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问为什么我们没有废除才对
那个年代,废除非拼音文字才是主流,汉字能留到今天才是幸运
我记得,在旧版03统编的初中历史书上,讲改革开放后的科技成就,863计划那节的时候
那节开头就是一张大照片:王选院士和他的汉字激光照排术
我当时还想不明白,这人何德何能放最前面,还享受巨幅照片待遇,不就是个破打印机吗......
后来我明白了,在激光照排术发明前,汉字是落后的,阻碍生产力进步和知识传播的。没有王选院士的工作,汉字就无法翻身
26个英文字母,26个按键就可以了,纯机械都能搞定,打字机非常廉价,老百姓都买得起
一万多个汉字,要造个一万个按钮的机器吗?那能打印吗?
人家都打字机时代了,我们还在这手抄书,雕版印刷术呢.....知识和新思潮的传播速率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幸亏有了激光照排术,让汉字实现了弯道超车...
在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非拼音文字,都拼音化了,除了汉语....
因为越南民众实际使用汉字时间为0年。废除起来当然简单。
实际中国民众使用汉字时间也就几十年左右而已。真以为那么源远流长呢?没想吧?人会把自己出生之前世界的东西都当成理所当然的,实际很多时候是令人想不到。
实际上,不用太远,不到100年前,那时候根本没多少中国人懂汉字。很多人收到信件通知,还要请有文化的人来读信件给他们听。为了让中国人认识中文,甚至当时有识之士还研究过中文去汉字化。文盲率降低也就近2、30多年前的事。
即便按最长的算法,从秦国血洗百越之地开始算,至今也就2000年左右。
而漢字实际蔓延到交趾,要到汉末了。
漢字在越南属于上层文字,与90%以上的当地人并无交集,再加上文言分离,漢字在越南是不存在普遍民众基础的。
即便不谈喃字这种本土化改造,漢字在越南的发展状况也从未全面普及过。
法国人来之前,90%的人并不用漢字。
从法国占领越南之后,大力推行拉丁化的越南国语字,用来取代漢字和喃字。
到越共在1945年正式建立政权时,拉丁字在越南已经持续推行60年以上了。
作为越共的权力基础——工人和农民,他们在法国当局的扫盲教育下从小学的就是拉丁字,根本就从没接触过漢字。
而懂漢字的旧精英、宗教人士,都在南越那边,是该被吊路灯的阶级敌人。
越共在共产主义+民族解放的双重叙事下,让漢字成了「反动势力堡垒」。
用漢字就=旧封建势力和反动派。
更何况越共在民间已经适应拉丁字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再强推漢字的使用了。
此时工人、农民才是最反对漢字的人,反而是旧地主官僚等反动派支持漢字。
于是越共在1945年上台后就在其控制区内全面废除漢字,拉丁字为合法文字。
而南越的漢字,则一直到1975年越共占领西贡以后才彻底走进历史的废墟。
废漢字=进步派,用漢字=反动派。
在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都是如此。
保持发音、修改书写模式很容易,在当年中国都非常容易。
95%都是纯文盲,他们只会说简单的字词,复杂的一概不会,不会念,也不会写。
文盲会语言,但是口口相传,语音没有对标的实体文字。
所以当一个国家文盲率极高,而雄心万丈的想普及教育到底层的时候,只要发音大差不差,教给他们文盲写什么都非常容易。
这不是废除了5%之人的文字,而是给其他95%的文盲灌输了一种新的语音标的物,从而形成了主流。
例子:
我国解放时候的,区分文盲的标准:是写50个汉字;
只要你会写50个汉字,就不是文盲了,可想而知,其他人有多惨;
有个军统少将级特务,在解放后,逃到贵州小县城,当年兵荒马乱的,伪造个身份非常容易,他就成了流浪汉过来的,政府给他分了地,成了有户口的农民;
因为他是学堂出身的,肯定认识50个汉字以上,在当地算有文化的人,进了当地合营百货公司做事;
可想而知,当时能进百货公司的都是“知识分子”,文盲肯定进不去呗;
结果有一次大家开会,他的毛笔找不到了,他就笑着说:“哎呀,我的笔怎么不翼而飞了呢?”
