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计算材料学在材料学界是什么样的地位? 第1页

  

user avatar   duan-cheng-b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计算材料学应该指得是使用已有成熟的商业和非商业软件作为工具研究材料性质的这个领域。正是因为工具比较成熟,容易上手,所以从业人数还是很多的。

抛开那些影响因子、好不好发论文这些现实的评价机制不谈,我觉得计算材料科学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1. 计算材料学的理论和算法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和现实意义,这里理论主要指物理原理和方法上的,算法指得是程序上的。比方vasp基于密度泛函,密度泛函其实和平均场差不多,所以肯定在处理电子相互作用上有限制,这就是理论上的意义,这个不仅是计算材料学本身的需求,也是其它领域的需求。另外也可以把很多新的计算方法,例如量子统计和强关联中发展的新的方法,比如tensor network用上。算法上,例如如何并行,扩展性有多少,计算规模有多大,这些也还是要提升的。
  2. 计算材料学对于认识材料性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抛开实验和理论,单纯计算出来的结果,中间过程,例如晶体结晶等过程,这些内容也丰富我们对材料学的认识,这本身单独拿出来也是有意义的,毕竟这些微观过程也看不见,只能靠模拟。
  3. 计算材料学和实验结合,不断改进准确度和普适性,即用实验数据去标定程序,让程序算出的结果和实际更加接近,这个功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药物或者材料真的只需要算一算就大差不差,可是比做实验找强很多倍。

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计算材料学显然非常重要,特别是提到的第三点。但是第三点怕不是几年几十年能实现的,需要顶层设计,不能像现在的研究方法,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通过调参往实验上凑,得能有一套即便是经验参数的方法,能够让模拟更接近实际。


user avatar   jing-er-6-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算出来的人没有人信除非有实验的地位。

我是做计算力学的,主要是做位错动力学这个尺度,算是涉及一点计算材料学的东西。

看到很多人有说到DFT,MD这些比较微观的方法。还有FEM等宏观尺度应用比较多的方法。

相对而言,Discrete Dislocation Dymanics这个尺度好像说的人比较少。上回和老师聊天的时候也有说到,dislocation其实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有意义的尺度,一方面它和材料宏观的塑性特征联系,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从更微观的层面来观察,算是一个夸尺度研究的比较好的中转。但是相对而言的话,理论和coding能力的要求都会更高一些。(现在用的是组里祖传的C++代码,coding废已经学废了……)

目前我做的主要是金属材料里缺陷反应这部分问题。

我个人而言觉得挺难的,但是我对我自己的职业前景还蛮乐观的(笑哭,可能是我心里有一个可控核聚变的春秋大梦吧,再次笑哭),还有可能是因为我对计算机技术保持的乐观态度,毕竟大规模计算用在材料之中才是最近这几十年的事情,更不用说更先进的方法和材料学的结合还处于最原始的探索阶段(虽然我觉得大家都是在炼丹……)

一方面我觉得夸尺度问题是所有材料的问题最终都需要解决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传统缺陷演化的模型我觉得还蛮好看的,建模的思维可以generalize到其它材料中(如果换方向的话)

如果从更短的时间尺度来讲,我觉得避免自己成为只会使用工具(做实验也好,用软件也好)的工具人才是最重要的。

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

以上。


user avatar   li-jian-39-72-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图集锦,信息量比较大,要耐心看!

