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若是崇祯,杀不杀袁崇焕? 第1页

        

user avatar   ru-yu-26-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杀啊。

杀他的理由太多了。

1.君人者之通于事,所资者赏罚而已。

而袁崇焕杀毛文龙的行为是染指了崇祯的权力的。

大明律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必须要皇帝亲自处理。

凡京官及在外五品以上官有犯奏闻请旨不许擅问六品以下听分巡御史按察司并分司取问明白议拟闻奏区处

而毛文龙是正一品的左都督,被袁崇焕这样随意杀掉,皇帝的权威到底在哪里?

而袁崇焕自己也明知这点,才会上奏说,文龙大帅,非臣所得擅诛。

臣诛文龙之意舆当日情事如此,但文龙大帅,非臣所得擅诛,便宜专杀,臣不觉身蹈之。然苟利封疆,臣死不避,实万不得已也。

而更是在毛文龙死后向崇祯保证,五年平辽,如果不成功,用生命负责。很明显是为了平息崇祯的怒火,给自己多争取几年的时间,足以说明杀毛文龙行为的恶劣和严重。

臣五年不能平奴,求皇上亦以诛文龙者诛臣

而结果却是,文龙死后三月,后金大举进攻,五年平辽平到了北京城。

文龙既死,甫逾三月,我大清兵数十万分道入龙井关、大安口。

2.市米资盗

袁崇焕卖蒙古米的时候,是明知道蒙古会转卖物资给后金的。

业责其无与奴通,各夷共谓,室如悬罄,不市卖一二布帛于东,何繇藉其利以餬口?
自五月来零奴渡河而西未闻东返速不的籴米于高台堡积之葫芦岭

而袁崇焕和崇祯报告,虽然蒙古会转卖物资给后金,但是可以拉拢的。

钱花下去了,粮食也卖了,结果呢?

己巳之变的时候,听说后金进攻,袁崇焕的说法是这样的

稳是束卜的家达子勾引前月通好的千数奴兵为前锋入犯,必非奴酋大举,亦非插汗的兵马

在袁崇焕眼里,苏不地和后金勾结他很清楚,苏不地会勾结后金入侵,他也很清楚。。

只是他计算错了规模而已,他认为是苏不地带领几千后金试探性的进攻,没想到,皇太极给他来了一把大的。

3.蓟镇空虚

本来,蓟镇也不应该这么容易被攻破,原因何在,裁军。

谁裁的呢?袁崇焕。

督师袁崇煥初觐天颜,毅然以五年灭奴为己任,举朝壮之,知其久有成筭於胸中矣。臣部职司会计,正虑无术鲇金以佐督师荡平之业,及见“约略钱粮大局”一疏,首云愿缩兵而就饷,此一言也

袁崇焕向崇祯吹了个一年四百八十万粮饷的牛皮,然后呢?怎么节约,减人啊。

且蓟门克灭台粮而军不归台又复减其人以致空单

减了多少呢?

至于汰兵之说,从前章奏几满公车,屡经兵部议覆,臣实未主其议。今关臣谓旧兵缺额33600有奇,新兵仅有33300有奇,若以新数而补旧数,数适相当,良为有见。至督师则欲以新兵12000为额,兵部又欲以新兵18000为额,统候圣明裁定归一,臣部惟有照数措发,按期给发而已。”

大概裁了两万多人。

结果就是皇太极一路打进来,基本连像样的抵抗都没。

4.蓟州潜越

皇太极打到了蓟州。袁崇焕已经总领援军,在蓟州等他了。

谕兵部:各路援兵俱令听督师袁崇焕调度。 

结果却是如何?援军都被袁崇焕用各种理由遣散走了。

督師尚書袁崇焕自帥所部兵馬駐蓟州又聞昌平總兵官尤世威駐密雲大同總兵官滿桂駐順義宣鎮總兵官候世禄驻三河此為得策又聞各援兵回本镇似末合機宜上日候世禄

然后皇太极的大军在袁崇焕的大军面前莫名其妙过了蓟州。。。

是夜乃过蓟州五里外驻营。

而这个时候,袁崇焕向崇祯保证一定不让后金过蓟州的奏疏恐怕刚去京城。

初十日抵蓟州,计程五百里,而六日驰到。入蓟城歇息,士马细侦形势,严备拨哨,力为奋截,必不令越蓟西一步。初,臣虞阑截我路,未必及蓟,今及之,则宗社之灵而我皇上如天之洪福也,微臣狗马力今可施矣。

袁崇焕这话说的多好,后金怕我挡路,我还担心他不敢来蓟州。现在皇太极来了蓟州,是上天保佑,皇上洪福齐天。我秀一波给皇上您看看,后金一定过不了蓟州一步。

崇祯当时看着圆嘟嘟的吹牛的奏疏,看着城外的后金大军,不知道该是什么心情。

5.顿兵不战

然后到了京城,袁崇焕又是怎么做的?

