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后汉书说耿弇屠城三百,谥号愍侯,怎么回事? 第1页

  

user avatar   gu-yuan-shi-m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一、关于耿弇的“屠城三百”

很多人一看“屠城”两字就默认为攻克城池之后屠尽城中人,所以看到《后汉书·耿弇传》中的“屠城三百”就惊呼咋舌,以为耿弇“屠城三百”是鸡犬不留似的屠尽三百城池人,自认为抓住了刘秀君臣残暴的证据。

“屠”本意是诛杀,这没问题,但“屠”有时候也会引申为攻、占之意。比如:

《续汉书》:“至于光武,承王莽之篡起自匹庶,一民尺土,靡有凭焉。发迹于昆阳,以数千屠百万,非胆智之主,孰能堪之?”

“以数千屠百万”,就是在说刘秀以数千人诛杀王莽百万大军,但刘秀难道能把新军全部屠尽?


范晔所云:“克城多所诛杀,故云屠也”,这句话常常被人拿来借题发挥,认为史官都“盖棺定论”了,屠城就是屠城。范晔这句话当然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一些人将“屠”理解(定义)成胡三省所说的“杀尽城中人”。

所谓“屠”是很有弹性的, 诛杀数百人也可以叫屠,诛杀数千人也叫屠,区别在于诛杀和屠尽。

比方说,甲为攻城方,乙为守城方,乙方守城人员有一万人。甲方作为攻城方主动发起攻击,乙方面对此情此景要么主动投降,要么坚持守城,战斗到底。双方必然要战斗,甲方有精兵良将,使用各种计谋,最后终于攻克乙方的城池,拿下城池。但在战斗中双方发生了厮杀,乙方一万人最终还剩五千人,你说这算不算“克城多所诛杀”?

战乱本身就和血腥挂钩,攻城也好、破城也罢,难道还能很慈善?

“屠城”是否是屠尽要联系上下文,看语境。

耿弇的“屠城三百”这里的“屠城”实际就是攻克城池三百座的意思。

《后汉书》

“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整段话明显的赞语,除了这一段话,没有史料证明耿弇有嗜杀的行为,反而其他史料表明耿弇是名儒将,反对暴虐。

刘秀君臣一开始在河流浪的那段时间,因为无兵无民,所以初时手下有掳掠的行为。后来刘秀有了一些势力,得以喘息之后就开始引导手下不要掳掠,整肃军容,一来争取民心,二来刘秀本身也不是暴虐之人。

因说曰:"今更始失政,君臣淫乱,诸将擅命于畿内,贵戚纵横于都内。天子之命,不出城门,所在牧守,辄自迁易,百姓不知所从,士人莫敢自安。虏掠财物,劫掠妇女,怀金玉者,至不生归。元元叩心,更思莽朝。

而耿弇也把更始帝失政的原因说的很清楚,无非烧杀掳掠淫乱等,前车之鉴他也不可能去“屠城”,这样会失去民心,他又不是以屠杀人取乐。

吴汉最后攻下成都之后,为了铲除政敌,纵兵放火,波及一万多人,都被刘秀骂了。刘秀怎么会允许耿弇“屠城三百”,他的目的是打天下,不是杀尽 天下。

从耿弇作战的路程看来先前攻打幽州也没看到残酷的杀戮场面,其后攻打河北也没见嗜杀。


“乃出兵大战,自旦及昏,复大破之,杀伤无数,城中沟壑皆满。知步困将退,豫置左右翼为伏以待之。人定时,步果引去,伏兵起纵击,追至钜昧水上,八九十里僵尸相属,收得辎重二千余两。

耿弇平齐杀的张步大军尸横遍野,算不算“克城多所诛杀”?

只是他这是攻城中必不可免的发生厮杀导致的结果,而不是攻克城池以后屠尽城中之人。

经过临淄之战如此惨烈的战斗,耿弇仍然不计前嫌,泯然释恩仇。

“因复追步,步奔平寿,乃肉袒负斧于军门。传步诣行在所,而勒兵入据其城。树十二郡旗鼓,令步兵各以郡人诣旗下,尚十余万,辎重七千余两,皆罢遣归乡里。

耿弇不但接受了张步的投降,而且还释放了张步手下十余万人。足矣说明耿弇不可能攻城之后去屠尽城中之人。(张步要是碰到的是吴汉,吴汉是不会释放张步的,毕竟吴汉弹劾朱祐接受秦丰的投降,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什么风格。)


