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论文数据造假被发现的可能有多大? 第1页

  

user avatar   yu-gan-50-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数据造假容不容易发现,这个命题和学科和专业有密切联系,别的专业我没有发言权,然而土木这一块,很多数据造假几乎是常态。

我问过的师兄师姐几乎就没有数据没造过假的。不是这组数据乘以十,就是那个曲线让它人工收敛,实在太多,但是都是为了最后数据好看,以及结果和预期相符。

土木这个学科,现在咱们大多数做的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弄点小创新,比如混凝土材料加点珊瑚,确实最后的结果(比如混凝土的强度啊,弹性模量啊)肯定有所区别,但是最终的结果在做实验之前一定有个预期。

所以最后修改数据就按照之前的预期来就行了。加了珊瑚的混凝土还是属于混凝土的,不会说它的材料性能,本构关系有非常大的变化。毕竟不是什么全新的材料。

而且,类似混凝土这种离散性很大的材料,本来实验结果就不是一尘不变的。好比说,咱写一个编程算法,再运算多少遍,结果都是唯一的,而混凝土这种非线性,不均质的材料,做一千次实验,可能得到的结果都不一样。当然,我说的不一样是在预期值有上下浮动。如果说一个实验预期的结果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是30MPa,但咱最后实验得到的是15Mpa,那这个差距太大,实验肯定是失败的,这个时候如果考虑到重新做一个实验周期太长(比如说浇筑一个混凝土的大梁板,不仅费钱,还特别耗时耗力),那么修改数据是最快的办法,因为保不准即使重新做一次,结果可能还是很难看。

做混凝土材料这方面数据造假,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原因:

1.本身混凝土是非线性,非均值材料,可重复性低。

2.本身混凝土属于传统材料,即使在某些配合比,骨料,胶凝材料等等有创新,但还是脱离不了混凝土的力学,材料性能,这就为造假提供了方便和参考。

凡事都没有绝对,好好做实验,规范做实验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科技部明确论文数量不可与奖励挂钩?将对科研领域产生哪些影响?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有哪些? 
  科研大牛们怎么读文献? 
  数学论文的作者会意识到自己发表的结果实际上已经有人做出来过吗? 
  大家总说差期刊灌水,好期刊还是灌水,难道论文不是有一点点创新就够了吗? 
  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提出,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是否能有效规范学术造假现象? 
  论文被知网擅自收录,九旬教授维权获赔 70 多万,怎样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知识成果? 
  论文写不下去时咋办? 
  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所带研究生论文被全文抄袭,副教授怒批抄袭者为「研究者的耻辱」,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论文怎么降重啊,降不下去啊? 

前一个讨论
如果有生存在二维的生物,应该怎么在一维上表现透视关系?
下一个讨论
假如有一个永不死的植物人,他的基因还会因为环境变化而进化吗?





© 2025-05-0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