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法搞
古人鉴别银子有三种办法,每种都很简单有效
其一是称重,说是称重其实掂量两下就行了,古代除了铅和金之外很少有什么东西的密度能超过银,如果拿着特别轻显然是假的,没法利用轻金属造假,同时,比银子密度大的也只有铅特别便宜,铜比银密度略小同时稍微有点贵但也勉强能行,所以假银子往往必定含铅或者铜
其二是看,银子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哪怕氧化了拿醋擦一下就又漂漂亮亮了,含铅的合金比如铅锡合金很难做到这一点,往往呈充满了廉价感的青灰色而且表面凹凸不平,只能骗骗没见过银子的人,而含铜……那颜色就更加明显了,所以古人造假银子一般用铅芯镀银或者铜芯镀银
其三是咬一下,或者指甲划一下,现代人往往有个错觉就是以为贵金属很硬,但其实银和金都很软,纯银指甲划一下就会留下痕迹,而镀银的会表面剥离,露出下面的铜芯或者铅芯
文明一点的不会拿牙咬,而是拿针戳,道理一个样
哪怕说真用某种便宜合金造出了跟银子一样的密度和光泽,但是合金会变硬,一咬发现咬不动,或者针戳不动,就会发现不对了,顺便一提,前文提到的铅锡合金也是牙咬不动针戳不动的
正所谓“大道至简”,最专业的造假法就是把银镀层做厚一点,或者干脆在空心银元宝里注铅,那就有点难以分辨了,不过这就提高了造假成本,而且拿刀切开还是会暴露的
或者可以更简一点,自近代地理大发现以来,银开采量剧增,导致银价大幅贬值,既然现代银子这么便宜,直接带银子去得了
穿越带真货就行。
古代银子比现代贵很多,你换成黄金回现代,在回去,一来一回轻松十倍利润。
现代黄金几百块一克。
白银几块一克。能差一百倍。
回到古代黄金兑白银,大概1比5到1比10。
想为所欲为就为所欲为。
如果真有想法在古代卖东西,又不改变时代,可以考虑弄一台制冰机过去。
想搞好一块房产,把发电机和制冷设备都按好。
之后就可以不停的制冰。
这个东西古代的夏天也有,并且贼贵。
水车发电啊,随便来几个大学生就能设计一套可以稳定发电的传动装置了。
想要回过去搞古董是可以的,而且肯定是真货。
毕竟你的星空可能是梵高亲手卖给你的。
然而你要面对一个问题
这张穿越时空的画最多是半年前画的。
不管是c14检测,还是材质老化鉴定都过不去。
所以想弄古董的可以把宝贝藏在一个合适的密室里。
等到了现在再过去挖出来。
当然你也可以在莱茵河畔埋一个自古以来的界碑。
密西西比河某处弄一个 李白到此一游。
好望角刻上郑和奉命宣扬国威。
等地理大发现的时候自古以来。
要是能搞到宇航服,就在月亮上星条旗边上,写一个禁止乱扔垃圾。边上放个兵马俑。
不知道美国宇航员会不会吓尿。
ps 并不是通过了c14检测就肯定是老物件了。
比如有人会用长城的砖来造假。
但是通过不了肯定不是老物件。
造假的挺难的,看题主你这个说明,完全可以带真的去。
白银在古代是称重使用的,付钱的时候肯定要上称,分量肯定不能少了。现在的白银又不贵,4-5元一克,古代一两大约35克,一两银子不过175元,十两银子也不到两千。
十两银子在古代是一笔巨款,江南膏腴之地的水田,不过2两银子一亩。古代所谓“五亩水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种生活,十两银子就可以在古代大部分地区办下来,二十两银子绝对可以搞定。二十两银子现在买,也就3500。
如果可以多次往返,都不用搞什么古董,拿现代的925银去古代换黄金就可以轻松发财。
金银在古代是硬通货,在现代也一样是硬通货。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比价,实际上在古代,铜钱、金、银更接近于三种同步流通的外汇。古代在中国金银的兑换比是1:10到1:20之间波动,如果可以到日本的话,金银兑换比能到1:5。
金银不论古今都是硬通货,古代拿出来那就是钱,今天卖贵金属的商店或者当铺基本上是无限收的。那今天的金银比价呢?那可是经常在的在1:100左右。黄金一般约300左右一克,925银四五块钱一克。拿现代的925银去古代,拿出手那是妥妥的好银子,口才好些还可以谈个好比例。换成黄金后拿回现代,找个金店就能脱手。
不过要能这么跑,估计题主不会选择在古代挥霍,而是选择在现代挥霍了。
都能预先知道能穿越,能带东西回古代了,还想着带假银子回去干嘛啊?