耿弇“屠城三百”,想想也不可能是屠尽三百城池。事实上,在《后汉书》中,证明“屠城”其实是攻城的,还有臧宫攻蜀。

军至平阳乡,蜀将王元举众降。进拔绵竹,破涪城,斩公孙述弟恢,复攻拔繁、郫。前后收得节五,印绶千八百。是时,大司马吴汉亦乘胜进营逼成都。宫连屠大城,兵马旌旗甚盛,乃乘兵入小雒郭门,历成都城下,至吴汉营,饮酒高会。汉见之甚欢,谓宫曰:"将军向者经虏城下,震扬威灵,风行电照。然穷寇难量,还营愿从它道矣。"宫不从,复路而归,贼亦不敢近之。进军咸门,与吴汉并灭公孙述。

有些人“收集”刘秀手下“屠城”史料,单独拎出臧宫传记中【宫连屠大城】这句话来证明臧宫屠城。却不贴前面史料,典型断章取义。

整段史料结合起来看便可知道,所谓“宫连屠大城”,意思是说臧宫接连攻取大城,指的正是前面的“进拔绵竹,破涪城,斩公孙述弟恢,复攻拔繁、郫”。


二、关于耿弇的谥号

耿弇谥号愍侯有什么好奇怪的,名利双全,寿终正寝,哪里看出他可怜了。。。

《谥法》曰:在国遭忧曰愍。

耿弇是因为死在大忧期间,所以谥号为愍。他是永平元年去世的,永平元年还属于“国逢忧”之时,大忧是刘秀驾崩。

刘强永平元年给刘庄上书中说道:“…………今天下新罹大忧,惟陛下加供养皇太后,数进御餐。……”。这段话中说:今天下新逢大忧,所谓大忧指的正是光武驾崩,说明此时还是“国遭忧”时期。

那么死在这个期间的功臣给上个“愍”为谥号,不足为奇,比如还有臧宫,臧宫也死在永平元年,所以谥号也是愍。只有邓禹特殊,他的谥号是元,大概就是为了匹配他功臣之首,所以给了个“元”。

年五十六,永平元年卒,谥为愍侯。——《后汉书·耿弇》

宫永平元年卒,谥曰愍侯。——《后汉书·臧宫》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将“屠”一律理解为屠杀,这应该是一个古今意义差异导致的误解。

很多所谓屠多少城的记载,本质应该是记录者选择了一个词义较重的字来夸耀武功。属于一种修辞手法。

屠的基本意义是宰杀。所以屠城最早的意义,和“宰割天下”的意义差不多,是指对城池实现了绝对控制。而且,有可能还包含了对城内原有社会结构进行了切分调整的意义。比如说将不同家族不同阶层不同职业进行了全面分割,并按照这种方式重新进行登记、管控。我觉得这就很符合屠的本意。做为一个城市完全被解剖了,但是人并没有死。这就有点忒修斯之船的意思了。材料都换了的船还是老船,材料都没换的船却是新船。在这个哲学问题中,结构是主要因素。重组结构,才是主要变化。

现代也有类似的字意变化。比如说歼。

歼字在古代的本意是杀死很多人以及杀尽的意思。我们现在也经常用“歼灭”一词。其意义本来应当是“杀光敌人”。但是实际上早就不是这个意思了。现在说歼灭,一般是说击败或者说消除了多少敌人。其中包括毙伤俘甚至是降。比如说解放战争歼敌八百万,不是杀光了八百万人。击毙只是很小一部分,大部分都只是俘。但是你要换成屠敌,就有点吓人了。我怀疑很多人污名化解放战争,就是将歼敌当做屠敌理解的。他们可能是井底之蛙,不知道一战二战欧洲人自相残杀是怎么杀的。有人会说欧洲人不属于同一个国家。那么我建议你们自己内部统一一下意见,毕竟你们吹欧洲人强大的时候又说欧洲人的语言相似性很大相当于各地方言。你不能两头的话都说了,这也忒不要脸了。

屠和歼的变化趋势恰好是相反的。

歼的残酷程度在下降,屠的残酷程度却在上升。

后来我们说屠,就是指屠杀。

当然,这不是说屠一开始就没有屠杀的意义。只是说后来才窄化到了这个意义上。


user avatar   lu2-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相关话题

  世界上有哪些国家的元首是世袭的且掌握实际权力? 
  谁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中国人? 
  为什么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的统计数据中日之间如此悬殊? 
  日本在扩军,中国却在裁军,你对此怎么看? 
  为什么北方沦陷后,几个汉人王朝重建的南方政权抵抗时间越来越短? 
  为什么波斯在11世纪至14世纪连续四次被来自中亚的势力征服? 
  为什么关羽被称为「武圣」?他是将才还是帅才? 
  刘邦凭什么成为领袖? 
  欧洲人刚到美洲时是怎样和土著交流的? 
  大家在国内遇到过哪些事情,让你感觉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有希望的? 

前一个讨论
何时开始中国天文界将传统五大行星改用现名?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潮汕英豪传的本篇演员逐渐入驻B站?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