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还依然热爱它。”
类似的,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卑微,那就是努力过完一辈子之后,才发现没有一天做过自己。
一个从小秉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信念,卷了一辈子结果还失败了的国男工具人,试图把自己失败的内卷经验传给下一代的话语权PUA 。
如果吃苦受累就能成为人上人,那么人类首富应该是一头拉磨拉到过劳死的驴子。
鉴于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灰色的,那还不如给年少时光留下一点亮色。
古今中外几千年的历史,人上人都是靠生出来的,至于中国某些特殊时期的特殊历史经验,不具备推广的价值。
所以,当文章里面的父母,与其拼命的PUA自己的子女,还不如自己努力的996或者007,没准还可以抓住特殊时期的一点点尾巴。如果能够猝死那就更好了,即多了公司赔偿金和保险金(记得给自己买大额寿保),又可以省了养老和晚年医疗的费用,直接让子女的人生起飞,赢在了起跑线上。
所谓学历优势——指拿到更好的学历更方便打工。
所谓医疗优势——指打工几十年攒一身病以后就可以拿着命换来的钱去住院。
所谓掌握命运——指运气好大城市买学区房上车,以后说不定能当息爷吃利息。
以前嘲讽放羊娃:放羊——娶老婆——生娃——放羊的循环。
现在难道就不是一个:被大城市资产阶级剥削——削尖脑袋留下来——想办法在这生娃——继续被大城市资产阶级剥削。
哦说不定哪天就运气好上车有了两套房,然后可以当息爷剥削曾经的自己。
当你开始破罐子破摔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都豁然开朗,租鸡青一不是终极道路,回家种地才是你最好的未来,现在营养都不错,如果就是单纯过日子,以前的同桌其实也很漂亮。
天天养生都瘦到140斤了,体重身体状态都恢复正常,晚上都能让女朋友下不了床的那种,你们爱卷就继续卷咯。
又有人拿所谓的“区位优势”来讲笑话了,我就问一句话,我就算未来几个大城市都扩到4000万人了,中国有十个这种大城市,那也才四亿人,剩下八个亿呢?
六亿人月收入低于一千,全国交个人所得税的人才几千万,发展的日子不知道有多远,真就以为大城市现在这样就是极限了?
人的个人能力在时代狂潮之前是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大城市本来的很多企业外迁到二线城市就是事实,到巨型城市内卷早就不是未来唯一的道路了。
我就说句不太客气的话,假设“建设二线城市”“开发中西部落后地区”成为了最紧迫的事情,到底谁在时代潮流还真不一定。
是不是大家都发现了我尿黄的奥秘,所以天天邀请我来浇醒这些人。
说现在的教育界是公共厕所也不过分,哪哪都一股恶臭,遍地都是遗害万年的垃圾教育理念。打眼一看,不少传颂千年的老物件,不少稀奇古怪的舶来品,人人当个宝贝把玩不止。
唯独共产主义教育理念,就是说不通,没人信,别问,问就是觉得假大空。呵呵。
最怕就是有些家长,自以为自己读了几篇朋友圈的文章,家长帮里一交流,晚上流着眼泪回忆起自己在社会上挨过的毒打,然后就默默练了一套邪功。然后就摆好架势,在家里开始比划了。
说真的,作为老师,我宁愿有些家长别管孩子,特别是高年级,人均拱火高手。
白天在学校里,我们这些当老师的磨破嘴皮子,掏心掏肺,十八般专业技能全上,好不容易有点进展。回家后,父母一通操作,孩子的心态又回到解放前了。
什么是人菜还瘾大的真实写照!
如果实在忍不住,觉得孩子问题大破天了,然后他就是不听你的,那读读老庄哲学,学学无为而治,反正你也帮不上什么忙,孩子都被你造成这样了,你能闭嘴就已经是最大的帮助了,就少说少做多支持就行,别在那翻浪花了。
这个案例中,她家孩子在少年时最大的坎不是学习,是一个善于把学校和人生恶魔化,手动往学习过程里加黄连的妈。
谁他娘的告诉你学习就不快乐?小孩为啥不爱学习,做家长的心里没数么?
刚进学校的时候,他对学习的了解是中性的。
还不是因为家长拿孩子当攀比工具,自己的第二个分身加意愿延续,对孩子吹毛求疵,瞎定目标,从不鼓励,动辄打骂,重则人格羞辱,不给方法,只讲努力,还特喜欢归因到天分和性别上。
一通操作下来,还要求孩子学习好,不然就是不吃苦,不感恩,不懂事。
这类大戏,我带学生的时候天天看。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每个悲惨的家庭,各有各的道德绑架小妙招。
一看到这种言之凿凿的为你好我就来气,说着那狐狸尾巴不就露出来了么?
