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 大多数质疑岳飞诸葛亮的人,他们的水平还不足以认识李定国这个人物。
想了想,这个问题还是在5.1回答掉。
首先,现代对岳王爷、葛公、关二爷的质疑,除岳王爷是民国时有些派系给攘外必先安内造势,用屁股创造历史(我不是要黑那谁)带来的历史余毒。其他的大部分质疑,绝大部分都是诞生于网文圈和影视圈这两个被金元价值观极度扭曲的区域,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传统形象的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吸引流量,攫取利益,至于英雄们真正的形象如何,贵圈的绝大部分人是不关心也不在乎的,典型如:
但这好歹还算是类似于日本“大河剧”类型的戏说,而下面这个,贵圈就是在纯粹的侮辱。
因此,在贵圈不仅不是没有人质疑李定国,更是有人赤裸裸地羞辱李定国。
其次,即使在键政史学圈就我所知也并不是没有人质疑李定国的能力和功绩,仅我在知乎和贴吧上看到的,就有人吹袁贬李,不同程度地看轻甚至贬低李定国的才能和忠心,甚至连某些高水准的知乎明史大V对李定国的才能评价也是相当之低。
諾,你们要的质疑(手动斜眼)
我虽然也就是个半桶水的明末史研究者,但有兴趣做一些统计工作。关于李定国的才能,的确他不是岳武穆也不是于少保,没能匡复天下、还我河山,但请问明末谁做到这一点了,袁嘟嘟,洪督师,史道邻还是吴长伯?甚至延平郡王都没做到这一点,可以上任何人起点都远比当响马出身的他要高的多的多。
而他消灭的满清亲王,郡王,伯爵,男爵,都统,护军统领,副统领,轻车都尉在内的60多个有记录的敌军将校的名字就静静地待在他生前最大的敌人自己的实录、忠义传、忠节传、族谱通志里,记录在你大清自己的贤良祀里,我粗略一数,就有:
八旗祀典二功臣廟祀賢良祠功臣廟祀
前殿正龕:敬謹莊親王尼堪 武壮王孔有徳
東次龕:一等伯程尼
西次龕:都統沙里布 三等男护军统领喀爾他拉
東又次龕:副都統多頗洛 副都統渾錦 一等男拜才
还有莽仪禄、玛欣在内N多轻车都尉以下不能单独立牌的。
@Pepsi路灯,你身为一个满人,居然不知道你大清自己的贤良祀里的”大清忠烈“是因为什么原因死的,简直建州失格,自裁吧。死于袁督师且明确单独立碑的只有二等子觉罗拜三一个。
这些功绩既不是明末的小说家,也不是大萌自己的报捷文书杜撰出的奇幻文学,而是真切地存在于历史,连敌人都不得不承认。反倒是由于当时的小说家言,让衡阳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被不少人黑屁成撞大运只消灭了尼堪身边20人的战斗。许多人也不清楚衡阳和磨盘山在清廷内部均是被视为败仗来处理;不清楚吴三桂在有名的三患二难疏后手掌满汉七万大军,清廷中枢其实是希望他去消灭李定国的,这个目标甚至还在捕捉永历之上——“遣内大臣公爱星阿为定西将军。领将士往征逆贼李定国。赐之敕谕曰。兹以逆贼李定国、已经败窜。怙恶不悛。宜尽根株、以安疆圉。特命尔爱星阿、为定西将军。统兵同平西王吴三桂、相机征讨。”可吴长伯在磨盘山和李定国交手后压根就不想再和晋王第二次交手,面对兵不过万伤病累累的晋王所部只是派兵盯防,反而带着七万大军去缅甸武装游行了一番后就回师昆明。
他确实在主政期间战略决策上有重大失误,对西南明军的败亡负有重要责任,但从袁崇焕到吴三桂谁没有在战略上失策过。袁督师从“五年平辽”到“必不使敌潜越一步”,结果呢?孙可望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发起内战,“破滇之日用以囚永历并定国、文秀诸文武解黔耳”,结果呢?延平王在石头城下“必使管效忠知我手段”,结果呢?吴三桂在兵锋全盛之时,顿兵越州,要“欲出万全,不肯弃滇、黔根本”,结果呢?个个都是flag大王,也就洪经略的眼光、部署、指挥没什么太大可以指摘的地方,可他关键时刻意志不坚,先顶不住陈新甲的贸然进军,后又受不了生死考验最后从大明督师成了满清的三等轻车都尉。
