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自我吧。
有这种想法的人,大部分都会有自己的童年比别人不快乐,成年比别人更卑微的经历。
看到大家讨论的这么热烈,我有点懵逼
我经常在朋友圈见到这句话,不过正常情况下,它的后面都跟着xx教育,助力孩子美好人生,春季寒假班免费试听xxx……
所以这玩意压根不就是各种随时可能跑路的培训机构整出来的一句广告文案?你们居然在这里论证它合理与否?
天底下的广告有一个在乎合理与否的吗?
哪里不会点哪里,收礼只收脑白金。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恒源祥,羊羊羊!
所以不用看了,三年级二班李子明同学,尼玛用8848钛合金手机打来电话,说孩子感冒发烧老不好,多半是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问我怎么办?我说我们全家都用纳爱斯!没有蛀牙!
你是不是听得胃酸胃胀不消化?饿货,来条士力架吧!哈药六厂出品,掌握核心科技,多重强效去污因子,清新舒适防侧漏……Come on baby,你也要来一颗吗?不,海苔我只要美好时光!旺旺!
中国人讲究凡事讲个“度”,不偏不倚、恰如其分。
讲个自己的例子:
我从小就是钢琴琴童,也少不了被逼着寒暑假年年考级、逼着弹练习曲巴赫复调。
但是现在的我很感激父母当初恰到好处的逼迫,让我现在能保留对钢琴的兴趣、又不至于没有长处。
相对的,同年龄里许多琴童,要么被家里人逼迫、两三年考出10级然后发誓再也不碰钢琴,要么浅尝辄止、只略懂皮毛后就没有接触。
而我,现在还能爱好钢琴,喜欢的时候即兴伴奏自己喜欢的曲子,不亦乐乎。
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最好是能保有度量,不要太过压迫,也不要听之任之。
快乐教育不是放纵教育,应试教育也不是压迫教育。
这首歌大家一定都听过:
小朋友 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为什么 别人在那看漫画
我却在学画画 对着钢琴说话
别人在玩游戏
我却靠在墙壁背我的 ABC
……
长大后我开始明白
为什么我 跑得比别人快
飞得比别人高
将来大家看的都是我画的漫画
大家唱的都是 我写的歌
妈妈的辛苦 不让你看见
温暖的食谱在她心里面
有空就多多握握她的手
把手牵着一起梦游
……
我会用功读书
用功读书
怎么会从我嘴巴说出
不想你输
所以要叫你用功读书
……
可怜天下父母心,对于生性贪玩、不喜欢学习的小孩子来说,任何的快乐教育都只会养出美国红脖子,而不是能够面对社会挑战的人才。
没有叶惠美鞭策,周杰伦也许现在就是个其貌不扬的上班族,平时喜欢哼哼曲子写写歌,但因为没有多年的音乐基础,可能只会被人视为“玩票”。
甚至因为身体疾病关系,能不能找到老婆都是个问题。
哪里还有后来的周董?
所以仅从标题而言,我认为没有丝毫的毛病。这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家长对待子女的正确态度。
但问题又来了:是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准确发掘孩子天赋,给孩子最为恰当的培养呢?
如果当初周杰伦被逼着学习的不是音乐,而是英语,亦或者跆拳道,他能不能成才呢?
所以对一名家长来说,不要没事儿跟孩子强调“你要懂得感恩”,还是好好考虑一下:
你能不能成为叶惠美吧!
不管大家怎么批判,这就是现实,当然即使放弃少年时的快乐,成年了也大概率还是卑微,只是这个概率会小那么一点点,小到正好能让人感受到。(很多批判的人其实是已经感受不到这个概率的变化了。)
为了这么微小的概率值不值得付出这样的代价?这你得看他背后的大奖是什么面额。简单的来说这个奖励是让你从一条流浪狗变成宠物狗(不需要阉割的那种),变成王思聪家的狗,甚至化去横骨脱胎为人。你觉得怎么样?
非常赞同 @默苍离 ~学习难道一定是痛苦的事吗?这个想法太先入为主了。如果学习那么痛苦,是因为我们对学习不感兴趣。我觉得和父母学校老师教育体制都脱不了关系。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反而在工作以后会自觉看书,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难道是父母又逼着了还是因为他想再次体验痛苦??我觉得这是他自己的内驱力在让他坚持这些事。我们父母不应该把“学习就一定痛苦”这样的观念植入给孩子。
我高中的生物老师讲课非常通俗易懂,还很风趣,全班同学上课的时候都聚精会神,作业也都努力完成。当时一点都没觉得痛苦,相反很快乐。他教的内容,我一辈子都会记得。大家肯定都有体会,但凡老师讲课有意思的,大家都爱上他的课。那种天天照本宣科,只会要求努力刷题的老师,我们都会本能讨厌他。甚至很多时候是因为讨厌老师,然后就特别厌恶这门课。我就是因为特别不喜欢英语老师,连带直接放弃英语,高中三年都没及格过......