上曰:“慎重固是,但崇焕之兵俱是堪战的,人上挑人,马上挑马,他曾面奏过。又说虏精骑不满五千,其余不足杀,为何不动一动?

崇祯说,袁崇焕向我汇报说后金只有5000精骑,其他都是废物,他带了9000精骑过来,为什么就是不动一动?不能一下子歼灭后金可以理解,零散的骑兵怎么也不打?

从这里也看出崇祯对袁崇焕已经很不满了。

多次让他剿杀后金,你一动也不动,后金大军也灭不了,连零星的你也灭不了算怎么回事??


综上所述,袁崇焕差不多是他一步步作死的。

崇祯忍了他那么久,确实也不容易。


user avatar   qing-hui-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应该问要不要拿下袁崇焕,当然要拿下他。

说什么临阵换将,军心不稳。那皇帝还担心将领有异心呢!

先是

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

皇帝能不生疑吗?

之后皇帝招袁崇焕、祖大寿、满桂进城商议军务,袁崇焕竟然要留下传旨的太监当人质。有这种行为的人,皇帝还敢信他吗?

甲辰,召袁崇焕、祖大寿、满桂、黑云龙及兵部尚书申用懋于平台。崇焕不自安,留中使于营,自青衣玄帽入;至朝中,张皇□□惧朝臣冀成款。及见上,上慰谕久之。崇焕惧上英明,终不敢言款,第力请率兵入城,不许;赐貂裘、银盔甲。满桂解衣示创,上深闵之,命与同出。
丙午,袁崇焕求外城屯兵如满桂例,并请辅臣出援;不许。

让你一个人进城,你要留下太监当人质,之后又要多次要率兵入城,这样不是进一步加重皇帝的疑心吗?

所以才有第二次用议饷为名,招来袁崇焕,将其逮捕。

召袁崇焕、祖大寿、满桂、黑云龙于平台。崇焕方遣副总兵张洪谟等蹑□,闻召议饷,乃入见;上问以杀毛文龙,今反逗留,何也?不能对。命下锦衣狱。赐桂等馔,随太监车天祥谕慰辽东将士;命满桂总理援兵、节制诸将,马世龙、祖大寿分理辽东兵。

崇祯的错,不在于逮捕诛杀袁崇焕。

而是在于他一直没有正确认识到明朝内部的问题,长期想毕功于一役,解决掉清军。

所以才会一开始就误信袁崇焕的五年平辽,之后发现袁崇焕不可信,崇祯还是不从战略上找问题,而是认为换人就能解决。

结果后来是越换越多,越杀越多,搞到军头们不拥兵自重都不行了。因为压根无法完成崇祯那个不靠谱的战略,完不成就有被换被杀的风险,反而是拥兵自重,崇祯不敢对其惩罚。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思路呢?

