奚族人、南诏人、高句丽人、百济人、日本人,纷纷来到唐朝首都长安,做起了大唐王朝的官员。
阿史那思摩,突厥首领,来到长安后被授右武卫将军;
阿史那杜尔,突厥人,太宗时官拜左骑卫大将军,尚衡阳长公主,授驸马都尉。
执失思力,突厥人,左领军将军,后因功进封安国公。
契苾何力,铁勒人,太宗时授镇军大将军,行左卫大将军,徙封凉国公,死后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
仆固怀恩,铁勒人,玄宗时官拜左领军大将军。
李楷洛,契丹人,唐朝将领,以左骁卫将军参与冷陉之战,累迁左羽林大将军,册封蓟国公,名将李光弼之父。
哥舒翰,突厥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大唐王朝的国防事业,活跃在抗击吐蕃第一线,官至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白孝德,安西胡人,在“安史之乱”中参与勤王,屡立奇功,官至吏部尚书,封爵昌化郡王;
阿倍仲麻吕,日本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唐玄宗做秘书,官至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自取中文名晁衡,当他晚年回国时,唐玄宗任命他为唐朝驻日本使节;
藤原清河,日本人,来到中国后乐不思归,娶了中国女子为妻,终生未回日本,在唐朝官拜秘书监,至三品;
崔致远,新罗人,年轻时来到长安读书,并参加高考。于874年进士及第,先后出任溧水县尉、幕府都统巡官等职位;
金思兰,新罗人,即新罗王金兴光之侍子,玄宗时官拜为太仆员外卿。
黑齿常之,百济人,因对吐蕃作战有功,高宗时官至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
高仙芝,高句丽人,来到中国为大唐王朝的国防事业添砖加瓦,官至右羽林大将军,授开府仪同三司;
卑路斯,波斯王子,由于祖国遭到大食(阿拉伯)侵略,他沿着丝绸之路东逃到长安,唐高宗李治授予他右威卫将军,“卑路斯,波斯王子,国亡来唐,高宗时官拜右武卫将军,中宗时又拜左威卫将军。”卑路斯父子均生活在长安,老死于长安;
李元谅,波斯人,德宗时官拜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潼关防御、镇国军节度使。
阿罗憾,波斯人,武周时官拜右屯卫将军、上柱国、金城郡开国公。
李彦升,大食人,宣宗时一举中第,受翰林学士。
那真是一群为了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外邦人啊!只恨自己不是生来就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
现在大家都纷纷追求的高鼻梁深眼眶,在唐朝人眼里,被叫做“罗刹、红番鬼、红毛夷”。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
汉朝呢,从卫青霍去病开始,就把能横扫欧洲,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几乎能称作历史上最强的游牧民族,匈奴(感谢评论区指正,由于不影响全文主旨,此处不再修改),北击三千里给捶到鸟不拉屎的极寒之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班超三十六人使节团就能更迭对方的政权,灭国如掐死一只蚂蚁。
讲真,还真就是现在美国的样子: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颠覆别国政权易如反掌,赴美留学生被人艳羡,在美华裔官员被觉得是为国争光,还有许多香蕉人只恨自己生来不是白皮。
我们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才类似于汉唐的地位呢?
日韩结为同盟,东南亚是我们的势力范围,东海舰队改编为太平洋舰队,美国海岸警卫队空前强大,俄罗斯乖巧如加拿大,中亚甚至中东都是一个持续稳定的后花园,偷渡入新疆的人络绎不绝。台湾?那是太平洋舰队的后勤补给基地,有什么好争论的么?
除此之外,海外求学者络绎不绝,即使学费高昂,也要不远万里来镀金,中国的专科文凭就能糊弄相当一大批老外,清华北大?那是世界最顶级学府,研究的东西都是外星文明层次的。
所以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称自己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么?还差的远啊同志们。
回归正题,现在的我们,就差不多走到了明朝这一步,而这也就是为何,我们该好好研究明朝的原因。
无论是《明朝那些事儿》的爆火,《大明王朝1566》的口碑热,甚至人民的名义里都出现过的《万历十五年》,包括知乎上明朝的热度,都源自于此。
明朝的闪光点很多,能让人荡气回肠。
明朝的龃龉处很多,能让人扼腕长叹。
它的上限与下限很广,它的经验与教训都相当鲜明。
首先,有明一代,得国之正,莫过于此,一个励志的,不可思议的,反抗压迫与外族侵略的,草根逆袭的故事,建立起最后一个汉人大一统王朝,燕云十六州,历经四百五十五年之后重归中原之手,然后把北元捶到不毛之地,政权也给打的支离破碎。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同盟会纲领》
然后就是明成祖朱棣即位,五次北击蒙古,置奴儿干都司,天子守国门,再收复安南,迎来永乐盛世,郑和下西洋,煌煌一部永乐大典,紧接着万国来朝。
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明史·成祖本纪》
