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4亿中国人之一,我为什么不觉得眯眯眼美?
整天不相信自己的审美,就知道琢磨名为审美偏差实际迎合洋人审美的才是文化自卑
把眯眯眼等同成小眼睛的,有一个算一个,非蠢即坏,这两者的区如此明显
小眼睛:(-_-)
眯眯眼:(` _´)
很难想象是怎样的低智才能说出它们是一个东西,什么样的智商才能说出眯眯眼是普通的 小眼睛的人的样子,没有经过任何的恶意加工。你在生活里见过几个眼睛自然长成(` _´)这样的,化妆也不会化成这样好吧,况且就算有化这样的,你觉得对于正常人的审美来说这样的妆容好看吗,大家会喜欢吗,还用这个来代表华人形象,你说这不是辱华是什么。还扯什么我们玻璃心,上纲上线,对方都用屎糊你眼睛了,难不成还想彬彬有礼,虚心接受?贱不贱啊
既然你原来就长那样,直播挑衅的时候就不用手动提眼角了嘛?
既然需要手动变身,说明扮这种丑,需要故意。
你长的哪样?就是化了两个小时妆的那个样?
你长得丑,没人会说啥,可你化了好几个小时的妆,就为了化出你那副尊容,还得告诉观众那就是美,你自己不亏心么?你自己照着镜子看看,那叫“美”吗?你自己觉得你那副尊容,美吗?
为啥要指鹿为马?那是PUA测试呢。这“指丑为美”,也是异曲同工呢。
我们把洋人想的太好了,还自己理性探讨什么审美偏差,文化自卑。
其实,洋人向亚洲人做提眼角的动作,就是在骂你:傻x!
为什么?因为唐氏综合征患者的典型外貌就是:眼距宽,鼻根低平,眼裂小,眼外侧上斜。
唐氏综合征历史:1866年,英国医生唐•约翰•朗顿在学会首次发表了这一病症。它最早叫蒙古症(Mongolism)或者蒙古痴呆症(mongolian idiocy),这个名称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所以现在改称唐氏综合征。
洋人把亚洲人形象画成:眼距宽,鼻根低平,眼裂小,眼外侧上斜。
就是在故意把你打扮成傻子样,好在背后嘲笑你。
洋人怕你发觉,就假装告诉你这叫高级脸,国际范儿。利用你崇洋媚外,急于受到认可的心态,让你自觉自愿地把自己化妆成痴呆样儿。
但洋人绝不会把自己打扮成这种高级脸、国际范儿。因为洋人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
我们的时尚界、艺术圈中有一部分人中了洋人的圈套,还真把唐氏综合征当成高级和艺术。通过各种媒介和形式,把我们中国人正常的样貌扭曲成眼距宽,鼻根低平,眼裂小,眼外侧上斜的痴呆样儿。
可悲又可气!
这样吧,你去xv,ph等知名网站的3d区看看。
看看那些最火的视频里,有没有哪怕一个眯眯眼,高级脸?
人会说谎,但xp永远诚实。
既然西方这么文化自信,开放包容,那么他们一定会尊重我们的文化审美吧。
按照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对于外国的传统印象,没有什么欧美的区分,什么美国,法国,意大利。但凡是外国人,统一称之为鬼佬。
我们完全可以把整个除了中国文化圈之外的国家,称之为泛西方。研究它的学说称之为西方学。
在研究的过程中,国家和国家的区别不重要,民族和民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么觉得。简而言之,强化中西之分。
如果他们那边的学者有意见,那就是没有学术精神,接受不了异域视角的打量和考评,这本质提现了一种文化自卑。
而这种文化自卑,可以从当代美国的街头建筑研究一路回溯到希伯来文明的历史遗迹里。
别问,问就是东方的独特研究视角。
记住,一定要记住!