就跟你有了快银的能力却只用来送外卖一样………
你带真货回去啊,古代金银的兑换汇率都不大,根据年代不同,金银兑换比例不一样,黄金和白银的兑换中,从唐代到明代的一千多年间,黄金价格相对稳定,金银比例多为1:5或1:6,官方称之为“五交”,“六交”。明朝初期是1:5,一两黄金兑换5两白银。由于白银产量的增加,到了明末,一两黄金就兑换10两白银,到了清朝光绪时期,一两黄金可以兑换20两白银。
然而现在,金银兑换比例达到了1:80。(今天的金价是387·65/克,白银价格是4.86/克)也就是说一两黄金可以兑换八十两白银。 你现在用价值一两黄金的人民币,也就是19382元的启动资金购买80两白银,也就是4000克。然后带着这些白银穿越到明朝以前,在用80两白银兑换成十六两黄金,然后又穿回来,这一下就直接翻成31万元人民币。又可以用31万人民币换成1280两白银,然后又穿过去,又可以换成256两黄金,然后又穿回来,黄金一卖,这就又翻成了496万人民币。
就这么来回多穿上几次,倒腾几回,你就发达了,还做什么假啊。
没有。
但是,
有古人无法分辨且十分廉价的
真银子。
唯一 的问题是太纯了……
一公斤 4800块人民币,所以还得看一下你想去哪,我建议去宋或者秦,比较富足
一公斤大概相当于宋制26~27两白银
就粗粗按照1两白银兑换钱1000文计算…… 27000文钱 27贯钱
真够你买点地盖个房子开启你的种田生活了
唐朝白银更贵
不太建议去明朝,这么大笔银子,怕会有厂卫调查你……
古代有一种高级白银叫“朱提银”。
古人认为这种相传产自云南昭通县境内之朱提山的“白银”品质很高。
“朱提银”不仅品质高,而且极为稀少,所以在历朝历代一直深受追捧。
明清时期的很多文人干脆用“朱提”作为白银的代称。
古人津津乐道的“朱提银”优点之一,就是普通白银容易氧化发黑,而朱提银的银色历久弥新不易发黑。
而且古人还提到说,“朱提银”的物件把玩起来,手感比普通白银略轻少许。
这就有意思了:
现代人都知道,银元素的比重是固定的10.49,而且纯银就是会氧化发黑的。
既然“朱提银”比正常白银略轻,而且不易发黑,那么这玩意儿十有八九不是银子,至少不是纯银。
现在主流的观点有三种,分别认为“朱提银”是
砷白铜/
锌合金/
银锡合金。
根据相关机构和个人对历史流传下来的一些“朱提银”器物进行的科学成分检测,
这些“朱提银”的含银量确实都不超过一半,
甚至很多“朱提银”器物完全不含银。
而且这些“朱提银”器物的成分各不一样, 并没有什么普遍的共性和标准。
考虑到这些“朱提银”器物不是赝品,确实都是货真价实的文物,有的甚至是传承有序地被收藏了几百年,恐怕古人对白银的分辨能力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强。
因为古代的金属单质就那么几种,能往金银铜这样的贵金属里掺的贱金属基本上就是锡铁铅。
这里面铅是最好鉴别的,铁好像不太能和金银铜掺到一块。
所以古人鉴别白银真假成色的主要重点就是锡了。
事实证明,很多含锡量很大的“朱提银”并没有被成功鉴别出来,甚至还一直都被当成高级白银。
其它的砷白铜、锌合金甚至更奇葩的东西,也都没有被成功鉴别出来。
书归正传,用现代技术能不能制造出古人无法分辨且十分廉价的假银子?