即使不考虑任何气节因素,只以成败论英雄,那个时代汉人军事才能上可以和他并列的,也不过是洪承畴、吴三桂、朱成功,最多加上三藩之变时才达到巅峰的马宝、刘国轩、赵良栋六人,各方面都明确强于他的,也就洪承畴一个。换算到三国相当于从黄巾到三分归一的整个三国时期,能排进前10。
最后,关于“忠心”的问题,我也想认真谈谈。我个人觉得,对于一个一生经历几乎就是那个时代缩影的人而言,谈他对一家一姓王朝的忠诚是不大透彻甚至有些浅薄的,他最后能达到民族英雄的高度必然只能忠诚于那段历史,忠诚于那段历史下千千万万普通人共同作出的选择所形成的潮流,是代替那些已死和将死的人幸运地成为铭刻在史书上的代表。
而这个形象,我觉得岳王爷是论外,确实比不了,可比之二爷、葛公,其实更加立体、鲜活乃至沉重的。对于二爷和葛公而言,忠于大汉即是不幸又是大幸,不幸在于复兴华夏第一帝国的理想过于梦幻了,幸运在于他们很早就遇到了先主,而先主平心而论确实是可以托付终身的君主,因此并不存在两难的人生选择。
而对李定国来说,他生活的时代是极为复杂而残酷的,甚至善恶的象征都在急剧变化,大明早就饿殍遍野、腐朽不堪,三饷都征到江南大疫、西湖因为死人太多而泛臭,许都带着不少小乡绅造反的地步;可诞生于明末酷暴气氛 下的各路义军也很难说符合人们的期待,他的义父张献忠一贯以残暴著称;以致满清甚至都一度凭借刚入关时的“惺惺作态”让时人幻想将是安定天下的“王师”,结果却是从一个火坑掉进另一个更深的火坑里,大明反而摇身一变成了反抗暴政的旗帜。这不是“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而是“你就在深渊中,深渊吞噬着你”。事实上,李定国遇到的几个主君——张献忠,孙可望,朱由榔,也没有一个是真正值得效忠的。
所以,他的人生几乎处处都会遇到在性命、道义、友情、功业上做艰难选择,有些甚至连后人都很难评价是对是错。我把他遇到的种种都列出来,诸君自己看看你们能活到第几关。
1、在饿殍遍野 的关中,去死还是当响马 ,没得选,不去做强盗早就成一具尸体了
2、在响马圈里混到张献忠义子的身份,这个能力和运气缺一不可,八大王可是出了名的既残暴又精明
3、襄阳城下,作为十六骑之一攻击杨嗣昌的大本营,明军再废,你这边也只有十六个人,一不小心就交待了。
4、好不容易进天府之国了,你义父也疯了,天天喝酒,喝high了就杀人,你和 孙大哥劝了一次,被打的连妈都不认识,哦,不,你应该从小就不记得自己妈什么样,但确实马都骑不了。算了吧,也只能跟着杀人了。
5、好不容易在孙大哥带领下到了云南,自己不过是升了个旗,就被捆起来打了一百军棍,要和他拼命,被 白文选 拉住 ,想想算了吧,兄弟间还是要团结,继续领军消灭沙定洲
6、你的幕僚金维新天天给你讲三国演义,你的老乡杨畏知天天劝你忠君报国,这个时候你的梦想会是什么?
7、受孙大哥 ,不,现在应该叫孙国主的委派,你消灭了孔有德,但和满清亲王尼堪的交手第一天并不利,你还有信心第二天继续安排作战吗?
8、桂林之战打赢了,孙国主和朝廷的封王使者同时到你这边,你怎么选?
9、衡阳之战后,孙国主叫你带兵去辰州和他会合,刘三弟写信告诉你不能去,去了就死,你自己的老婆和孩子还在孙国主手中,你怎么选?
10、选择脱离孙国主和延平王联手,结果延平王放你鸽子,只能强攻新会,现在满清把手无寸铁的平民当作肉盾派出去修补城墙的缺口,你怎么办?
11、攻取广州转移圣驾的计划失败了后,你回到云南,有人劝你把孙可望的家小当筹码,可你觉得孙可望毕竟没有对你的家人下手,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孙大哥能念旧日之情,该怎么办?
12、但孙可望早就被权力腐蚀的利令智昏了,内战让西南明军元气,也让你不再信任自己嫡系以外的任何人,甚至是曾经的三弟刘文秀,你也有变得和孙可望一样的危险。
13、你在对抗满清大军的部署上犯下错误,撤退时有人建议一把火烧掉昆明的粮草,可烧掉昆明的粮草来年云南就要饿死许多人,你下得了这个决心吗?