萨尔浒之役后,熊廷弼知道明军无法在野战中取胜,所以要决定采取防御态势。

而熊廷弼的正确主张被朝廷拒绝,导致熊廷弼下台。

换上了袁应泰,继续试图采取进攻的态势, 结果是努尔哈赤利用明军出击后歼灭,或者是内应夺门的战术,拿下了沈阳、辽阳。


努尔哈赤还提出“有房同住、有粮同食、有田同耕。”口号来吸引辽人

熊廷弼虽然复职,但王化贞还是主张进攻的错误策略,又在朝廷有人支持,加上毛文龙的成功,导致双方不和,互相拆台。

最终导致广宁大败

这时候努尔哈赤可是说是连战连胜。

但这种胜利是基于后金对明军的缴获,当明军节节败退,努尔哈赤扩大地盘之后,后金能抢劫到的东西少了。

后金夺下来的地盘,并不足以养活后金军队与当地的辽人。

于是努尔哈赤采取了屠杀辽人的政策,使得内部不稳。

毛文龙也借此扩大了力量。

熊廷弼之前主张不可信赖辽人,是正确的。

但是现在后金屠杀辽人,所以那些曾经不可信的辽人,现在是可以信赖的了。

如果明朝能认清后金的困境是他们掠夺不到更多的物资,并不是明军的战力有多强,那么就应该采取熊廷弼主张的防御政策,撤回山海关。

同时支持毛文龙在后方招募辽人,袭击后金。以及蒙古部落。

这样后金会因为没有多少东西抢劫,日子越来越难,削弱后金的战力。如果后金敢冒险长距离抢劫,那么很有可能会撞到防御良好的城池,面对坚壁清野的战术。

而明朝没有这样做,而是继续试图进攻后金,形成了一个突出部,为后金提供可供抢劫的大量物资。

使得后金成功解决了内部矛盾。


user avatar   zhao-g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崇祯是玩家视角,玩砸了属于水平问题。我不知道的是,今天大家站在事后诸葛亮视角,还有认为该杀的,得有多愚蠢,难道你觉得崇祯不杀袁崇焕,连十七年江山都坐不了了么?历史上崇祯选择的已经被证明是错误了,还觉得有理由?


明朝晚期的问题是根子上的问题,看看大明的财政收入、国内基础情况以及动员能力,就知道真不是一两个边将有能力提高整个部队战斗力的问题。将大明野战能力提高不到位归咎于袁崇焕是什么鬼?袁崇焕说五年平辽是有说大话,但充其量也就是说大话,因为训练部队到可与清大规模野战,此时已经是对明朝而言不可完成的任务了。袁崇焕崇祯三年就死了,之后十几年时间,大明有哪支部队去跟清野战成功了?满桂、祖大寿、卢象升、洪承畴谁可以?


不要总觉得此时的清就是关外鞑子,如果大明军事指挥到位,足以将其灭亡。萨尔浒做不到的事,之后就别想做到了。此时的满清比明朝是资源少,但同时内部社会矛盾少得多,统治阶层团结的多,动员能力及军事保障能力强得多,而且此时满清的领导人是堪称军政全才的皇太极。此时面对满清,摆在明朝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至于通过进攻收复失地,还是想想就好了,这已经不是哪支部队的问题,是大明此时的架构压根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袁崇焕的战术是否得当可以商榷,但其战略整体是正确的。他选择的战略就是当时可能选择的积极防御中,相当不错一种模式了。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了,不管换成谁,都最多维持到勉强防御清军全面进攻的水平。至于想御敌于长城以外,不让清军时不时入关打打谷草,那是不可能的;想反推清军,夺取关外地盘,更是别想。你杀了袁崇焕,后来人也依然只能这么个水平。看看整个崇祯朝,每次决定加强训练边兵后的后果,看看集中关内精锐出关作战后的样子,就知道这已经不是哪个将领的问题了,是大明此时的国力及国家架构,只配勉强应付清军进攻,保证不被全线攻破就是自己的优秀发挥了。


而反过来说,只要能耗的足够久,大明也不是没有机会。毕竟地盘多、人口多、资源多,比起关外的满清,下限还是高得多的。只要耗久了,满清自己万一上层闹崩了,内讧了,大明还是有机会的。虽说皇太极确实完成了满蒙整合,但皇太极终究是要死的;别说皇太极了,历史上多尔衮、多铎哥俩实际上也就比哥哥多活最多七年而已。如果彼时满清还没有入关,没有更大的蛋糕给满清贵族和官兵去分,能不能像之后那么顺利,可能真不太好说了。所以,事后诸葛亮角度说,对满清勉强防御住,小损失就小损失吧,全力化解内部矛盾,保证自己内部不出大问题,等着关外敌人先出问题,这才是最正确的战略方针

而按照这个方针来说,袁崇焕的积极防御政策无疑是相对最合适的战略方案。就算具体战术有不对,也是讨论范围内的不对。反之,杀了袁崇焕,也不可能战略上有任何改进,也照样挡不住清军时不时来关内吃拿卡要一番,也照样改变不了赶着名将精兵出关野战就是送人头的结局。


有的人就是到今天,还盯着大明纸面上的数字,幻想着换个将领就可以一路反推。历史已经给过明确答案,当初也这么坚信的崇祯也得到了自己的下场,还不能让今人警醒么?


