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全歼了还打个什么,那增援部队朝鲜的土都别想看见就可以直接望洋兴叹了。跨洋作战全舰敌军海军,胜负已经定论,虽然我怀疑陆军这点本事能不能吃掉上岸的日军。
我想说点别的,我们这几年,或者说这十几年的“洋务运动和北洋舰队再发掘”虽然成果卓著,一大批优秀学者对原来被忽视的很多资料进行了大量的考究和研究,但是在宣传上是有问题的。一方面,很多材料本身是脱节的,比如王家俭教授的《李鸿章与北洋水师》大半本书都在说舰队建立之前的老式水师的运作和战斗,虽然在学堂和舰队编制操练方面颇有建树,但是对舰队技术和海军战术有所疏漏;反过来,很多更加“科普向”的大众化成果展示,比如陈悦先生的《北洋水师》《北洋水师舰船志》,虽然陈悦老师劳苦功高,但是很多作品则完全着眼于“我之舰队”,对世界层面上英法俄之间飞快的技术进步追踪不足,加上一些情怀和纯粹感情的欣赏,最终容易出现普及的偏差。
当然,我可能没有资历评价诸位专家,而且从小就在看各位老师的研究成果,更多的还是景仰之情。这里只是说说一些个人感觉到有点可惜的地方。
研究海军是好的,这些年的成果是丰硕的,但是应该说有的时候我们矫枉过正了,过于拔高舰队的实力。有时候容易让人困惑。
甲午战争最接近的两次海上行动是1882地中海舰队与埃及炮兵在亚历山大港的炮战和1898年美军和西班牙舰队在古巴的炮战。怎么说呢,无论是舰队布置还是作战水平上相差还是太大了。而且舰队在这段时间完全是睡大觉,1882年炮击亚历山大的时候,放大版的定远级HMS Inflexible已经非常明确地体现出:主炮开火时舰艇上层结构受主炮影响巨大,这个问题,然后在之后十二年里海军对此不研究对策,不改装舰艇,我甚至怀疑是否知晓此事,而这件事完全是应该了解的。再比如1998年古巴海战,美军战列舰队的表现简直令人赞叹,在追击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航行条件同时维持了相当不错的命中率,完全不是94年能比的。
应该说,大东沟海战如果不是因为IJN他师从RN自己给自己点天灯,最终很可能完全不是这个结果。
怎么说呢,海军做的真的很不错,超远距离率先开火,在横队环境下开火五分钟取得命中,这是他陆军打死做不到的,很有皇家海军的风范,但是IJN证明自己才是更好的那个学生,9艘二等巡洋舰就可以直面2艘铁甲舰2艘装甲巡洋舰在内的舰队,并且集中火力发挥速射优势。所以不要过于神话舰队的战备素质,好像因为北洋水师以残留在战场上的舰艇追击IJN的本队结束,战斗就还有可能挽回。
如果真的有歼灭敌军的可能,谁会横队向敌。一支舰队以横队冲角正面敌军展开迎战的时候就已经是在决死一战了。
真正值得赞许的是即便是敌我装备悬殊,明知处于劣势,还是要主动寻战,和敌军交火。这才是海军的精髓:被击沉的战舰将汇报敌军位置,消耗敌军弹药,杀伤敌军人员,展现军事存在;但是烂在港里的舰队只能浪费国库和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