看到这个问题很久了,纵观了这个题目下的回答,我们可以把回答问题的朋友分为:(1)学术界或者叫基础科研界的朋友;(2)来自于企业的研发工程师;(3)上岸或者离开这个行业的朋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是以一个混合身份的人来回答的。我以前做碳基材料,主要研究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以及一些金属薄膜材料,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就跟各个高校的老师和学生打交道,包括做理论(theory)的,做方法的(method),做计算或者模拟的(compute或者Simulation),也有做实验的(experiment),还有做软件开发的(包括前面有朋友介绍的一些国内外从事软件开发的大牛我也接触过,跟他们也交流了不少对于计算材料学的看法还有其他的一些合作),当然还有一些是跟目前比较火的材料大数据,MGI,ICME一些团队有一些合作,要不就是高通量计算,要不就是高通量实验,反正算是在高校业务阶段把跟计算材料学相关的团队和人都接触了,虽然有的是蜻蜓点水,但基本上对这个群体的人员有所了解。而后来去产业界工作了,基本上接触到的要不就是企业的CTO(这些人不乏全球龙头企业工作数十年的背景,或者是学术界的大千等)、要不就是实验类的工程师或者从事计算材料的工程师,因此也对企业界工程师的想法以及其处境有所了解,或者说能够感同身受。再后来因为负责公司的融资事宜,跟政府以及资本都有一些交集,因此我想站在一个既是局外人又是局中人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想在这里要先说明几个事情:(1)计算材料学本身是什么技术;(2)人和计算材料学的关系,这个可能是大部分从事计算材料学的人都会关注的,可能有春风得意依照看尽长安花的高手,也有可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别人无法慧眼识珠的朋友;(3)计算材料学在材料学界(学术界和产业界)如何被人看待。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计算材料学到底是什么,到底在整个产学研环节中处于哪一段,可以按照下图的一个模式进行区分,一般而言,计算材料学是处于Design the material这个阶段,主要是对材料进行研究。

左边的都可以叫做计算材料学,但是你会发现一个问题,除了quantum mechanics和molecular dynamics对应是可以用包括vasp、gaussian、atk、nanodcal、rescu、lammps等软件计算外,其余的哪个不是要靠对模型的理解,和依赖于建模的技术,这里的建模不是指对一个分子或者晶胞进行编辑或者可视化,而是做物理或者化学的数学建模,比如相场,都知道是做微观组织模拟的,但是如果你拿一个相变的模型用于金属凝固的,那么可以做锂枝晶中的死锂模拟吗?不可能啊,因为死锂模拟,需要构建SEI的机理模型,而这玩意儿到现在都说不清楚;还以相场为例,可以做缺陷演化,但是你肯定知道目前硅材料产业中对于缺陷的需求或者调控要求你需要涉及到电子层面的物理图象,相场没有怎么算呢。我们面试过很多人,其中部分人,只是一个软件的操作工而已,仅此而已。因为他根本不具备除了软件操作外的其他技能。1/4这两个核心都不具备!

其次,在材料的研发过程中,我们都知道MGI,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计算材料学在整个材料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呢?

计算材料学在材料发现阶段可以用,可以对其做无数的变化,但是之后呢?如何合成,高压条件是否合适。为什么做锂离子电池材料中电解液分子的HOMO/LUMO计算?为什么要分子模拟的光谱跟实验不一样?


首先计算材料学在材料学界的地位,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要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这个技术本身,另外呢,就是真正的从事于这个行业的人员。我分享几个案例,这里面就不说具体的名字了。

在高校阶段,计算材料学一般分为这样几个地位:(1)计算材料学大组,已经成规模,但是仍然以使用软件为主;(2)实验组的附庸;(3)开发计算材料学软件的巨擘;(4)调板。我以前跟华南理工大学一个从事计算材料学的朋友进行交流,他跟我提到他和实验课题组合作,原来是希望他先计算,算完了找出比较满意的材料在进行实验,但是实验组的不干,实验组觉得要先做完实验,然后找到比较好的实验结果,然后再用计算锦上添花。这看起来有点儿自我实现的预研的感觉。单这就是事实,以前有,现在有,未来应该还会有。再讲一个跳板的例子,还是一位大牛,这个是有帽子的朋友,之前从事计算材料学研究,桃李满天下,自己从北到南,一直往上走,最终实现了材料计算与实验融为一体,同时还在做产学研转化,当然这个产学研转化跟计算材料学没有关系了,也脱离了其原来的行业,是从事加工行业的,做设备。但是,无论怎么说,他是靠计算材料学起来的。另外就是开发计算科学软件的大牛,他们已经能够按照自己的课题来做研究,虽然会和实验组进行合作,但是更多的是自己有更多的选择权了。上面的内容充分展示了,计算材料学似乎符合被搞实验的一顿看不起,成为附庸的感觉。但是,其实不然。我有几个中科院系统的朋友,一个从事微电子器件模拟,方向是新材料和器件,其发表的文章也是从IEDM(做微电子的都知道,这个是和VLSI一样在这个领域是封神的存在)到AP等系列全都有,另外一个是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计算的大牛,也一直很猛,和实验大佬合作,自己也做计算,做完计算,也有实验的朋友去验证,为实验做指导。这似乎又跟前面的不太一样,好像又平起平坐了。另外就是做方法的,比如清华大学帅志刚和我们公司合作相关的软件产品从学术界进入到工业界。我们公司首席科学家郭老师也是,开发的计算材料学软件,NEGF-DFT技术也早就为Intel、TSMC、Micron等企业服务过,也从学术界进入了产业界,以郭老师的地位都是欧美企业打电话找他做计算,而不是他去申请或者要求企业项目。所以综上,我觉得在学术界而言,计算材料学这个技术本身并无所谓的地位,它本身是与实验科学并列的地位,还是看使用计算材料学这个技术或者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的奋斗。

