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生物领域的学术造假情况较为突出吗? 第1页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生物领域的造假实在太容易。

因为绝大多数的所谓的成果都不是最终产物。比如心肌干细胞这个已经被证实造假的领域。它的最终产品是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塞。而其研究的过程无比漫长。比如你先要研究一下如何标记干细胞,标记干细胞的手段可以用特殊染料,而染料又要研究其毒性和可靠性,此外还要研究在不同ph值,温度,粘稠度下染料的活性。当然标记染料千千万万种,到底是用荧光染料,荧光蛋白还是同位素,要标记的靶向是什么,是干细胞的某种特殊蛋白质还是干细胞的细胞核...

仅仅一个选染料标记干细胞的问题就可以毕业三五个博士生了而这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无数的子课题在那里。

为什么很少有人质疑学术大牛,因为重复实验的成本太高,而且一个微小的环节一点点小问题就可能导致实验不能重复。换句话说,你花了很多钱没有重复出来的实验并不足以证明别人的实验结果就是错误的。想要证明某个实验结果是错误的,需要多数次地重复,而这多次的重复都需要钱!一般的科研工作者,根本就没有这个钱去做这件事。而且就算你证明了别人的结果是错误的,对你而言没有任何好处!相反很可能会让你自己的项目无法结题,让你自己的文章无法发表,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为何要去做呢?

所以简而言之,问题有二

第一,证伪成本太高

第二,证伪收益为负

成本高,收益负,出力不讨好!试问谁会去做这么傻的事情呢?而反过来,造假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造假成本很低!

造假的手段有很多,最劣质的是对图像直接修改。高明一点的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在算法上做点手脚,再高明点的就在实验上做点文章,还有更绝的,在实验仪器上动点手脚(参数)。

实验条件,实验仪器,数据处理算法这三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有太多可以悄悄作假的地方。生物实验里,温度高一度少一度,ph值多0.01少0.01,燃料浓度多一点少一点,数十个参量,你稍微调整一下就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实验结果。

上百万的实验仪器,可以设定的参量没有上百也有几十个,某些不起眼的参量略略微调,就能让采集的数据完全符合你的要求。

数据处理的算法往往也繁复无比,拟合算法里面的参数也有十几个,去噪的算法,图像处理的算法,任何一个算法都不是普通人能够简单理解的。算法上做点手脚更是难以查验。而且很难去界定这是主观造假还是无意造假。

我当年在实验室工作的时候,因为对数据处理比较在行,所以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句,告诉我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果,无所谓你给我什么原始数据,我肯定能处理出你想要的结果

而这种造假一方面不复杂,二方面很难被查出来,三方面收益极大。想象一下,如果实验结果不好就无法按时毕业,无法及时评上教授的损失有多大,那么造假的收益就有多大。

因此,总结一下,造假的优点有三

第一,实现简单

第二,难以查出

第三,收益极高

那么在这样情况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学术造假有多么的普遍了!

当然,最最重要的原因我觉得大家也许忽略了,那就是科技对生产的推动作用相比其几十年前大大降低!或者我们可以说是科技停滞。

试想如果科研对生产力依然有很大的推动效果,大家都忙着去赚钱了,谁还有心思去造假呢?所以现阶段的情况是,取得好的科研成果正变得越来越难,周期越来越长,投入越来越大。而科研成果的受益却相比以往越来越少,同时从事科研的人却越来越多。在这样的一个形势下,造假就变得非常普遍。

事实上,造假有很多种,在明知道有技术瓶颈的情况下,依然吹嘘自己的科研成果,其实也是一种造假。如果把这个也算上,那么没有造过假的科研工作者恐怕真的就是凤毛麟角了。

西方的中世纪和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都是不重视科研的。其本质其实是科技停滞,当投入与产出失衡时,无可避免地就会缩减投入。今天连美国也开始大量消减科研经费,这似乎是一个科技停滞开始的标志。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科技停滞状态其实才是常态,而科技大发展才是特殊情况。大概这一二百年的人经历了太多变化,才会把常态和特殊情况给颠倒了。

如果科技停滞的状态继续下去,未来学术造假将会越来越普遍,而且级别会越来越高,我们有生之年将会看到更多的学术大牛下马,也将看到更多读书无用论,当然科技停滞的另外一个表现是,年轻人的机会会越来越少,资产的价格会越来越高。




  

相关话题

  翟天临事件影响到今年毕业的博士和硕士毕业生了吗? 
  科研工作者如何整理实验数据? 
  猫算是外来物种吗?大约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对本土的小动物危害大吗? 
  写论文时的学术引用可以从哪些网站找到资源? 
  论文阅读平台 ReadPaper 覆盖近 2 亿篇论文还免费,使用体验如何?还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从进化角度,为什么女性分娩应该感到疼痛? 
  如何看待网传中国工程院调查院士李兆申疑似涉嫌剽窃论文? 
  从信息编码学的角度看DNA碱基对对应特定胺基酸,有哪些独特的感受? 
  2021 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公布,共 191 人,你对哪位科学家有所了解? 
  如何看待最近很多学术明星被学生低级学术不端所坑? 

前一个讨论
美国有通过不了审查的电影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分析中国社会和欧美社会对科学技术特别是对科技人才重视程度的差异,为什么现代科学源自欧美而不是中国?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