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假如大航海时期的中国明朝能对海外扩张,美洲大陆与澳洲大陆会是中国人建立的另两个国家!? 第1页

  

user avatar   yi-zheng-ro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难,没有技术和组织优势,中国传统航海技术是海岸线航海,没办法进行横穿成大洋的航行。明代海商、海盗在组织层面上就是沿海地方渔户商户等海上游民团体的大集合,只有好勇斗狠、自己摸索经验的船老大。明代水师自郑和以后就少有在外作战的经历,他们对付倭寇的主要战术是利用船身坚固的优势进行冲撞,对付西方强国的水上力量是集中三十倍以上的人力优势取胜。无论是大明民间还是政府的海上力量,大航海时代后他们都只能在近海作战取胜。

明代以后中国海上制图工艺、导航技术已经大为落后,明代的针路图海图只能记录航线和沿途标识,在精确度上已经比不上西洋航海图。

1756年清朝的针路图,从福建到琉球的航线。

利玛窦带来的1570年地图,感受一下差距。到明未清初以后,西洋传教士成了政府制图的主力。

航海和制图在15世纪后期的欧洲是赚钱行业,一张海图值千金,制图师是当时最高薪的职业之一。在中国针路图和潮头歌成了船老大们私藏的技艺,弊帚自珍让技术更加落后。明代中国在海船制造、火器研发、航海技术、海图绘制等方面全面落后于西方强国,没有航海科技树上的技术优势当然就当不上海上霸主。

即使明朝想要海外扩张,还得补上海船制造、火器研发、航海技术、海图绘制等课题。而且,明朝的体制无法利用“特许公司”、“东印度公司”类型的管理能力,开拓海外领土获得收入的能力几乎不存在,这是最要命的一点,七下西洋之所以停止,最主要是财政入不敷出。明朝一直反对私人开矿、反对私人海外贸易,不可能以国家力量去支持民间私人公司开拓海外。如果出现了一个积极开拓海外贸易、殖民全世界的明朝,那就一定在明朝内部发生了颠覆性的革命,彻底重塑了国家体制,嗯,一定是某个穿越者到来了......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不具备技术条件。

探索美洲和澳洲是跨洋远征,以当时明朝的技术条件支撑不了这种规模的有效人口输出,横跨太平洋和探索印度洋是两个概念。

更何况当时人又没开天眼,根本不知道太平洋那边到底有什么东西,不论是大富大贵的还是食不果腹的,谁愿意冒这个险?谁又冒得起这个险?真就“太平洋漂”啊?

即便是幸运地发现了夏威夷之类的大岛屿,估计也只会把那里当成“蓬莱”一样“世界尽头”的地方,谁能保证再往东会发现那么大一片的新大陆啊?

而南进探索澳洲的话,看澳大利亚现在的环境和人口分布就能知道了,最适合人类居住的那些地方,都是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但发现澳洲的话,以当时的条件,基本只会在澳大利亚的北部开发部分地方。但澳大利亚的开发,是很依赖技术条件的,在当时的条件下,它不是一个多宜居的地方,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移民吸引力,如果在老家能有地能衣食无忧,谁愿意远渡重洋跑去这种地方。

二、缺乏经济基础和扩张动机。

明朝自身的资源够用,鼎盛时期的明朝,因为资源的重新洗牌,生产力也逐渐恢复,本土资源就足够利用开发了,即便没有土木堡之类的挫败,大明一路顺风地要继续扩张的话,往中亚、西亚和东南亚扩张好不好?整合东北亚好不好?官府垄断海外贸易的利润好不好?为什么还要向未知的海外去扩张?

而后期明朝国力逐渐衰退,可供进行跨洋远征的财力和人力都缺乏,这还怎么扩张?

大航海时代的西欧南欧诸国能进行扩张,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而明朝时的中国,在这三个方面都缺乏,即便开了挂,明朝的技术足够支撑,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依旧会限制这种跨洋移民的有效规模,现代的美洲和澳洲之所有吸引力,是其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的,而不单单是那片土地带来的。

而且,在农业时代,维持农业从业人口的储量是非常重要的,不然王朝的抗风险能力就会减弱,不论是限制人口外流,还是出于防止扩张带来的权力分散和“天高皇帝远”的失控,这种扩张即便能实现,其力度也会相当有限。

现代人事后诸葛亮地知道商业和殖民的重要性,但仅在当时而言,这明显是个“超纲”的要求,既缺乏物质基础,也缺乏动机的支撑。


user avatar   wei-yun-dong-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征伐美洲非胜计,而谏天子出兵无用,合计五说疏》


“天朝与美洲,隔绝小东洋、北海、大东洋,声息自古不相闻,而犬羊异类,不服王化,未曾藩属,而《祖训》无传,收之不可为功,弃之不可为惜;此征之无用一也。”