在产业界。在产业界而言,其实计算材料学这个名词,其实这么说吧,如果你包括了分子模拟,那么就比较好,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也处在一个逐步上升的地位。我跟很多龙头企业打过交道,他们目前已经在使用计算材料学技术,而且使用的不仅仅是基于连续介质的有限元技术,基本上都在做第一性原理(QC、DFT)、原子分子尺度的模拟(MD、MC)等等领域的应用技术。这些技术都隶属于计算材料学,并且极为受到企业的关注。那企业为什么关注呢?主要从如下几点展开:(1)内部的技术需求,的确在以往的研发和制造过程中基于计算材料学获得了相应的收益,满足其投资收益;(2)相关计算材料学从业工程师的推动。举几个例子,我认识一位大牛,这个不敢妄自称为朋友,以前一直在学术界做计算材料学,后来到龙头企业里面担任资深总监,推动计算材料学在企业里面的发展,并且取得了相当不做的技术成就,与实验协同,和指导实验;还有一个朋友在OLED行业从事计算材料学或者说分子模拟更加贴切吧研究,也是做得不做,通过高通量计算进行OLED分子的筛选和优化改良。企业界最终看收益看成果,所评价的是经济指标,这个跟学术界不一样。但是并不影响计算材料学技术在企业内部与实验技术齐头并进。唯一说是地位的话,可能算是说计算材料学工程师的地位,因为计算材料学技术在目前国内企业正在逐步被接受和使用,那么与之相关的工程师也在慢慢的呈现自己的价值,可能初期只是初级工程师,但是也有朋友做到经理,做到了高级工程师甚至总工的级别。所以,在企业界也是一个平等的地位。

在政府与资本面前,是新宠。大家都知道计算材料学也属于工业软件的一种,自从和鹰酱的关系变差了,种花家被白头鹰各种刁难,因此国内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注重国产化软件,同时对于相关人才也非常重视。之前和红杉资本一个投资经理聊过,他们也投了不少类似的企业。再看业界是怎么玩的,2020年还是亏损状态的薛定谔在美股上市,比尔盖茨以个人身份和其基金会身份联投了两轮;达索于2011年左右收购了acclrys,后来更名为biovia;2020年西门子收购了culgi,这个是做软材料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子模拟,包括量子化学、分子模拟(MD等)功能,作为其材料全生命周期的战略;2017年全球最大EDA公司收购了Quantumwise A/S,也就是咱们在学术界的ATK。

我也不干说,上一些数据吧,这是国外一家咨询公司针对分子模拟和计算材料学在产业界所做的行业分析。大家可以一起看看。

当然此外还有ICME等一些新的技术,这里有一些数据可以供大家参考!

所以,计算材料学技术本身在学术界、工业界,我把这两个叫做材料学界,政府和资本不算,一直是受到关注的,我认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从学术界而言就是本身的合作者以及自身是否能够实现对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的控制,即计算材料学是做实验的附庸,还是做实验的指导,亦或是相辅相成;

(2)尊重发展的规律,从低处走起,不断向高处进军,只有你在计算材料学领域浸淫多年,你才能造诣颇深;

(3)计算材料学在产业界,跟学术界的不一样在于,学术界有时,仅仅考虑一个点,但是企业做产品是系统工程,你需要指导一个研发要经过价值流、工作流、任务流、工具流和技术流这几个环节,计算材料学属于工具流和技术流,你需要清楚在哪个阶段发挥自己的价值。如果你了解了,你就知道你很有话语权了。

(4)关于就业,我有很多朋友都是从事计算材料学的,从DFT、MD、MI等各种技术环节都有,他们目前很多在企业,在学术界都还不错。不过就是自身的实力和话语权。


user avatar   nastume-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不尴不尬的地位。