再然后就是土木堡之变,其败的之糊涂,输的之窝囊,窝囊到都当不起土木堡之战这一称呼,先是大同宣府接连失守,紧接着鹞儿岭遇伏,京城三大营精锐未发一枪被人砍瓜切菜般屠戮殆尽。
“臣居庸关巡守都指挥同知杨俊报:近日于土木堡拾所遗军器,得神枪一万一千余把,神铳六百余个,火药一十八桶。”
“臣宣府总兵杨洪报:于土木所遗军器,得神铳二万二千余把,神箭四十四万支,大炮八百尊。”
英国公张辅,战死
成国公朱勇,战死
泰宁侯陈灜,战死
驸马都尉井源,战死
平乡伯陈怀,战死
襄城伯李珍,战死
遂安伯陈埙,战死
修武伯沈荣,战死
都督梁成、王贵,战死
护卫将军樊忠,战死
兵部尚书邝埜,战死
户部尚书王佐,战死
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鼐,战死
刑部右侍郎丁铉,战死
工部右侍郎主永和,战死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栗,战死
翰林院侍读学士张益,战死
通政司左通政龚全安,战死
太常寺少卿黄养正、戴庆祖、王一居,战死
太仆寺少卿刘容,战死
尚宝少卿凌铸,战死
给事中包良佐、姚铣、鲍辉,战死
中书舍人俞拱、潘澄、钱禺,战死
监察御史张洪、黄裳、魏贞、夏诚、申祐、尹竑、童存德、孙庆、林祥凤,战死
郎中齐汪、冯学明,战死
员外郎王健、程思温、程式、逯端,战死
主事俞鉴、张塘、郑瑄,战死
大理寺副马豫,战死
行人司正尹昌,战死
行人罗如墉,战死
钦天监夏官正刘信,战死
序班李恭、石玉,战死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
帝国五十余位文武重臣,国之栋梁,二十万精锐大军,都埋在了土木堡。
自明朝开国以来,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大好局面,就此终结。
紧接着,就是于少保临危受命,北京城死战。
这篇回答的后文写了很多遍,也修改了很多版草稿,但已经没了一开始写时慷慨磅礴的心境,更是由于写到于少保这一段,文笔单薄,不敢随便造次,所以就到这吧。
总而言之,从朱元璋开局一个碗打天下、然后朱棣的永乐盛世、到土木堡之变、于少保死守北京城,再是夺门之变、朱厚照和刘瑾、徐阶和严嵩的死斗、张居正改革、戚继光平倭、万历三大征、东林党崛起、阉党的覆灭、崇祯的无奈、南明的灭亡。明朝历史简直就是论文选题的宝库,随便拎出哪个来,都能整合出一篇不错的研究成果,文官、言官、结党、改革、反侵略、军事体制、权力制衡、土地问题、财政问题、内阁与首次辅制度,明朝的成就与问题既复杂又真实。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一个值得研究的明朝,热度也就绝对低不下来了。
反对 @夏尔谢夫 将明朝贱籍与印度低种姓类比。
明朝的贱籍制度和印度的种姓没有任何相似性。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外来民族征服原生民族的结果:外来民族少数人为高种姓,绝大多数原生民族沦为低种姓。
首先,明朝划入贱籍的人,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正常的。
其次,贱籍并不是被征服的结果。贱籍是一种刑罚制度,往往是一个人和一个家族犯了重大罪过、朝庭用降低其家族社会的地位的方式取代对他们执行死刑。
在中国古代,以前,如汉朝,一个人犯了大罪,如欺君大罪、叛逆,往往要诛连九族(或三族)。到了明朝,仍然存在方效儒被夷灭三族的情况(一说十族)。后来,可能随着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觉得夷灭宗族太残忍,改为贬低他们的社会地位,来饶恕他们的死罪。
还有的时候,肇事者已经死了,甚至死了很多年,这个时候再去夷灭其宗族也显得不太合适。怎么办?于是折中,出现了把家族成员打为贱籍的办法。其核心要领也只是不让他的后人做官,从而避免其为祖上平反。
比如,比较有名的,泉州蒲寿庚,原本是从中东来中国经商的中东色目人,宋朝朝庭封了他的官。但是,在1277元灭宋前夕,宋朝宗室子弟及家眷10000多人,在张世杰、文天祥等的带领下,撤进泉州。蒲寿庚不但不接驾,反而调集人马,紧锁城门,将南宋宗室10000多人悉数杀绝。只剩下2岁的小皇帝在文天祥的带领下登上几条船逃往海上。后被元军追杀跳海。民间有想拥戴新君抗元的,竟然连赵氏血脉的一个苗都找不到。所谓“涯山之后无中华”(虽然我不完全认同)。(大家想想看,汉室在被董卓把持后献帝还撑了不少年、献帝完了后蜀汉又撑了不少年;唐朝灭亡后还有李存勗的后唐、李昪的南唐;明末还有朱三太子。宋朝被灭,就直接被灭了)
蒲寿庚家族因为灭宋有功,受到了元朝的极大恩惠,其势力越来越大,几乎主宰泉州(和海上贸易)。
后来,朱元璋驱除蒙元,建立明朝。此时蒲寿庚已经死了多年。在元朝将亡之际,蒲氏家族乘机扩大势力范围并意图割据泉州、建立独立的国家,在福建再次叛元作乱,后被元军将领陈友定扫灭。
如果按照惯例,蒲寿庚的家族必然会被全部夷灭(三族)。然而,朝庭开恩,仅仅将其族人打入贱籍,终身不能为官。
这和印度的种姓制度比,简直是便宜了一百倍。
印度的低种姓人群,并不存在祖上犯了什么大错。而仅此是被外来入侵者强制性打入低种姓了。
而明朝的贱籍,是有因果关系的。
绝不能用现代人成年人自己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思维看待古代的行为。在古代,一个家族是有相当紧密联系的。虽然主犯是蒲寿庚,其家族其他人参与得一点不比他浅。其实是整个家族都是有罪的。所以,打为贱籍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并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相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