历史上的崇祯,用人疑,疑人用,刻薄寡恩,朝令夕改,内政外交都进退失据。杀袁崇焕和之后杀死、坑死一系列高官大将一样,都是崇祯政治能力低下的体现,都是对自身责任的不担当,从而对下属的问题全都拿显微镜去放大对待,这么做的结局必然也只能是真正成为孤家寡人,没人为他的江山担当。


当然,崇祯的能力被后人批判,但再怎么他的错也是作为当局玩家犯的,你让他事后诸葛亮上帝视角,再怎么也比第一次强点吧。今天还回头看要走崇祯路子的人,真放在崇祯身上,怕是皇太极有生之年就可以饮马长江了。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为啥总记得洪承畴在袁崇焕之前投降,这个印象可能就是把明亡跟袁崇焕之死放在一起的所谓“自毁长城说”反复洗脑的缘故。一旦认为袁崇焕被杀真的关系到满清入关,自然潜意识里觉得两件事想去不远。评论区一提醒,仔细一想发现袁崇焕之死比洪承畴降清足足早了10多年。看来凡事还是要仔细再斟酌一番。原答案留下,算作写文不严谨的警戒吧



首先,很多人可能都奇怪为什么崇祯皇帝要杀袁崇焕。这个事儿还要从大汉奸洪承畴说起。这个洪承畴被俘以后,崇祯皇帝认为他肯定以死殉国。于是大张旗鼓地办葬礼,封赏。结果人家叛变了!

而且叛变也就罢了,像祖大寿叛变之后学徐庶对战事不闻不问,能推就推。这也算是一种态度。可是洪承畴那可是满清入关第一功臣!出谋划策,出工出力,简直就是死而后已,一片赤诚。这啪啪打脸打得崇祯皇帝是脸上一直痛!

皇帝闹了这么大一个笑话,脸一直痛着,他就看谁都像反贼。袁崇焕的表现如果不是上帝视角,确实非常可疑。更何况京城百姓损失惨重,总要给个说法。所以杀袁崇焕站在崇祯皇帝的角度并不是那么大的问题。

这件事如果换我魂穿回大明,我肯定是不会杀袁崇焕的,但是我百分百肯定,大明还是会亡在我手里。因为明末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信息失灵。也就是最为皇帝完全无法根据现有系统分辨出忠奸,也无法依据朝廷来奖赏有功之士,惩罚怠工之人。信息失灵的情况下,哪怕我们知道袁崇焕在被杀前是没有反叛之心的,仍然无法以此为依据就完全信任他,一直委以重任。

因为朝局在变,战局在变,人心在变,袁崇焕的忠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在朝廷系统失灵的情况下,驾驭这种掌有重兵的封疆大吏,本身就非常困难。一个判断失误,忠臣可能逼反,反臣可能引狼入室。

因此杀不杀袁崇焕对大明颓势没有太大的影响。就算短期暂时能够让局势略好,等时局变化到脱离历史原有轨迹的时候,我的决策能力极有可能不如崇祯皇帝。

另一方面,从现有的史料不足以了解崇祯皇帝杀袁崇焕的真实情况。朝野上下的舆论环境,朝廷的派系平衡,还有许多我们未知的因素也在其中发挥作用。要对抗这种力量,也需要手腕和力量。以我刚刚魂穿对一切一脸懵逼的情况,大概率会先顺应时势,细心观察,再谋求些变化。

总之,我的观点是,杀袁崇焕按照历史进程,崇祯皇帝能坐满17年江上。不杀他,有可能多坐几年,也可能不就就崩盘。历史的暗潮涌动是后世历史学家都无法看清的。

所以,先杀了熟悉一下业务再谋变吧。我反正不会把自己的命运都押宝在袁崇焕身上。


user avatar   mars-50-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必须杀,从他擅杀毛文龙那一刻,他就该死。


明末军队战斗力差,主要原因就是,武将士兵打赢了,没有任何好处,打输了,也没有任何坏处。文臣还屠武将如狗。到毛文龙那级别,基本是武将顶峰了,不管毛文龙有没有罪,毛文龙都不是一个袁崇焕可以不经过任何程序就杀的。

明末那种乱世,就该收买武将的心,大力提拔,大力的赏。指望人武将士兵给你卖命,你还把人当狗一样对待,这可能吗?