“据郑和报称,美洲土司有八十八国,每国整兵不下万余,则约有土兵八十万人,今驻支古牙、止会、朦山、十字山尾等处者,不下十万,其精锐不可不为多也。彼以逸待劳,我以劳攻逸,可乎?如驱群羊而攻虎豹矣,此为惜命好仁之举也?总能渡海涉远,未必能胜,而况风波汹涌,万不能济乎?且以数万之师捣之,众寡易见,胜负能分;此征之无用二也。”


“臣闻海道不下二万里,风波浪涛最恶者绝有四千两,不惟天兵舟师难渡,而况古兵法云:千里馈粮。然则万里之征,必绝粮哉!士有饥色,必无战心,敢当土兵之一攻一守乎?而沿海诸省中,惟浙、闽去美洲稍近,而南直隶、广东、辽东不止二万里云。茫茫大海,嗷嗷天兵,运粮之道不通,兵饷何能接济?或曰:可缴、可垦。可缴者征之土人为粮米,而土人果愿助天兵乎?恳者谓之屯田,而由春之秋,士能不饮不食而待之也?即或粮道能通,而征输必倍于交趾,谅必加赋于小农,不忧揭竿之变也?此征之无用三也。”


“倾以天兵调伐交趾,人且喋喋生怨而几成奇变,而况天兵之远征美洲乎?料必死之役也。不死于万里波涛,亦必死于土人之攻,谁肯舍身以勇往者?势必骚动,别生事端!交趾、漠北之患未除,而天兵内变先作,是剿也,是抚也?剿则数万精兵必损,抚则不惟亏输银粮,亦必损朝廷威严,是两难之事也。此征之无用四也。”


“惟闻陛下欲以闽、浙、广、直四省之兵,各取一万五千,合六万人以攻美洲。若浙、直沿海兵,多不逾万尔。今每省调一万五千,则比空垒而出,则防守者何资?使有叛逆称时而出,不惟浙直难守,南京、凤阳亦比有损,即或北上以胁山东、京师,亦未可知。而北有虏患,南有叛逆,不可不察也;此征之无用五也。”


上面这封奏疏,主要是修改自万历朝鲜战争时期,朝臣反对明神宗跨海捣巢日本的说辞,然后捣巢日本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征服美洲的话,基本上在探讨阶段就会流产,落地实施的概率比捣巢日本还小。


user avatar   xiang-tian-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某些人的观点:明朝人能移民东南亚,就能移民美洲、澳洲,英国的民间资本能办,明朝的民间资本就也能办。好逻辑啊,照这么说:我能跳一米多高,那就肯定能跳到太阳上去:广东能种甘蔗,辽东就肯定也能种。


就算不考虑航线探索的难度,有现成的海图,这事也是一定成不了的。

先说美洲,从中国出航,沿着马尼拉大帆船的航线去美洲,是可以做到的,第一站就是加利福尼亚。

西班牙人在1542年就探索过加利福尼亚的海岸了,可是他们直到两百多年后的1768年才去殖民。即便是加州农业条件最好的中央谷地,到1848年的时候,也只有些小镇。

首先,可以排除西班牙人尊重当地原住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其次,可以排除西班牙殖民者不需要土地。最后,可以排除这二百多年的西班牙当权者脑子都有问题。

所以,可见殖民加利福尼亚确实有客观阻碍。

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就是西班牙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以为加利福尼亚是个岛,直到18世纪,传教士尤比西奥·基诺才证明了加利福尼亚和大陆是连着的。

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西班牙人竟然花了快二百年的时间才弄明白,这显然不会是因为西班牙人智商不够或者他们没有探索精神,他们要是没有探索精神,又怎么可能征服墨西哥。然而,从墨西哥到加利福尼亚的陆地道路要翻山越岭过沙漠,谁闲着没事往那儿走。

我们上中学时地理课上都教过,加利福尼亚沿海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个气候对农业其实不那么友好。雨热不同期是个很麻烦的时候,夏天光热充足,正是植物生长的时候,可是缺水,要是种葡萄、无花果、柑橘、油橄榄这些经济作物还不错,但对于很多粮食作物来说就就不那么合适了,冬小麦还成。如果要种粮食,就需要有水利工程保证灌溉。

在地中海沿岸,人类已经刨地几千年了,对于气候有很强的应对能力,而加利福尼亚的原住民的生产生活中,农业所占的比重很低,以打猎、捕鱼、采集为主要的获取食物的手段。西班牙人如果要殖民加利福尼亚,得从头开始修建水利设施,改良耕地。道路条件差(其实是压根没有道路),还得修水利,移民自然非常不便。在这里垦荒需要花高昂的成本,可是殖民地又消费不了那么多农产品,到这种偏远的地方种地,交通不便、地处和原住民争斗的前哨等因素提高了成本,产品会缺乏竞争力,很可能种得出来卖不出去。所以西班牙人虽然经常在海上路过加利福尼亚,但是一直认为这里没什么价值,没有那么强的动力去搞清这里是不是岛,就拖了近二百年才完成对这块自己眼皮底下的土地的探索。

