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咱们先不不多扯淡了,来直奔主题。
诺如病毒是个啥东西?
简单点说,是一种可以引起腹泻和呕吐症状的病毒,还有一些其他症状: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诺如病毒怎么传播?
根据科学研究,目前诺如病毒的传播方式有食源性传播、水源性传播、人传人。
根据以往案例,这三种方式按照上面的顺序,基本上就是诺如病毒爆发的原因的可能性顺序。
我们再回到这个新闻,如果是人传人,传不了300多人——因为诺如病毒的人传人的途径很多都是和粪口传播有关。这也太胡掰硬造了。
假如说是水源性传播,存在这个可能。但是校内自来水受污染的话,似乎后果应该比这严重的多。
根据最新消息,这事好像被推给了外卖。根据学校称:经过检查并非是学校食堂的问题。
的确不排除这个可能,因为我亲眼见过在学校附近的外卖店铺一天出三四百单。
但疑惑又来了,如果真是外卖的问题,那这同样是存在于社会上的食品安全问题,我觉得吧,相关部门应该做一个调查:趁着这300多号学生还没忘了这事儿,赶紧问问他们这几天都吃了哪些外卖。
我相信很快就能水落石出,毕竟食品安全问题溯源这种事在校园中进行的难度可太低了。
当然了,如果根据调查,这300多好学生没吃外卖,那就有意思了。
另外做一补充,刚想到的,建议查一下学校的送水公司(如果有的话),桶装水污染也有可能!
排除了食物问题,有几个可能。
1,卫生间感染,看这些人是否共用了一个公共厕所。
2,呕吐物传播
1998年,就有一个餐厅发生过这样一个事情,有个顾客吐在了地板上,虽然工作人员及时清理干净了,但是在接下来几天,来这个餐厅就餐的人不断出现发烧、腹泻的情况,最终有52人被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
3,水源,这个可能性较小,否则就不是这么点人了。
关于病毒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是人类杯状病毒科。
1968年,美国诺瓦克镇一所小学发生急性胃肠炎爆发。1972年,Kapikian等科学家在患者粪便中发现一种直径约27nm的病毒颗粒,将之命名为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
病毒通常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比如被粪便污染的食物或者水被人食用后,就会导致感染。
此外,这个病毒还可能通过呕吐物来雾化传播,也就是如果有的人呕吐之后,清理并不干净,那么就会导致附近的空气也会传播,从而造成感染。
诺如病毒还是满常见的,是引起肠胃炎的最常见原因。感染后常见的是腹泻、呕吐和胃痛。也可能出现发烧或头痛。
而这种病毒和我们的感冒一样,属于自限性疾病,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
我们日常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要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习惯。
其中初步确诊为诺如病毒阳性24人
这已经基本破案了,诺如病毒感染造成的急性胃肠炎。这里就大家可能感兴趣的几个问题做一下解答:
诺如病毒引起的肠道感染主要引发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和腹泻),基本没有很严重的全身症状。重症、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很少,死亡病例少见[1]。根据国内资料,住院和死亡病例分别占0.54%和0.06%,一般都是门急诊处理即可。
虽然诺如病毒腹泻病情不会很严重,但也没有特效疫苗和特效药,上吐下泻、食欲不振只能尽可能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水、电解质(盐分)和营养,剩下的就要交给时间和身体的免疫系统。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会慢慢自愈,属于一种典型的自限性疾病(有点类似于普通感冒)。所以除了有基础疾病和极度衰弱的病人,基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考虑到此次受到波及的都是高校大学生,正是身强体健的年纪,大家不必为患者特别担心。
其实国人绝大多数是感染过诺如病毒的,根据国内一项普查的结果,某高校全体被检测的学生血液中都查出了诺如病毒的抗体[2],这说明这些大学生在此之前都感染过诺如病毒。大家不妨回忆一下人生中那几次令你刻骨铭心的跑肚拉稀,说不定其中就有一次或者几次是诺如病毒捣的鬼。
(Ps,欢迎把你刻骨铭心的拉稀经历写在评论区)
事实上,笔者上大学期间学习到诺如病毒,主要就是《医学微生物学》、《儿科学》和《内科学》,作为一种相对比较常见的肠道病毒,我们也是作为重点知识掌握的。刚才看到新闻中出现“诺如病毒”字样,颇感“亲切”。我到现在还记得儿科实习的时候被主任查房提问没答上来的一个问题:
“儿科腹泻中,诺如病毒引起的占到大概多少?”当时我答“极少”,被数落了一顿。
正确答案是“15%左右”。
诺如病毒可人传人,亦可通过污染食物和水进行传播。
人传人途径被称为“粪口传播”,即从粑粑到嘴巴,就是这么简单粗暴。所以便后餐前要洗手,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就非常重要。在幼儿园和小学的儿童因为卫生习惯还在养成阶段,而且人员密集、抵抗力较差,所以就比较容易出现诺如病毒感染,而且一旦出现就有可能波及面比较广。所以对于孩子们而言,尽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重要一部分。
另外,如果饮用水源和食物被污染,比如饮用未经有效氯消毒或煮沸的污水、生食污水清洗的瓜果蔬菜和一些海鲜,就很容易中招。很多“老饕”钟爱的生食牡蛎、“潮汕毒药”、鱼生都比较容易出问题。一些经常吃的人或许肠道内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分泌型IgA抗体,所以可以抵御潜在的诺如病毒污染,但一些不常吃而且抵抗力较差的人吃了就很容易出问题。
国内曾有一项研究针对牡蛎养殖区人群的诺如病毒抗体检测,发现养殖区人群血清诺如病毒GII.4Sydney株、GII.17型、GII.3型抗体均为阳性,且抗体反应均值水平均比对照人群高,提示养殖区人群较对照人群具有更多诺如病毒的暴露机会[3]。所以目前生食牡蛎的合规养殖、销售都必须要经过常见肠道病毒的检测,比如诺如病毒、甲肝病毒等。
根据前面提到的传播途径,诺如病毒最重要的预防手段就是: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净化水、瓜果蔬菜要用清洁水充分清洗。如果自己或者周围人感染,不要让患者参与烹饪,另外呕吐物和排泄物污染的区域要用消毒液仔细喷洒擦洗。
最后,要对诺如病毒感染的重点季节进行重点防控。诺如病毒感染性肠炎又称为“冬季呕吐病”,78.9%的病例和71.0%的爆发度出现在凉爽的季节。根据上海市闵行区针对中小学生的一项研究,3-5月及10-12月为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而7-9月无聚集性疫情发生。其中男生总罹患率高于女生,分别为17.08%和12.04%。症状以呕吐为主,占95.54%,腹泻占16.05%,伴有腹痛和发热的分别为40.86%和20.06%[4]。
所以这次广东的聚集感染确实也是发生在高发季节,很有代表性。我个人猜测,可能食堂工作人员中有近期感染诺如病毒并且带病为学生准备膳食的,然后造成了膳食的污染,引起大量学生感染。
目前,当地有关部门将患者进行隔离(居家和在校隔离都有)的处置是合理的,后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此次感染的具体毒株、流行病学追溯,从而总结教训,降低此类时间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