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的问题是:古希腊/罗马的服装为何缺乏剪裁与缝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其实希腊罗马的衣服都是有剪裁和缝合的,只是剪裁并不是剪成人身体形状。
一般史书上,都会说罗马男人穿托加长袍(Toga),女人穿斯朵拉长袍(Stola)+外套Palla,除此以外还有丘尼卡短袍(tunic),其实这三种衣服里,只有丘尼卡是日常最常穿的,其款式也非常多样,从无袖短衫到长袖长袍都有。今天就介绍一下三种衣服需要的裁剪和缝制(不是整个服装演变史,不然光一个托加就够说死人了)。
而在课本上,托加常常会被说成只是一块大方布,需要人花大力气穿身上,搞得好像是片布就行,没什么剪裁和美感可言。当然,现在欧美开Toga Party确实很多人就是床单一裹就好了。
首先,我们要从织布开始说。现代制衣中,一般布都是织成整匹,然后被剪出形状来做衣服。古希腊罗马则有所不同(其实整个地中海都这样)。织布工会按照制衣需要的形状织布,织成就剪断收工。这也就导致两个问题:1. 由于衣料形状是织出来的而不是剪出来的,能够选择的形状相对单一和呆板 2. 如果织大件衣服,如长款的丘尼卡短袍,很有可能需要一个极大的纺织机。
直接让布料成型不代表不修剪布料。根据不同人的身材,修剪布料来合身还是必要的。昆体良就说过,一件好托加长袍必须是根据个人身材修剪过的,否则会出现各种不合身的问题。对于什么是合身,他就规定到“前面下摆最好到小腿中间,而后面下摆稍高一点”,而怀里装东西的这个褶(sinus)底端应该稍高于穿在里面的丘尼卡短袍底端(Institutio Oratoria 11.3.138-140)。能符合这么精确要求的明显是剪裁过的衣料,而不是单纯织出来的。
托加长袍(Toga)最早是男女都可以穿的,而且里面也什么都不穿。到公元前2世纪开始,托加变成了男性公民衣着的象征,穿的时候里面也会穿丘尼卡短袍。最早的长袍很多也确实就是已一块简单的四方形布料裹在身上(但是一般低端是弧形的而不是直线)。一件托加很大,到公元前1世纪时候,一般的一件需要一块5米直径的半圆形布料,穿衣的方式也很繁琐,一般需要一个仆人帮助才能把这么一大块布披身上。此外,行动时,上端塞布的衣襟结部分(umbo)以及下面的这个大褶(sinus)都会松,所以常常需要调整布料位置,还需要大量练习来让衣服不随便松开。很不方便。
虽然穿托加确实靠技巧而不是缝合,缝制的技术还是会用在托加上的。如为仪式所用的托加(名为Trabea),上面就会缝上一块装饰性的长布条,四世纪之后还会绣上金边,让这些仪式上才穿的托加显得光彩夺目。
2. 斯朵拉长袍(Stola)
说到罗马,一般都会说男穿托加,女穿斯朵拉。确实,只有有地位的成年女性才有资格穿斯朵拉,这种风气很可能是奥古斯都时期才形成的,为了把罗马男女和帝国其他人分开来。可是与托加不同,斯朵拉其实和之后说的丘尼卡短袍制法更相似。而且斯朵拉基本在公元2世纪之后就不流行了,只是还会用来比喻女性身份地位高。
斯朵拉本身是由前后两片布片缝合而成(通下文的丘尼卡短袍),虽然布片本身是长方形的,但是还是需要按照穿衣服人的身高与体宽(尤其是臀围)进行剪裁。肩部有时会缝上布条在胸前形成V领。当然对斯朵拉的研究比较难,因为这件衣服外面,女性一般会披上一个很长的披风(Palla),所以在雕塑上,斯朵拉一般是半遮半掩的。
3. 丘尼卡短袍(tunic)
托加和斯朵拉都不是最常见的衣服,一来只有有地位的罗马人穿,二来像托加这样坑爹的奇装异服,罗马人自己就整天骂他,而且大家平日里也不常穿,只有正式仪式才会穿。马提亚尔(Martial)甚至说过,很多人估计只有死了进棺材才会穿。日常穿的最多的,其实是形形色色的丘尼卡短袍。
这种衣服的做法大同小异,主要就是前后两块方布缝在一起。因为人体肩部并不是四方,所以即便是没有袖子的版本,短袍依旧会在肩部形成一个拱起,遮住部分肩膀。
男女的缝制稍微有点区别,男款的普遍肩线会完全缝住,女款的肩线只会缝几处,用一个凸起物装饰(不是扣子),形成一种有褶皱的蓬松感。
如果需要有袖子的丘尼卡,一般也有两种假设,一种可能是剪布时就会把袖子剪出来,一次性缝上,另一种则可能是袖子另做,然后缝在主体上。但是不管如何,都需要缝制的过程。
4. 衣物的缝补
除了制作衣服以外,打补丁也是重要的一环。用旧衣服能用的布补新衣服,或者是把旧衣服的装饰(如彩色布条、丝料)用在新衣服上都很普遍。次一点的羊毛甚至会专门被用来作为补丁。这些时候,缝补自然是必须的了。
综上所述,古罗马的衣服其实一般都会经历剪裁和缝制的过程,只是剪裁并不是为了修改布料的形状,而是布料的大小。尤其是对托加这种意义重大的衣服,和穿衣者合体是基本的礼仪。而就缝制而言,如果不同布料需要拼接,很可能缝合。除了托加,剩下的常用衣物都需要缝制才能够穿上身。(当然除了缝制以外,让衣服贴身还有皮带这个选项,罗马人不论男女都会用皮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