说到底,用了那个老师的例子,还不是养儿防老。用你的优秀,保障我的舒服。不丢人,一点也不丢人。
股市里投点钱,还要天天盯着呢,更别说这么一大笔养老投资了,那不得把折线盯得死死的,绝不能有片刻放松,不然亏死了。
我们国家真是把社会主义教育理念放下太久了。
很多人活着活着,一个健步就后撤到封建社会了。
还不如封建社会。《触龙说赵太后》里,人家还有“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觉悟呢,换到现在,就是父母为自己计深远了。
共产主义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不是你的私欲发泄场。
教育孩子,是为国立人,然后为国选材。
我直白讲,任何不以发展人的社会属性为目标的教育都是垃圾。
他道德底线完备么?人际交往的能力健全么?身心发育健康么?基于天赋的知识和技能纯熟么?有面向职业的目标和能力培育么?对自我,社会和国家有合理认知么?
……
看清楚这些叫人的社会属性。教育不是啃知识,是培育人,再培育人才。
光盯着知识,高分低能的,高学历犯罪的,高学历卖国贼……比比皆是。不是有个学历和分数就完事了。
为什么教育是社会责任?
因为我们这代人,一闭眼,一蹬腿,之后的社会全是他们的。哪怕你家孩子混迹在最底层,他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他在自己岗位上发光发热,那也比躺在地里的死人贡献多。
他是什么样子,国家的未来就什么样子。对祖国的未来得保有尊重,人家比你年轻就是比你有希望,有价值。
你别盯着你养老送终那点事看,那只是一个人发展的附加物。我们搞教育,不就是为了孩子能走下去,创造社会价值,实现自我价值。什么养老送终,个人前程不都有了么。教育格局能大点么?
有些父母巴不得自己孩子在家里是条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育全部都攥在自己手里。
然后还盼着,你在家是狗,出去就能变成人,还得是人上人,您搁这演西游记呢。
还有跑来问我,选择权怎么能交给孩子?他选错了怎么办?
连文理科,大学专业,结婚对象都选不了,这么点责任都承担不起的,你期盼着他出去到社会中打拼出个模样来,和别人抢社会资源?
想当人上人,起码他得有为人的基本能力。
在家里没能力,出去能力卓绝
在家里只会听话,出去勇敢果断
在家里毫无主见,出去理想远大
……
天天反复横跳,不会扯裤裆么?
严重怀疑,这和大学不许恋爱,出去立马要求你二胎的家长是同一批人。一样的自我分裂。
还有人跑来问,为啥孩子学习没动力?
那不是废话么。从来就没给过孩子远大的理想,也没给他为自己负责任的机会。
小的时候,天天被羞辱,对于学习只有挫败感。长大一点,就明白了自己做狗的命运,做再多也就是父母的一张底牌。天天听着道貌岸然的道德绑架话术,换你你有动力么?
家庭教育才是影响孩子的重要因子,我对这类家长从来都没啥好话。
自己选择成为垃圾没有问题,但是麻烦做个人,别把自己的失败味儿往下一代身上蹭。他先是一个不同于你的人,一个国家的公民,然后才是你的儿女。
我衷心建议大家找对象的时候,如果不丁克,可以考察下对方的教育理念,把这项纳入对方家庭关系考察中。
有些教育理念扭曲的,或者对方在特别扭曲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务必慎重。
个人品格问题,比如出个轨啥的,绿你一个。
教育问题,真正地祸害几代人。知乎问答里各类家族史追溯,数不胜数。
以上。
文章看完,一声叹息。
看完已有回答,第二声叹息。
为人父母的仔细读下我这篇吧。
作者在文中是浓厚的【明白人口吻】,但实际上是个【自以为明白】的糊涂人。
孩子的悲哀,不是碰到严厉和要求高的家长,是碰到这种半吊子。
简单分析下该怎么办吧:
少年阶段的快乐是什么?
很多家长自己喜欢一些级别不高的趣味,不去以身作则,自己天天玩手游看抖音大腿韩剧玛丽苏,孩子通过观察和学习家长的行为来确认价值观,就自然会认为的快乐就是手游抖音谈恋爱,这种对快乐的认知形成以后,在孩子心里,就会变成只有无意义的消耗性的玩才是快乐的。
这种快乐本身很狭义,感性的消耗型趣味,对于个人成长的增值很有限。
消耗型趣味变成孩子心中快乐的唯一标准了,父母开始逼着孩子刷题了,然后把快乐与学习对立起来,孩子心中对学习的定义,就变成了“不快乐”。
这种情况下你能逼出天天学习的孩子,那这孩子成年以后大概率得放飞自我放飞到堕落的程度。
因为要补偿。
明白人应该怎么教育呢?