与会的众“知识分子”全部面面相觑,因为不懂“不翼而飞”是什么意思。
整个会议室只有他和经理懂,经理就起疑心了:你一个识字农民怎么懂成语呢?你谎报学历为什么呢?你想隐藏什么呢?
于是把他举报了,一查,身份暴露。
你想想“不翼而飞”这个成语,现在是小学生都知道,建国时候比较高文化的人都不懂,这全国整体水平得多低?
因此你要是给小孩或者纯文盲教育“不翼而飞”的【书写模式】规定为:
“buyierfei”或者“〓§♤⊱”是没有区别的,反正都是文盲,只会说,不会念,不会写。
他们的发音是没有实体文字对照的,因此一定会按你说的【规则】来书写这些字。
这文字书写规则改变能不简单吗?
=================================
而且,对于文盲太多想脱盲的国家,
拼音比图像文字简单太多了,只要你能说,你知道简单规则,你就能写出来。
比如“叔叔,救命”,这几个字,幼儿园小孩应该手写不了,但是如果会讲,并知道拼音法则,他们可以拼写出来:
“shushu,jiuming”
所以你看小学一年级那些作文,很多都是文字和拼音混杂的,因为拼音简单呗。
阿Q想造反也写不了,但是要是拼音,估计也能写标语:
“sha huang di!”
所以当年东亚几国,中国、越南、韩国,都考虑过废汉字用拼音的方案。
因为日本那个片假字什么的,已经证明能提高识字率,明治维新的时候,日本识字率高达40%(当然上层精英还是汉字);
我国最后没用这个方案,可能汉字发音,同发音的太多,不好拼音化。
============
哦,拼音化有个致命的问题:绝对不能方言太多(国土不能太大);
日本韩国越南国土吧,我们一两个省的大小,方言大差不差的,应该可以;
我国就麻烦了,国土太大,方言太多,拼音化无法标准化,达不到全民识字交流的目的,同样用拼音表述自己意见,粤语和山东话就拜拜了,彼此念出来不懂。
有点类似欧洲的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什么的,他们也没法用拼音标准化。
因为汉字从来没有深入到基层过。
汉字在别的国家就是无根之萍,说摧毁就摧毁。
日本和越南、韩国一样,汉字都与自己的语言不能兼容,为什么能存活?只因为日本明治维新大兴教育,让百姓汉字普及率提高,让汉字有了根本,才能让汉字没有随着现代化进程而被废除。
越南则没有这种好事,百姓基本不用汉字,那为什么要保留汉字?
所有一切的别的原因,都是无用的。一种文字,绝大多数普通人不用,那就一定会被毁灭。
次生文明基本上全部会采用拼音文字,因为语言里,口语和文字最初是分别发展的,口语是天然形成的,而文字最初用于记录,并不需要和口语一一对应。最初的文字会很自然得倾向于简笔画,然后逐渐抽象成文字,也就是象形文字,最后演变成表意文字,也就是文字根据所需表达的意思来组合,而口语词汇的发音跟着文字组合走。毕竟是用来传递同一个信息的,所以当文字诞生后很快就会和口语合流,文字反过来影响口语的发音。当然,如果从人的寿命来看,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
而对于次生文明来说,作为人类,他们早就发明了自己的口语了,然而在还没诞生自己的文字之前,就接触到了其他文明的文字,文字带来的信息传递的便利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只要有条件,次生文明的人必然会去学习。然而人家的文字和口语是配套的,你要用人家的文字,当然就得学人家的口语,而现实里,本国内并不具备学口语的语言环境,这会导致语言学习的成本很高,家庭条件不好的人根本学不起,特别是在古代。最后结果就是上层社会同时掌握着两门语言,自己学得辛苦,下层社会永远都是文盲。
最初越南是想仿制汉字的,搞了个字喃,然而没有长久的磨合,表意文字很难和口语配套,你得让文字反过来影响口语,而不是让文字去迁就口语,否则发展表意文字的意义何在?越南人自己搞不下去了,已经到现代社会了,越南等不起了,只好搞表音文字。
标音文字推广就很简单了,一般来说第一代小学生毕业,后面就能和滚雪球一样滚起来,难度就和在中国推广普通话差不多,我读小学时老师的普通话还全是椒盐味的,现在也就过20多年,我家全都说四川话的情况下,我家小孩儿在家自然而然说的是普通话。而表音文字就是把口语按读音写就行了,换句话说,只要一国政府下死力气推广,20年就能完成全社会新一代国民脱盲,随后哪怕撒手不管,国民也会自发完成识字教育。
当然,反过来的意思就是,如果越南再不把和口语配套的文字搞出来,那整个国家都要被现代社会淘汰了。它着急啊,不搞表音文字咋办?