近在墨西哥的西班牙人尚且如此,更何况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明朝。让明朝出钱去修水利,那无异于天方夜谭,国内多少水利设施想修都没钱修,还往美洲投资,谁敢提这样的意见,肯定被认为是失心疯了。建个殖民地,得驻军,得修防御工事,长城边境和西南改土归流的地方好些碉堡的工程都领不到拨款,就算大明户部把衙门都卖了,连仓库的砖都卖给百姓垒猪圈,这种项目也不可能申请到预算。

利用民间资本也是不可能的,能背井离乡去移民的人,哪个不是穷得连裤子都穿不起。能有钱往殖民地投资的人,在国内放高利贷不香吗,资助一群穷光蛋去地球对面种地,鬼知道多少年才能回本,要是放高利贷,就算遵纪守法,一年也有36%的利润。国内的农民还不起债,债主还能抢走他们的土地抵债,可以把他们全家卖去做奴仆,移民美洲的农民要是还不起债,反正本来都是一无所有的光棍,直接逃进山里找印第安人投奔自由。

澳大利亚也有同样的问题,就是缺水。最大的墨累河一年的流量只比得上密西西比河9天的流量。降水量不仅少,还没有规律,自流井的水盐分太高,也不适合灌溉。澳大利亚的土壤也很贫瘠,很容易盐碱化,不少地区因为地势低,会被海潮淹没,既没有大河又没有沃土,被河水带入海中的养分自然也少,所以沿海的鱼类也少,而鱼类是殖民者在登陆初期非常重要的食物补充。现在澳大利亚能生产那么多农产品,养那么多羊,背后有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投入支撑,还需要矿业来补充,在明朝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的。荷兰人在17世纪就知道澳大利亚的存在了,但是从来没起过任何占领这里的念头,可不是因为荷兰人蠢。英国人最开始也只拿这里当成流放犯人的地方,那是有道理的,这里的自然条件确实是不行。一个中国农民但凡在广东有三亩地,也不会跑到这里来。

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后来出现大批移民,都是被淘金热带起来的,可是如果没有前期殖民,又怎么可能发现金矿呢。

澳大利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和亚洲大陆之间是有天险阻隔的,在风帆时代,赤道无风带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澳大利亚最适合移民的地方就是东南海岸,可是澳大利亚的东北海岸有大堡礁阻隔。要是按照塔斯曼探索南方大陆的路线,得先去毛里求斯,再顺着西风去澳大利亚,探险船可以这样跑,移民哪禁得起这样的折腾。如果在17世纪移民澳大利亚,十死其九也是很正常的,更早的年代就更不用说了。要是从印尼那边沿着岛去澳大利亚北部,路上的死亡率倒是不至于那么高,然而那里是整个澳大利亚沿海自然条件最差的地方,去那儿殖民只能饿死。

横跨太平洋去美洲的路没那么险,但也得在海上漂半年,中途还没什么地方可以补给,绕道夏威夷会偏离洋流,商船能走,不代表移民船能走,一船人死一大半也是很正常的。

移民的路上需要有食宿的保障,要有人来组织,要花钱组织船队,把移民送到地方之后,就算不修水利,也得让他们盖房子,要有农具,要有耕牛,要有种子,要有第一年的口粮。而且也不能朝廷出钱培养反贼,还得设官员管辖他们。一个移民的路费、安家费、管理费,直接买粮食赈济灾民,可能能赈济十个人。所以越是爱民的好皇帝、好官,就越不会支持这种花大钱冒大险还救不活几个人的项目。




  

相关话题

  高晓松说郑成功不姓郑,那郑成功姓什么呢? 
  后古典期玛雅相比古典玛雅有什么显著进步和落后。? 
  “精神朱家人”这个词是谁发明的?目的是什么?又造成了什么? 
  为什么清军入关时面对拥有火器的明军势如破竹?而清朝末年却被洋夷打的溃不成军? 
  为何明朝无大师? 
  如何评价清朝? 
  明朝在哪些方面「远迈汉唐」?又在哪些方面没有「远迈汉唐」? 
  感觉宋明的士大夫(小地主)完全没用。宋明的士大夫和汉唐的士大夫到底有什么区别,风骨不同是怎么造成的? 
  君士坦丁堡之战如果让同时期的明朝来守,奥斯曼帝国能否攻陷? 
  历史上有哪些人物不该洗白,却反而洗白了?又有哪些人物应该洗白的?比如章惇? 

前一个讨论
健身之后,是否要等身体的酸痛完全消除后才继续下一次锻炼?
下一个讨论
知乎的评论内容由作者筛选后展示是都被滥用了?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