高级而自信的文明,总是经得住审视和研究的。因为真相不会被学术多样性淹没,反而会被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怀损害。
看一个文明有多少内蕴,就要看他们的学者和人民多包容来自于他者的审视和评论。
就个体形象来讲,在传统东方审美中,西方人是这样的:
鬼佬,或者番鬼佬,标准形象应该是红发绿眼睛,满身都是毛发。
如果不是绿色眼睛,毛发不够多,骨架不够大,不够夜叉范儿,那就不符合传统的,伟大的东方审美。
模特的标准像应该是手里拿着火枪,穿着开襟花边衬衣,露出胸毛,呲牙咧嘴。一副抢滩登陆的样子。
而这种审美印象发端于伟大的大航海时代,或者更早见于中国典籍中的“罗刹”“夜叉”等称呼。
这一审美印象早于西方审美中的东方“吊梢眼”“猪尾巴”,但不可否认地是,这都体现了两种文明对于对方亲切的打量和客观的审视,这是中西方友谊的起点,也是文明交融的语言丰碑。
这是历史见证的,真正的两种文明的因缘际会,是中西文明交融的铁证,永远不能被埋没和忽视。
在文化输出到中国的时候,泛西方文化圈,秉持着包容自信的文化态度,就应该尊重中国人民源远流长的,针对于泛西方的审美想象。
如果找的模特金发碧眼,是美国队长那号的。
一方面,这是是对于泛西方文化圈里其他发色,眸色,体毛少人群的系统性歧视,本质体现了一种文化的劣根性和排他性。
另一方面,这显然这是西方白人男性中心主义对于东方文化的攻击和蔑视,体现出了一部分基于政治的,对于东方文化的建设性欲望。
这种文化侵略性,本质是文明的低劣。
因为只有低劣的文明才追求茹毛饮血时代的侵略快感,而真正的现代文明讲究兼容并包,持有一种宏大的文化自信。
所以,鬼佬们这么文化自信,泛西方文化这么宏大且文明,那么他们一定会赞成这番言论,自己开发鬼佬妆,拍符合东方文明的审美的电影,努力活成我们眼里的他们吧。
如果不是,那这西方文明也不行啊。
我不禁要问,当“鬼佬”“罗刹”“夜叉”“红毛鬼”成为辱西代名词的时候,这一审美偏差是不是来源于整个两希文明千年间的文化不自信?如何解读这种心理?
如果上街遇到眯眯眼的人,就骂人家辱华,这才是你说的情况。
现在的情况是,导演从几百张模特卡中选中最眯眯眼的人,化妆师给她画了一个最斜的眼妆,摄影师记录下了模特最冷漠不屑的一幕。
然后指着你的鼻子告诉你,这张满脸雀斑、高原红、眼神邪恶的照片,代表着中国人的美,你不喜欢就是不够高级。
这才是审美霸凌:西方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强行驯服国内审美。
我们反对的是“由西方定义中国人的美”,我们反对的是“国内文艺作品跪舔西方审美秩序”,不是反对所有眯眯眼的人。
举个例子,一个人指着你鼻子,说“你妈是公交车”。
那你生气的原因是?
A.你歧视公交车这种交通工具。
B.你文化自卑,不够自信自己的母亲是人类。
C.因为对方在骂你。
题主说:首先排除C
1
有台湾蓝营名嘴,针对眯眯眼事件评论。
“如果「眯眯眼」就等于「辱华」,简直让全世界的人不知道如何跟中国大陆交往。”
“西方人会「非常困扰」和「无奈」,因为他们会一不小心就「辱华」”。
“所有的民族主义的极端的声张对我来讲都是民族不自信的另外一种的表现,你有这么的不自信吗?我们长得就是这个样子。”
我完全无法接受这样无知,颠倒是非的浅薄。
几经犹豫,不得不挺身说清楚、讲明白。
2
眯眯眼是不是辱华?