为什么叫不尴不尬,因为计算材料学正处于从枯燥深奥进化到简单易行的一个中间过渡态上。在这个过渡态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生加入计算材料学的大军。然而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材料学的研究者群体精简化是无法避免的。这势必导致大部分计算材料学的研究者面临内卷加重和背叛转行的局面。所以小朋友你说尴尬不。

  • 枯燥深奥

在十多年前,计算只有少数的科研工作者能carry,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得精通编程和机群搭建。那时和计算材料相关发的文章也相对较少,并没有引起广大材料研究者的关注。

  • 简单易行

但在可以预料的未来,随着计算开源软件的涌现和云计算的普及,计算材料学注定会飞入寻常百姓家。实验工作者只需要在windows可视化界面上用鼠标搭建好结构,就可以在较短时间计算到自己想要的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而计算的整个过程就如同黑箱,实验人员只需要把计算的输出文件一起引用作SI,就可以抛开繁琐的参数设置和审稿人的苛责。越来越容易进行计算,也就使得相关的文章越来越多,使得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又会使得更多的更简单易行的软件出现,最终会形成一个闭环。

  • 当下

而现在,计算材料学正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得到最广泛应用的计算软件VASP只能在linux系统上用命令语句运行,其复杂且繁琐的计算参数也进一步加大得其学习成本。计算材料学的研究生至少得花上两个星期的学习时间才能对大多数常见结构体系进行计算,更别说没有合格的计算老师指导的实验人员了。昂贵的算力更打压了实验人员对计算材料学蠢蠢欲动的学习之心。

因此不少有计算需求的课题组只得专门安排学生学习计算材料学及其软件操作,这些研究生而不涉足实验。而负责实验的研究生也可以专心材料制备合成和表征,不必涉足计算。

大部分计算材料学的研究生在掌握基本的软件操作后,所能做的进阶方向则是各种计算理论的研读和改进,结构和物理化学直觉的培养,先进计算方法的编程实习

但问题就在于,以上三个进阶方向吃力且不讨好,入门门槛高不说,还需要具有渊博理论知识的导师长期指导。往往花了大量时间,但最后却只能发个小众期刊。

而另一边,如果研究生们选择和现有的实验科研人员合作,则仅需要较低的入门知识,就可以合作发影响因子极高的文章,要知道实验和计算结合的文章是当下热门期刊的最爱。

所以以上两个极端往往导致大部分计算材料学的研究生选择后者,一条简单且回报极高的康庄大道。长时间走在这条道上,研究生们会渐渐放弃对进阶之路的探索和钻研。(正是本渣了)

另外,导师作为整个课题组的一把手,也对课题组的产出最大化有不可磨灭的诉求,自然会更倾向于让学生做回报率高的简单计算。

这样如果研究生只是想混个文凭还好说,但如果是想继续深造甚至寻求教职岗位,那就危险了。

正如之前所说,在未来,计算材料学注定简单易行。实验人员不再需要专门的计算人员来辅助自己发文章,他们自己就能完成简单的定性计算。而只会和实验合作的计算人员则注定被淘汰。

所以对于初入计算材料学的研究生,如果是有意教职的。我给两条我觉得可行的路。

1)对计算不要浅尝辄止,要试着往计算的底层代码和原理深挖,做一名基础扎实的计算大佬,为计算方法的丰富添砖加瓦。

2)在掌握基础计算技术后,果断换到实验组,做一个实验和计算双修的灌水机器,各种文章和奖项拿到起飞。

目前国情适合第二条路线。


user avatar   wang-qian-yuan-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豆皮哥的邀请,我很开心的是现在一些非专业的人也对计算材料学这个这么小众的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前的回答也讲地很详细了,计算材料学在材料学界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或许跟做计算的人的本色就是低调的有关。

从学术界的角度来讲,就是实验与计算的对立局面。做实验的人对于做计算的人有非常大的误解。计算或者说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地位

从工业界的角度来讲,就是应用的层面很有限,大部分研究和方向都还停留在科研的阶段,完全没有上升到研发的层面。

计算材料学是一个入门门槛极高的学科,它的基石是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或者结构化学)。也就是说真正想要把深刻的理论搞懂,需要非常好的基础还有对计算很有热情的人才能做好的,是一个非常需要对自然科学有天赋的人去学的学科,是材料学科里面最硬核的方向