首先你自己就得以身作则,比如,读书能够学到的东西跟孩子分享,一些有用的知识是如何产生成就感的要与孩子探讨,最重要的,你要求孩子的东西,你自己得能够做到。
行动和榜样是最好的教育。
需要在初始阶段就让孩子明白,快乐有两种,一种是感性的直接的快乐,一种是成长或战胜挑战的快乐,后者更加有趣。
从某种意义上讲,解决数学难题与玩三消游戏一样,都是一种解密,其反馈的成就感是一样的,但一些半吊子家长首先给孩子打上了“学习没乐趣”的思想钢印,剥夺了孩子的这种乐趣。
在好的引导下,学习与快乐不是相反的两面,而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同行者。
而多数家长没有这么做,他们一边放纵着浪费自己的时间,并把放纵的行为赤裸裸的展现给孩子,一方面要求孩子去做一些家长做不到的自律的事情。
这太拧了,真的。
所以这些家长焦虑的根本是什么?
他们自己管理不好自己,没办法成为榜样。
孩子都是好孩子。
老鸡汤了。
考虑到对于未成年人而言亲子关系的不对等性,我认为这个时代的城市家庭中绝大多数亲子矛盾,都可以归结为:
“家长们一边在精神耐受力与自愈力的方面太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年人,一边又在尊重与主观能动性的方面太不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年人。”
而对于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焦虑来源,其实又可以被归结为:
“家长不仅对‘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结果’充满焦虑,而且对‘孩子在取得学业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完美符合期望’充满了偏执。”
而上述两点结合在一起,就有了问题中现象的广泛存在:
“一方面按照最愚钝顽劣的预设为自家孩子制定严苛呆板的学习计划,另一方面又把最聪慧孩子们能够达成的上限作为自家孩子的预期与目标。而这其间的鸿沟,就指望孩子自己用不限量供应的‘自控力’堆砌来填平。”
相关内容:
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少年,我宁愿欠你一个轻松的成年,也不愿看到你悲惨的中年;
青年,我宁愿欠你一个体面的中年,也不愿看到你凄惨的老年;
中年,我宁愿欠你一个安稳的老年,也不愿看到你无助的晚年;
逝者,我宁愿欠你一个盛大的葬礼,也不愿看到你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
总而言之,人类,我宁愿你从未来过,也不愿你有悲惨的一生。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无论是世俗意义上的卓越,殚精竭虑的胜利,呕心沥血的奋斗,还是“咸鱼”、“佛系”、“躺平”、“摆烂”,最终目的都是人,都是人的自由和幸福。
“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奋斗也好,躺平也好,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什么手段都是好手段。如果奋斗能让你拥有一个快乐的少年,那就肆意挥洒青春;如果“躺平”能够给你带来悠然见南山的闲适,那就纵情享受生活。
你现在在进行的事业,应该让你更加自由,更加幸福,而不是相反。混淆目的和手段,为成功放弃人的价值,放弃人的尊严,乃至放弃人的自由和幸福,无疑是本末倒置。如果一个人努力那么久,只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不自由,更加不幸福,TA的努力又有什么意义?
你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金钱地位美貌等等,而在于你就是你。因此,人应当在生命的本真和创造的意义上理解幸福,而非从成功学的意义上理解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的渺小,又是如此的珍贵。每个人都不是他人实现幸福的手段,一代人也不是另一代人实现幸福的工具。大历史下,几十年不过是一瞬,但对一个人而言,几十年就是百分之百的一生,仅此一次、绝无仅有的一生。
因此,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很重要,但像米奇尼克说的那样,为了一个美好的今天更加重要。
高情商: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
低情商: 我没有幸福的少年,你也别想有。
各种中年老年的排比句我就不提了,你不就怕孩子直接回一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吗?
其实说穿了就是半吊子读书人的学历崇拜。
这些家长应该多上知乎,就会发现孩子就算上了top 3或者10422,读了博,不管是考公进了部委或者是出了国进了FANG或者去了非洲。不管童年快乐不快乐,最后成年还不是一样是上知乎搞入关和反入关。
还不如现在就发个键盘。
ps:突然想起来,好像不管入关还是反入关派的领袖都标榜自己有快乐的童年。所以这个文案其实可以改一改: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键政的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