中国人从来不曾鄙视眯眯眼。
不论是圆眼、丹凤眼、眯眯眼,都是中国广大脸谱的一部分。
但这次是极度夸张的眯眯眼,同时往上斜吊着,两眼有不合正常比例的距离。
这些,其实许多网友都已经详细举证了。
3
陈漫被讨论的,是她为英国杂志在2012年拍的“中国12色”,其中非常诡异地,呈现“睁一眼闭一眼”的面容。
以及最近为Dior拍的,呈现的则是阴郁的表情色调,倒三角眼。
而Dior在日本与韩国拍摄的风格,却完全是天壤之别。
4
2021年清华美术院的时装秀,所有模特儿,不但清一色眯眯眼,还特别画了加强眯眯眼的妆,再刻意瞇着眼睛。
这难道不是在强调眯眯眼?
动画“雄狮少年”引起的热议之一,是主人翁的相貌。
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时装、摄影,出手的都是专业工作者。
都是以视觉表达艺术或是意念。
都明白,视觉效果带给阅听者怎样的感受。
这样的呈现,到底要表达什么概念?
自觉或不自觉的丑化,是因为这符合西方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符合西方主流的价值体系。
他们心中的中国人,就是这样,必须这样,也只能这样。
5
西方对中国的丑化与羞辱,长期以来就是脸跟身材作为刻板印象的歧视。
以眼睛来说,更是明确。
常常还搭配表情动作,用双手撑起眼尾,做出可笑的表情。
这就是羞辱跟歧视,实在没有什么好洗地的。
早年李小龙接受美国电视专访时,就曾经对这件事抗议过。
国际上,每每要羞辱中国人时,白种人就会用这个手势。
甚至是运动赛场上,都会公然这样干。
6
我在西方生活时,就碰过师友当面对我说:“你一点都不像那些中国人。你懂的!”
搭配的,就是这个手势表情。
如果硬要说这个手势表情不是羞辱歧视,那称“支那”也就不是羞辱了?
那negro也不是羞辱了。
7
所以,按照名嘴逻辑,黑人因为被叫negro而抗议,也是玻璃心?
西方社会,还有更多“玻璃心”呢。
无论是歧视女性、犹太人、黑人、LGBT、胖子等等的影像、暗示与言论,都在严厉禁止之列。
所以搞创意的人,对于什么是歧视性的视觉与影像呈现,都很清楚。
如果以同样的标准,用这样的影像逻辑,问问看那些群体的反感、抗议,会强烈多少倍?
消费者会抵制到怎样的程度?
7
近代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人的形象,傅满州最有代表性。
20世纪初,英国小说家萨克斯创作了系列小说“傅满州”。
尖下巴、八字胡、细长眼睛,邪恶,还立誓要杀光白种人,几乎是魔鬼的化身。
漫威漫画,延续了傅满州形象,创造了“满大人”。
这也就是漫威电影“尚气”,在大陆引起争议的原因之一。
8
名嘴说“你有这么不自信吗?我们长的就是这个样子。”
不好意思,我自己是长得不漂亮,但可不长那样。
我们中国人真不长你说的那样子。
名嘴问“这么不自信吗?”
错!
正因为有民族自信了,所以不接受丑化。
所以,可以理直气和地表达不舒服,反对歧视与羞辱。
所以,不再以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为荣。
丑化本身就是错的。
名嘴说我们的抗议,“西方人会非常困扰和无奈”?
那他们对犹太人、黑人、LGBT、女性打交代会不会无奈?
难道中国人到今天,还要欢欣鼓舞的接受别人的歧视形象,来跟西方人打交道?
来让西方人“不困扰,不无奈”?
9
是的,西方对中国的无奈,是因为中国人不再听话了。
中国的复兴,让西方很困扰、很无奈。
如果任凭“西方人定义的中国人形象”继续蔓延扩大,当然有利于欧美在文化话语权的定义与争夺。
更有利于文化征服。
更不要说,审美、时尚与影视产业,本身有多么巨大的尚业利益,甚至衍伸到其他产业的,更巨大的利益。
10
中国对西方,比西方对中国开放、友好、平等太多了。
名嘴指控大陆“极端民族主义”。
可颠倒是非到极致了。
极端民族主义是指歧视别的民族,用暴力手段残害屠杀其他民族,剥夺其他民族人民的生存权,肆意掠夺资源。
这不正是指西方几世纪以来干的事?