14、撤退后,清军穷追不舍,滇西的几条防线都被迅速攻破,这种情况下,你有足够的勇气和士气 正旺的满清追兵在磨盘山殊死一战吗?
15、你击退了清兵,可陛下也退入了蛮邦 缅甸,你派出的使者都被 缅人所杀,而 陛下正在缅甸把玉玺碎了当赌资玩得正high,甚至按缅人的要求告诉迎驾的明军滚回去,“此间乐,不思明”,你还有是否愿意为这种废物在西南转战千里,收拾余烬。
16、缅人终于 发觉这个“上国天子”其实没什么卵用,永历在缅甸一天不如一天,你是否还愿意在异国他乡和数倍 甚至十倍于己的缅军战斗,就为了微不足道的一点希望。
17、吴三桂大军出征的消息传来后,你最后的同事,最后的兄弟甚至可以说最后的朋友,白文选都无法再承受压力打算 向满清投降了,之前因为类似原因处死了共事多年的贺九仪的你,这个时候还下得去手吗?
18、终于,陛下也被杀了,你做的最后努力——联络十三家、向泰国借兵都成了彻底的无用功。现在,四十二岁的你,失去了所有的兄弟,自己的君主,复国的梦想,精神和身体都被折磨到了尽头,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嘱咐儿子“宁死荒郊,勿降也”。然后,你才终于成为了任何人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
我自己都 觉得无比的苦闷,因为我知道我在那个时代可能连第一关都过不去,而李定国他努力坚持到了最后,总是努力去选他认为最对的那个答案,虽然很可惜还是没能得出最正确的答案, 但徐鼒已经对此做出了最恰当的总结“事更难于崖山、节不让乎孤竹!“
许多人,条件和出身都比他强的多,可最终选错了一步就成了洪承畴、水太凉、郑芝龙、孙可望,甚至还有吴长伯这种三次关键选择依次有负民族(开关迎鞑),有负国家(绞杀永历),有负自己(起兵反清)的奇葩。因此历史上李定国那份答卷,已经是独一无二了。
另一方面 ,这个回答也不仅仅代表着他自己,是以那些被压迫、被欺凌、去反抗的人的回答为样本,从那些在陕西的灾荒、兵乱中死去和侥幸活下来的,在农民起义的怒火中燃烧的 和被灼烧的,在西南边疆分裂势力的浪潮中努力保护领土的,在民族压迫中放下成见携手抗清的千千万万人对历史的回答中,选择了一个足够幸运走到那个时代尾声的答卷,来代表那段历史的潮流。
李定国本人的才干、对一家一姓的势力的忠诚心,其实都是可以被质疑的,但唯独他这个形象背后所代表的反抗压迫(不论是本民族还是外民族的)、忠于本心的精神,是不能被质疑的,尤其在今天这个具有代表性的日子。
于国朝六十九年劳动节夜记。
质疑之前某人难道不是得先知道此人?大多数喷子们连李定国是谁都不知道,从哪儿找切入(黑)点?
首先知名度不够,不是因为他没本事,而是像他这种既不服务于知识分子阶层又不服务于清朝统治者的牛人,人家才不帮你宣传呢。
其次对于李定国,根本不用质疑,直接抹黑就行了,没见辫子剧里李定国都变成太监了么。就是摆明恶心你。
中途岛战役……
不能这么讲。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人兼任多个藩镇首领是常规操作。比如王宗嗣。曾经任安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看账面实力的话。卧槽。从哈萨克斯坦到山西,所有边军全归这哥们一个人管。然后呢?不也没出事嘛。
安禄山任三镇节度使。看起来很屌。其实他也就是在范阳和卢龙两镇树大根深。任河东节度的时间并不长。如果让河东军打蛮子。安禄山做得到。但是让河东军南下。安禄山并没有那个控制力。叛乱以后的河东军也印证了这一点。
至于说为什么给安禄山干了三镇节度使。是因为即便如此。安禄山也并没有挑战中央的能力。老皇帝是这么认为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所以问题的根本在于。老皇帝可能是懒政、怠政。但并没有老年痴呆。问题的关键。是。安禄山石乐志。搞起了一件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成功的叛乱。
然后结果就是老皇帝一通神级微操。把半年可以搞定的事情拖了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