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没有听取黄权的建议? 第1页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国志》记事常有不够严谨的问题,譬如这段记载:

及称尊号,将东伐吴,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

看起来似乎黄权在东征开始前就提出了这一建议。实则不然。

夷陵之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章武元年秋七月至二年春正月,期间汉军攻取巫、秭归,突破三峡防线,直达夷陵。第二阶段是章武二年春二月至夏六月,双方展开主力决战。

按查史料不难发现,在第一阶段中刘备就是“宜为后镇”,遥控诸将。打前锋击败吴军的是将军吴班、冯习等人。如果黄权的进谏发生于章武元年秋七月出征前,自然显得莫名其妙。

再看行文,“先主不从”之后的布置便是“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这显然是夷陵之战第二阶段时的局势。因此,黄权之谏应当发生于章武二年春正月至二月之间。

再看此时局势,吴军在败退至夷陵之后显然得到了增援,并在局部发动反攻。兵力不足,久战疲惫,这都是刘备暂停进军的直接原因。试想,汉军主力不过四五万人,与陆逊所部兵力相当。兵法则十围倍攻,要突破吴军防线,集中汉军主力亦显得兵力不足,何况出偏师进攻?

按照黄权的谋划,东征虽然不会一败涂地,却很可能无果而终,蜀汉所得大致也就是三峡为限。这显然与刘备“图收湘西之地”,恢复荆州领土的既定战役目标相去甚远。

甚至个人以为,黄权之谏本就是委婉的表达见好就收,东征不扩大化的意思。作为益州本土士人,他对荆州的看法恐怕与荆楚士人有很大的差别,其建议不为刘备所纳也就无足为奇了。

当然,不纳归不纳,并不代表刘备对黄权不重用。他让黄权带领江北诸军在夷陵道与陆逊主力对峙,兼防魏军,本就是天大的担子,只不过江北无虞,江南的冯习拉胯了,这真是始料未及。

战役相持阶段,比拼的就是坚持最后五分钟,如果张飞不遇刺,抑或赵云拉上来担当冯习之任,只要稳住,夷道一破,全盘皆活,孙桓有个长短,恐怕陆逊都得下课。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古今通理。刘备在赌,陆逊弃夷道不救何尝不是在豪赌?但凡优秀的军事统帅,甭管看起来如何温良恭俭让,骨子里都是赌徒。举个例子,据说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冬十二月率军顶风冒雪正面硬突秦岭防线是几个意思?

参谋和统帅的思考领域本就不在一个维度上。黄权考虑的是小赚即赢,刘备考虑的是全局翻盘甚至还有政治问题,鸡对鸭讲,没办法的事。或许刘备年轻个十岁还能从长计议,譬如他在入蜀时表现出的定力,但他已经六十二了,亲如手足的哥们甚至相爱相杀的死对头都一眨眼死个干净,“未卜侬身何时丧”?

我们都想让他冷静,但恐怕搁你你也冷静不了。


user avatar   jyujyu-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黄权建议的内容是:吴军战力强悍,我们水军顺流而下,前进容易后退难。请让我做先锋,陛下坐镇后方。“

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黄权传)

这个建议我认为有三点主要内容。

第一,黄权委婉地说出本方水军战斗力不如对手,一旦战况不利,撤都撤不回来。

第二,黄权并没打包票说让他当先锋就能打赢,而只是想试探一下。

第三,建议刘备不要亲临前线。

从这可以分析出黄权献策的大概时间,首先肯定不会是在东征刚开始时候说的。因为刘备一开始确实没有亲临前线,而是驻扎在秭归。先锋是吴班、陈式的水军,驻扎在夷陵。这是222年正月的事。

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

所以黄权献策时间应该是在这之后。

然而没过多久,陆逊就命宋谦将刘备这支先锋击溃了。

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

我认为宋谦不太可能孤军深入敌后进攻蜀军大本营,那样太冒险了,所以大概率打败的就是蜀这支先锋水军。

这就成为刘备在222年二月亲自率军东进的导火索。而黄权这三条建议应该就是针对这一点。

我们再看看黄权说得有没有道理。

首先第一条没有问题,进易退难在兵法里叫做挂形,如果敌军没有防备,可以出其不意;要是人家早有防备,那就不能去了。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孙子兵法地形)

