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军和后面所谓的关宁铁骑其实压根儿不是一个时代的部队。如果真的要对比,戚家军的对比目标也应该是李成梁的辽镇。仅就隆庆万历年间两军与蒙古军队对垒的战绩来看肯定是李成梁的战果较佳。但是蓟镇的战略目标和辽镇的目标有所不同。蓟镇的目标是以“匹马不入为功”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戚继光及麾下戚家军的发挥。
关宁铁骑的组建时代是天启年广宁溃败之后,孙承宗拿着超出以往的财政支持重建的新辽兵
前请帑百二十万爲辽用,上已发五十万贮部,请复发三十万。疏略曰,数万枵腹,势何能久。有罰无赏,法何能行。但决不敢妄费一钱,臣谊在弼谐。今以边急,暂远阙廷,自念天下所极难在兵,而兵所最难在东,臣不揣材局,若冒任其难。然一简良将,便得精兵,规模旣定,便可就理。乃若仰赞圣谟,下调舆望,则诸臣之计安在天下爲难,而臣所计安在一隅爲易也。皇上躳天地神明之统,每事俱快人心,每事俱当天意,是皇上计安天下,在几微爲难。而臣所计安一隅,在枝叶爲易也。臣愿诸臣佐皇上力爲其难,而臣亦不敢自外诸臣以图难於易。上嘉奖,允议。
从辽事开始,赴辽诸军即参照征东事例食新饷,月折色 1 两 4 钱,本色米五升,这比诸边选锋战兵的饷额高很多,可以说此辽东官兵理论上全为战兵。但是组建之初关宁军的情况还是很恶劣能火器者不过数十人,骑卒精悍者不过数百人。但是孙老师有皇帝宠幸,没有兵可以从全国选兵,没有钱直接从内库掏银子。
是时能火器者不过数十人。公日短服亲至营中,按教之,始有赏无罰,继则赏罰叅,以所教多寡遟速爲诸将殿最。每大犒则厚能火器者,以表異之。又分诸赞画教肄之不少休,於是营有数百人矣。关上骑卒精悍者不过数百人,乃调千里内诸将内丁,择其尤者三千人,立爲骑营,择骑将李承先统之,中千以下,俱高其选,躬酹酒,具威仪送之蒞。於是骑士始奋矣。
向广寧溃,边臣议调九边兵十万。公曰,是不可以天下殉一隅也,乃核诸边銳卒,坐调之,止万二千人,但弗得以中下塞。而且访其镇之骁将、坐取将之来,而卽以向所请之帑尚贮兵部者,自部发边,以爲安家、衣甲、马匹费,共可二十五万。有兵马不如格者,卽擒其所发将领殉。
经过这一轮操作,到了袁崇焕崇祯初年再次整军的时候关宁军已经有七万战兵,其中十五营骑兵,马步车各三营,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而其他的:宣大 44000 员名、陕西四镇 44000 员名、蓟镇 4 万员名上下。整个边军系统辽镇一家独大。这个时候的关宁军可以说是战力雄冠九边。
这种架空对比没什么意义,狭义上的戚家军就是抗倭的那只义乌兵,并不太适合拉到辽东这种平原旷野与后金作战,他们更适合在江浙那种丘陵水网地带作战。
如果把戚继光镇守蓟州时期的蓟州军也算戚家军,那当时的蓟镇军在戚继光的整顿之下,可以说是与当时李成梁的辽军相媲美的最强的2支边军。
至于关宁,水平如何先不谈,死队友不死贫道的这种风格还是算了吧。
以大凌河之战为例,我之前以为宋伟的车营也是关宁两镇,后来才发现车营里是一堆浙兵,死的皆是关门遵密援辽的外镇兵。而一同出阵的以吴襄为首的关宁铁骑(被称作以夷攻夷为战最力的关宁铁骑就在里面),真不愧转进如风,跑的真快,刚一开打就甩下宋伟逃了,皇太极全军压上都没拦住他们跑…
辽西九城诸将领,除何可纲外,效死长山之阵者无人焉
拿这种玩意跟戚家军比,还真不嫌丢人啊!
补充一份满洲档,可见大凌河之长山之战,吴襄及骑兵一触即溃。
"明马兵即弃步兵逃遁“”。。。。。。呵呵
此官员吐槽的辽西诸将都没陷阵也不全对,毕竟跟着宋伟的步营除了山海关的车营(4900步兵加一百马兵)也加入了不少辽西步营,如辽西的车营2950名步兵+50名马兵。这些车营都跑不了被围歼了。
关宁军,还是应该把步营与擅长跑路的关宁铁骑分开来说好点。
先说南军吧
南军的军事改革模式挺好的,然而蓟镇兵变,北军不讲武德,趁南军武器都没拿到就开打,军官团死了大半,导致戚继光时期构建的新模式彻底瓦解
辽东系与西北系这帮人又回到了标兵家丁为主的模式,重新垄断九边军镇,一言以蔽之,又开始摆烂了
戚继光想的是蓟辽轮训,在九边系统里推广南军模式,再以南军为样板建设二三十万新军,万历批示否定,最后勉强练出3万样板新军,没几年就無了
之后南军去朝鲜打,也是战利品往后靠,硬仗打头,辛辛苦苦攻下城头,也要让北军将领先登得头功,没错,说的就是你李如松
他也没养什么将门
再说北军
李成梁手下都是卫所世袭军官
辽东系主打养寇,李成梁年轻力壮的时候,分寸拿捏很到位,他年老体衰下台后,其他辽东系的将领上位才出问题
以李如松为甚,李如松、杜松这批人都是莽夫流打法,早就被戚继光在军事会议上骂过了,后来身为提督蓟、辽、冀、川、浙诸军入朝作战的大军总统帅,在碧蹄馆还是这鸟样,在得知队友朝鲜探得的消息,马上让査大受、祖承训等人前去侦查
在面对增多的日军,其他人都犹豫不决,准备退军,是李如松这个虎逼让众军向前继续冲杀,结果家丁损失众多
炒花台吉出场开秀的时候,一度打得辽蓟明军不敢巡辽河流域,不敢出辽东边墙,可谓是辽东地区第一个真正反抗了大萌的强权人物
为什么大家以为戚家军只会鸳鸯阵?只精通在泥地山地打流寇?就精锐土包子?