孔有德为啥投靠清军?因为他在从山东到辽东战场的路上,手下的士兵天寒地冻,没吃的,偷吃了一只某文官家的鸡。为啥一只开拔前线的军队会断粮?朝廷没发粮饷吗?发了,但是层层贪污,就是不够了。生生的被文官逼反了,让孔有德投靠了和他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满清。

一只鸡让后来的满清三顺王就这么投降给了和自己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敌人。

在明末,给大明王朝当兵,当武将,这地位是有多低。任何一个正常的现代人,没有一个能容忍的,而明朝也是因为实在是没饭吃了才去当兵的。

这样的军队,我觉得都已经不能叫军队了,毫无士气。打赢了,有赏银,上面层层贪腐,文官拿了武将拿,根本到不了士兵手里。打输了,你跑快点,基本明末战争没有说全歼的,势头不对死个一两成人了不起了。这样的军队又怎么可能有战斗力。

面对农民军,清军,各个朱明藩王所在城池在被攻打的时候,凡是藩王们拿出赏银直接犒赏士兵的,都守的不错。但是更多的藩王宁可城池破碎,也不愿意拿出银子犒赏士兵。

这样的军队,丝毫不敢和满清野战也就不足为奇了。


满清入关以后收拢了不少明朝的降军,那些降军在投降满清的那一刻,战斗力翻倍再翻倍,对抗南明和农民军的主力就是这些降军。这主要是在满清手下当兵,赏罚比大明的好,相对地位比大明的高。当然,这个赏来自于军队的抢劫甚至屠城所得,虽不正义,但也算是军队打胜仗的驱动力。纵容军队抢劫,屠城,一直到曾国藩的湘军都有传承,这也是为何同样是王朝末年,大清还能垂死病中惊坐起的原因。


至于李自成,大家可以搜索下闯军的武器,上面各种刻字,证明闯军的士兵武器虽然差,士气是不差的,闯军的政工工作做的在封建朝代算是很不错了。闯军一向标榜自己的正义性,相对来说,它确实也是最正义的。


对于军队,要么给利益,要么给信仰。利益哪怕你是抢劫屠城也行,信仰哪怕你是宗教洗脑也可以。但是明末,利益被层层克扣,信仰,武将士兵地位低到这种程度,你要他们有保家卫国的情怀?任谁也做不到吧。

所以之后的武将,多是贪污后培养家丁部队,朝廷的正兵乞丐都不如。




崇祯临死反省,文官人人可杀。这话大体是没错的,也不是都杀了,不过抓几个典型,改变这种武将士兵地位极其低下的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对抗满清,希特勒这样的利益导向的军国主义军队,要么你也是军国主义军队,要么你像苏联当年一样,有着相当的正义性。

如果把军心士气,战斗力比作大明长剑的话,那大明手里只是一柄锈迹斑斑的铁条,即使你是绝世剑客,拥有无与伦比的剑法,对方站在你面前让你戳,你也戳不疼他,相反只会把你的这根铁条戳断。这也是为啥袁督师救援北京城要绕着清军走,因为他很清楚他手里的这根铁条是多么的脆弱。

大明军队战斗力是这么差的情况下,指挥官任何的所谓战略,战术,天才,蠢才都毫无用途,因为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缩在乌龟壳里别出去,对于他们来讲,那就是一等一的好战略,好战术。只要你能一直缩在乌龟壳里,即使出门,也绕着敌人走,那你就是一个天之骄子了。这也是为啥袁崇焕在某些人眼里评价这么高的真实原因。

事实也正是这样,面对满清,凡是出去野战的都是蠢才。包括洪承畴,如果不是洪承畴在用巨大的武器,组织优势战胜过婴儿时期的农民军,如果不是他后期指挥满清军队占领华夏,仅仅看他对抗满清那一段,绝对少不了蠢才的评价。包括孙传庭,他再度出山,突然发现面对的农民军组织度变高了,武器变好了,士气更是一往无前,对于他来讲,缩进乌龟壳才是一等一的战略战术,可惜崇祯不让他缩,如果仅看孙传庭最后一战,也不免得出他是蠢才的结论。

就算是卫青霍去病来了,领导这样的军队,他们的花式玩法也只能被当做笑话。

所以明末不是缺的督师,而是缺一把看得过去的剑,而袁崇焕是一个直接的毁剑人。

我相信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之后,在东江军民心中,在整个大明武将,士兵心中不留下深刻的心理阴影是不可能的。只不过那些武将,士兵不会写字,也不会有人把他们的想法流传下来。

我要是崇祯,不止要杀袁崇焕,估计杀的文臣更多。对明末来说,不疯狂不成活。


user avatar   da-di-de-yong-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崇祯上位的时候袁崇焕已经被罢免了。

所以你的意思是,把在野袁崇焕翻出来给个官职在杀了他?