黄权所说正合兵法,况且失败的例子就在眼前。

他说的第二条则是承接第一条之后的,正因为不宜主动东进交战,才只能试探一下。

黄权原话这个”尝“字用得很值得玩味,意思就是说让我试试敌军的实力,摸摸他们的底细。

他认为自己稳妥点的话,就不会重蹈吴班、陈式的覆辙,至少也是个不分胜负的局面。

第三点是针对刘备想要亲率大军前往这一计划,他本就认为东进形势对我不利,所以不希望刘备这个主帅去冒险。

而刘备没有同意的原因也很简单,黄权的道理他明白,但之前战败的只是先锋,如果主力东出,他觉得就不会输了。

另外黄权态度不够坚决,他对战斗的信心不是很充足,只是试探一下,这不能让刘备满意。

刘备的目标就是恢复孙刘联盟破裂之前的局面,打得这么谨慎,如何收复南郡?

但他对黄权的建议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采纳。至少本方水军不行他是意识到了,这才有了后面的舍船就步。表面上看或许是个昏招,其实倒也是务实之举。

其实刘备决定不听黄权问题也不大,不是最终惨败的主要原因。但他的另一个决定危害就大了,那就是把黄权调到江北去了。

从军事角度来讲,这个举动虽说分散了兵力,但是影响不大,因为黄权后来投降曹魏的时候,手下只有318人。

魏书曰:权及领南郡太守史郃等三百一十八人,诣荆州刺史奉上所假印绶、棨戟、幢麾、牙门、鼓车。

之前并没有他被东吴大败的记录,那么即使考虑到或许有些士卒逃散,刘备给他分配的兵力也不会很多。

把黄权打发走,美其名曰防备曹魏,但只给了一点点军队,几乎就是抛弃他了,这说明刘备当时对他意见不小。

此时的刘备已经非常刚愎自用了,听不进不同意见,黄权态度比较保守,不对刘备的胃口,因此才会把他支走,眼不见心不烦。

可能刘备此时会想:”汉中之战前,这个人那么积极主动,现在倒好,变得前怕狼后怕虎,是不是躺在功劳簿上没有进取心了?既然这样,这个人就不可大用了。“

而这就导致刘备身边都是跟他一样积极求战的将领,而没有一个理智的参谋帮他献计献策,这才是他最后频频失误并葬送全军的主要原因。

总之,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带着黄权一起进军猇亭。而不是否决一个意见就连带着把这个人也否定了。

另外,黄权说话的技巧可能也有点问题,刘备是什么意图他是知道的,既然如此就应该用辞激烈一点,别说什么”臣请为先驱以尝寇“,而要说”臣请为先驱以破敌“,说不定更容易被刘备采纳。

魏延这一点做得很好。




  

相关话题

  如果让你转生成一只动物穿越到三国,你会选择什么动物? 
  三国时期有什么令人动容的故事? 
  如何看待三国志记载的诸葛亮连年北伐,诸郡不听诸葛亮调遣,甚至出现逃兵? 
  为什么孙权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与刘备达成湘水议和? 
  如果曹操谋朝篡位的阴谋败露,他决定偷取国家藏品石鬼面超越人类,并四处屠杀吸血。刘氏一族该如何阻止? 
  被评价为世之枭雄的刘备,为何儿子刘禅说成扶不起的阿斗? 
  为何汉末三国,辽东公孙氏能够割据近50年? 
  如果让三国中的将领和军师随便选出108位,和水泊梁山108将打一架,谁会赢? 
  三国中有哪些对现代社会贡献极大的人? 
  曹操和司马懿本质上是同一个类型的人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射雕英雄传》里的江南七怪?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在武评时经常有人持“反定位论”的观点?





© 2024-09-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