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先生的批三国,有以下几点好处
1、三个数学家是新的,是自己独有的
2、朱相臣先生塑造的捧哏形象,人物性格鲜明,甲乙的矛盾冲突贯穿始终
3、苏先生塑造的人物很正,但是批的内容却极歪,就是常说的“一本正经胡说八道”,这是苏先生最常用的手段,也符合怹个人的形象,就是常说的把活“披上”了。
4、垫话所占的比重很大,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往往是艺术家使活的特色。
侯先生的打灯谜,垫话就非常吃重,他从介绍灯谜这一民俗入手,符合他艺术家的身份;而普通演员使打灯谜,垫话都是甲乙俩人比谁脑子快。小孩儿这么使可以,上年纪了,或者有身份了,就不适合这么使了。
所以,侯先生的批三国,是原始形态,是小孩儿活的形态,如果青年演员或者大学生爱好者上这个活,建议按照侯先生的风格来演,既合适,又拿得动。因为侯先生没在这个节目上下过什么功夫,怎么学的就怎么演,跟他把杆儿的几个节目比起来,侯氏特色比较淡。
而苏先生的批三国,则是他下过功夫的节目,完全是苏氏的味道了,年轻人学不来,但是苏先生到晚年,和赵世忠合作,走穴也好,上电视也罢,基本都说这个节目。因为老了依然能按这个路子来使,不小气;侯先生版本的批三国,老了就不能使了,小气,贫气。
关于垫话吃重的问题,我再举一个例子,口吐莲花。
年轻人使这个活,喜欢在请神的地方做文章,各种砸挂一大堆,无可厚非,年轻人嘛。
可是你看看侯耀文使这个活,垫话的比重就很大,请神的地方很短,不是打起来没完,既不失身份,又塑造了人物。
田立禾先生也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他使羊上树的时候,也是垫话占很大比重。
这就是为什么黄铁良,刘文步,这些人不够角儿。黄的打灯谜,用“放屁”不用“中药”,跌份。
刘文步的树没叶,没完没了的“不行,打头来”,贫气。老先生使树没叶,应该把重点放在“是花就有叶”和“干什么吆喝什么”上,后边撅脆,这才好!
今天挺晚的了,没时间系统的整理,有点乱,但是我自己认为,尖!
要不怎么说我是理论家呢嘤嘤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