不起用袁崇焕即可。


user avatar   li-meng-yang-88-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不杀。

即使想杀,也不会玩临阵换将。

袁崇焕不管在己巳之变中犯了多大错误,也不适宜在兵临城下的时候将其抓捕下狱。临阵换将是自古以来的大忌,当时的京城除了陆陆续续赶到的两万多宣府兵,兵力最大的一支就是袁崇焕的2万辽军。

逮捕袁的后果就是祖大寿带兵返辽。如果不是皇太极本就无意攻克北京,搞了一票环北京游就撤了。如果不是祖大寿还心存那么一点忠义,祖大寿来个临阵跳反与皇太极合力,就凭当时京城里的那些老弱病残孕的京营加那点军无大将的宣府兵,凭满桂一人,根本守不住。明朝提前GG。

真特么中二病的不清。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要是崇祯,我不但不杀袁崇焕,我还一个人都不杀。

我不但一个人都不杀,我还不会主动下一道圣旨,只下票拟批红两道手续都过的那种。

我有自知之明,我一个富贵王爷,啥也不懂,我特么怎么可能上台拯救世界。

就算要拯救世界,至少也要现摸清楚世界是啥样再拯救好吧。

我至少十年内不会有任何动作,老老实实萧规曹随。

我不但不杀任何一个人,我还不允许任何人杀人,这十年里任何死刑罪名报到我这里来都是留中不发,即使是谋反也一样。

我还不允许任何人随便编个罪名就去杀人,就算罪大恶极,你也给我送到北京来。

全部都别想死,都给我活着。


user avatar   a-feng-34-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道这是谁吗?

这事苏联西方方面军司令巴普洛夫大将。

1941年被枪决,1956年平反。

叛国罪虽然不切实际,但是巴普洛夫大将的严重渎职是作实了的。而且就是为他求情的朱可夫在年初的演习中击败了巴普洛夫。


拒不整改,导致西方方面军全线溃败。

韩复榘就不啰嗦了。

我为啥说这两人。

袁崇焕的问题比这两人还严重。

清军从马兰峪、大安口突入中原是什么回事?

同样是由山海关回援的赵率教殉国是怎么一回事?

袁崇焕勤王时崇祯连城门都没让他进。

我若是崇祯,袁崇焕可能连打北京保卫战的机会都没有,我立马就让孙承宗去夺了袁崇焕的兵权。

说什么临阵换将不好,那个时候的明朝第一猛男是孙承宗,率28骑突入通州是什么概念。如此帅才不留在北京节制各路人马,竟然让他前出防守通州,而且仅率28骑。

而且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唯一能让崇祯不杀袁崇焕的人只有孙承宗。

更新

先上地图

袁崇焕的问题是,作为督师总管对皇太极的军务,你知不知道皇太极的主力在哪里?

己巳之变皇太极绕道蒙古,人家主力消失几个月袁崇焕竟然浑然不知,这是什么情况?

从地图上看,皇太极绕道蒙古攻击北京在战略上有极大的风险的。

只要袁崇焕提前15天部署皇太极就是有来无回,别说五年复辽两年我就把辽给复了。

命满桂部、刘策部收缩至通州和义顺据城死守,以北京形成战略呼应,抵抗皇太极。

而关宁锦军队直接攻击沈阳端了皇太极的老家,复辽那还不是指日可待。

什么叫渡半而击:皇太极绕道蒙古走到一半的时候,小兵甲急报:北京收缩防疫,老家沈阳被围。这就是渡半而击。

而达成这一战略态势的基础非常简单,你只要知道皇太极的主力在哪里就可以,这个不算难把。就凭袁崇焕不知道皇太极十万军队的去向,就是个死罪,对手都跑不见了你还督你妹的师。

不要拿袁崇焕比岳飞,岳飞那是三次北伐,人家都打到哪里去了。袁崇焕是五年复辽,第二年皇太极都复到北京了。

二战时甘莫林被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来了个大迂回,直接攻破马奇诺防线,人家面对的还是德国装甲集群突击,不一样下了大狱。

袁崇焕面对皇太极走了2个月的低配版的大迂回打成这个样子就不要洗了。


user avatar   li-zhi-peng-21-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崇祯,我最终也会杀袁崇焕,不为别的什么诸如清朝修史说的反间计,只为调查后的事实证明:他深深辜负了大明王朝的信任。


杀他有理有据:在明朝中央政府后来提到袁的过错时,一丝一毫没有所谓“反间计”的内容,而是客观提到了袁某诸如“以粮资敌“、“擅杀大将”以及“背着朝廷议和”等铁证,这些事情都是就事论事,证据充分。这些事情,袁也确实事前没有请示中央。

现在结果来了,你当着中央的面许诺五年平辽,才一年多你不搞好团结,损兵折将不说还让对手冲到首都城下。换任何人作为国君,这事能忍吗?还要不要有人负责?!