只会一手的军队能是把一手发挥到极致的军队?
在东南沿海打倭寇时戚家军就把火绳枪便携炮用的666。
到了蓟州镇边那更是浑身火药味一言不合就枪炮洗地,搞得戚家军驻防这边闲的蛋疼人家外寇不跟他玩。有人说戚家军几无战功不过就是打了个董狐狸一个几千人的小部落,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你要知道为什么没人愿意跟戚家军玩。
火器装备率极高,十个人里边6个玩各种枪炮的,连骑兵都会玩火枪火炮,而且训练有素不欠军饷军令严明训练有素打仗不怕死,整个一近代步军队炮骑协同样板,谁来了吃炮灰盖饭的干活,谁脑子有病放着别处吃不到军饷放两枪就当对得起皇帝的北军不打去这种南军?
最后还是因为南军不欠饷不欠奖习惯了,对北军给自己欠饷赖奖的臭毛病咽不下去,结果被明军自己屠杀殆尽!哪怕是天神下凡也救不了这样带明王朝!带明灭亡这是统治阶级内部不作不死,怪不得别人!
既然是从整体来比较,戚家军就应该和关宁军来比较,而不仅仅是关宁铁骑,因为关宁军不仅是骑兵厉害,火器也不容小觑。
比如崇祯九年的弘恩寺之战,辽兵四百名火器手对抗大股清军,硬是坚持了一天才崩溃:
據遼東杏山步右營都司沈應麟報稱:本月初七日午時分,行至弘恩寺地方,據難民徐大等報稱,有達賊在琉璃河截糧奪車殺人等語。到職。卑職隨卽在寺西南二面下營,于初八日寅時分,卑職卽撥精兵四十名手執三眼鎗行至琉璃橋口,遇賊連打數鎗,賊卽返(追)我撥,趕至荳店,我兵卽上台子與賊衝打數陣,至辰時分,賊竟奔我營。卑職帶領官兵奮勇衝打,連戰七陣,打死奴賊三百餘騎。卑職因見我兵寡少,賊勢甚衆,誠恐誤事,不敢砍級。至未時分,賊糾大隊約有數萬餘騎,與我官兵對戰,衝至酉時分,打賊奴賊千餘騎賊卽四面週圍,我兵力弱不能支久戰,故將營盤躧開。
據遠探家丁徐武等報稱,初七日晚,賊大營因泥陷車,初八日仍向東北走,明甲賊二三百名在舊店阻道。我兵一枝有四百餘人,俱火器,倚弘恩寺扎營,賊初以數騎攻,後續至千騎,賊被槍砲打死幾百。因火器裝熱兵傷,餘有鑽靑逃走者。
此战督师尚书张凤翼也极为称赞:
看得遼兵弘恩寺之役,眞稱血戰!蓋以四百人卒遇大敵,乃能列營施砲,擊斃多酋,據稱打死千夷。臣初猶謂飾報,及閱戰地,見虜焚屍數處,白骨成堆,尙有無首者,委棄于田禾之內,總不欲我兵割級成功也。[1]
崇祯十四年松锦大战时,兵部职方郎中张若麒曾对前线各镇做过考察,他说:
臣於本月初四日出關,初五日次中後,阻霖雨不能前,初八日至寧,時督臣方在杏,初九日臣輕騎馳杏道經塔山,而各鎮馬步原以住牧聽調,列營路側,臣遂於馬上歷其各隊閱實之。
大段馬兵團練鎮第一,山海鎮次之,大同鎮山永分練鎮又次之,宣鎮懷標則瘦疲不堪矣,分練總兵王廷臣下馬亦俵壯,惜其不滿六七百,總兵白廣恩馬則未見也。
步火諸營亦遼鎮第一,山海次之,各鎮又次之,大同宣懷則凋殘殆甚矣。[2]
大段馬兵團練鎮第一,步火諸營亦遼鎮第一,可见关宁军是一支马步全能、冷热兵器兼善的精锐部队。虽然在与清军的战斗中关宁军经常遭人诟病,但从整体上讲,关宁军还是要优于戚家军的。
消极怠工是消极怠工,但是可以把国防部长丢死牢里,可以自己派税吏去刮地皮,哪个君主立宪的皇帝有这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