关于计算材料学,学术界的人从科研的角度,在知乎、小木虫论坛,计算化学公社上进行的讨论已经非常多了。我想谈谈我从科研跨到工程的一些体会,毕竟材料学是工科,谈工程还是非常实际的。

从科研到工程,涉及到计算材料学的有几个层面

理论方法的研究,计算软件的开发,计算材料学的科普与教育,计算与实验的合作(代算),计算(理论)指导实验做材料筛选和开发

前面几个方面目前我在学术界或者是工业界有看到比较大规模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但是最后一项我在工业界看到的相当少,我想这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前些天看到一个大佬在知乎上分享交叉学科浮躁的原因的时候,我看了以后非常触动。我觉得这些体会可以迁移到材料学科以及计算材料学这个方向

还留在这个学科的人以及将要进入这个学科的人是这个学科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源动力。

首先是我们做计算的人要有足够的自信,面对做实验的人的质疑, 面对工业界的质疑,要有足够的底气和本事,相信并证明自己的研究和开发的合理性。哪怕说服一个做实验的老师或学生,一个工业界的高层和领导也是向前迈进了很大一步。

其次是要寻找到计算能立足的突破口,比如哪些东西是实验无法完成但是计算可以有利推进的层面,哪些方面计算可以用来缩减工业界的成本,避免时间精力人力物力的浪费,这个方向的思考对于我们自身就是有利的,做计算的人要团结起来,而不是各自去找方向,这样的话力量才是越来越壮大的。 哪怕是自行创立公司做复杂体系的开发,把计算和理论的口碑作起来,而不仅仅依靠学术界和工业界现有的体系。

总结起来就是

一是不断地推进理论的研究,做好我们能做的,靠谱的合理的计算

二是要强调理论计算的重要性和地位要说服并消除工业界和做材料实验的人的质疑,在工业界和学术界把计算和理论的必要性尽可能地扩大,才有可能有新的岗位的产生

三是有能力的人去开创新的组织,把计算和理论做出口碑、体系和品牌


user avatar   windskymagic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要是问我神舟坑毕业生的行径对不对,那肯定是不对。但你要问我为什么这种公司还能活下来,不涉及道德评判的说,就pc这种夕阳产业,越是黑心,越是不把员工当人的公司,才越有可能活下来不是吗。现在战神系列算是站稳了脚跟,神舟也算是个1.5线游戏本厂商了,再顺带压榨员工开源节流,有什么理由活不下去?


user avatar   xie-min-hao-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的平头老百姓是啥都不懂的、啥都做不了的、啥都不想做的贱民吗?

英雄的老百姓关心美国,因为它就横亘在面前。

“Because it's there.”

因为山就在那里,所以英雄的老百姓就想征服一下呐,人类的天性而已,家畜或许不能理解。


全世界所有厉害的东西,中国的平头老百姓都关心:上至国际空间站,卡西尼,奥陌陌,旅行者;下至下水道油布包,煮饭仙人,圆珠笔尖,还有猛禽,幽灵,高精狙,福特号,电磁炮,可燃冰,盾构机,大豪斯,大牛排,电瓶车,鸟语花香,老虎大象,GPS,NMD,M1p,RTX,诺贝尔,太平洋。

我想要的不多。你给不了,我就自己想办法。

不允许吗?




  

相关话题

  女孩子学材料,金属和磁性材料哪个更好一些? 
  我国的材料领域到底哪些方面落后于世界? 
  如何评价上海交通大学一本科生一作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文章? 
  为什么固体不容易变形? 
  你见过的最大的课题组有多大? 
  为什么满知乎都是劝材料转行的?材料就没法混好吗? 
  如果金元素免费无限量供应,世界会有什么好玩的变化? 
  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光滑的物体(人造的或天然的均可)是什么? 
  核能与材料领域的交叉除了材料辐照效应还有哪些?粒子与原子核物理方向研究材料辐照效应前景如何? 
  国内研究生不小心跟了一个水货老师是什么样的体验? 

前一个讨论
能量到底什么?能否通俗易懂的讲解?
下一个讨论
人体在一个时间段内能吸收的蛋白质是否拥有上限?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