当然,表音文字的缺点就是出现新事物后,新发明的词汇意思和文字基本上没啥关联,你得不断扩展词汇量。而表意文字就是拿以前的文字凑合一下就是新词汇了,国内理工科专业课,谁见过需要专门去背词汇的?除非学的是英文教材。实际上国内理工科本科学得认真点儿的,看大部分理工科研究生的论文,都能看懂个大概,跨专业交流,你说某人不知道其他专业的知识点是正常的,但要说完全听不懂人家说的啥,那倒是很罕见。所以其实中国以后在多专业的交叉领域挺有优势的。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
越南、日本、韩国、朝鲜都长期受中华文化滋养,都处于中华文化圈。
与日语和朝鲜语不同,越南语与汉语的语法差异最小。尽管语系属性尚有争议,但不容否认,从某种角度说,越南语更似某些汉语南方方言。与汉语一样,越南语也是可以直接使用汉字记录的语言。
而越南废除汉字原因比较复杂。
一、越南文字历史
在1945年以前,越南已经同时存在三个文字体系。
第一种是汉文。这是汉语文言文。从汉朝开始,直至成为法国殖民地以前,汉文一直是越南语的官方正式书面语文。
第二种是汉喃文。喃字,又叫『字喃』,这是越南民间为记录越南语,而模仿汉字构造方法创制的一种形如汉字的方块土俗文字,通常笔画远比汉字复杂,但方便记录越南语特有词汇和表达方式。喃字在唐朝中期的8世纪出现。喃字一般不能单独使用,而是与汉字混合使用。元朝时越南文人开始用汉字和喃字混合书写,创作文学作品。这种汉字与喃字的混合书写体系,叫做汉喃文。在成为法国殖民地之前,官方正式文件必须用汉文书写,而社会一般文书可以用汉喃文书写。
第三种是拉丁字。这是明末清初时由法国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以拉丁字母拼写越南语口语。
清末,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法国废除汉文在越南的官方语文地位,以拉丁字作为官方正式文字。越语拉丁字官方语文地位第一次确立。越南语拉丁字渐渐流行。1919年法国殖民者在越南废除科举制。汉文和汉喃文境地每况愈下。尽管退出了官方语文地位,但汉文和汉喃文在越南传统知识界和社会生活中地位仍非常重要。
1945年日本投降,越盟(越共)取得北方政权。北越政权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教育、建设国家。而此时,越南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所以,如何迅速扫盲就成为北越政府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这时候,三种文字体系摆在面前,北越政府必须做出选择。
二、越南文字选择
而北越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是:
1、越南传统上使用汉语文言文作为书面语,而现代越南文字必须能够记录口语。但是,一则越语与汉语在口语语序上存在区别,形容词修饰语在中心词之后;二则许多越语口语没有对应汉字。所以,北越政府认为用汉字记录越语口语存在难度。
2、如果选用汉喃文,虽然可以记录越南语口语,但是汉字和喃字笔画复杂。并且喃字字形不统一,异体字多,整理复杂,工作量庞大,又缺乏整理人才。而自法国废除汉文官方地位以后,汉文教育逐渐衰落,1945年时,许多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汉文和喃字水平已经很低。以汉文或汉喃文扫盲,缺乏教育条件。
3、越语拉丁字作为官方正式文字已经使用半个多世纪,具有一定社会基础。拉丁字是拼音文字,学习简便,只需要学会几十个字母和拼写规则,就可以能读会写迅速扫盲。
4、当时不仅越南,即便中国自己也把汉字当成落后文字,中国知识界废除汉字呼声很高。这种情况不能不影响到邻国越南。
5、越南知识分子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情绪,使他们总是试图摆脱中国影响,从而塑造越南自己的文化。而有机会废除汉字,则成为越南知识分子摆脱中国影响的千载良机。
经过对比,北越政府最终选择拉丁字作为越南国家法定文字,并命名为『国语字』。此时越南南方也以拉丁字为正式文字,但民间仍有汉字使用。等到北方政权统一南方后,汉字就彻底退出了越南语的语文体系。