古代人都能制造出古人无法分辨且十分廉价的假银子,现代人怎么可能做不到?
之所以没有人这么干,原因无非是两点:
1,不能穿越,造了没用。
2,现在银子不值钱,造假的成本可能反倒更高。
建议先用当代技术造出空间门。
银子不值钱,一克银子还不到十块,你辛辛苦苦搬两百斤,才200*500*10=一百万元。
在帝都能买个客厅不??
空间门技术比这个值钱多了。
不仅廉价,还能保证是个人都查不出毛病
金银比价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数据。
现代金银比价为何暴涨(金价对比银价上升),是因为银已经基本失去了金融属性,退化成了一种普通的有特殊化学物理性质的稀有金属。而金不同,仍然具有极强的金融属性。所以银价暴跌是必然的。
这其实是一个老观点解决不了新问题的经典例子,林则徐当年说: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而实际上,禁烟失败之后数十年,中国的财政收入大大上升了,但这并不影响中国的持续衰落,在经济方面很大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银本位与国际金本位相比过于吃亏。
1870年11月起至次年5月,伊藤离开日本,远渡美国。以此次调查为契机,1871年5月,日本最早的货币法——《新货条例》被制定。(8) 以此,在以银为主轴的东亚经济圈中,日本很快打出了加入欧美一派的金本位国的“快拳”。极力主张这个转换的就是伊藤。12月29日,伊藤刚到美国不久便向日本提出货币铸造法的相关建议。其中,关于以金为中心,做出了如下说明:
以方今文明欧洲诸国硕学多年之经历,确定金货本位之议略归于一辙。﹝中略﹞今若有创立铸造新货币之法的国家,无疑必以金货为本位。是以观之,我国今日铸造货币宜基于他邦从来之经历,或应折中学者之议论,效法最适当之正理。然若不以银货为本位,则必不得已至现今全国之损害的实验之时。若非如此莫如确定金货本位。(《伊藤传》上,第537页)
为何要采用金本位制?回答很明了,因为这是文明国家的制度。伊藤说,今日想要创立新的货币制度的国家,必以金货为本位,而不以银货为本位,只要不产生大的损害,日本就该如此。这是多么朴素的对西洋文明的憧憬,伊藤思绪激动,全力以赴,他不仅寄出了如上的建议书,甚至派随行的吉田二郎中途回国,让他再去说服政府要员们采用金本位制。伊藤的这些努力奏效了,政府颁布了确立金本位制的《新货条例》。
——《伊藤博文》 泷井一博
中国拿银子去国际市场贸易,就会被“文明国家所把控的”国际金银比价肆意压榨,这方面的例子在近代史上比比皆是,有兴趣者可以搜集一下。
而数十年后中国之所以能筹措资金勉力维持抗战,很大程度上因为美国以非常慷慨的价格收购了中国的天量白银。当时这些白银在手上实际上成了烫手山芋,卖吧国际价格太低甚至没有买家愿意接手,不卖吧又没钱还巨额外债,中国只剩这点可以动用的硬通货了。最终还是美国老哥扛了,拉了兄弟一把。
——《抗战外援》阿瑟杨格
而后这些白银中有大量用于曼哈顿计划,这也是中国为二战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之一。至此,世界上最后一个大量使用和储备白银作为金融工具的国家也放弃了,白银退出了金融舞台。
回顾这段历史,再次印证了我们之前的结论,老观点解决不了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