美国近来对中国的所作所为,不是“极端民族主义”?
11
对国际、历史与文化,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与反思,就会很轻易地落入被忽悠,被宰制的境地。
我们要自强,要进步,要开放。
更要警醒。
当有人说你“长得像猪”时,你有两种选择:
(1):狠狠回击——你长得才像猪,你全家都长得像猪!
(2):深度思考——他只是说我长得像猪,又没说我是猪,我是不是太敏感了?
(3):自我反省——他会这么说可能是我真的长得像猪吧,像猪就像猪吧。。。。。。
(4):完全接受——虽然他说我长得像猪,但我非常崇拜他,他说的话就是真理,从今以后我就学猪来满足他。
以上确实是两种选择,因为后三种都是自轻自贱的认同接受!
第一次注意到影视作品中的“眯眯眼”形象是在2019年9月观看日本动漫电影《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时,看完那个电影我很生气,因为这部烂片不只是像以往的日漫电影那样上映好久再来华圈钱那么简单。
《绀青之拳》和《尚气》一样,都是裹着奶油的狗屎,可国内观众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它,还有人吃完后拍手叫好。
故事的舞台在新加坡,一个华人占总人口四分之三的国家。
在电影中主要元素是被夸大成“宇宙第一神功”的日本空手道(前身为中国福建南拳白鹤拳一派,传至琉球后被称为“唐手”,20世纪20年代日本推行“去汉化”后易名空手道,截至目前东亚一些国家依然保留它最初的称谓“唐手道”。有传闻说极真空手道一直沿用白鹤拳的拳谱操练,因为无法学习中国武术的套路连贯性,便把白鹤拳的套路简化成了空手道的架构拳,20世纪50年代又被曾赴日留学的韩国人崔洪熙原封不动地挪用给跆拳道套路,美其名曰“太极”)
作为日本人扬威异域的陪衬,自然是新加坡本土的流氓海盗,两方无论哪方面都能形成鲜明对比:
日本的京极真高大威武,眼睛明亮,正气凛然,武艺精湛,威力爆表;
新加坡的华人獐头鼠目,眼角上拉,双目无神,容貌狰狞丑陋,海盗头子居然穿着马甲,留着和傅满洲一模一样的鲶鱼须,颧骨突出歪嘴奸笑。
日本空手道拳打脚踢手劈如入无人之境;
中国功夫如同滑稽的马戏团杂技,尖嘴猴腮的华人挥着三节棍上跳下窜,耍着螳螂拳左摇右晃,还有学李小龙啸叫的,结果都被“400场不败的空手道高手”一招秒杀。
我不知道这种夹杂私货,搞潜意识效应的电影是怎么过审的,而且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京极真暴揍的究竟是什么,是被丑化外衣包裹着的中华文化!
当和傅满洲一样丑陋的海盗头子被干掉后好多漫迷都在叫好,都在夸赞日本人多么有勇有谋吧?
你也许会说那是新加坡不是中国,新加坡人不是中国人,没必要太敏感,但不要忘了,新加坡人是华人,祖先都是中国人,是货真价实的中华文化圈。
最重要的一点——中国功夫是空手道的干爹,中国功夫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如果别人在丑化你,你还觉得自己反应过激是一种敏感的玻璃心,这才是真正的自卑,因为你习惯了接受嘲讽和逆来顺受,你默认了自己被丑化后的样子。
自那之后我再也没看过《名侦探柯南》,我只想说:
小日本,去你妈的,你爹才是这幅倭奴样儿!
-------------------------------------------------------------------------------------------附:DC漫画《新超人:起源——傅满洲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