三、中国汉语拼音化运动始末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
当然这是今天的认识,是对汉字艰难重新认识结果。但在100年前,汉字却被许多西化知识分子当做历史垃圾。
其实,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就把中国落后的原因归结为汉字。当时居于中国主流的西化知识分子认为汉字是落后文字阻碍中国人科学思维;认为中华文化是落后文化,西方文化才是先进文化;认为中国之所以衰落,其根源就在于汉字阻碍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当时中国知识界的主流观点认为,要想救亡图存,就必须废除汉字。而在广东福建,已有传教士创制了拉丁字,在教徒和民间传授推广,汉语呈现分裂趋势。整个民国时期,主流知识分子掀起一次次废除汉字的舆论声浪,他们为汉语创制了若干套拼音化方案,某些汉语拼音化方案被作为『汉语新文字』曾在社会上推广、在报刊书籍中使用、在学校中教授。
新中国建国之初,我国也存在文字选择上的纠结。汉语的每种方言都存在口语与汉字不能完全对应的问题。中国也面临迅速扫盲和教育人才奇缺的问题。而新中国建立后,面对文化界废除汉字的强烈舆论,中国也曾研究并试验过各种拉丁字母、西里尔字母的拼音化方案,也曾研究过用偏旁部首创制拼音字母,就如同朝鲜谚文。而汉语方言众多,大方言十几种,小方言数百上千,常常『隔溪不通话,邻村不同音』。倘若猝然废除汉字,大家都用拼音字母拼写口语,就意味着汉语分裂,如此就会严重威胁中国统一。所以中国政府敏锐意识到,当时的迫切任务不是汉语拼音化,而是统一汉语口音,推广普通话才是当务之急。而汉字承载着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化,汉字存废事关文化传承。新中国政府对待汉字存废问题,态度异常谨慎。
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新中国政府接受的折衷方案是:暂不废除汉字,先推广普通话,并因应知识界的舆论呼声,制定一套适用于普通话的汉语拼音化方案。在汉语拼音化之前,这套方案仅作为汉字注音字母,而不作为文字。所以,现在作为汉字注音体系的『汉语拼音』原本就是替代汉字的『汉语拼音化方案』。而当初推广普通话和简化汉字的初衷就是为最终决定是否废除汉字施行汉语拼音化所提出的试探性过渡方案。
随着1960-1970年代计算机广泛应用,汉字输入问题最初无法解决,『汉语拼音化』也达到舆论顶峰。随之竟然推出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汉字因此面目全非。1980年代以后,随着大量计算机汉字字形输入法大量涌现,『汉语拼音化』舆论声浪才渐渐平息,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也随之废止。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民族复兴势不可挡。如今中国己经从100年前『汉语拼音化』舆论浪潮兴起时的衰落颓唐中奋起,绵延近百年的『汉语拼音化』舆论也逐渐平息。今天『汉语拼音化』已成为过时观念,不再被主流知识界关注。
四、汉字重现生机
汉字近百年的坎坷历程,深刻折射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这是中国从民族衰亡,到文化自卑,到民族崛起,到文化复兴,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辉煌的不屈历史。这段历史不应遗忘。
现在细细想来,正是由于新中国政府主要是毛主席的务实谨慎,坚决顶住了来自知识界的压力,才为中国保留下来汉字这一中华文化之根,尽管他老人家也曾迫于压力说过『汉语要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方向』。
所以,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越南选择拉丁字而废除汉字,似乎并不难理解。而拼命想脱离中国文化影响,恐怕才是越南废除汉字最原始动力。
