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的画作来看,确实就是这个水平。
已经跨入了专业水准。
这件事本身挺正常的。
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唯物主义者,眼中只会从客观实际去下判断,这个画者平时在做油漆工还是售货员或者程序员,按说是不应该对他的录取资格有任何影响的。
而很多人诧异的表现,才给了我事件中最大的启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要真的做到,非常非常难。
以身份论人,是我们一贯反对的封建思想,资本家思想。本质就是血统论和阶级固化。然而在当前,这类思想依然有巨大的社会基础,依然有很多人思想没有明白,潜移默化地偏了过去。
回想老一辈革命者多年来一直强调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是社会分工不同。
凡是心底里对画家老人的油漆工身份起过诧异质疑的人,都对这句话过多或少地淡忘忽视了。
匠人还是艺术家?
达芬奇认识吧?没人能说他不是艺术家吧?至今绘画艺术拍卖世界纪录保持作品还是一副“据传”是他作品的《救世主》。
这样一个艺术家,当年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呢?
“我是来自佛罗伦萨的作战机械发明者达·芬奇,希望可以成为阁下您的军事工程师。”他在信中罗列了他的十大技能,比如能设计建造轻便耐用的桥梁,攻城池的云梯,装有大炮的铁甲车等等。
直到最后附加的一段才写到“另外,我也能画点画。”
是的,他从来没觉得自己画得多了不起。
这不是他谦虚,而是那个时代并没有正儿八经的“艺术家”这个职位。那些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大艺术家们,其实都是工匠。
那个时代,富商土绅或者贵族教皇会出资给特定的工匠,或绘画,或雕塑,去装饰他们的宅邸。无论是米开朗基罗也好,达芬奇也罢,其实也都是跟工匠一样从小跟着师傅一面学习一面打工长大。
他们在那个年代,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毕加索,张大千那样是个万人敬仰的大画家,更多的其实就是工匠。一份用自己手艺去挣钱的工作罢了。
到了资本萌芽后,商业社会下,艺术品的价值得到巨大增值。艺术家这个身份才渐渐地从工匠这个职业里慢慢脱开。
于是,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谓的“艺术家”。所以艺术家的根本来就是工匠,甚至我们今天知道的设计师,建筑师无一例外皆如此。只不过是商业社会下,似乎作品价值扩大,对应的创作者身份地位变高,导致了这个问题下的嘲讽。
行业阶级
回顾我们人类史,我们从奴隶制那种以出生来决定一生的制度,跨越到封建制那种根据封地来决定身份的制度,再到资本制根据银行账户数额来决定阶级。
这几步路,横向来看是实打实的进步了。
一个个体,可以根据自身努力而获得阶级的跃迁,再也不需要像早前社会那种一生下来就决定了命运。客观的说,个体公平性上得到了提高。
这是进步的一面。
但,资本的崇拜也带来了很多弊端。
这里面就有了对这个问题嘲讽的原因。因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决定阶级。艺术家跟匠人因为作品价值的巨大差别,而导致价格的区别,进而阶级也要有区别。
于是,
“一个工匠凭什么被说成艺术家”
“匠人根本不配”
“油漆工的画有啥价值”
…
这种思想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说实话,能理解,但不提倡。
本质上来说,网络写手也罢,文学作家也好;短视频作者也好,大导演也罢,工匠也好,艺术家也罢。其实大家都是创作者。
创作者的使命其实都是一样的,尽力去创造悦己悦人流芳百世的作品。大家都是河蚌,怀揣着那个把自己的骨肉打磨成珍珠的心去创作罢了。
都不容易,嘲讽真的是没必要。
算了,不说了 。
这就是答案。
中国的平头老百姓是啥都不懂的、啥都做不了的、啥都不想做的贱民吗?
英雄的老百姓关心美国,因为它就横亘在面前。
“Because it's there.”
因为山就在那里,所以英雄的老百姓就想征服一下呐,人类的天性而已,家畜或许不能理解。
全世界所有厉害的东西,中国的平头老百姓都关心:上至国际空间站,卡西尼,奥陌陌,旅行者;下至下水道油布包,煮饭仙人,圆珠笔尖,还有猛禽,幽灵,高精狙,福特号,电磁炮,可燃冰,盾构机,大豪斯,大牛排,电瓶车,鸟语花香,老虎大象,GPS,NMD,M1p,RTX,诺贝尔,太平洋。
我想要的不多。你给不了,我就自己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