现在‬,让我们复盘一下最后崇祯决心杀袁的最后时刻的来龙去脉。


1

后金从长城入关后,袁崇焕一路无心也无力阻拦,再加上没有毛文龙的牵制,后金大部队一路冲到北京城下。

就这样,后金军就在京城北面的德胜门跟蒙古人满桂和宣府总兵侯世禄带领的宣府大同援军展开激战,京营在城墙上负责放炮放箭提供支持,互有杀伤。

袁崇焕带兵来到以后,驻扎在京城东边的广渠门。皇太极没有派兵去打他。

但三贝勒莽古尔泰一看,哟,关宁军来了!欢迎欢迎!就只带了两千人冲了过去。想着用这两千人就顺手把关宁军给灭了算了。

关宁军居然一触即溃。根据当事人的记载,袁崇焕自己还差点被后金兵砍中,身上也都中了后金军好几箭,幸亏袁的盔甲比较精厚,才没有大碍。


2

而且,袁崇焕带领的一支部队竟然“徙阵南避”——也就是连总司令袁崇焕被围攻,关宁军的一部分竟然还开始逃跑,而不是前去救援!这种一碰到后金兵就开跑的风格,我也是服了后人称之为“关宁铁骑”。

在城楼上观战的京营实在看不下去了,副总兵施弘谟、袁信带了两营兵马从左安门出城,从南面突袭后金兵。莽古尔泰区区两千人,想不到侧翼会突然出现一支援军,措手不及,金兵被击溃,死伤近千人,京营也付出了数百人伤亡的代价。

广渠门之战是后金入关开战后明军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崇祯皇帝很高兴,拿出内帑两万两银子奖励了京营的诸位将士,施弘谟、袁信一人得了五十两。但这次奖励却完全没有给袁崇焕的关宁军一毫银子,侧面已经隐约反映出皇帝对袁崇焕的不满了。

3

但让笔者觉得匪夷所思的是,广渠门之战的当天晚上,袁崇焕居然还要求带兵入城,这样犯忌的要求当然被拒绝,袁崇焕所部不得不在城门下扎营。

但是袁崇焕本人和主要将领还是被允许入城。进城的时候,袁崇焕提出一个奇怪的要求,袁崇焕想带一个喇嘛随同他一块进去,而且态度坚决。


这件事是袁崇焕的历史污点。那个喇嘛是干什么的?跟袁崇焕什么关系不知道?朝廷最后也拒绝了袁崇焕的请求。

从之前的历史记载来看,袁崇焕派人去给努尔哈赤吊丧就派了一个姓李的喇嘛去,皇太极跟袁崇焕秘密议和,皇太极又派了一个姓白的喇嘛充当使者。那个时候藏传佛教已经大规模传入蒙古,后金的王公贵族们也受了影响。喇嘛往往成为后金王公贵族们使者和说客的角色。


4

第二天皇帝正式召见袁崇焕、满桂等人,主要还是加以勉励,并没有说什么别的事情。

袁崇焕在见皇帝前,在大臣们面前大谈后金兵如何厉害,声称除非议和否则无法退敌,但是见了皇帝,却绝口不提。

看起来他仍然是希望文官们先达成议和的共识,再去逼着皇帝接受。大臣们对他表现的十分冷淡。他不知道的是,京城里面关于他通敌的传闻早就已经传的沸沸扬扬,文官集团也不是吃素的,当然不愿意替袁某人背锅,内部也出现了对袁崇焕怀疑猜忌的声音。

决定性的时刻在十一月三十日到来。

这一天,满桂仍然带兵在城下与后金交锋。打着打着,打到了关宁军驻防的城门附近。混战之中,飞来几支箭正中满桂。

满桂当时还以为是金兵所射,等战斗结束以后,拿下箭头来检查,发现竟然是关宁军射的。因为去年崇祯接见袁崇焕的时候,曾经吩咐所有供应关宁军的武器都要有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名字,因此十分容易辨别。


