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难道我们吃的不是同一种肉么?
或者,你是用微波炉或者烤箱加热的?
炖肉要想酥烂且口感好,关键在于水必须没过肉且一开始必须是小火,待到肉炖得烂了之后,再开大火收汁。否则,如果一开始就是大火,那么当水面低于肉之后,肉接触空气的部分会迅速流失水分,肉也会变硬。
也是因为如此,由于你做的菜出锅的时候是热的,因此水分依然在快速流失。且,你把菜放在外面的时候,食物内的水分也会蒸发。假如说你把炖烂的肉在厨房里放一晚上,第二天早晨起来肉肯定也会变干变硬的。
这本来就已经很糟糕,而假如你是用微波炉加热的,那就更是完了。微波炉加热本来就会导致水分流失,再碰上已经变干变硬的肉,那口感肯定好不了。
想要让红烧肉在反复加热后依然能保持酥烂的口感,按照以下几步做就行了:
首先,待红烧肉变凉后将其盛入碗中,这是因为在汤汁在碗中的高度会比盘中更高,能包裹住更多的肉;
其次,给碗绷上保鲜膜并放入冰箱。如果是点的外卖或从饭店带回来的剩菜,盖好饭盒的盖子。
第三,切忌用微波炉加热。再次食用时,可直接将肉与汤汁倒入锅中,然后开小火加热,加热过程中不断搅动肉块,让汤汁能包裹肉块。待到汤汁沸腾时,即可出锅。如果没办法开火加热或者身边只有微波炉,那么可在加热前搅拌一下肉块,让汤汁与肉块多接触一下,然后重新绷上保鲜膜以中火加热,切忌开中高火或高火。
如果你现在加热后还是柴,不妨按照这个方法试一试。
肉的质地一直是个神奇的命题。
有的人烧出来的肉软硬适中,有的人照着同样的菜谱却死活做不出来。烧菜的火力、时间,甚至油、淀粉的使用都对肉的质地产生重要的影响。
肉是嫩还是老,核心点是温度,因为它决定了熟肉的2个核心要素:肌纤维的状态和水含量
回到上面这个提问来,我们先来看看肉越炖越烂、越炒越硬背后的原因。
也就是说,温度是怎么影响肉里面肌纤维状态和水含量的?
肉其实是个“水货”,肉重量的70-80%都是水。
可是这个“水货”伪装的特别好,即使它里面大部分是水,你却看不出来。
因为水不会流出来。
为什么不流出来呢?这就跟肌肉的结构有关系了。
肌肉是由一束束肌原纤维组成的,就是上图右上角的Myofibril,水就存在肌原纤维里面。
一般情况下,水是被紧紧包裹在里面的,即使你用力挤也挤不出来。
“时间就像肌肉里的水,你怎么挤也挤不出来”--开尔文
但是,如果肉的温度上升的话,里面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就会因为聚集而失去弹性 (蛋白变性),这种强悍的储水能力就消失了。
上图是牛肉在不同温度下逐步失水和变硬的过程,总的来说是有两轮的变化。
第一轮变化是在115-120°F (46-49°C)开始的,肉的体积开始缩小,因为肌球蛋白开始变性聚集了;
第二轮变化是在150-163°F (66-73°C) 开始,肉的体积开始进一步缩小,这回是肌动蛋白变性聚集了。
在整个变化的过程中,牛肉中的肌纤维在持续的聚集、收缩,把里面储存的水“挤”了出来。
原来被肌纤维包裹的“非自由水”变成了可以流动的“自由水”。
所以我们在用筷子捅一下半熟的牛排,能看到红色的血水渗出来。
就像上图一样,鸡肉的纤维在加热前是比较饱满的,在水煮或者焙烤后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皱缩。
也就是说,在温度上升时肉在同时经历变熟和变老的过程。
在原理上,食品安全和美味似乎是无法兼得的。
但努力的吃货们总有办法把这两种冲突错开。
比如我们针对肉片的大火爆炒。
在肌肉纤维收缩之前把肉煮熟了,然后在肉汁大量流出之前熄火,尽可能地保留肉片的口感。
但是对于厚度比较大的肉块,这样会增大肉块内外部的温差。
比如,大火煎一块厚牛排的时候,内外部的温差可能会达到40度以上,煎完时可能会出现下图中Blue rare这样的情况。
如果想做成左下角Medium rare这种效果呢?
那就得小火慢煎,将内外部的温差控制在15度以内,这样才比较好达到外焦里嫩的效果。
但是,对于炖煮了一两个小时的肉来说,上面的原理好像不完全适用。
明明已经长时间加热的肉,为什么还能保持不变老呢?
一是因为炖煮时候火候控制的比较好,水的损失比较少;
二是有一种新的物质代替了水,赋予了肉润滑的口感。
它就是肉筋(结缔组织)溶解后产生的明胶。
在长时间的炖煮中,捆绑住肌纤维束的肉筋溶解成明胶.
这些新生成的明胶给我们的口腔提供了一种润滑的口感。
但是,被过度加热的明胶同样会被煮干,润滑的作用也会消失。
为什么烧完的肉反复加热会越来越老?
