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如今在全球范围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韩国政府这二十多年的努力。
从全斗焕时代开始,韩国政府就开始支持文娱产业的发展,最初是为了用娱乐行业来转移民间长期积压的社会矛盾。
而等到1990年代民主化之后,韩国政府将文娱产业视为出口创汇的新途径。
是韩国政府刻意放开文娱领域的管制,这才有了「徐太志与孩子们」的成功。
韩流与韩国政府的关系从来就没断过。
在本土产业尚且孱弱的1990年代,韩国就对电影、电视剧和音乐给予了大量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来帮助他们发展起来。
韩流在海外的最初扩张都是靠政府:
韩国政府将《冬季恋歌》《蓝色生死恋》的播放权免费送给埃及国营电视台,并自费出资添加了全程阿拉伯语字幕。
包括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诸多中东国家,都是靠韩国大使馆的外交官挨个上门免费送,韩流才打出了名气。
2000年代早期韩流在东欧、拉美和东南亚的扩散,都伴随着韩国外交的拓展。
而BTS能够在沙特阿拉伯这种极端保守的宗教国家开大型演唱会,就能知道韩国外交部这些年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
纽约时报就曾经评价韩国这种由政府推动文娱业出口的做法是「文化冷战」。
2013年独岛/竹岛事件后,韩日关系骤然转冷也导致韩流在日本的扩张受挫,最终是韩国政府出面解决了这个问题。
否则哪还有后来TWICE在日本的辉煌。
2020年韩流的全球收入为930亿美元,达到了日本(1342亿美元)的69.3%。
韩国本身就是世界第六、亚洲第二大音乐市场,仅凭借本土市场就足以养活许多公司了,向外拓展也有足够的底气。
韩国也是世界第五大电影票仓,这才有了韩国电影近年来能屡创佳绩的基础。
没有韩国经济的崛起、没有韩国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没有韩国从资金到政策的支持,韩流就不会有今天这样。
韩国人从不信任所谓的「自由市场」,从战后经济腾飞开始,韩国在各个领域获得的所有成功几乎都不是靠自由竞争。
这种由政府亲自下场操盘文娱行业的做法显得过于无赖,但确实非常好用。
日本从2013年推出的「Cool Japan」,本质上就是对韩流推广的全面学习:
政府带头在海外宣传、将推动文娱出口作为国家战略、来提升海外影响力。
而早期的日本一直认为政府不该管这些,放任民间企业自己搞,虽然确实收效不错,但毕竟是私人推广,影响有限。
高度工业化的韩国流水线对于手工作坊式的日本文娱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至今日剧在海外几乎没有任何市场,日本偶像也高度本土化,基本走不出去。
除了动画由于老本过于雄厚韩国人暂时啃不动之外,其他领域普遍全线溃败。
连韩国漫画都在侵蚀日本漫画的市场。
韩流的成功不是什么「韩国人运气好」「有美国扶持」「随便谁都能行」。
每年数百亿美元的净收入,如果别的国家也能轻松做到,那为什么不做呢?
总不能是觉得自己钱多无所谓吧?
疫情前好莱坞电影一年的全球总票房也就这个数字了,有时还不一定能达到。
韩流平均一年能为每个韩国公民直接贡献1790美元,根本就没办法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