5

满桂大惊失色,因为他之前一直跟袁崇焕有过节,而且对袁崇焕通敌的传言也有所耳闻,不知袁崇焕是想报复自己,还是真的通敌。

不管哪一种,作为满桂都没有隐忍而不报朝廷的理由。再联想到袁曾擅杀毛文龙的恐怖手段,满桂更加不敢怠慢,连夜进城向皇帝禀报。

看到满桂带着关宁军字样的箭头和身上的伤势,崇祯皇帝终于彻底对袁崇焕失望了,自从毛文龙被杀以来的所有疑惑积累起来,压垮了他对袁崇焕的全部信任!

“袁崇焕辜负了我。”崇祯皇帝对自己说。


6

不久满桂就战死了!袁崇焕面对崇祯当面的诘问,竟然哑口无言、无言以对。

于是袁崇焕被关了起来。

后金军主力退走后,孙承宗和祖大寿收复了关内的遵化,立下了功劳。崇祯非常高兴。孙承宗和祖大寿二人于是趁机上疏为袁崇焕说情。

崇祯见了,对袁崇焕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觉得关宁军还是能打仗的。而且经过调查满桂被箭伤的事情至少应该不是袁崇焕故意的,按《明实录》的说法,崇祯说:“袁崇焕鞠问明白,即着前去边塞立功,另议攫用。”

这就是准备放袁崇焕一马了。

但是真正“鞠问明白”之后,崇祯的态度再次发生了改变。


7

袁崇焕私自与皇太极互相遣使议和资粮的事情被揭露了出来。袁崇焕上疏说杀毛文龙的事情也暴露了,袁崇焕跟兵部尚书王洽长期秘密通信要杀不服管的毛,是反复协商密谋的,岂止是毛个人飞扬跋扈那么简单?

崇祯皇帝愤怒了:边将与敌国元首谋款议和,使者往来如梭,辅臣与边将协商斩帅,信件传递不绝,他竟一无所知;杀毛文龙哪里是什么逼不得已,完全是精心谋划!他下明旨禁止资粮于后金,袁崇焕竟然阴奉阳违!


说什么“五年平辽”,结果一年时间金兵就打到了北京城下!

说什么喀喇沁部“断不敢诱奴入犯蓟辽”,结果给后金带路攻打喜峰口入关的就是喀喇沁部!

说什么“必不令越蓟西一步”,结果后金未损一兵一卒就越过了蓟州防线,以至京城被围、生灵涂炭!


8

这样的罪行要是不杀,天下再无可杀之罪!

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经过长达八个多月的审问,在取得了袁崇焕等人的口供以及各种往来书信等相关证据的情况下,朝廷最终给袁崇焕定罪:

“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上面的这些罪行,全都证据确凿。至于叛国、射伤满桂等缺乏证据的罪名,都是实事求是没有写。至于《明史》里面编造的太监告密之类的故事,更是全无影子。这是一个严谨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结论。

-----

最后,袁崇焕被判凌迟处死。

京城的老百姓有很多居住在北京周边地区的亲人,在这一次战火中惨遭后金屠杀或是被掳掠出塞,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计。

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对袁崇焕可谓恨之入骨。

明末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描述了袁崇焕被凌迟的惨状:


“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数万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噉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




        

相关话题

  为什么许多国人喜欢明朝? 
  如果一个明朝秀才穿越到现代,在不暴露自己身份的前提下,从事什么工作能够较好的生活? 
  朱高炽和朱允炆是同一辈的,怎么一个是“高”,一个是“允”? 
  朱元璋为什么立庶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子,而不立嫡长孙朱允熥? 
  终明一朝文官势力都非常强大,最后更是害得明朝亡国亡天下。为什么历史教科书还是把明朝写为皇权的巅峰? 
  朱元璋姓朱 那明朝的猪叫啥? 
  明末汉族人的思想状况是怎样的?怎么轻易就被清朝给灭了? 
  己巳之变,袁崇焕在蓟州城遣散援军,是否罪不可恕? 
  为什么宋末和明末不能和南北朝一样把异族阻挡在长江以北呢? 
  袁崇焕回援北京绕远路的路线是不是一种曲线救国真实写照? 

前一个讨论
宁德时代起诉蜂巢能源不正当竞争,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下一个讨论
普通人拿一把Ak能打过一只老虎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