事实上,汉语汉字与拼音文字语言的学习难易,更多是主观感受,这跟汉语与学习者母语的近似程度高度相关,也跟学习方法高度相关。而教育从来都是高成本事业。古今中外,任何语言文字体系,其简易或繁难都不是能否普及教育的合理根据。能否熟练习得某种语言文字,归根结蒂在于学习者能否拥有充足的教育资源。在古代,即便拼音文字国家,绝大多数人也是文盲。而在现代,欲想国民拥有良好的教育素质,要么国民普遍富裕,要么国家能够提供充足教育资源并承担主要教育费用,否则识文断字终是少数人的特权。1945年的时候,别说越南人90%不认识汉字,中国人也一样。所以,中国和越南古代和近代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所有国家都如此。能够完美记录口语的拼音文字或许可以迅速能读会写,但很难迅速提供科学、文学和艺术,因为这些需要长期的文化知识积累。中国已在最近二三十年普及了初中教育,并基本消除了文盲。但时至2022年的今天,使用拼音文字的印度,也仍然有40%人口是文盲半文盲。所以,是否使用拼音文字不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先进程度的前提条件。国家是否能够为全体国民提供充足廉价而良好的教育资源,才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先进程度的前提条件。所以,不论当初还是今后,任何试图在文字类型与教育水平和国家先进性之间建立逻辑关系的想法,都显然错误甚至居心叵测。
纵观中华文化圈,不独越南,日本、韩国、朝鲜也都试图或者已经废除汉字。这些可以看作是汉字拼音化的某些尝试。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中国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汉字是落后文字』的观念已经过时。汉字可以记录任何语言的独特优势又再一次凸显。汉字超越时代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也被世界普遍认同。而『汉字是落后文字』当初也只不过是废除汉字的理由而非原因。汉字百年坎坷恰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里是国家利益。各国废除汉字具有迅速普及教育的动因,但更主要原因源自各国上层精英对国家利益的考虑。时代不同了,然而同样的原因却可以做出不同选择。日语已经在1980年代通过两次立法废止了日语罗马字的官方语文地位,罗马字仅作为日语名称对外的拉丁字母转写形式。中国2000年通过立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韩国和越南国内近年也不断有学者讨论恢复汉字官方语文地位。
而随着中华复兴,中国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越来越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磁石。当初基于国家发展利益而废除汉字的国家,必定也会基于国家发展利益,重新审视当初的决定,重新做出选择。
当时的越南文盲很多,很多人不识字。
所以拼音化能很快扫盲
而且这个拉丁化文字,已经是很多年前就开始搞得东西,不是1945年后才新创造的东西。
从1885年法国殖民越南后,法国就在推越南的文字拉丁化。
中国不也是搞了简化汉字吗?原因也是要扫盲,而且由于文盲多,所以简化的汉字并不会造成太多成本,而且简化的汉字,许多也是历史上形成的。
等到扫盲起到了成效,再推得二简字就推不动了,除了少数特定的字,比如用歺代替餐,桔代替橘,仃代替停,大多数二简字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见不到了
汉字是一种落后的象形文字。即使中国人拒不承认。也改变不了,汉字难学这个事实。
越南文字罗马化之后,大大减少了学习文字的难度。两个月完成了扫盲。
中国人即使接受了十多年的高强度教育,都不能保证说人人都会写需要的字。而拼音文字几天就能掌握。
中国学生花费了大量精力去学习文字本身。付出和得到不成回报。
如果未来中国要成为国际性的大国,汉字更是一个巨大的绊脚石。
说一下,匕首是男女通用的,真正备在身上根本不太可能被警察抓到。别懒,练好快速出刀,真正一击定乾坤的东西,比辣椒水解决问题