我们父母最重要的是保护孩子那颗好奇的童心。让他愿意去探索,愿意去学习,不是逼着他非得过一个不快乐的童年和少年,得到一个让父母满意的高分。现在的我早就背不全古诗词,也不会解方程式,更记不得铁和硫酸的反应式。但我的生活不上不下,烦恼不多不少,平淡而温暖。
我没想过一定要我的孩子考高分读名牌大学,他有他的人生,就好像一棵水仙不会变成百合。我能做的就是努力奋斗,在他想发芽的时候帮助他,在他开花的时候替他鼓掌。
12.4更新————
早上看到一段话,深有感触
世界变化得如此之快,没有一代人能预见下一代人的成长。一味追求分数,其实是一种标准化的育儿方式。不焦虑不意味着不用心,不为考试成绩焦虑的父母,可能要动更多的脑筋、有更多的耐心、承担更大的压力。无论在教育中选择那种“战术”,我们都需要知道一个前提:人生并不在考上大学那天结束,也不在拿到入职通知时戛然而止。天才永远是极少数,对绝大多数家庭而言,如何帮助一个普通孩子过上有价值的、充盈幸福的人生,这才是真正课题。
你把孩子的快乐剥夺了并不能让他不卑微,反而有可能让他更卑微。
请不要再继续论述吃苦哲学的合理有效性了,从本质上说,吃苦,是为了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范围内弥补物质条件的缺失,从而达到和物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差不多的实践效果。
换言之,它是一种万不得已之下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必要手段,也不是主要手段,更不是目的。
吃苦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吃苦本身,以吃苦本身为目的只有一种场景,那就是你在床上有特殊兴趣。
老一辈的人之所以重视吃苦,根本原因在于物质条件在全社会范围内的长期深度匮乏,这导致了在一般社会实践中对主观能动性弥补物质条件不足的长期刚性需求,这种刚性需求催生了路径依赖,路径依赖久而久之形而上学,最终演变为一种社会氛围和道德戒律,很多老一辈往往在物质条件足够的情况下也要强行找苦吃,以自证很“努力”,而完全无视这种主观能动性的投入是否有合理的产出,乃至于很多时候这种主观能动性的投入本身其实并没有有效产出,完全属于无效投入,但因为附和吃苦哲学的价值体系,因而都具有了道义正确性。
吃苦哲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有其合理性,毕竟物质条件匮乏到一定程度,社会矛盾又巨大到不得不解决的程度,那么自然只能深挖主观能动性潜力,激发起人的每一分力量,才能向死而生。
然而时移事异,外部环境变了,还死抱着教条,那就成了刻舟求剑。
比如有时候你没事在家里躺一会或者玩会游戏,家里人就要喷你懒,可你不懒又能怎么样,事情都干完了,难不成为了证明自己勤快去买两斤煤来洗着玩?
这种毛病该改一改了,所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古猿尚且知道能磨石头最好别磨人,他们都知道这个道理,难道我们现代人类文明还不如古猿?
另外,我有一个猜想,不一定对,由于农业技术的发达和高产作物的引进造成了劳动力的绝对过剩,而在解决一般社会实践所遇到的诸多问题的过程中,对主观能动性的过分强调和长期低效的劳动力投入形成了路径依赖,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对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发明缺乏动力,毕竟通过简单投入人力就能多快好省的解决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那为何还要费时费力去改进和发明生产工具呢?
长此以往,科学技术的内生性迭代进步进程被生生打断。
这可能是导致中国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国家,乃至于错过了科学精神和工业革命两大关键风口的重要原因。
如果这个猜想为真,那么吃苦哲学实为亡国陋规。
用武汉话说,这种行为叫:装精。意思是“假装精明”。
等你娃长大了,那是十几二十年的事情,十几二十年以后的事情,谁说得清楚?
不说别的,这些父母当年也曾经为人子女的,自己扪心自问,当你是子女的时候,你爹你妈当年给你规划的路线,你是按照这个路线走的?
不都偏了吗?
八十年代初供销社还是香饽饽咧,国营工厂是非常好的单位。
当年兴致勃勃的进了供销社,结果后来一个改革,全下岗,进了国企,后来改革全下岗。
找谁去?当年又是谁给的建议?不就是父母么。
然后父母双手一摊:我当年那知道咧?
作为现时的成年人,不去努力改变这个 “不当人上人就意味着卑微” 的成年人世界,却想着要通过祸害孩子们能发育得个高腿长胸挺器大屁股翘 + 三观向上不扭曲 + 两性关系健康的关键窗口期,去延续这种 “不当人上人就意味着卑微” 的扭曲价值观循环,正可谓,不但身体欠发育,脑子也不健全。
这种孩子的上限,又是如何呢?形迹猥琐 + 三观扭曲 + 木有性生活,却能刷人上人的存在感,以对浓浓的卑微感进行无效补偿,是么?
我们这代成年人中,已经有够多这类存在了。下一代?救救孩子们吧!
看了最高赞的几个回答,应该都是还没有为人父母的人写的,作为一个父亲,觉得非常刻薄,而这些回答能获得数万高赞,又说明这个时代年轻人对严格的父母、平庸的父母、贫穷的父母的是怎样一种心态。
我觉得准备要孩子的准父母应该看看这些回答,再考虑是否生育。考虑现在的社会环境和阶层壁垒,自己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自己又有多大概率被冷嘲热讽,再决定是否把他(她)生出来。
我还是觉得普通父母教孩子争气、去拼、去卷,是无可指摘的,但扪心自问,在这个时代,他们输赢与否,原生家庭的经济实力、所在阶层,所在圈子占相当的比重。出身平庸又不天赋异禀的他们,要拼到什么时候,什么地步,拼赢多少人,才能拼上一个体面的中产阶级生活呢?
已经有孩子的父母不要因为高赞回答就停止鸡娃,因为在至卷的时代,想过上正常人衣食无忧、车房婚孩、老有所养的生活都必须卷赢95%的人,普通的你已经把娃生出来了,他(她)大概率要在一条内卷的路上拼个你死我活,我们不是福利社会,初高中就五五分流了,对娃放任自流会让他(她)的人生下限极低,也不负责。
而还没有生育的父母,真的要好好想一想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