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带研究生的经验来说,我通常只会给能力比较突出的同学明确一个方向,或者直接给一个创新点,而对于能力不算突出的同学,往往才会征求一些意见,以免导致延期毕业。
读研期间的创新方向通常有三个渠道,其一是导师给,其二是课题推动,其三是自己找。
相对于课题推动和自己找来说,导师给的创新方向往往比较难,因为这个方向通常是导师正在做,或者计划做的方向,选择导师给的方向,通常也会有更多与导师交流的机会,这是好事,但是压力往往也比较大。
读研期间导师与学生是一种合作关系,站在导师的角度来说,一定有必须要做的事情,未来要做的事情,以及可以做的事情。
必须要做的事情和未来要做的事情,一定要有可靠的人选,而且这些人选会进入到核心组,这些被导师选择的同学,往往会得到导师明确的创新方向。
什么是可做的事情呢?就是在完成了必须做的事情,以及布局好了未来要做的事情之后,剩下的这些同学,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只要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导师通常都是会允许学生尝试的,这就是可以做的事情,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事情并不在导师的计划之内。
通常情况下,我在给学生安排创新方向的时候,会先有一个考察期,大概在研一的上学期会完成考察,根据大家在上学期的表现,以及体现出来的学习和科研能力,来选择一部分同学进入核心组,而对于保研的同学来说,如果科研基础比较好,我会安排提前进组。
导师在进行任务安排时,既要对学生负责,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课题负责,所以并不需要在导师的安排上想那么多,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自己上,如果实在有考虑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直接跟导师聊一下。
读研期间要勇敢一点,导师往往也都喜欢直接的学生,不要怕打扰导师,多麻烦麻烦导师并不是坏事。
最后,如果有读研相关的问题,可以向我发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