那是因为水和明胶被煮干了,肉变柴了,润滑的口感也消失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用微波炉加热剩菜。
因为微波炉加热的速度太快、过程中也没法观察,所以一不留神就会出现过度加热的情况。
用微波炉热好的肉菜,尤其是不带汤那种,拿出来时候容易会变得又干又硬。
所以,二次加热时候同样需要注意控制火候,避免过度加热。
这也是烧完的肉反复加热会变老的原因。
对烹饪中的「锅气」有兴趣的可以看这篇:
Reference
一大早起来真是笑死我了。
由于老头环空前的热潮,以及B站特有的UP主靠制作视频吸引流量转直播的模式,导致很多有人气但完全没有魂系列经验的主播在播这款游戏。比如某幻、瓶子。
(就是一开始制作视频是主业,直播是兼职,甚至是乐趣兴趣,到直播为主,制作视频反倒成了兼职。这种现象在游戏区特别明显。)
这就很有节目效果了,我看几个有名气的主播,都是重复被虐,平均活不过5分钟。真正是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跌倒。
很多在我们这些老玩家看来常识性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完全不存在的。
盾反这种就不提了(其实我也不会),连二人转、回合制、推图都不懂。在大型地牢里不想打小怪,一个劲往前跑,结果变成开火车;当着怪物的面喝药=白喝;开宝箱被怪物背刺;以为学了法术就是法爷了,结果被几只鸟打得抱头鼠窜。
然后另一边,那些原本有魂系列经验的主播,就吃了刻板印象的亏。觉得自己有技术有实力,也不练级就顺着主线硬钢。就比如一上来的野外精英太阳骑士,要么你死要么我亡,绕路是不可能绕路的。
太阳骑士都还好,毕竟王老菊都能杀。
但没有等级,没有血量,没有伤害,硬钢噩兆。
真当噩兆快慢刀是假的,自己打几次就能盾反了?而且老头环这次砍了盾反在BOSS战中的作用,要反三次(二次)才能触发处决。
结果被虐3000遍,又不好意思去练级,尬在那了。
老头环是不是玩家的盛宴我还不知道(买了游戏,昨天也预下载了,结果今天起来发现那个盘满了……正在重新下载,下载完了又发现,我的电脑只有8G内存……),但肯定是不少主播的灾难、观众的盛宴。
当然,我也知道有些主播直播受罪是搞节目效果,但我也是真看到有主播被气到下播了。
另外一点,老头环这次其实是以探索为主要玩法。
B站UP主老戴今天专门做了一期视频讲解,想要玩好、玩轻松,就是尽可能的探索地图,拿物品、刷等级。而不是走到哪杀到哪,打不过硬去打。
就比如第一个剧情BOSS前,大地图上有的是小型地牢,野外精英,要把图清完了再去打噩兆,真跟打弟弟一样。(收回我的话,40级30血20耐20敏+3打刀7瓶奶,打了7次才过。前三次就是纯背板,后三次有点贪,经常血瓶白喝,最后一次基本掌握出手时机,就硬耗过去了。)
其实魂系列游戏特别吃角色强度(等级、装备),一些小怪你一刀砍死和一刀残血,完全就是两种难度。打BOSS,你挨一下就要喝药,和挨两下才需要喝药也是两倍的差距。
不过按照这么个玩法,的确没有什么节目效果。
讲真,还真就是看那些新手主播无能狂怒最有节目效果。
至于游戏本体,如今我也的确是玩上了,总体上来说符合我的期待。
作为一个中年人,我其实是在看了老头环试玩视频后才接触魂系列的。
原因有2,一是手残反映慢,玩这种游戏非常苦手;二是,我其实不太喜欢魂系列那种压抑的黑暗风格。
但老头环作为开放世界,虽然依旧以压抑阴郁为主,但也有光明广阔的场景。比如一开始做完新手指引推门而出的那一刻。
至于在难度与操作方面,远程技能的实用化,召唤物的存在,以及跳砍与伪盾反的出现,真的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只是看你愿不愿意当一个“卑鄙的褪色者”。
远程技能包括法术与射击。我玩的武士,初始给的长弓非常给力。尤其记得推一座城堡图的时候,一开始不清楚套路,进入城堡被满地的炸药桶与两个放火球的法师直接秒了。复活后掏出长弓,一剑封喉,解决掉法师无伤过了。
还有初期的一个地牢,一个场景墙上爬着的与左右墙角蹲着的类似地精的怪物,近战5-6刀才能砍死。
第一次去直接围殴致死。
第二次,用弓箭一只只引过来,很轻松就过了。
至于近战武器,我是非常推荐初期见完老婆就能开箱子拿到的君王大剑。
这把武器虽然攻速低,成长性也低,但在初期真的非常实用。
尤其是在跳劈方面。
这一作跳劈虽然强但也看武器,比如武士上来给的打刀就属于跳劈对空,跳起来横着劈一刀,有时候都打不到站着的怪。而大剑则是竖着往地上砸,范围极大。
我举一个例子,就是我开地图第一次遇到红灵。就是等对方打完一套跳劈就完了。
我的战斗策略就是,遇事不决,举盾防御,然后跳劈。
至于BOSS战,依旧有难度,也许跳劈和法术都没啥作用,依靠的依旧是精准的闪躲后普攻(排除盾反)。
但我觉得这算是魂系列的乐趣之一。
如果随便什么BOSS战都能逃课,那也就没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